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最后故里之行唯一的收获,就是带回来了几个家破人亡的孤儿,还有一堆忘恩负义的所谓名声和风评,不体恤乡里的怨恨而已。
但是就算是回到广府来,他的心情也没有多少的改善。因为他已是镇守一方的二号人物身份,又因为他即将成为大名鼎鼎的龙雀园东床快婿的缘故。
像是嗅到名为权势的臭肉,所散发出来气味一般,聚附在他身边的那些,动机和目的各不相同,形形色色的人等,不断的接触和试探,就让他很有些不胜其烦。
甚至还有人在公众场合,旁敲侧击的暗示和提点,罗氏在淮东独占的利益实在太大了,而他所能够得到和分润的利益,显然完全与这个副使的身份不相称的存在。
因此,作为某些友善人家很门第的代表。很是愿意在加深亲善,结纳他为广府勋贵阶层中一员的同时;拉一批背景和家世得力的年轻俊杰,奉他为首聚拢在身边;乃至以此获得某些大佬的亲睐和扶持,好从中独树一帜,获取自己应得的一份资源和权利……
这种毫不加掩饰的功利主义态度,和罔顾大局极度自我私心的论调,让他很有些厌恶,却又无可奈何。
出身微寒之家的他,相比那些虚无缥缈的诱惑和利益,更多是一些珍惜眼前的自知之明。
作为军中的第二号人物,他固然在治军用兵,理政和经营地方上,兼全多能而应付自如。但都是在现有的基础和格局上,做出来的成绩和事迹。但相比起那位上司兼同僚的罗某人,无论是几乎无所不涉的眼界和阅历,或是深谋远虑的长远布局,或是勇于任事和主动创造际遇的开拓精神,或是不拘一格的魄力和手段等方方面面,无疑都是不世之选而始终有所不及的。
因此,通常情况下他倒也并不太在意这个,需要屈居人下的次席位置,因为淮东的特殊地位和位置,就需要这么一个格外突出的领头人。相比之下,他个人的私心和欲念,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事情。
只是辛稼轩在淮东固然是一言九鼎,甚至是杀伐自专的首脑人物。但在这里,他也不过是区区一个正四的置制副使,兼奉威将军的高级将领而已。
光是常年呆在在这广府五城之中,同样身份和类似层次的军中高层,就足足有几十位,站在觐见朝班里的次序,也只能勉强看清楚御座上的身影。
而在日常里没有亲族帮衬的他,甚至还要多少仰仗龙雀园的权威和人脉,才能推脱和避开更多的是非和人事交际。
这是与当初在讲武东学,闲散清淡的教习生涯,完全不同的人生体验和际遇。
以至于他益都陷入了某种焦虑和困惑,究竟是自己已经变了,还是他所出这个时代环境变幻过快,仅仅离开数年时光,就已经让人追不上脚步了。
这一切,就像是陷入一张无力挣脱的蛛丝大网,无论他想要做些什么,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反弹和余波,然后迅速反馈在他周边的人身上。
这种到处束手束脚的窒息感觉,他似乎已经很多年没有的感受过了。
但他实在不忍心,让苦苦等候多年的心上人失望,而只能暂且虚与委蛇的应付着,的等待和期盼着那一天的到来。
这时候一个声音刺中了他的耳膜。
“撤镇归军?”
“对就是关于淮东的,撤镇归兵之议。”
名叫桑业曹的同年,兼做收集朝中讯闻的幕僚应声道
“根据通政司的内传……前日朝会中有给事中崔宗埙上书曰”
“言淮镇劲旅固然是天下闻名……”
“但是如此精兵,却虚悬在北地空耗国孥……委实不当其用……”
“是以请国中考虑废除镇防,收聚相应兵马而改放在他处要冲热点,发挥在更重要的用途上……”
“以解岭外的燃眉之急,还能省下一笔常年经营和维持的巨大费用……”
“空耗国孥,彼辈也真敢说的出口啊……”
听到这里,辛稼轩不免有些恨恨的道。
“将士们肝胆披沥的成果,就让此辈轻言而废了么……”
“据说这位发起倡议的给事中,乃是出自老北人党的路数……”
桑业曹继续道
“难道是,卷入了新老北人党的纷争之中了么……”
辛稼轩自由一番判断。
随后,他主动入内请教了鹿公之后,则得到另一种令人意外的看法。
依照鹿公的所言,
要知道这种事情,在过去监国的手下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如此动议只怕还没拿出来,就在私底下的运作,给强行腹死胎中了。
但既然已经出现了,哪怕是夹在众多例行留中不发的倡议之中,那也意味着两个最大的可能性。
一个可能性是,监国对手下的掌控和约束能力,或者说是远隔千里之外的广府朝堂,已经有所减弱和淡化了;
还有一个可能性就是,监国在背后已经默许其成,而将其作为一种征兆和信号,试探各方的反应,兼作某种变动带来之前的,妥协与交换条的试水。
但无论怎么说,对于淮镇来说,都不是一个让人安心的趋势。
虽然知道国朝上层,在大局立场上自有一番考量和情由,也并非是私心和党争那么简单。
但教他随随便便就放弃,自己亲手参与缔造和经营出来,如今兴旺发达颇为起色,安居乐业的淮东大好局面,于情于理都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
他也第一次在心底深处,产生了某种自己都无法察觉的怨怼和不甘。
第六百九十五章 暮气5()
洛都,皇城大内,
远远被掩藏在宏伟辉煌的宫室之间,各种层出不穷的残垣断瓦,依旧还是保持着最基本的样子。
高耸宫墙和廊柱上的漆彩脱落斑驳,与斗拱、檐角和瓦顶上的残缺不全,无处不在的厚厚积灰和大小细碎裂纹,构成了某种相映成趣的自然野趣。
可以说,除了发源于龙首道的中轴线上,数处大型主体建筑群之外,皇城的许多地方,因为缺少人气和活动的行迹,而不可避免显出某位萧疏斑驳的颓败气象来。
一些宫墙和殿宇残破的部分,甚至都在上头长出了野草来,或是沦为鼠雀之类,繁养生息的安乐窝了。
事实上,在被突入皇城大内的攻防战斗中,那些严重损毁的宫室殿宇楼台之属,就在没有被修缮过,而保持了埋没在野草萋萋之中的原样。
而那些奠基的条石、地砖、柱座,更是被挖掘出来,就近成为了修补皇城外墙的现成材料。
而在此期间,作为负责天家生活起居的宫内省,唯一所能做的事情,也就是拼凑出最后一点人力捡破烂;
比如,将那些损毁的建筑中,还能继续利用的陈旧建材和大致完好的构件,给拆运到别处去,行那拆东墙补西墙之事,来维持名义上大内之主的最后一点体面。
一方面是宫中和朝廷,实在缺乏全面修缮的财力和人力,另一方面则是真正可以做决定的当权者们,也缺乏这么做的动机和理由。
反正这个国家,这个政权真正的权力和统治中心,已经不在这个大而无当的宫城里,而只剩下做基本的排场和仪式的功能。
关于摄政再次当朝数百臣公的面,把年幼的女帝吓得哭鼻子的非闻,也徘徊在大内的檐下廊道之间。
关于那位少天子被吓的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拼死扯住旁边内侍的宽袖不放手,躲在御座后面抱头痛哭的情形,被各种口口相传的活灵活现的。
而在外郭西面的几处城门下,各种扶老携幼或是哭哭啼啼,或是长吁短叹,或是愁眉苦脸,或是哀声不断的人群,在左近士兵骂骂咧咧的押解和监视下,排成等候进城的数条长龙。
虽然战火已经暂时远去了,但是洛水南岸贫民百姓聚居的城区,也几乎被打成了遍地是白骨与废墟的荒废之地了。
因此,百废待兴的战后局面之下,一下子洛都城中的人力资源,就变得格外匮乏起来。
但是,满地的瓦砾残垣,还是得有人来清理的,而上位者们的日常生活和享受,还要继续下去的,于是苦无足够城中的人口,来提供劳役和各种服务的当朝诸公,就决定从地方上择检户口百业以充都亟。
当然,这个过程不会那么令人愉快的,也总有一些刁民和无赖,不能体位上位者为了改善他们生活环境的良苦用心和好意。
因此,为了让他们死心踏地的在洛都安居乐业,不得不采用了一些诸如烧房子,绑走老婆孩子,杀掉属于累赘的老人之类,强硬手段和权宜之策,来帮助这些冥顽不灵之辈下定决心。
因此,在路上折腾下来不小心死掉一些体弱之辈,又中途试图逃走而被杀掉以儆效尤,或是熬不过刑罚的正常“损耗”,也就在上行下效“理解万岁”的情理之中了。
但不管怎么说,依靠这种强制填户移民的手段,原本在战火中损失了大量人口的洛都城,总算是在表面上恢复了部分的生气和喧嚣。
只是,战乱留下的痕迹,却也不是那么好消弭的。而想要在城中安居乐业,也不是那么轻易的事情。
那些外来的填户们,根本没有足够的屋舍安置,而只能在街坊的废墟上,胡乱搭盖一番权且安身。然后。又因为组织和管理的混乱,也没少因为缺衣少食而丢掉了性命。
好容易等到天暖回温,却因为糟糕的卫生环境而引发的时疫,布局不善引发的火灾等等诸多变故,结果又死掉了好些人口,不得不多次再从外地搜罗人口来补?。
如次往复下来,洛都的城门口外,都已经挂满了新旧不一的首级,那都是试图出城逃亡者的下场和前车之鉴。
因此,
现今站在城中最高处的明堂顶楼放眼望去,那些大片过火之后的废墟中,外来移民乱糟糟搭建出来的各种窝棚和草屋,就像是一片片硕大而丑陋的疤痕一般。
尤为碍眼的散布在,原本笔直整齐如棋局的大街小巷,和规整方正如菜畦的大小城坊街区之中,就像是对这个北朝“中兴时局”的无声嘲讽。
不过,相比这些正在无奈和等候中煎熬的小民百姓,总有一些高人一等的极少数特殊存在。
他们既不需要排队等候,也不需要费事的传唤和问话,就能带着前呼后拥的扈从,从靠近北面皇城一带的,特定城门进入洛都的特权。
籍着开春例行述职的机会,张德坤也再次回到了洛都城。
站在自己的府邸门前,却感觉已经是物是人非,有些不胜唏嘘的惆怅与感怀了。
然后他并没有进去,而是从自家门前掉头,转道去了另一处别业的园林之中。
不久之后,
名为天然苑的馆墅之中,张德坤见到了汇聚而来的小一群人,望着这些充满期望与恭切的新旧面孔,不由有些心潮澎湃和感慨。
这些人都是某种意义上,他留在洛都城中的耳目和眼线,有些是他很早就已经留守的位置上布下了的暗子。
但大多数都是他,在检点宿卫使,东路都部署的短暂任期内,利用城中百废待兴,中下层各种职位大量空缺的机会,以自己的职分作为掩护,给陆陆续续的安插进去的亲信人手,也算是某种出路和善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