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藤林长门守的讥嘲,更多的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在他的眼中,服部保长、正成父子乃是伊贺国争斗的失败者,现在竟然鸡犬升天,衣锦还乡,前来显摆。而他失去了靠山,近江六角氏突遭败局,嫡流灭亡,牵扯到了他,要不是他的主要对手百地三太夫和他五十步笑百步的话,怕是也要遭到服部保长同样流浪的厄运。
服部正成倒也没有在意藤林长门守的讽刺,说实话,在服部正成眼中,藤林长门守和百地三太夫两人几乎没什么可取之处,但是毕竟资历深厚,在伊贺国内实力超群,所以服部正成还是给了两人足够的尊重和客气。
否则,依照服部正成现在的实力,再加上他的靠山,足以颠覆掉藤林、百地两家,碾压人心各异的伊贺人。服部正成的尊重和客气,百地三太夫自然是能够感受的出来。
百地三太夫看了一眼藤林长门守,要不是唇亡齿寒的道理,他还真会落井下石,不过他没有说什么。眼见得该来的全都来了,藤林长门守是最后一个抵达的要员。
百地三太夫站起身来,冲着众人说道:“今日召集大家前来,所谓何事,大家大约也已经能够猜到,虽然在下知道,诸位或许心中有所不甘,但是这件事情最终能不能够办成?还要取决于众人手中的票选。下面请服部半藏来说一说他的来意!”
说话间百地三太夫做了一个请的动作。
会议所内有人皱了皱眉头,服部正成说是外人,却也不是外人,对于年轻人来说服部氏,也就是千贺地氏已经是往日黄花,可是在场的人无一不是经历过当年乱局的当事人,全都瞥了一眼四周没人出面反对。连一开始讥嘲的藤林长门守也没有反对的意图,默认了服部正成来到会议所的行为。虽然服部正成没有通过任何选举。
服部正成向百地三太夫点了下头,他朗声说道:“既然百地丹波大人你明白了在下的心思,那么接下来的话也就好说了,如今伊势国明智光秀撕毁由摄政大人裁定的停战协议,是可忍孰不可忍,同时北畠权中纳言向摄政大人请求援助,摄政大人答应了北畠权中纳言的请求,不过要从大和国进入伊势国就得经过伊贺国,不知道诸位意下如何?”
藤林长门守神色凝重,久久不语。伊贺十二人众之一的植田光次呼吸粗重,他的领地位于伊贺国和伊势国的最重要的关卡青山关一带,要通过自然是要从他的领地横穿过去。
植田光次向百地三太夫频繁示意,百地三太夫给他做了一个稍安勿躁的动作。
良久后,百地三太夫终于开口说道:“摄政大人之命,我等自然不敢不从,不过不知道摄政大人要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过境呢?”没人敢提出反对意见,百地三太夫也不敢。
见百地三太夫低头,服部正成却是模棱两可的说道:“很快。”后面却是一字不提,脸上闪过一丝冷意。
百地三太夫咬着牙道:“大人的意思是,还没有最终决定,这,让我等该如何准备?”
服部正成淡淡的说道:“当日明智光秀是如何过的境,上万人,其中还有不少老弱妇孺,却能够在短短时间内长途跋涉进入伊势国,尔不要告诉我,你们不知道?”
百地三太夫脸色一紧,对于服部正成的话语,却没有反驳。上万明智军拖着疲惫的身躯,从伊贺国、大和国、伊势国的交界处通过的时候,也是从伊贺国人一揆的领地上横穿而过的。这件事情他们就算想要辩解也无从辩解,实际上当时伊贺国人一揆打得就是驱赶明智军离境,不要在伊贺国晃荡,现在服部正成将这件事情提出来,自然是在敲打他们。
服部正成的话未完,会议所内的人们全都坐不住了,脸色都变得非常难看,凌厉眼神似乎要把眼前这个年轻人生吞活剥了。若想要家破人亡,夷灭三族,倒是可以试一试。
服部正成环顾了一眼众人,心中暗笑,全都是无胆之辈,不过看到众人眼中的怒火,他嘴角微微翘起,继续说道:“诸位,难得我家主公看重,伊达大军过境,难道诸位仅仅只是看得伊贺国贫瘠之地。伊贺国贫瘠,两三万人困顿于内,实乃蠢笨到了极点。如若能够参加进来,战斗之中若能得到一份战功,就算成为伊达家的家臣也不算难事。”
果然,服部正成的话音刚落,众人的眼神中多了一丝热切,都知道伊达家如日中天,谁能够攀附上伊达家,谁就能够保障未来。
百地三太夫不敢犹豫,当即表态道:“请大人安心,某等必竭力配合,不容丝毫错失。”
虽然他的官职乃是丹波守,是从六位上的上国守,而服部正成是石见守,是从六位下的下国守。不过百地三太夫的丹波守乃是从祖上传下来的,实际上多是自称,而服部正成的官职则是朝廷授予的。更何况两人的身份地位摆在那里,百地三太夫自然不敢摆架子,该低头的就该低头,乃是理所当然、司空见惯的事情。
百地三太夫表态了,明确表示遵从伊达家的要求,以伊达家的利益至上,藤林长门守随即符合,如此一来其他人当然不敢提出异议,纷纷附和于后,愿意出人出力,不惜一切代价。
服部正成含笑颔首。
……
服部正成在恐吓伊贺人的时候,大军在集结,来自南北近江、西美浓的各路精锐力量在短短的数日时间内,一批批的通过佐和山城,然后朝着铃鹿关的方向集结。
而佐和山城之主、伊势攻略正使宫泽平八,伊达军关东诸师中排在片山衡长之下的大将的将旗,眼下就在铃鹿关上飘扬。在宫泽平八的大旗下,汇聚起来的八千马步军,整装待发,而在他们的身后,还有将近一万二千民夫,上千匹马骡牲口,为大军的粮秣来回奔忙。
而在此之前,三云成持和蒲生贤秀的联军,已经将耳目送进了伊势国内。
宫泽平八最终还是获得了政衡的授命,获得了攻略伊势国的正使身份,除了佐和山城的一千五百军势之外,还有三云成持、蒲生贤秀三千五百人,北近江浅井长政亲率一千五百人助战,还有西美浓三人众稻叶良通、安藤守就、氏家直元总共二千人,总共八千人马,又动员了一万二千民夫和上千骡马运送粮食,对外号称三万。
一座简易的城砦正在铃鹿关道口拔地而起。二三千随军而行的民夫,正在为这座新建的城砦加班加点,他们的号子声从城下直传入宫泽平八的耳中。民夫们堆土掘壕,将周长数里德预设营地围起来。蜿蜒的砦墙沿着河道向山坡上延伸,有水可用,有险可凭,再加上后路在手,宫泽平八胜券在握。
不过,宫泽平八的心情很不好,明智光秀果然不愧是能征惯战的悍将,他原本还想着偷袭龟山城,然后以龟山城为据点将明智光秀的援军歼灭在龟山城下,很显然他失败了。
当宫泽平八命三云成持、蒲生贤秀偷袭龟山城,遭到了三宅弥平次的骚扰,偷袭变成了遭遇战,龟山城有了准备自然很难攻破,再加上明智光秀的及时抵达,不仅让联军无功而返,反倒是损兵折将留下了二百多条人命。
宫泽平八扭头问道:“鹿伏兔城消息传来了没有?”(。)
第十二章 浅井()
♂,
浅井长政自从小谷城之乱,惨遭假父浅井久政谋乱,然后在宫泽平八的帮助下攻破小谷城亲手逼死浅井久政,一度意志消沉。希望和理想的破灭以及对于内心的自责,让他痛苦不堪,了无生趣。好在意志消沉了大半年时间之后让他顽强支撑了下来,他想活下去,想要让北近江人好好看看谁才是浅井家自从浅井亮政之后最杰出的家督,是他浅井长政,而非庸碌不堪的浅井久政。越是强烈想要做出一番事业,越是对已经魂飞魄散的浅井久政的怨怼不可遏止,要知道原本浅井家的实力虽不足以对抗伊达家,可还是能够自保一二,经过小谷城之乱后浅井家只能够依附于伊达家。
浅井长政原本还想着消极对抗,还好浅井亮政给他留下了足够多的忠臣良将,这些人没有因为浅井久政的作乱而抛弃浅井长政,没有因为后者的模糊血统而转而投靠浅井久政,一如既往的支持浅井长政。在他们的眼中,唯有年轻的浅井长政才能够接过浅井亮政的衣钵,浅井长政才是浅井亮政之后浅井家最为杰出的家督,没有之一。
浅井长政从意志消沉中清醒过来之后,掌管北近江之后的他善待百姓,关心民生疾苦,北近江有很多向来拒绝大名的势力进入村庄,自发制定法则,自治自理的村庄。为了掌管这些村庄,对于村庄的一系列问题,浅井长政并没有把问题交给家臣处理。而是亲自倾听村民的陈述,作出裁决。可以看出浅井长政想融入民众,理解民众的心情。浅井长政也很重视村人们的信仰。让人民安居乐业,使近江更加繁荣,浅井长政的一番苦心下,这些拒绝大名统治的民众也聚集至身边。
掌控了北近江之后,浅井长政知道要想让浅井家长治久安,唯有积极跟随伊达家作战才能够保证浅井家能够不在历史的滚滚潮流中落伍,他派遣家将带着幼子前往大阪城随侍左右。
原本伊势国之战不管浅井长政的事情,不过伊势国之战却是伊达家三年来第一次出动千人规模以上的战事,想不关注都不行,不过听到三云成持和蒲生贤秀出兵铃鹿关之后,浅井长政并没有多加关注。
谁知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铃鹿关一天都没有守住,竟然在三云成持和蒲生贤秀的杂牌军的攻击下破了,这让原本就关注这一战事的许多人都眼前一亮,浅井长政也不例外。
铃鹿关出乎意料之外的脆败,导致了一系列后续的骤然变化,原本只想在铃鹿关外牵制明智光秀一部分人马,迫使明智光秀不能够全心全意的对付北畠具教,给予北畠具教反抗到底的信心。政衡没有想到铃鹿关会直截了当的被攻破,谁也没有预料得到的速度攻破,没有预料到的结果就是他没有准备好足够多的人马突入伊势国,给了明智光秀回程亡羊补牢的机会。
虽说不能够趁着明智光秀还在南伊势的当口夺取兵力空虚的北伊势,不过铃鹿关失落还是给了伊达家夺取伊势国的机会。虽说伊势国和伊达领边境线很长,从伊达领内并非只有一处可以进入伊势国,不过铃鹿关附近的山地却是能够运送军粮物资的重要通道,其他各处虽说能够运送人马,不过多是荒山难以通行,无法大规模行军作战。
铃鹿关告破,使得伊势国的形势岌岌可危,政衡也无法做到视而不见,原本他的目的不过是鹤蚌相争渔翁得利,现在渔翁既然已经出手,就不能够停下脚步,唯有一举擒拿鹤蚌。
伊势国的地缘摆在那儿,政衡也无法做到视而不见,面向伊势湾,俯视尾张、三河、远江、骏河等东海道地区,夺取伊势国之后,伊达家强大的水军力量就能够驰骋海上。不管是尾张的织田信长还是骏河的今川义元,再也无法直视伊达家的兵锋,要么选择臣服要么只能够在伊达家的兵锋下瑟瑟发抖,这便是夺取伊势国的好处。
在铃鹿关告破的情况下,政衡决定一劳永逸的亲自下场全取伊势国,这便让浅井长政看到了希望,他一面向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