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寺则职说道:“现如今播磨国风雨飘摇,赤松晴政、三木通秋列为朝敌,算是被除名了,现如今播磨国就只剩下小寺、别所两家尚保存一点儿兵马。别所家与摄津有马家乃是宿敌,摄津有马家投靠三好长庆,显然别所家想要投向三好长庆也是不能够,只能够靠向伊达政衡,那么就只剩下了小寺家。那黑田职隆怕是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方才率先投向了伊达家。”
小寺政职点头,对老父的判断深有同感,问道:“父亲,难道我们家要投靠三好长庆嘛?!”
小寺则职摇摇头,说道:“不,我们也投靠伊达家,他遣使,我们也遣使,他送嫡长子为人质,我们也送嫡长子为人质,不过我们一边遣使一边儿要先将姬路城收回来。”(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章 新春的杀戮()
弘治元年开年的雪比往常要大一些,鹤首城中厚厚的积雪,昭示着明年的丰收,给了挨冻的人们一点点心理上的安慰,寒冬腊月唯一的慰藉来源于此。只是鹤首城内外的积雪并不能够久留,很快就治安奉行馆组织人力被清扫一空,在城下町的屋舍房顶和边缘地带的木栏旁还有大片的积雪。不过从城下町通往鹤首城正面大门的街道,却早已经看不到半点积雪。
鹤首城的主城,论面积并不算大,论坚固程度也无法和备中国的松山城相比,更加无法和正在建造中的冈山城比较,原本就是一座临时性的主城,随时要更换的。在历史上,它的原主人三村家亲在夺取了松山城之后,也从鹤首城搬迁到了松山城,由于政衡在攻打松山城的时候导致松山城残破不堪,政衡本想修好松山城之后从鹤首城搬迁至松山城的。
只是时事变迁,从三村家亲手中夺取鹤首城之后,到目前为止,鹤首城还是伊达家的主城。政衡本就是将鹤首城当做临时性的主城,当他夺取备前国之后便更加没有心思对鹤首城进行大兴土木。倒是城下町由于伊达家的昌盛扩建了两三倍有余,人口也从数年前的五六千人增加到了现如今五六万人的程度,鹤首城附近能够居住的地方全都建满了房子。
本书历法采取的是格里高利历,也就是公历的纪年法,倭国明治维新脱亚入欧,改用格里历,正月用于称新历的一月,截止一月三十一日都被称为正月。农历的正月则称为旧正月。
时过境迁,政衡来到的时代还没有脱亚入欧的概念,格里高利历也仅在九州一带的传教士的口中传播,要到二百五十多年后才会成为倭国的历法,现如今倭国采用的还是和一衣带水的邻国大明王朝一样的历法,也就是俗称的农历。
四更刚至,天色仍是黑沉,冬夜的寒风依旧刺骨,可是鹤首城前的街道上已经热闹起来。这一天是公元一五五五年一月二十三日,甲寅年正月初一,也就是俗称的新春。
新春乃是倭国一年当中最为重要的节日,按例,正月初一,在鹤首城的家臣和自不消说,伊达家统治下配于各地的城主城代以及臣从的豪族地头,按照亲远关系都要聚到鹤首城来,向伊达政衡恭贺新年。然后,政衡会赏赐屠苏酒给众人,共宴一杯屠苏酒,勉励一番,这不仅仅是在伊达领内发生,在倭国的所有地方都会发生这样的仪式,因为这是一种彰显团结的重要方式。
随着辰时正的到来,伊达家的新年大典也随之正式开始,先是按照奉行馆安排的班次列队进城参拜。
卯时三刻,礼乐钟鼓齐鸣,政衡登上主位,面南而座,接受百官跪拜,接下来又是百官上表朝贺,还有就是由宫原正重念诵政衡亲笔写就的新年祝词。当然其实新春最为重要也是最为热闹的并非这些,而是宴会,参加由政衡亲自主持的宴会,这才是这帮子伊达家的武士以及来自各地的使者的最为重要的活动,对于政衡来说让他们吃好喝好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正面坐着伊达政衡,其右是野山益朝。他们的表情冷静严肃,不像是在过胜利后的第一个新年。左边是皱纹满面的伊势若狭,自从惩罚了三好夫人之后,鹤首城后宫内樱夫人的地位日益突出。伊势若狭能够越过宫原正重、石川久孝坐上左边第一位,已经足以告诉所有伊达家的人们,樱夫人所生的鹤丸将很有可能会成为伊达家未来的二代目,虽然政衡还没有公开发言。
大厅里,以幕府将军足利义辉派来的贺使细川藤孝为首,依序坐满了穿戴整齐的大将。他们周围则围着伊达家的人们引以为豪的漂亮侍女。
上行下效,每占领一地,就会有当地的地头蛇献上漂亮的女子,这些女子大多数一辈子都不会受到政衡的宠信,在政衡的后宫中生活个几年,然后多会被政衡赏赐给年轻的家臣们。
每当伊达家举行宴会,这些侍女就知道这是她们的一个机会。虽然所有人都做梦成为伊达政衡的女人,可是并非所有人都有机会,对于她们来说成为年轻武士的正室也是一件可喜的事情。
当天还未明,这些侍女就起了床,梳头,化妆,穿上崭新的和服,然后在宴会的时候穿梭于伊达家的大将之间,她们衣着华丽,态度殷勤。当然更多的时候流转于年轻武士之间。
在往常,如果天气晴朗,窗户也该打开。那样,初春的成羽川的江水连绵不绝,会给宴会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当然今日显然没有这样的好天气,外面还在吹着寒风。
按照政衡的指令,武将们轮流饮酒。他们接道酒杯,便恭恭敬敬施礼,但碰上女子的炽热目光,立时满面通红。由于政衡是一个年轻人,他的麾下多为年轻武士,只有一小撮老人,宴会倒是进行得相当愉悦。
宴会过半,喝得有一些晕乎乎的宫原正重突得一奉行馆的仆人传来的口信,脸色连续变换了数次,他晃晃悠悠的起身,来到了政衡的身边,小声说道:“主公,御着城的小寺加贺守遣使栉桥左京亮前来晋谒。”
政衡目光一凛,他抬头望了一眼坐在远处的井上友氏和黑田官兵卫两人,然后说了一句:“嗯,知道了,让他们一起前来参加宴会吧,就安排在井上友氏的座位旁边。”
政衡只说了这么一句,他一向是不易将感情外露的人,但是宫原正重却在他的眼神中看出了一道戏谑的光芒,忙应了一声退了下去。坐在右首的野山益朝皱了皱眉头,说道:“主公,他们两家坐在一起要闹出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怕会扰乱了宴会。”
政衡讪笑了一声,说道:“你以为小寺政职派了他的重臣前来所为何事?”
野山益朝一顿,他抬起头来,回道:“主公,您是说,小寺政职已经知道了姬路城的动向,这是他要动手前的准备。应该没错,一定是这样,先派遣重臣为使,然后可从容应对姬路城,毕竟他拥有大义名分,在兵力上也占有一些优势。”
政衡脸色突然一顿,沉声说道:“我倒要看看姬路城知道了御着城的动向之后会有什么反应,嗯,让户泽白云斋派人前去姬路城一趟,怕是姬路城和御着城会在今日决出胜负。”
野山益朝心头一凛,同样想到了什么,说道:“您是说,姬路城的人们会在今日前往御着城恭贺新年,他们会如此蠢嘛?”
还真是如此蠢?
政衡和野山益朝用谈论一件闲事的语气谈论姬路城的小寺职隆会否前往御着城恭贺新年的时候,小寺职隆不顾众人的反对,将小寺则职、政职父子当做傻瓜看待,领着百余人带着酒肉前往御着城恭贺新年。
你当别人傻瓜,别人看你同样蠢笨。小寺则职、政职父子得知小寺职隆前来恭贺新年,互相对视一眼,如此天赐良机若是再不抓住,天理不容,马上决定要在新年第一日动手清楚叛逆。
天还没有亮,小寺职隆便抵达御着城,住进了自个的宅邸,还没有坐下喝一口水,小寺则职、政职便派兵前来征讨。小寺职隆立即知道走漏了风声,知道报应到了。
看着宅邸外密密麻麻的敌军,足有上千人的模样。
原本御着城是无法躲开小寺职隆的眼线聚集如此多的兵马的,只是月前劫夺伊达家的贡米,回来后生怕伊达家报复便一直没有遣散,今日正好用到。小寺职隆知道今日在劫难到。
“反正都是死,不如找几个小寺的臣子作伴!”
姬路城的人一面呐喊,一面拼死奋战。小寺政职的军队遭到意外的反击,伤亡人数逐渐增加。但是寡不敌众,小寺职隆一方的士兵只有百人,小寺政职一方则有上千人。
随着时间的流逝,姬路城的小寺职隆的士兵一个个地被消灭。中午来临时,战事已经基本告一段落,唯有十余名亲众护卫着小寺职隆在突围到坛场山古坟的时候遭到了小寺军的合围。
精疲力竭之下,小寺职隆坐在古坟之上,吹着猎猎寒风,望着姬路城的方向,叹道:“寒风吹乎心亦凉,姬路在望血未冷。”说完想到了前往鹤首城的黑田官兵卫,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切腹自尽。剩余的十余人也都杀入敌阵,统统壮烈牺牲了。
黑夜降临,战事终告结束。小寺职隆手下一百零散人悉数阵亡,但,攻击的一方损失更多。
鹤首城酒宴之中,当黑田官兵卫看到栉桥左京亮一行的时候,心头突然一疼,好似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脸色变得极为难看,只是却不得不冷眼看着栉桥左京亮。(未完待续。)
第一百十章 风波不断()
弘治元年正月二日,鹤首城天守阁书房,太阳刚刚升上来,显然今日是冬日难得的艳阳天,只是昨日酗酒的政衡的脸色有点儿苍白,头还是有点儿疼,来到书房的前面政衡的脸色并不是很好看。
看着对自己施礼的草间四兵卫和户泽白云斋,政衡微微皱了皱眉头,这两个人难得这么整齐的过来,看来这一次真的有事发生。他突然想到了昨日宴会之时吩咐的命令。
“起来吧!”
对着两人挥了挥手,政衡接着说道:“是不是姬路城真的发生了什么变故,我不是命令户泽白云斋一人调查嘛,怎么草间众也参与进去了?”话语中稍稍对他逾越的不满。
草间四兵卫并没有理会一边气呼呼的户泽白云斋,郑重其事地说道:“主公,草间众的密探刚刚探听到的消息,事关重大,臣下不敢耽搁立即就来禀报。前日,两大内在下关发生交战,激战一日后已于昨日午后攻占了胜山城。”
政衡听完草间四兵卫的回禀,身子猛然一震,他愕然抬头,握紧了拳头,呢喃道:“终于打起来了。”两大内一直以来都憋着气要将对方消灭,可是一直以来都没有动手,直到今日方才真正打起来。
一直以来,政衡最大的秘密就是知道历史的走向,知道一些人在历史上的名声,可是他却没有多少仰仗这些秘密的地方,可以说他一直都在改变着原来的历史走向。
两大内的产生多多少少也受到了政衡以及他所创造的历史的改变而改变,在原来的历史上,大内义隆早已经死在了大宁寺,陶隆房也没有改变为大内义长,直到严岛合战败死在了毛利元就的手中。现如今,毛利元就已经病死,安艺国落在了政衡的手中,大内义隆还好端端的活着,陶隆房变成了大内义长,两大内再一次走向了战争。
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