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雅芝站在王一身后,现在她身边还多了另一个人,童千佳。不过与沈雅芝不同,童千佳只是小时工,一天帮王一工作的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而已。现在二人看到王一吃瘪,沈丫头是幸灾乐祸,而童千佳则更多地是在担心。
“科尔先生,您需要听我的解释。”
施罗德*科尔点点头。
“首先,我的国家与您的不同,我们这里没有大量的平民教育机构。人民知识水平低下,若是没有经过我们公司的系统培训,他们根本无法胜任现代工厂里的任何技术劳动,甚至还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说得难听点,他们根本不是工人,而是一群被工资吸引进来的放下了农具的农民。”
施罗德同意王一的看法,这不是歧视,而是事实。
“董事长,我同意您的看法。不过我实在看不出,这与您购买几座不同类型炼钢炉之间有什么联系。”
王一笑了起来,道:“科尔先生,因为很简单。我们的位置不同,所以立场也不同。您需要照顾的是鞍钢,而我要创建的是一个更大规模的钢铁集团。所以适合鞍钢的技术不见得适合所有地方,而鞍钢作为我们大商旗下第一所炼钢厂,作为我们集团的钢铁火种,他必然要担负起培养我们集团第一批钢铁人才的重任。”
“您的意思是……”
“这些不适合或者过时的炼钢炉,都是用来教学的!”王一说出了答案。
“教学的?”施罗德*科尔震惊道。
“没错!我要在鞍钢创建我们大商集团旗下的第一所钢铁研究院,他将是工业实验室的分支,同时也要肩负起培养集团旗下钢铁人才的重任。”
“原来是这样!”施罗德*科尔点头道。
两人又说了一番话后,德国人起身告辞,王一将其送到教学楼外。
在返回办公司后,沈丫头忽然道:“校长!”
王一抬头望了一眼,有些奇怪,便道:“怎么了?”
“你对德国佬没全说实话吧!”沈雅芝笑嘻嘻道。一旁的童千佳连忙拉她的衣袖,不过沈丫头跟王一熟悉后,这种问题也是屡见不鲜,王一倒没觉得奇怪。
“你觉得呢?”
“我觉得……?”沈丫头故意拉长了声音,转而笑道:“你不是好人,当然不会说实话,即便说了,也不会说全。”
王一嘿嘿一笑,很流氓地在丫头的小下巴上刮了一下,然后极其暧昧道:“调皮!”
丫头一瞪眼,千佳在旁边掩嘴偷笑。
“哎呀呀,我说沈妹妹,这该怎么办呢!?你现在明显就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呀!我想什么你都知道!”
“蛔虫?那是什么虫?”丫头问了一个不相干的问题。
王一也是说习惯了,一想,还真是不好做医学的解释,因为那样沈丫头肯定会翻脸,最后只得搪塞道:“就是一种我一天吃什么他都知道的小虫子,一般是用来形容你对我很了解的意思。”
“是这样么?”雅芝妹妹本能地表示怀疑。
王一却很机敏地改变了话题。
“现在世界上主要使用的炼钢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平炉,是大多数国家都在使用的方式,是主流!另一种是转炉,酸性转吹炉。两者最大的差别是平炉炼钢时间长,但质量好,而转炉正相反。”
“先生的意思是……想要改造转炉?”说话的是千佳,声音依然温柔,却把王一惊了个外焦里嫩。
王一从座位上站起身,然后双眼直勾地走到千佳妹妹的身前,嘭的一把抓住丫头的小手,道:“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小倩,我是采臣啊!”
沈丫头这时飞出一脚正蹬在王一的屁股上,然后把吓了一跳的千佳拉在自己身后,恶狠狠地对着王一道:“你又作什么妖!”
“哎呀,一时间入戏了!”王一揉着后腰道:“千佳说对了,我确实要改造转吹炉!”
“那为什么不告诉科尔先生呢?”
“这个吗……虽然他在为我们大商工作,而且我也相信他的为人,但是他毕竟是德国人!”
“您的意思是科尔先生会泄密?”沈丫头吃惊道。
“泄密倒是未必……不过他只要无意中提及我们关于转炉的改造思路,他在德国的那些同行就会凭借着远比我们先进得多的科技和生产条件,将技术在我们之前研制出来,这会对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
沈丫头和千佳同时点头。
“有时候,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王一有点无奈。
看了眼时间,王一对着二人道:“开始办公吧,雅芝,你派人去把谭向菊先生请来。”
谭向菊就是之前在李御珍的带领下,与沈丫头还有她哥哥一起同来的那位三十多岁的高个男子。他目前正在工业实验室中从事煤化工和石油化工方面的研究,也算学科带头人之一。
谭向菊对王一的召见,很诧异,坐在沙发上,道:“王总,您找在下前来有何吩咐?”
王一一笑,倒是没入正题,转而问起了人家的生活,道:“向菊先生在工业实验室的生活可还习惯?”
“习惯……不……应该说很好!”
王一看得出来,这谭向菊是那种一心向学,喜欢搞研究的人。
“这便好,对了,我给你那些资料,看得如何了?”
“向菊获益良多,可惜现在没有条件,不然真想把王总的那些设想建造出来。”
“如此便好!”
王一给谭向菊满上了一杯茶,然后笑道:“还是高沫!”
“我现在也喝习惯了!”
两人笑了起来。
王一终于开始说及正题,道:“是这样,我们大商集团已经拿下了抚顺西露天煤矿以及附近几家煤矿的开采权,除了供应盛京的煤炭用量之外,我准备利用其余产量,开展煤化工项目。”
“王总准备派我过去么?”
王一摇了摇头,道:“那边已经有人在负责了!”
“那王总的意思是……”
“现在我们大商的规模越来越大了,其中的业务已经开始向重工业方向发展。无论是钢铁,煤矿,还是将来的石油,我们目前的设备还都完全依赖进口!”
“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所以我希望能由你来牵头,成立一家我们大商自己的重工业设备制造公司!”
虽然心里已经隐隐有了一丝让自己悸动的预感,但当王一把这消息说出来之后,谭向菊还是感到了眼中的一阵湿润!因为这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工作!一条梦想的重工兴国之路。
谭向菊忽然站起身来,在王一诧异的眼神中,不由分说双膝跪倒,双眼热泪盈眶,以一种近乎于嘶吼的声音道:。
“谢,王总栽培!”
王一心说,这要吃了多大的委屈和苦闷,才能让这样一个七尺男儿在自己面前跪下来啊!
“起来,起来,赶紧起来!”不过王一还是很讨厌别人给他下跪,所以故作生气道:“你要再这样,项目我可要换人了!”
收拾了半天心情,谭向菊才终于恢复正常,多少有些不好意思道:“王总,在下失礼了。”
“应该是我说,先生受委屈了才是!”
“不敢,不敢!”
又说了一会儿具体事务后,王一从自己的办公桌上拿起两份文件。他们都装在黄色的厚纸袋中,表面写着档案袋三字。除此之外,就是只有一个用大印加盖上去的朱红色“绝”字。
谭向菊在工业实验室中见过这样的档案袋,这是大商集团的绝密档案资料,非达到权限的人员,一旦看了里面的资料,基本上就只有两个下场:一个是被关在近乎于世界边缘的地方,例如废弃的矿井深处。再有,就是莫名其妙地消失于人世。
谭向菊对此也有耳闻,不过没亲眼见过就是了,但是保密条例他还是明白的。
“这两样设备就是大商重工建厂后的主要任务,第一个是碱性转吹炉的研制,第二个是空气压缩机的研制!”
碱性转吹炉与酸性转吹炉最大的不同,就是它能够脱磷!而空气压缩机是工业制氧的必备机器,同时还能制取氮气和稀有气体。当工业制氧技术取得成功之后,将转吹炉从吹入空气变成吹入氧气,那炼钢的效力将大幅提升,这就是所谓的氧吹转炉。
“向菊先生,您认为多久可以将两件设备研制出来?”
因为技术参数给的很全面,甚至工业技法都是现成的,所以根本上来说,没有太多的难度。谭向菊想了想,道:“新厂建立之后,还需要调试与磨合,一年半吧!其中碱性转吹炉研制应该能快上一些,空气压缩机难度要大一些。”
“好!我给你两年时间!”
这是二人的一个约定。
第三十六章 回首又是一年()
1877年除夕,王一在附属学校的大礼堂,与自己的学生,还有外国学者们一起过春节。本来也有一些大商系的高层要过来,不过全被王一打发回家了。
这是王一在清朝过得第二个春节,第一个春节是在张家过的,与后世相比,晚上不看电视,不看春晚,感觉还挺奇怪的。不过在这个时代的除夕与后世相比,人们过节的年味倒要足上许多。每家都从很早之前就开始制作馒头,豆包,包子一类的面食,然后放在小房中存放。因为东北天气寒冷的关系,这些面食短期内也不会变质。然后什么小年,什么腊八蒜,粘福字,帖春联,穿新衣,戴新帽,放鞭炮,压岁钱,送灶王爷,吃灶糖,很多王一在穿越前根本不会去在意,不回去参与的事情,在这个年代反倒印象深刻了。
不过在这个年代,王一还是有很多不好的体验,而其中最大的,就是冬季吃食太少,除了冷窖中的白菜,萝卜,土豆之外,再有就是酸菜。翻来覆去那么几样菜,吃得王一都快疯了。
也正因如此,在冬季已过,王一想也没想就花钱盖了二十座玻璃温室,今年的冬季总算没再重复75年的悲剧。
过节时,大部分学生都被留在了学校中。只有那些没签卖身契自愿来学校读书的学生才在这几天返回了家中,与父母团聚,不过初七之前必须返回学校,王一并没有太多时间给学生放假。
至于那些签了卖身契的学生,王一看着他们也挺可怜,岁数小的,怕是都忘了自己父母长什么样了。其实学校每个周日下午都会开放家长来探视,不过真正过来看孩子的父母,其实并没有多少。
至少童千佳的父亲是从没来过。
有时候王一也会感觉无奈,看着有些孩子坐在学校大门附近,冒着严寒,眼巴巴地期望着自己父母到来。可是大部分时候都是尽兴而来,败兴而归,一次次的期待成空,一次次的黯然神伤,总会让人不忍卒目。
王一没事就会和学生们谈心,班主任和护工们也会,但是想要填充学生们心中因为父母缺失而造成的空洞,王一自认没有这个能力。不过后来还是想了一招,那就是在课余的时候,组织一部分学生出门帮助有困难的人,一方面是为了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让他们觉得自己过得其实还不错。至少住的暖,吃得饱,一天没有太多的烦心事。
人的独立是一个过程,离开了父母的呵护固然会让孩子们觉得很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