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极品地主-第3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雨季是滋养滇西北所有动植物甚至人类的重要季节,正是因为有了雨季丰沛的降水,所有生灵才能够在环境如此恶劣的雪域高原顽强地生存下来。

    抛开其他的元素不谈,雨季给滇西北地区人们带来最大的馈赠就是形形色色,不计其数的野生菌类!

    除了松茸这种在东瀛极受欢迎的菌类极品之外,包括羊肚菌、鸡油菌、牛肝菌、鸡枞菌、竹荪等等野生菌类纷纷从腐叶层钻出来,成为了这个季节最亮丽的风景线!

    连续几天,看着数以百吨计的野生菌类在澜沧江东岸的包装厂进行清洗、真空包装之后发往全国各地,马晓军意识到这或许就是镜湖体系乃至滇西北经济的一条命脉!

    因此,马晓军每天早上从镜湖公司、镜湖乳业的资料室出来后,都很喜欢到包装厂溜达一番,拍点照片,和村民们谈谈。

    一来二去,马晓军挎着相机的身影也成为了村民们熟悉的对象。

    “小马,你又过来了!”正在查看村民称量、卸货、包装等等工作的萧晋旭看到马晓军进入了彩钢大棚,连忙笑着说道。

    虽然萧晋旭并不知道《海州财经》在国内财经界的地位,也不清楚马晓军知名记者的名头,但是萧风和徐梦瑶都说了要配合他的采访,萧晋旭自然不会打折扣。

    “晋旭大叔,你好!”面对萧晋旭,马晓军自然不敢摆谱,点点头说道:“今天乡亲们的收获都不错吧?”

    来到银杏村三四天了,除了对镜湖体系的情况有所了解之外,马晓军也发现了银杏村一些不为人知的信息。

    比如整个银杏村八成以上都姓萧,剩下的外姓绝大多数也和箫氏家族沾亲带故,这是一个传统宗族势力很强的村落。这一点,从银杏村村委会、党支部的成员来看,就可见端倪,清一色的萧姓。

    萧晋旭不仅仅是村支部书记,更是箫氏家族的现任族长,他在银杏村的权势用一言九鼎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不过和想象中鱼肉百姓、欺男霸女的传统封建势力相比,萧晋旭显得相对文明,吃相也不难看,对于村民的生产生活极为关心,这是马晓军这几天以来观察得出的。

    来到银杏村之后,马晓军才知道这里并不仅仅有镜湖体系这样一家异军突起的企业,银杏村村委会的一些措施甚至能够让东部沿海地区的基层汗颜。

    比如为55岁以上的老人发放每个月1000元的养老金,全免所有适龄儿童的费用,免费为孩子们提供营养早餐、营养午餐,村里的公共开支都都村委会的收入来支付,银杏村村委会和镜湖公司甚至为村民提供担保,贷款改造客栈、购买车辆等等生产物资,……。

    这几天在银杏村村委会看到这些措施以及公开透明的收支账目之后,马晓军恍然有些错觉,差点以为自己来到了传说中的共…产…主…义…社…会!

    饶是马晓云走南闯北,也到过不少富裕地区,就连被成为华夏第一村的‘夏西村’采访过几次,但是像银杏村村委会这样把全村乡亲放在第一位。

    姑且不论银杏村背后究竟有没有猫腻,就从马晓军所了解到的信息,采访村民所得知的情况,马晓军个人对萧晋旭是相当敬佩的。

    这年头,不少当官的都拼命往自己腰包里捞好处,像萧晋旭这样为村民着想的村干部并不多了。

    “这几天的收获还行,不过再过几天就会逐渐减少了!”萧晋旭指着正在称量的一筐牛肝菌,说道:“这种白牛肝菌一般生长在栎树、柞树和针阔混交林之中,等到原始森林周边的区域采集完毕,采集困难就会成倍上升!”

    白牛肝菌是滇西北重要的野生菌类之一,它因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受到西欧消费者的青睐,滇南省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白牛肝菌片出口西欧。

    往年银杏村以及周围区域的村民只能把自己辛苦采收的野生菌类低价出售给二道贩子,获利并不高。

    但是随着今年镜湖区域的经济状况好转,银杏村的不少村民共同投资了一家加工厂,能够对新鲜的野生菌进行清洗、切片、干燥和真空包装等工序,再通过叶氏贸易的渠道销往欧美。

    如此一来,山民们在野生菌类上的收入几乎是往年的三倍以上,这无疑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许多人都是冒雨上山采菌。

    由于银杏村的村民大多都忙着自家的客栈以及其他的产业,银杏村附近的山林也让给了其他村寨的乡亲,这也让萧晋旭等人在十里八乡的威望直线飙升。

    就前两天,新上任的银杏镇…镇委书记冯建斌还特别宴请了萧晋旭,高度赞扬了他和银杏村的高风亮节,乐得老头子好几天都合不拢嘴。

    “晋旭大叔,这些野生菌加工后一般都销往哪里呀?”看着一箱箱的成品从产房中运出装车,马晓军不由好奇地问道。

    银杏村的各种产业链错综复杂,要想真实地体现出镜湖体系的全貌,马晓军必须对每一个环节的第一手资料都有所了解,他的报道才真实可靠。

    “我家八姑娘的姑爷家里是外贸公司的,这些野生菌都会直接销往国外,和直销东京的松茸一样,今年乡亲们的收入比往年高出了许多!”一提起这个,萧晋旭就直乐,说道:“一会我们姑爷过来你们年轻人聊聊,才有共同话题!”

    萧晋旭今年64,马晓军44,不过由于学识方面的差距,萧晋旭觉得应付马晓军挺累,打算把他交给叶凡。

    不一会儿,叶凡从车间出来后,萧晋旭顺势拉了他的壮丁,让他接受马晓军的采访,毕竟许多原始数据只有叶凡才清楚。

    看到来了一个管事的年轻人,马晓军自然是兴奋异常,毕竟和萧晋旭聊聊家常可不能够增加报道的含金量。

    从叶凡穿着的三叶草休闲服和举手投足所表现出来的气质,马晓军就知道他并不是普通的乡民。稍一接触之下,马晓军才知道人家叶凡是鹭岛人,毕业于鼎鼎大名的鹭岛大学,甚至比华东师范大学还要好呢。

    自从野生菌类陆续上市之后,叶凡和茉莉就从鹭岛直飞姚州,在银杏村亲自坐镇,负责收购、加工、包装和运输环节。根据目前的统计数字来预计,今年叶氏贸易经手的野生菌类出口额将有可能达到1亿美金,这相当于叶氏贸易过去数年的平均业绩。

    在和萧茉莉谈恋爱之后,叶凡就知道滇西北盛产野生菌类,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叶氏贸易的触角一直都无法延伸到滇西北的野生菌市场。

    不过自从萧风回到银杏村投资之后,箫氏家族在方圆百里内的话语权陡然增加,这给叶氏贸易提供了足够的助力。

    从去年的松茸项目入手,到了今年在野生菌市场上的全面出动,叶氏贸易成功地在滇西北站稳脚跟,野生菌类项目成为了公司最新最大的赢利点。

    因为萧家在滇西县乃至姚州的强势以及叶氏贸易给村民的收购价并不低,叶凡也不担心一些数据的泄露会对公司业务造成影响,因此面对马晓军采访的时候,他的倒是很大方地公布了相关的信息。

    马晓军也不曾想到,小小的野生菌将能够为银杏镇乃至周围乡镇的山民带来超过2亿RMB的收入,受惠人群达到了2万。

    虽说人均一万的收入不算什么,山民在三个月的雨季中都爬山涉水采收野生菌并不轻松,但是相对于滇西北人均不到2000元的年收入,这就是一笔巨款了!

    这就是产业链升级对地方经济的巨大带动,减少了黑心商人的收购数量之后,山民的收入得到了提高,又反过来刺激地方的消费能力,进入了良性循环的阶段。

    马晓军就不止一次看到那些背着野生菌来出售的山里汉子,拿着红彤彤的老人头就在附近的商业街上给家里的婆娘、孩子买东西,每个人的脸上写着‘幸福’两个字!

    这种场景是马晓军窝在海州高档写字楼办公室里所无法看到的,虽说这一次来到银杏村赶上了雨季,有点郁闷,但是乡民们无比灿烂的幸福笑容驱散了马晓军心中的阴霾。

    随着采访的深入,马晓军清晰地意识到整个银杏镇可不仅仅镜湖体系一个方面,包括山民收入提高、银杏新区的建设、发展,都可以做一篇大文章。

    为此,马晓军特别通知了《海州财经》给自己派来两名助手,他准备对银杏村这两年来的变化进行深度挖掘,做出一则系列报道!(未完待续。)

【347章】 广泛影响() 
厉东升和马晓军的团队在银杏村整整呆了两个星期,这期间他们不仅仅对镜湖体系的企业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还特别走访了银杏村和周边区域的村民,掌握的第一手的资料。

    对于厉东升来说,镜湖体系引进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模式,对银杏地区的自然条件进行合理有序开发,从管理学的角度相当有前瞻性。无论是从镜湖资源的开发程度和环保概念的引入,镜湖体系的管理层拥有一整套的发展理念,和许多只为眼前利益的企业有着很大区别。

    在大家拼命追逐经济效益的年代,镜湖体系愿意花费大价钱投资污水治理系统,尽可能避免机动车尾气对镜湖景区的污染,大力推行节能环保建筑以及各种新能源设备,都是难能可贵的。

    在掌握了大量的资料后,厉东升回到北平之后准备从管理学的角度对镜湖体系崛起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探讨这种发展模式的可行性。

    在厉东升看来,镜湖体系本身就拥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 ……

    和厉东升的动作相比,马晓军显然要快得多,这也和财经报道时效性比较高的缘故有关。

    在来到银杏村之后的第六天,马晓军关于银杏村系列报道的第一篇文章新鲜出炉,发表在刚刚出版的最新一期《海州财经》!

    马晓军选择的切入点很切当,从在海州热销的银杏食材开始入手,开始向专业和半专业的读者介绍银杏村的绿色食材产业。

    在报道之中,各种各样美味绝伦的食材、水果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尤其是那些曾经品尝过银杏美味的读者,更是引起了极大共鸣。至于那些还不曾体验过银杏美味的读者,放下杂志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镜湖农产’专卖店和各大超市的银杏专柜,购买传说中的美食!

    而银杏美食的美味也是在第一时间征服了所有的读者,甚至不少读者决定在假期前往银杏村,在当地品尝这些美味。

    不过在专业财经媒体来看,银杏美食的神奇之处可不仅仅它的美味,而是在它背后所代表的庞大利益!

    小小的萧家农场抛开十万亩蘑菇林,用于种植果树、蔬菜和养殖项目的面积也不过6万亩,折合约4000公顷!但就是这点面积,居然有可能在2010年创造超过12亿RMB的产值,这简直就是令人震撼!

    平均算下来,萧家农场平均一亩地可以出产2万RMB,这对于国内单位面积产值较低的农业产业来说,无异于一颗大卫星!

    仅此一项,国内对农业产业有所关注的财经专家、农业专家乃至政府官员对于萧家农场的兴趣大增!

    虽说萧家农场的成功不见得所有地方和企业都可以照搬,但是如果能够从萧家农场的发展轨迹种摸索到一些规律,也是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