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铁血少帅-第2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义军久攻不下,素手无策,但是满清不会,中枢系统不是傻子,粘杆处将详细的情况上报给了乾隆,而军机处根据这些,迅速制订了战略,并且派大学士公阿桂、尚书和坤担任此次战斗的总指挥。

    别以为人家和坤真的只会贪钱,没有本事的话,乾隆又岂会重视他?甚至一而再再而三放过他,军事主官是乾隆年间赫赫有名的将军阿桂,他就是一个后勤指挥,双方配合无间。

    在起义军攻城的这段时间,陆陆续续抵达兰州的清军差不多有上万人了。

    说句不好听的话,这一万人,怎么着也能干死一堆散兵游勇,要是不行那就真废物了。

    苏四十三还是有点眼力见的,兵力悬殊,正好打兰州也烦了,奶奶的,破城墙,挡了老子这么久。

    索性带着手底下那些信众,找了个易守难攻的地,好家伙,兰州边上最险峻的华林山就被他看重了,真不错,四周山势巍峨,居高临下,一览无遗。

    而且这山林并不缺武器,简陋的雷石滚木还是ok的,把小树削尖了,那就是长矛。

    尽管清军人多势众,但是在这种地方,你以为是平原,摆开阵势来一架,啧啧啧!都不知道打了多少次进攻,总之每一次赢了。

    不过,清军最大的优势就是不缺人,整个西北甚至华北的兵都可以往兰州调集,正所谓源源不断。

    嘿嘿!起义军三千人就算钢筋铁骨,那也吃不消,最少十次战斗,只剩下几百个人能打,剩下要么是尸体,要么是重伤等死。

    山势固然险峻,要不然清军也不会久攻不下,可消耗战对于人数稀少、后继乏力的起义军来说,简直就是灾难。

    清军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已经感觉到了这群‘叛匪’的无力,就连平时扔下来的石头都少了。

    于是,在6月15日,清军主将阿桂重新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趁乱攻上了山。

    可惜的是,没能全歼起义军,尽管苏四十三当场身亡,连带着身边数百人也死了。

    但是漏网之鱼还是有几个的,那些个残军眼见首领身死之惨剧,正所谓哀兵必胜,仅仅数十人竟然杀上了几百清军。

    并且在华林寺,依托四周院墙,以及寺内囤积的粮食,足足坚守了二十天。

    清军无奈只能动用大杀器,红衣大炮或者说进化版的大炮,不断轰击这座有历史的寺庙,结局可想而知,起义军全军覆没。

    可是战胜的喜悦并没有将笼罩在西北大地上的阴霾吹散,这次起义彻底激怒了乾隆。

    他是一个好面子的皇帝,满以为自己的管理成绩能够超过前面两位,却没想到居然爆发了起义,何其可笑!

    恼羞成怒的乾隆下令捕杀了上千起义军,这还只是一个零头,古来恐惧的连坐法也在河州实行了。

    新教首当其冲,976户信众无一生还,撒拉族12工仅剩三工,死伤者何止上万。

    高高在上的皇帝都发怒了,底下人自然接到了信号,不少想拍龙屁的人试图利用这些教徒达到自己升官发财的目的,新任陕甘总督李侍尧就是其中最显眼的一个。

    近水楼台先得月,自然是一马当先,一个所谓的“办理兰州军务善后各事宜”章程,不只是杀人,更把那些侥幸残存的人当做奴隶,生生压榨出最后一丝价值。

    人家可不是单独争对河州循化地区,更重要的是把这个范围扩大再扩大,甚至波及了整个甘肃地区的回族,因为在他们眼里伊斯兰教都是一家。

    毋庸置疑,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回族等少数民族百姓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换做任何一个人都会反抗。

    于是乾隆又得到了他人生又一个惊喜,一名叫田五的回族伊斯兰教徒正式掀起了反抗满清的运动,这一次运动是整个甘肃回族的集体行动。

    波及之广简直震惊,尽管处在上升期的满清王朝成功有一次镇压下来了,但是隐患始终埋下了。

    同治初年,也就是满清迅速下滑的时候,还是这个地方,一个被压榨了上百年的苦难区域,河州地区的回族百姓又一次反抗。

    这不是一次宗教矛盾引发的,恰恰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或者说民族矛盾,满族与回族之间不可磨灭的仇恨之火熊熊燃烧。

    河州所有伊斯兰寺门宦联合在一起,集合了整个河州的回族教徒的力量,在花寺门宦大阿訇马占鳌的指挥下,起义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河州城。

    但是满清此时的力量依旧强劲,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越要死越挣扎,的确,更何况现在满清还有不少能人,左宗棠就是其中非一位。

    恰恰也是左宗棠带领清军进行剿匪运动,这群‘起义军’在他们眼里那就是叛匪。

    名将风采可见一般,兵锋之锐,迅速攻破了起义军占据的金积堡,并且马不停蹄朝着河州赶来。

    马占鳌也不是简单货色,能这么堂而皇之带领回族教徒反抗满清,自是心里有谋划的。

    他提前选好了地方,准备在太子寺和清军决战,并且这番行动得到了循化撒拉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的支持,帮助他们挖掘工事,赶在清军之前做好了准备。

    这番举措达到了最初的目标,将清军死死挡在了太子寺一线,但是两方对峙并不利于回族起义军。

    所以,他们决定主动出击,同治十一年正月初四日,这一天寒冷无比,也是刚过完年,大家都走亲戚的时候,军队自然没有这么舒服,可也不缺抚恤,好酒好肉伺候着呢!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趁着清军吃喝玩乐,没有心思打仗的时候,一举击溃他们。

    说干就干,马占鳌集结了起义军里面所有优秀的弓手,还带了不少农夫。

    或许所有人都不明白他想干什么,可第二天,清军就懵逼了,怎么答应外突然出现了三座城池?

    这就是他的聪明之处,西北的寒冬绝不是南方的阴冷,而是堂堂正正的阳寒,水一浇上去,立马就结冰了。

第四百四十三章 嘿!谢谢!() 
说是天赐良机也不错,总之马占鳌带上了民夫,垒土筑墙,就那样稍微将土拍成矮小的样子,把水往上一浇,立马凝结成冰,那家伙!绝不比精修的城墙防御力差。

    突如其来的三座城差点没把清军吓死,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立马就有清军将领带人进攻,准备摧毁这几座样子货。

    却没想到这是真货,不只如此,马占鳌调来的弓手居高临下,可算给了清军一个教训。

    先锋官马海晏的指挥艺术,啧啧啧!那叫一个杠,火枪手埋伏在墙下洞里,谁也想不到这几座冰城下面居然还有埋伏。

    等到清军快接近的时候,一阵枪击,倒下一大片,然后城下埋伏的刀手全部冲了出去。

    这一仗算是完美结局,呵呵!记名提督傅先宗当成被击毙,剩下的清军仓皇逃窜。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同年同月十一日,天空扬起大风沙,回族起义军趁机偷袭了清军营地,清兵右路指挥、记名提督徐文秀当成被杀,其余清军死伤无数。

    太子寺一仗正式落幕,但是马占鳌、马海宴二人并不执着于抗清,反而趁机投降。

    这倒是有意思,一仗表明了自己的本事,又主动投降,就算满清不顾大义,也不能杀他们。

    于是这一场声势浩大的河湟起义以马家当权而告终,当然战果远不止如此。

    满清末年西北最有名的马家军势力由此而来,宁青甘即将迎来新的统治阶级。

    但是事情还没有完结,马家才刚刚发迹,势力并不算庞大,再加上当权者百般防备,升官途径很狭隘。

    武将最好最快的升官方式莫过于战争,可经过他们一搞,西北彻底稳定下来,这难免让人无语

    就是这么巧,也不知道是满清压榨河州有瘾,还是当地人民反抗有瘾,总之光绪21年,河州又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暴动。

    或许这个年份没几个人知道,但是说1895年,就应该很多人知道了,这一年是悲剧的一年。

    甲午中日战争最终失败,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了,与此同时,日本帝国主义踩着满清的肩膀崛起了。

    不得不说,河州回族人民选了一个好时机,以马永瑞、马永林为首,回、撒拉族又一次结成了同盟,共抗满清。

    话说,这两族真是难兄难弟,什么事都一起,场场暴动,不管是撒拉族领导还是回族领导,总之就是一起的。

    满清正值多事之秋,无力镇压回族起义军,于是事态变得失控,不只是兰州还包括西宁,通通变成了起义军的摇篮。

    马占鳌、马海宴正愁不知道怎么样升官呢!单单是现在这个位置,根本满足不了马家的利益需求。

    正好同胞就给他们送来了机会,于是马家军踩着河州回族人民的尸体踏上了崛起之路。

    为什么说杨增新赶了个好机会呢!因为河湟起义平定还不到一年,当地反抗势力依旧存在,一片混乱,满清需要一个人,一个能够解决这等乱局的能臣。

    于是他就上马了,回族聚集地可不比中原汉族地区,受到统治阶级的思想洗礼,更别说这河州地区有着反叛传统,百姓满脑子都是不服就干,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

    杨增新手段够硬也够软,一把大刀一把糖,反叛势力是绝对要铲除的,他当然知道,所以,亲自带人日夜不断监察河州全地区,最终让他弄平稳了。

    最主要的不稳定因素没了,接下来就是治理的问题,河州因为连年战乱,基本上当地十不存一,人口稀少,就算想扭转当地局势,可也没人哪!

    但是办法总是想出来的,作为久经官场磨练出来的老油条,他将眼光放在了中原地区、沿海地区,河南河北自是不用说,当地人口太多,地都不够种的,哪里能养活自己。

    而沿海地区,例如山东,因为战争的缘故,百姓不得不出走,这些流亡人口就成了一大亮点,或者其它地方长官会不喜这些人。

    因为流民的大举进入,会妨碍原本富庶平和的地区治安,但是杨增新不会,河州本来就是乱的,还能再乱到哪里去?

    于是,他堂而皇之的宣布减免钱粮赋税,当然,这也是满清给他的便利,要想马儿跑,哪能让马不吃草。

    在这种情况下,流民不断涌入河州地区,相比于保持了既定习惯的回族等少数民族,汉族绝对是农耕的一把手,农业生产在这些流民的努力下蒸蒸日上,能吃饱饭自然就不会有人想着闹事。

    河州最根本的就是社会压力过重,弄得百姓根本活不下去,这一点已经解决了。

    其次就是教育问题,中原文化对回族等少数民族的影响不深,这使得原本野蛮习性一直保留在他们心里。

    于是,杨增新带头捐款,重新修缮了风林书院,在他的带领下,当地富商大贾、各界名流纷纷捐款,资金充裕的河州相继开办了龙泉书院、爱莲书院,请了不少儒家老师傅,学风那叫一个正。

    这就是政绩呀!只要满清不瞎,杨增新的升官指日可待,果不其然,1907年,他当上了新疆陆军学堂总办,负责训练新建陆军,培养军事人才。

    这倒是合了他的愿,要知道一个以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