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师1879-第4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类波形,并且顺便出炉了一篇又一篇的论文……

    “很健康,没有问题!”

    拿着安娜的体检报告表,托马斯认真的看了一遍之后给出了结论:“不过你知道,还有几项检查结果要晚一些才会出来……”

    老板夫人来体检,医院自然是全力以赴,不过某些实验室的检查口肯定不会马上出来,这年头还没有那么高级的技术。

    “呵呵,没关系。”

    毫无意外的点了点头,约翰微微松了一口气,扭头对安娜笑道:“好了,今天的检查就已经结束了,你先回去,我还有点儿事情要和托马斯他们聊聊。“

    “好……托马斯,周末有时间的话来家里坐坐。”

    温柔的向托马斯发出了一个邀请之后,安娜便自己先离开了医院。他知道这几年约翰来医院的次数越来越少,所以每次来都要待到很晚才会回家,已经不奇怪了。

    “呵呵,你有没有发现一件事情?”

    等安娜离开了自己的办公室之后,托马斯突然用一种很奇怪的语气笑道:“我总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安娜似乎越来越像一个华人了……听听她刚才冲我发出邀请的语气,是不是和那些华人学生们一模一样?哈哈,果然就像你说的那样,东方文化确实很能影响人啊……”

    “啊?呃……”

    对于托马斯的脑洞大开,约翰也只能无语的翻了一个白眼。

    他当然知道因为自己的缘故,家里经常会邀请一些华人学生做客,慢慢地安娜也就习惯了,同时也学会了中国人的客气方式。不过托马斯的这句玩笑确实点出了现在的一个情况,那就是随着颜福庆的示范作用以及获得学士学位的华人学生越来越多,亨氏医学院就读的华人也越来越多了。就在几个月前,亨氏医学院1909年的招生完成了,总共招收了一百四十名学生,其中就有9人是华人!

    这个,远超于过去的一年!

    和汽车、飞机、化工等的领域一样,医学如今非常受华人的欢迎。而且别忘了,这只是亨氏医学院一家而已,因为约翰?亨特拉尔先生本人的身份以及在华人留学生中的影响力,更多的学生考入了哈佛、霍普金斯和哥伦比亚等大学的医学院,加起来的话今年足有四十余人!

    这些年轻的华人们,接受的都是最顶尖的美国医学教育。

    对于这样的情况约翰当然是乐观其成,并且他对这些医学生们也都关怀备至,经常性的邀请他们来家里做客,或者亲自给他们上一节课。而紧随着去年的颜福庆,今年又有两名华人学生打算回国了,约翰也早早就给他们安排了去处……

    两人间的闲聊,很快就停了下来。

    作为亨特拉尔医疗系统的大头目,托马斯当然没有那么多的闲暇时间,不过在离开之前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笑着说道:“对了,你还记得维也纳的佛洛依德先生吧?”

    “《梦的解析》?”

    闻言微微一怔,约翰有些不太确定的说出了一个人的名字。

    “对,就是那个写《梦的解析》的佛洛依德先生。”

    点了点头,托马斯笑道:“心理学教授费戈曼先生给我发了一个邀请,邀请我参加周末举办的一次心理学家们聚会,其中邀请的除了威廉·詹姆斯、铁钦纳、卡特尔等美国心理学家之外,还邀请了这位佛洛依德先生……我记得你对他似乎很感兴趣,要不要到时候见一见?”

    “这样啊……还是算了吧!”

    犹豫了一下之后,约翰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如果时间回到二十年前,哪怕是回到十年前,他都会非常兴奋的去见见这位大名鼎鼎的佛洛依德先生,但是现如今的话,约翰对这位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已经不感兴趣了。事实上,他对所谓的精神分析学派向来都没有什么兴趣,倒是对行为主义更一些当然,上辈子大学那本心理学很浅显,约翰也仅仅是了解了一些皮毛而已。

    相较于去见佛洛依德,约翰这个周末还有更的人物要见……

    ……

    整个周末的纽约天空,一直都是阴沉沉的。

    不过无论外面的天气多么寒冷,北风如何的刺骨,在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的书房里也感觉不到意思的寒意。家里到处铺设的暖气管道整栋楼房都温暖如春,人们甚至只要穿一件薄薄的外套就足够了。当年给自己家和医院装备暖气,约翰甚至不惜成立了一家亨特拉尔供暖公司,如今发展了这么多年之后,公司的供暖管道已经覆盖了曼哈顿小半城区,基本上稍微高级点的住宅都已经通了暖气,这也算是约翰无意间攒下的一点儿家业了。

    心情不错的约翰敲了敲桌上的报告,笑着点了点头道:“不得不说,你们在远东干得不错!我非常的满意……还是老规矩,你们可以拿到一百六十万美元的奖金,放几个月假轻松一下去吧。”

    “谢谢您的慷慨,先生!”

    年龄大了,反应已经有些迟钝的高个子白人欠了欠身,恭敬地说道:“不过恐怕暂时我们还没有时间休息……事实上,如果不是事关重大,我必须要当面询问您的意见的话,恐怕我都不敢轻易的离开上海……“

    “哦?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眉头一皱,约翰心中有些不解的问道。在他看来,既然橡胶股票风波已经渐渐平息了下去,那么不管上海的损失有多大,或者说中国人和外国人的损失有多大,终究已经是过去了,难道还有人敢找亨特拉尔财团的麻烦不成?

    “不不,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说到这里的稍稍一顿,高个子白人微微一笑道:“先生,而是说在那个遥远的东方国度,即将要发生什么事情!相信我先生,恐怕很少有人能像我那样了解那个国家,我可以向您保证,中国即将发生非常了不得的事情……甚至将要改变那个国家……”

    “什么?”

    听到这里的时候约翰再也按捺不住,一声低呼,蹭的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死死盯着自己这位下属的脸庞,约翰的心头如狂风暴雨一般,压着嗓子沉声问道:“告诉我,到底是要发生什么事情?难道说……”

    话到了嘴边,约翰又把它给咽了回去。

    不过高个子白人的脸上却看不到一丝惊讶,眼中反而闪过一抹了然,轻笑道:“先生,看来您也已经发现了?呵呵,那我就直说了,这次橡胶股票风潮已经掏干了清王朝最后一丝气血,而且今年到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多局部暴乱,我相信那个腐朽的封建王朝已经撑不了太久了……先生,我们已经开始准备了。”

    “准备?准备什么?”

    强压下心头的翻滚,约翰忍不住接着问道。

    “当然是争取更多的利益啊!”

    眨了眨眼睛,高个白人微笑道:“对于一个即将改天换地的国家来说,实在是到处充满了机会,比如说那些富有而弱小的旧贵族们,再比如说那些强大而不满足的新贵族们,这都将是我们最好的机会……”(。)

    1

第一章 离去() 
191o年,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不平静。┡Ω

    从年初开始,清王朝最后的花活儿立宪没有给他们带来什么好运气,全国各地饥荒频。几乎每个月,从远东传到约翰耳中的消息都会变得越危急没有历史上的回光返照,延续了两百多年的大清朝眼看着就要撑不住了。

    在遥远的西方,爱德华七世也在年初的时候死了。

    依然还是死于肺炎,对很多人有效的磺胺在他身上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爱德华七世甚至比另外一个世界还早死了一个月。声势浩大的葬礼上,依然还是九位国王跟随灵车,德皇威廉二世依然是意气风,认为自己和德国的时代终于来临了!

    然后在191o年5月,一个坏消息从德国传了出来……

    ……

    “……听说了吗?科赫先生去世了。”

    见到约翰的时候,埃尔利希的脸上满是沉痛的神色,声音也变得低沉起来。

    “当然。”

    缓缓点了点头,约翰叹了口气道:“我已经让人给科赫研究所去了电报,对科赫教授的离开表示哀悼……“

    对于罗伯特?科赫的去世,约翰也颇为遗憾。说句实话,约翰和科赫的关系比较一般,远不如和李斯特的关系那般近。不过对于这位大牛约翰心中却是非常尊敬的和人品之类的东西全都无关,仅仅因为对方再医学领域的贡献,就足以让约翰心中尊敬了。

    “这么想一想的话,李斯特似乎……”

    心中突然升起一个古怪的念头,约翰忍不住又叹了一口气:“不知不觉,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了吗?”

    就在约翰心中感慨万千的时候,埃尔利希犹豫了好一会儿之后,突然开口道:“约翰,我……我前段时间收到了一封来自德国的电报!”

    “德国的电报?”

    听了埃尔利希这句话之后,约翰微微一愣,然后看着对方那有些纠结又有些歉意的表情,他心里突然升起了一种非常不好的预感……

    纠结了片刻之后,埃尔利希一咬牙道:“约翰,是这样……他们希望我能回到德国去,接替科赫教授的职务!说实话,我已经认真考虑一星期了,虽然很舍不得亨特拉尔医学院,但是……”

    果然!

    听到这里的时候约翰已经彻底明白了已经五十多岁的埃尔利希这是想要回欧洲,回家了!

    “……我最终的决定是,趁着自己还能走动的时候回柏林去!”

    说到最后的时候,埃尔利希的脸上已经满是一种莫名的期待之色了。自从跟着约翰来到纽约,已经二十年过去了,埃尔利希虽然对自己现在的工作非常满意,亨特拉尔医学院的崛起也让他充满了成就感,甚至就在去年,他还因为在免疫学上的贡献与梅契尼科夫、约翰三人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是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德国人,老了之后回归欧洲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何况是回去掌控科赫研究所这样的研究机构!

    不要以为只有中国人才考虑叶落归根,其实欧洲人也有这种情怀。

    奥斯勒是加拿大出生的,但是他自认为是英国人,所以选择了回归剑桥;而埃尔利希是德国人,所以他希望能够回去柏林。对于一个人来说,其实这都是人之常情……

    “终于,埃尔利希也要走了吗?”

    看着埃尔利希那虽然带着歉意,但是隐隐开始变得坚定起来的表情,约翰心中不由得叹了口气。就在不久前,奥斯勒教授已经预定好了前往英国的船票,准备离开纽约了。而今天埃尔利希突然又提出了准备离开的要求,这让约翰忍不住有些失落。

    在亨特拉尔医学院,奥斯勒和埃尔利希是当之无愧的两大支柱。

    一个是院长和内科学教授,负责整个医学教育体系的建设、改进以及内科的展;另一个是免疫学和细菌学教授,同时还是基础医学部的主任,掌控着整个医学院的实验室和各项研究。可以说,亨特拉尔医学院能够仅仅用二十年的时间展到现在,隐隐已经成为全美乃至全世界医学教育的领头者,这两个人绝对是功不可没的!

    约翰从未想过,奥斯勒和埃尔利希会同时离开。

    奥斯勒的退休是早就说好的,几年前约翰就已经和对方形成了默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