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于可以说周正的东进反而是给了第二次伐炎之战创造了机会,毕竟周正率主力东进,禹州守备定然空虚,如此一来官军南下的阻力将会大为减轻,至少不会让官军将士的性命太多战损于坚城之下。
至于平原野战,大越从来不惧任何人,周正野战打胜仗的哪些利器,只要小心防备,自己着道的可能性不会太大,只要能防备的好,那么炎逆就是没了牙的老虎。
但是萧山败了,败的让朝廷目瞪口呆,原本还指望萧山能将周正牵制在平州之内,为官军伐禹争取时间,然而萧山之败,陡然间释放出了二十万身陷平州占据的幽州军!
如此一来,周正得四州之地,禹州东部再无威胁,在总兵力上已然能与大越南征之军分庭抗礼!
当然这还不算什么,平州新定,在朝堂上的大佬看来,周正和孟轻语想要从平州腾出手来支持禹州战局同样需要时间!
故而宣平帝再下严旨,命梁敦极速进兵,为的就是不给周正这个平复平州善后的时间!
第五百七十四章 争吵()
周正攻打禹州、平州,佛贼和朱贼攻打河州,这在朝廷的眼里就是狗咬狗,一嘴毛的事,朝廷上下甚至是乐见其成的。
大越明明具备平灭天下叛乱的实力,却一直放任反贼在九州称王称霸,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想看反贼之间打生打死,在宣平帝乃至朝堂诸公的眼里,大越有四大强军,带甲近百万,足以震慑天下,想要收复山河不过弹指之间的罢了。
然而章山一战的战报传到京师之后,朝堂上的官员已然隐隐感到惶恐,在他们眼里战无不胜的大越四大强军之一,在炎逆的手上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这意味着什么,禁卫军的战斗力不输给偃武军和虎贲军,三大野战军之间也一直是相互制衡的关系,但是禁卫军竟然轻易败给了炎逆,这让人会怎么想!
不管知情的还是不知情的只会认为朝廷是外强中干,禁卫军败给了炎逆,那么如果偃武军和虎贲军对上炎逆,会是什么下场?
除了败亡还能有什么下场?
大越若是赖以震慑的三大野战军覆灭,那么仅凭一支御林军如何能敌得过天下反王,要纯以兵力论,反王的总兵力差不多有两百万!
禁卫军的章山之败切切实实的让大越的臣子嗅到了一丝可能亡国的危险气息,而废太子胡信在逃亡途中于鹤嘴山被伏击生擒则是一巴掌狠狠抽在了大越的脸上。
太子为何被废,大家心知肚明,若非禁卫军惨败,若非胡信被生擒,这大越的皇帝宝座至少有六成的机会是由胡信来坐!
卫党势大,但大不过祖制也大不过天下人的悠悠之口,大皇子在名份上的天然弱势,让其想要染指皇位困难重重。
这一点甚至于卫党中人也不是看不出来,天下未靖之前,天子还需要大将军为其东征西讨,所以给了梁贵妃希望,好让梁敦为了胡家的天下卖死命,但天下若平复了呢?
宣平帝还会冒着让大越后世陷入夺嫡之争的风险继续用大皇子来制衡太子吗?
这一点恐怕除了宣平帝自己以外,不会有任何人知道。
太子失手被擒,对于大越的影响实在是过于巨大,帝国的储君成了反贼的阶下囚,周正转眼间封胡信为越侯,就是对大越赤裸裸的羞辱!
这个天下的正统是大越,也只有大越的皇帝才够资格给人封官进爵,周正这么做是什么意思?
是在明明白白的告诉大越君臣,如今的他已经有了掀翻大越皇朝的资本,宣平帝也将成为末代之君,他周正将取大越社稷而代之!
这也是周正向天下人发出的宣言!
宣平帝在得知胡信被擒的当天就率领百官前往太庙告祭天地和大越的列祖列宗,将胡信从皇家族谱当中剔除,并正式册封大皇子为太子!
这其实是必然的结果也是宣平帝安抚朝野的一种手段,胡信本身就是废太子,不管什么原因被废,总之都是废的,有废就有立,断然立大皇子为太子,足见宣平帝之果决!
但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噩耗要来总是一桩接着一桩
南镇关破了,炎逆十万大军缓缓朝帝都前进,数万民夫运送辎重,导致行军速度慢得发指,但却不是不能理解。
从南镇关到帝都,这一路上千里,途经的府州三十四座,但周正显然没有攻击任何一座城池的打算,这说明什么?说明周正将自己的后路自己给自己断了。
炎逆军携带了足够的粮草,所以不需要护翼粮道,大军行军之路就是粮食输送之途,周正这是牺牲了行军速度保证了粮食的安全。
但也正是如此才让人细思极恐,周正慢吞吞的往帝都前进,这说明他似乎并不担心在帝都城下折戟沉沙,否则一旦兵败帝都,就算周正能逃掉,这十万主力也必将葬送在帝都至南镇关一线。
现在的宣平帝面临的是和梁敦同样的问题,周正前来攻击帝都的底气到底是什么?
很显然这个问题不会有答案,但也正是因为未知才会让人恐惧,如今的朝堂已然因为废太子被擒,清流党彻底绝了希望也没了发言权,卫党一家独大的结果就是想要重新玩平衡,宣平帝需要足够的时间,比如重新扶植起来一位皇子掣肘新太子。
但是周正如今大军压境,大越社稷风雨飘摇,直隶百姓人心惶惶,朝中大臣心思各异,谁还有心情去玩争权夺利这一套。
“都住口!”宣平帝一声怒喝,原本嘈杂的跟菜市场的朝堂之上顿时一片肃静。
如今的朝堂暂时已经没了清流党和卫党之争,毕竟胡信被擒,清流党为保胡信的储君之位的基础已经荡然无存,再纠结争斗下去已无必要。
但身在朝堂岂能没有争论,就算宣平帝自己也不可能愿意见到一团和气的朝堂,那表示朝里的大臣已经团结一致,一条心的大臣必然会对他的皇权产生影响。
但是现在的争吵却没有深层次的原因,乃是真正的政见不合。
而争吵的两方更是泾渭分明,一为武将,二为文官!
争吵的内容和梁敦遇到的问题也是一样,简单两个字,勤王!
以卫耿为首的文官极力主张让驻守西镇、东镇和北镇以及偃武军、虎贲军回援京师,以如今周正的行军速度足以在周正兵临帝都城下的时候完成回援。
说法和梁敦帐下大将也没什么两样,都认定周正的炎逆军或者周正本人才是大越的生死大敌,只要能在帝都剿灭炎逆主力,那么就算周正没死,一时半会间也不会再有力气四处兴兵。
如果周正死了,那么自然是皆大欢喜,大越可遣强军以绝对的力量收复四州,进而平定佛贼和朱贼,恢复山河!
但是以御林军主将马申雷为首的武将则对文官的建议不屑至极,认为凭借帝都的城防,又有十万御林和两万禁军的力量足以耗死周正,等到周正马困兵疲的时候,开城一击,足以全歼炎逆主力于京师城下!
第五百七十五章 文臣武将()
这是纯粹的战略争论,当然若说没有私心那是不可能的。
朝中大臣的家眷十之七八可都在京师安居,周正如今有恃无恐来打京师,他们想不怕都不行啊,万一帝都城破怎么办?
如果向周正这个逆贼俯首称臣,大家都是位列朝班的重臣,改朝换代之际,这朝堂上也必然是新贵的朝堂,他们这些旧朝重臣就算能谋一席之地,恐怕从此以后也只有伏低做小的份。
苦苦熬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才爬上如今的位置,让他们被边缘话谁能甘心?
如果不降……
冠冕堂皇的说法是忠臣不事二主,但天知道乱匪出身的周贼会不会放过他们,万一要用他们的人头甚至是全族的人头为大越殉葬……
不要说什么现在可以将帝都内的家眷给迁移出去这一类的废话,宣平帝的眼线遍布朝野,这个时候谁敢转移家眷,岂不是跟亲口告诉宣平帝,说自己已经不看好大越,大越已经有了亡社稷之兆?
那估计周正的大军还没兵临城下,宣平帝就得先挥起屠刀将哪些不看好大越的臣子先给宰了。
更何况就算转移出去又能转去哪?这天底下还有哪座城的城防有帝都的坚固,周正若是拿不下帝都去肆虐其它城池,正好扫了他们安置家眷的府州又该怎么办?
所以现在的形势已经很明了了,不管是已经感觉到大越可能会亡在周正手里的官员,还是对大越死忠,宁可殉社稷的忠臣孝子,他们现在最后的希望就是京师城防!
文官们其实说的不错,帝都之坚不管怎么看都不是区区十万炎逆之军能够攻破得了的,既然攻不破,那么为什么不能寻找战机一举将炎逆主力消灭!
御林军的职责是守卫四大镇关是拱卫帝都,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让御林军放弃坚固城防去和炎逆野外厮杀,那么击溃炎逆主力的重任本身就该是偃武军和虎贲军的。
偃武军和虎贲军之所以南下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攻下禹州,进军夏州,威胁炎逆的根本,从而化被动为主动,从此可以牵着周贼的鼻子走,最后的目的还是为了歼灭炎逆!
现在既然有里应外合,现成的机会可以将周贼歼灭,为什么还要舍近而求远?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至于武将为什么坚持不需要偃武军和虎贲军回师勤王,其心思则要单纯的多,因为他们丢不起那个人!
镇守帝都本身就是御林军的责任,他们也是大越社稷的最后一道屏障,事实上以帝都之坚,御林军之锐,如今加上从南镇关退回来的数万兵马,帝都守军是炎逆军的两倍多。
这么大的优势,天时地利人和尽皆在自己这边,朝廷为什么要调集远驻在外的大军回京勤王,这是表明他们御林军无能吗?这是看不起他们御林军,认为御林军的力量不足以抵挡炎逆,帝都有失陷之危吗?
荒唐!
文官的提议在武将的眼里,就是对御林军的羞辱,一个个血勇武夫哪能受得了这个,要不是看在宣平帝的面子上,这朝堂没准能成演武堂……
宣平帝这一声喝算是让殿内的文臣武将脑子稍微清醒了一点,也都知道,这件事他们说了不算,到底是依靠坚城抵御贼军,伺机而动,还是召兵勤王,内外夹击,也唯有那位高高在上的帝王才有资格做出决断!
“周贼气势汹汹而来,不可不慎啊!”
宣平帝说了一句话,叹了一口气,如今大越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让脾气火爆的宣平帝已然泄光了怒气,这个时候也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帝都之战关系社稷根本,由不得宣平帝不谨慎以待。
“诸位爱卿各执一词,朕也不会妄下评判孰是孰非,马将军所言凭借御林军的力量足以捍卫京师安危,朕对此深信不疑,御林军乃国之柱石,乃是大越震慑不臣之根本,兵精甲坚,寻常贼子遇之绝非其敌,但是马将军,朕在这里问爱卿一句,来日炎逆大军云集城下之时,马将军可有信心出城与之一战并大破之!”
马申雷傲然道:“微臣敢立军令状!”
傲就得有傲的资本,如今在帝都,御林军有雄兵十四万,其中弓弩手五万,骑兵五万,掌控如此力量,马申雷敢与天下任何一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