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定慧初修-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禅定)。观自在菩萨的〃观〃和照见五蕴皆空的〃照〃,二者都是境界中事,都是境界般若。我们修证的三个次第……〃有觉有观〃(有寻有伺)、〃无觉有观〃(无寻唯伺)、〃无觉无观〃(无寻无伺)……可以体会到观与照的分际。观的境界就是寻,有如在找一个东西,比方一根针掉到地上,怎么办?屋内一片漆黑,只好借着烛光或手电筒的亮光慢慢寻找,慢慢探索,这是〃有寻〃。〃伺〃则不寻找,找啊找,找也找不到,坐在那里等着吧,本来到处移动的小亮光停在一个地方,定住了,久而久之,光亮逐渐放大,这是伺的境界。最后,瞎猫撞到死老鼠似的,一下放大光明,彻天彻地,便到了照见五蕴皆空,无所障碍。
凡夫学佛,不管是学密宗或者显教,一开始都是有寻有伺。观想一下观不起来,即使观起来又跑掉了,自己很惭愧,又忏悔,又难过。然后再观想寻回来,这样七腾八折,后来勉强定住了,就是伺。可是刚刚以为自己行,很得意定住了它,哎呀,又跑掉了。只好再去找,如此反反覆覆,寻寻伺伺,最后终于到达了无寻无伺地,不思善,不思恶,便相当不错了。

()好看的txt电子书
心中随时起观,念头何处来?何处去?等到功夫较为纯熟,前念已灭,后念未生,中间一段空灵,有人就拼命看的很牢,对不对?这又沦为下品修法,你死心眼看着那一段干什么!看臭水沟啊?!嘿!你就忘了金刚经所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的念头已经过去,未来的念头还没有来,中间的念头当下即空,你看住它执着一个空干嘛?这是不用智慧去参!因为那个空也是你心意识所造,当不得真。那么你不看它,怎么办呢?看与不看之间如何取舍?
我如此一讲你们便傻了,稍稍深入一点,我就晓得你们吃不消。修行人真到了解脱处还有什么观心不观心的。解脱便解脱,毫不拖泥带水。但是刚开始时,一·切都要从般若观心来。心经告诉我们:菩提萨多,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般若是诸法之母,非修般若不可。
 境网吹识浪、自有定盘心
纯正的般若观心法门,观自我心意识的生生灭灭,本无所谓在何处起观的问题,婆婆妈妈,多此一举。心并不在内外中间。然而一般行者做此观法,很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头部,引起高血压等病症,所以才又提供大家轻轻在心头作观的方便;又怕你们不懂心头部分,特别说明在心窝子这里,两个|乳头中间,肋骨衔接凹下之处。就在这里自然起观。
你看我多么有耐心。常常你们一大堆不是问题的问题,我都一字一字静静的洗耳恭听;每个礼拜那些糊里糊涂,莫名其妙的日记,我都坐着几个小时,规规矩矩、一句一句仔细看完。这就是忍辱波罗密,其实忍都不必忍,忍性自空。
观与照有层次上的不同。大家注意经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怎样修行呢?行住坐卧,起心动念,随时在观照中。若说观照到得心应手,那么你那个能观照的是什么东西?观心到了某一程度,自然因个人业力不同而现出各种境界。有人到时就看到圆光,有什么事问他,只要在圆光中一看,就知道了,一执着便上了邪路,错了。境界倒是真的,所看的山水人物也是真的,并不一定是这一生的事。那么这是不是妄念?----是妄念,是六尘缘影,甚之,是第八阿赖耶种子识的变现影像。
所以要观这个念,这个念不动,你怎么看见?!念不动,怎么会起境界?!头动,气也动,气不动,境界还出不来呢,对不对?!一切境界皆是念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感觉也好,思想也好,气脉也好,都是相。你把这道理弄清楚了,才容易上路,才不会出差错。大家要观照清楚,陇侗不得,然后看到境界,呸!!!去你的,正一正,动一动,连个鬼影部没有,还有什么境界不境界。这是个法门喔,密宗有一个大手印法门,大力吐一个〃呸〃字,顿除一切妄想杂念,使心境立刻变得海阔天空。
当年我的老师袁先生,告诉我他以前参禅、参话头的经验:一心一意,昼夜不懈,参到吐血也不管,男子汉大丈夫,死了就死了,决不退悔,有一天,早晨起来叠棉被,把被子这么一抖,又是一个太阳出来;再抖两下,一个一个太阳,接二连三滚出来。嘿!他说原来什么学剑仙、学看光、修行得神通的,都是这样。去他的!你来骗我干什么!被子也不叠了,吐它一口口水,打坐去了。真是大修行人,再怎么〃境风吹识浪〃,绝不被境界所转。
然而到达〃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究竟了没有?……不究竟。况且你们还没有照见五蕴皆空。只好慢慢观,随时念念回光反照,如此行深了,自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们念朝暮课诵楞严咒的偈子,有〃将此身心奉尘利,是则名为报佛恩〃两句话,这也是行;行深了,自然照见五蕴皆空。
 轻轻从心头起观
你们现在坐在那里,五蕴都不空的。有时气脉动,气脉是什么?都是四大色法变的。气是风大,脉是水大、地大、火大的综和,是由神经初步发起的作用。气脉通不了,色法空不了,身心空不了,实相般若无法现前。因此第一步先要依〃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起修,等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四谛中便没有苦谛,灭了苦谛即道谛,而五蕴就是集谛,一个般若观心法门便把〃苦集灭道〃贯彻尽了。要离一切苦,先灭一切集,如何灭一切集,得了道才灭一切集。这不只是讲道理,都是修法哦!
大家好好奉行观自在菩萨的教法,观照这个色身色法同性空的关系。不然闭起眼睛打坐,里头一片漆黑,懵懵懂懂,自己搞不清楚,多可怜,多悲哀!你们现在如此观心,不要向顶上观,不要在脑子里观。平平安安,自自然然,轻轻从心头起观即可。千万不要硬抓住肉体,把肉体看得那么严重。若是作白骨观,白骨那个空架子,重心大概也在心头这一部分。听懂了没有?要把每一句话听进去,不要表面专注,其实昏昏沉沉,莫名奇妙,白白浪费时间。话记不住,就是落在无记中。若能每句话明明白白记住,心中却无妄念杂想,这才是定的忆念之力。
好,现在告诉你们,刚才你们几个人的回答,还算有点影子。观与照,彼此同而不同,有层次之别。若是修行到了照的境界,那便到了理无碍法界,但尚未达到理事无碍法界;或者勉强说到了理事无碍法界,不过还没完全,差不多是介于理无碍与理事无碍法界之间。
然而,凡是不能真正用功修行,光在那边讲道理的,不论是观是照,都是理法界边事。还有人问,无寻无伺的境界跟无记如何分别?无记就是无记,无寻无伺就是无寻无伺,就这么简单!般若波罗密多的功行深时,自己自能分别,没有修,空谈妙理干嘛?(此时有同学问:观是修道位,照是见道位,对不对?师答:就功夫而言,勉强可以这么说,但还不真是。)
 讲个禅宗故事
现在为大家讲个禅宗故事,看看有没有人能够领会。事情发生在唐末五代,现今湖北武汉三镇地带,有名的黄鹤楼就在这里,风景很美,唐代名诗人崔颢有诗为证:〃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当时有个掸师,自己认为已经大彻大悟,有一次,他到一位修道已经到了家的大居士那里去化缘,所谓〃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大居士接待这位禅师,知道他来化缘,就说:〃好啊,大和尚,我问你,答得出来一切供养,答不出来,免谈。”和尚说好,你问吧。居士就问:〃古镜未磨时如何?”一个古老的铜镜,脏兮兮的,生满铜锈,没有擦干净前怎样呢?和尚答:〃黑如漆。”染污得像沾过油漆一样,黑乌乌的一片。居士又问:〃古镜既磨后如何?〃假使好好靡擦干净了后怎样?和尚答:〃照天照地。〃这下可好,大居士说:“不行,对不起,请出去,不供养你。
没有错啊!依教理讲,那禅师这样回答,一点都没有错,古镜未磨,此心还没得定发慧,没悟以前,黑如漆,那里有错?古镜既磨后如何?照天照地,那不是唯识所讲第八阿赖耶识,转成大圆镜智了吗?但是宗门祖师禅与如来禅不同。你们如果去化缘,遇到同样的情况,给人扫地出门,你服不服气啊?不服气。这和尚当然不服气,再去修行,又住茅蓬潜修,三年以后,再回来化缘。大居士看到他又来了,好啊,请坐,我问你,还是那句老话:〃古镜未磨时如何?〃答:〃此去汉阳不远。〃再问:〃古镜既磨后如何?”答:“黄鹤楼前鹦鹉洲〃。嘿!请接受供养。
这是什么道理?三年的历练毕竟没有白费。他先前所答,已非泛泛之辈玩口头禅的阶段,真也到了相当程度,也有相当的功夫,但仍不行。照见五蕴皆空,便算了道吗?不对的,我们这位大维摩居士说不对就不对,你有什么办法。
这次寒假共修,每个人都要好好观心,不做观明点,或者念佛念咒等等其他功夫。明点是心造,念佛念咒也都是此心在念,观想佛菩萨亦是同样这颗心在想。凡所有想,皆是境,佛也好,魔也好,山水也好,人物也好,都是境界;能起境界,能想,能诸般造作的,非境。所观所照的是心念的变相,是境界般若;能观能照的,不是境界般若,而是实相般若。修行人必须找到能观能照的那个,才算开始发现自己本来的面目。
 苦由我来、有我就有苦
我为了怕你们听了似懂非懂,因此婆婆妈妈,一而再,再而三,将心经般若观法,从头至尾,从尾至头,反反覆覆,不厌其烦地加以说明,希望大家好好体会,好好在八识田中记牢。一入耳根,永为道种。
你们当中已有少数人有一点入门的样子了.但大部分还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甚至有些更妄作聪明,自以为是,在那里理上推理,头上安头,越来越离谱,要不得。在座之中,每人至少已有七天的禅修经验,放下一切法,放下一切心。现在好好求忏悔,每一上座,不要忘记先前所讲,先诚敬地忏悔,然后真心地发愿。再来,依心经观心,如此修去。
观自在菩萨开始从四谛法〃苦集灭道〃的苦谛开示我们,痛下一锥。苦海茫茫,一切众生有求皆苦。不但世间法求不得苦,求出世间法而不能相应更苦。想学佛,想出家,想成道,多苦啊!世出世间,一切皆苦。如何了脱这苦呢?苦由那里来呢?……由〃我〃来。有我就有苦。我从那里来?由身由心.由念头思想和四大和合而来,是名〃色受想行识〃五蕴。先要了此五蕴,才能跳出苦海。跳出苦海即是“度一切昔厄〃。如同乘船由此岸到彼岸,需要借助工具。般若观行,正是最好最妙的工具。依之起修,自性自了,自性自度,还怕跳不出痛苦深渊,照见五蕴皆空吗?
我们如果做白骨观,身上肌肉、气脉、神经、细胞等等都化掉了,还有什么气脉不气脉的,不就好了吗?有气脉就是还有肉体,肉体是受阴。受蕴那里来?从色蕴的四大来。四大空不了,其余受想行识四蕴更免谈了。因此无法度一切苦厄,长日都在苦中。所以观自在菩萨告诉舍利子,从观心去了世间诸苦。
观心不要蓄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