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面前乱说话。
大力娘和于婶子见土豆娘这里问不出什么话,渐渐地把话题引开了。
周园园听到了自己想要听到的事,没有继续关注袁四喜家。八叔婆这里,以后再找机会过来吧!
周园园收回了神识,拉了拉文梓青的手,说:“梓青哥哥,咱们回去吧!”
“好。”文梓青见周园园静静地站了一会儿后,打算回家,赶紧应了一声。文梓青还真怕周园园气不顺,要在桃树村搞事。虽说文梓青不怕事,但好歹是两人难得的约会时间,文梓青不想就这么浪费了。
“园园,咱们去赵家沟住几天好不好?去大青山里抓松鸡?或者去三合镇赶集?”文梓青兴致勃勃地盘算开了。回到京都市后,文梓青见到周园园的时间很少,就算看见了人影,也没什么时间可以独处。“食髓知味”的文梓青,整天都想着周园园那张殷红的小嘴,心里痒痒的。
没有条件就要创造条件,文梓青为了自己的“福利”,争取把周园园往远离家人的地方拐。
“好啊好啊!”周园园举手赞成,一点都没有自己被“小流氓”文梓青惦记上的自觉。对周园园来说,赵家沟充满了她童年的美好回忆,抓松鸡,逛集市,都是周园园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赵家沟的宁静也是此时刚进阶的周园园所需要的。难得有空,回赵家沟去住上几天也好。
赵家沟,古大娘家。
今天是大年初三,一大早,古大娘的儿媳郑秋莲就在厨房里弄的“叮叮哐哐”响。
卧室里,古大娘从床上坐起身,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古大娘家男人赵篾匠坐在床前的小凳子上抽着一杆旱烟,“滋啦滋啦”响。
“老啰!不中用啰!”古大娘叹了一声。
“惠香啊,老大媳妇这是不高兴了,你那侄儿,过了初八就让他搬出去吧!家和万事兴哪!”赵篾匠瞧了瞧古大娘的脸色,劝说着。
“老头子,我知道,咱们年纪大了,在家做不了主了。可我的娘家人就剩铁柱爷儿三个了。这大过年的,他们家房子破的要塌了,又找不到人帮忙修整,铁柱他们就在咱家住一段时间,等房子修好后就搬走,前前后后也不会超过两个月时间,也不算很过分吧?”古大娘抹了一把眼泪,声音都哽咽了。
“惠香,我知道,我都知道,嫁给我这些年,你辛苦了。可咱们现在要靠老大家养着,老大媳妇不乐意,咱们也没辙啊!早知道咱们那些家底不要这么早交给老大夫妻俩,等到咱们闭眼的那天再给就好了。唉”赵篾匠长叹了一口气。
说起这件事,是古大娘夫妻俩最后悔的一件事了。
赵篾匠有一手篾匠手艺,年轻时可没少赚钱,十里八乡的村民,家里的席子破了或者要置办上几件竹编的家用器物,都要请赵篾匠上门。
靠着这门手艺,赵篾匠家的家底在赵家沟还算丰厚,古大娘一辈子生过两儿两女,全都带大了,这在当时幼儿夭折率极高的农村来说,算的上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了。
第七百七十六章 气愤()
古大娘夫妻俩都很勤快,年轻时没日没夜地干活,人到中年,终于给两个儿子娶了媳妇,又风风光光嫁了两个女儿,还盖了两栋大瓦房。
一栋大一点的瓦房就是古大娘他们现在住的,大儿子一家和他们住在一起。另一栋小一点的瓦房分给了二儿子家。作为老人,分家的时候能分一栋房子给儿子,已经是很阔绰的了,很多人分家,老人只是给孩子一点钱和几只鸡,房子什么都是分家后自己置办的。
于源县农村的风俗,家里有几个儿子的,儿子全都娶上媳妇后就会分家,省的媳妇多了,各有各的心思,闹的家里不安宁。
古大娘家也一样,两个儿子都娶了媳妇后,古大娘就给他们分了家。按照赵家沟分家的惯例,说好了两个老人以后由大儿子养老,古大娘和赵篾匠手里的积蓄,以后百年后也归老大一家。
农村里分家,很多老人都会选择跟着大儿子一家过日子,古大娘他们这样选择,其实也没错。
错就错在古大娘夫妇俩手不紧,还没等到闭眼,就把手里的积蓄贴补给大儿子一家用掉了。
古大娘是想着,反正他们手上的钱以后是属于大儿子的,那么,在临死的时候给和现在给,也没有什么区别。
古大娘错估了人心。农村里,养老的儿子儿媳愿意伏低做小对老人好,很多是为了老爹老娘手里的那点家底。老人手里攥着钱,老大一家对老人不好,中途变卦住到老二老三家的也不是没有。为了老人手上的家底,就算心里再不喜欢,儿媳妇也会对老人孝顺。
分家的时候,古大娘和赵篾匠都还不算老,四十几岁的年纪,还有着浑身的力气。古大娘选择跟大儿子一家过,大儿媳郑秋莲还高兴的很。赵篾匠和古大娘手里不仅有钱,还可以赚公分,顺便还能帮他们带孩子。
郑秋莲会生养,生个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女儿赵小月,二儿子赵小磊,三儿子赵小辉,四女儿赵小草,小儿子赵小军,五个孩子,都是古大娘帮忙拉拔大的。
孩子多了,家里的开销肯定大。要不是古大娘和赵篾匠帮衬着,赵红胜和郑秋莲夫妻一年忙到头,一家人连肚子都填不饱。等到孩子大一点,各种花费更多。赵红胜算是开明,五个孩子最少都上过初中,这样一来,赵红胜家的开销和村子里不给孩子上学的那些人家比起来,就多了不少。
古大娘见大儿子家过的艰难,心里也不忍心。大人可以忍饥挨饿,小孩子却不能,这些年来,为了让几个孙辈的填饱肚子,在学校里不要穿的太破旧,古大娘和赵篾匠的一点积蓄,全部断断续续地填进去了。
这几年,古大娘和赵篾匠的年纪大了,古大娘田地里的活做不大动了,只能在家里帮忙做点家务。赵篾匠也老眼昏花,做不了太细致的篾匠活,十里八乡请他做活的人也少了很多。赵家沟的田地前些年也“分产到户”,家家户户都要靠劳力吃饭。古大娘和赵篾匠没有了赚钱能力,基本上要靠着老大一家养活。
这样一来,儿媳妇郑秋莲的气焰就有些高涨了。
人都是这样,眼里看到的永远是自己失去了多少,吃了多少亏,看不到自己得到了多少,赚了多少便宜。郑秋莲就是如此。
古大娘夫妇俩年纪大了,做活计做不动,手上又没积蓄,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在他们长房天天“吃白食”。这样一来,郑秋莲觉得老人在自家养老,自家亏的慌。
看古大娘夫妻俩没病没痛的,还不知道能活多久呢?从今往后,他们一家要为古大娘夫妇俩付出很多很多。更让郑秋莲不高兴的,是古大娘经常贴补娘家。想当年铁柱娘没死的时候,古大娘就经常从家里拿米拿菜给铁柱娘,古铁柱入狱后的那几年,铁柱娘带着两个孩子,靠着村里的救济生活,古大娘没少往娘家搬东西。
那时的古大娘还有劳动力,赵篾匠一个月也能经常赚个十来块的。郑秋莲就算不高兴,也没办法拦着。
作为要替老人养老的大儿媳,郑秋莲不敢明着嫌弃二老,也只能等古大娘做些“不着调”的事时,摆明自己不乐意的态度。
就比如现在,古大娘和赵篾匠都赚不到钱了,还把古铁柱父子三个弄家里来白吃白喝,郑秋莲就有些坐不住了。
对于古铁柱,郑秋莲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嫌弃。一个劳改犯,出狱这么多年也没挣几个钱回来,就连铁柱娘的丧事,还是他们家搭把手办的。这刚回来就来她家白吃白住,当他们家有万贯家财呢?更何况刚刚前几天,因为古铁柱,郑秋莲看好的儿媳妇飞了。
憋着满肚子的火,郑秋莲一大早起床做早饭,就把砧板剁的咚咚响。
今天的早饭做的是红薯稀饭,几块大红薯,被郑秋莲想象成了古铁柱的脸,恨不得剁了个稀巴烂。
过年前,郑秋莲给自家大儿子赵小磊相看媳妇,是隔壁村的一个姑娘。姑娘长得好看,赵小磊很满意。最重要的是姑娘的屁股圆圆的,一看就是个好生养的福相,郑秋莲也很满意。
本来人家姑娘也看上了高大老实的赵小磊,没想到姑娘父母一听赵小磊家和“偷树贼”古铁柱家沾亲,死活不同意这门亲事。
媒人来回话的时候,郑秋莲脸红的差点要钻到地底下去了。姑娘父母说了,古铁柱是远近闻名的“劳改犯”,他们家几代清清白白的,不想和‘劳改犯’做亲戚。
听听!听听!就因为古铁柱这么个亲戚,硬生生地耽搁了她家儿子的一门好亲事。还不知道小辉小军找媳妇的时候,人家还会不会记得他们家有古铁柱这一门“恶亲”呢?万一再来这么一次,郑秋莲的心中能不气吗?虽说婆婆古大娘和古铁柱是亲姑侄,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的正经亲戚,可因为古铁柱妨碍了儿子的亲事,这口气,郑秋莲就是吞不下去。
第七百七十七章 钱啊()
今天是大年初三,本该是郑秋莲回娘家走亲戚的日子,就因为这门婚事吹了,郑秋莲没脸回娘家,怕被兄弟媳妇取笑。唉!这日子过的真的够了。
她婆婆还以为是前些年那样家里富裕的时候,什么香的臭的都往家里招呼。亲戚来家里住个三五天的,郑秋莲再难也要把婆婆的面子给圆过去,可古铁柱他们这架势,不住上一两个月,他们家那破房子能修整好吗?还不知道古铁柱会不会向他们家借钱呢?爷儿三个连行李都只有一个包裹,肯定在外面混的不好。郑秋莲给古铁柱贴了个“穷”的标签。
偏房里,古红星和古小芳并不知道表婶郑秋莲正嫌弃着他们父子三人,不过就算知道了,也不会放在心上。古红星和古小芳,心中被一件大事给占满了:他们怎么才能跑回京都市去?
这两天,古红星和古小芳嘀咕过几次,该怎样才能跑回京都市去?兄妹俩身上没有一分钱,古铁柱那天把他们带走的时候,什么都没给他们拿,古红星和古小芳还有几十块钱的积蓄,还放在芸韵服装厂的宿舍里,现在的他们,口袋比脸还干净。
兄妹俩一直记挂着赵芸香,他们就这么被古铁柱“带”走了,连和赵芸香说声再见的机会都没有,不知道芸香姨找不到他们后,该有多着急呢!
古铁柱不知道自家两个孩子的心思,他只是一门心思认为,自己把孩子们带回赵家沟,是一件好事。
京都市是个大城市,灯红酒绿的,有着比赵家沟多几百倍的诱惑。古铁柱害怕孩子们在京都市呆久了,会被城里的种种诱惑给腐蚀了。就像古铁柱手下的那些小弟,一开始的时候都还好好的,过上一年半载的,吸、粉的吸、粉,赌博的赌博,没一个能学好的。
古铁柱觉得还是赵家沟好,民风朴实,只要好好干活,就能有口饱饭吃。他自己已经是人不人鬼不鬼的了,就让孩子们在单纯的赵家沟呆着,他赚到的钱足够两个孩子一辈子花用,他也算是值了。
古铁柱大年三十那天到的赵家沟,才发现自家的房子破败的不能住人了。大过年的,就算古铁柱想找人起几间大屋也没地方找人去。于源县的风俗,忙碌了一年,过年时候是大家伙儿休息的时间。从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