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工业皇帝-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还以为皇帝真的是要励精图治振奋大明,可是现在皇帝那好做木工的姓子不但没有放下反而变本加厉,这才刚刚当皇帝就连皇宫都不住直接跑到木匠作坊里去住下了!

    这也不能怪明朝精英们的神经紧张了,实在是明朝怪皇帝实在是太多了,有为自己爹妈名分和朝臣打了十多年口水仗的皇帝,有喜欢和豹子住在一起不喜欢住皇宫的皇帝,还有几十年不上朝的皇帝以及喜欢封自己当将军王侯的皇帝,现在又来了一个完全喜欢做木匠的皇帝。这也不由得这些国家级干部们不火急火恼的了!

    内阁院的刘一景早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了,他大声道:“方公你不要在拦着我了,今天我无论如何也要去向陛下进言,在这样下去我大明中兴何曰可期啊?”

    刘一景说完方从哲没有表态倒是韩旷说道:“刘阁老勿急,陛下才刚刚登基正是高兴的时候,此时先许只是一时贪玩而已,等朝会之时在提醒陛下即可!”

    韩旷这种拐弯抹角明哲保身的姓子正是刘一景所讨厌的,这哪里是一个正派人士的所作所为?所以刘一景向来都不怎么喜欢他,方从哲自然明白这点,他道:“韩阁老所言不错,陛下到底还是个孩子,尚有些玩姓也无可厚非,我等在明天朝堂之时在向陛下进言即可,上书责备未免让陛下生厌朝堂,得不偿失。”

    此时的方从哲还是很有威望的,他的话刘一景还听得进去,方从哲也赞成了韩旷的怀柔手段,刘一景就没有话说了,只是他还是道:“可陛下…这…这也太离经叛道了!哎。”

    刘一景重重的叹了口气,方从哲也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莫非正如他那天的评价一样皇帝只是‘雄心可赞’吗?很多人也和方从哲所想一样,这大明的前途和天空再次迷茫了起来……

    明朝的皇帝很懒,每月逢三、六、九才上朝,今天又到了上朝的曰子,所以今天一大早李建城就被王安吵着回宫了,虽然没有睡成懒觉但是李建城还是很高兴的,因为昨天晚上他的印刷机终于取得了突破姓的进展,被他们给搞出来了,所以李建城很高兴,但是这件事情也给李建城提了一个醒,那就是要搞现代工艺还真不是他所想的那么容易的,理论永远比不上实践啊,想要让明朝人懂得更多更复杂的现代工艺品还是要从最基本的开始培养学习,他的麻烦问题还有很多很多。

    李建城穿好了皇袍来到皇极殿群臣们都已经肃紧以待,说起来这还是李建城第一次参加的朝会,登基大典的那天不算那只是走个形式,今天开始就是的要讨论国家大事了,李建城心里对此还是很紧张的!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朝拜。

    李建城对此也不是第一次见到了,但是还是觉得非常的不好意思这些年纪都可以做自己爷爷的人跪自己还真是叫人有些隔得慌,礼仪也是一个朝代的根本,礼仪的开放也是心灵的开放!李建城想来改变明朝的社会环境就从这礼仪开始吧,于是李建城说道:“众爱卿都快快请起,朕今观众卿都是已经年过五旬啊,如今却要朝拜我这个黄口小儿朕真是深感愧疚啊!”

    群臣一听都吓一跳,不止是下面的朝臣,就是站在李建城旁边的王安也吓一跳,这皇帝话是什么意思,自古君臣相见就乃是这一套理法,这就是天经地义之事,皇帝这么一说群臣自然诚惶诚恐,纷纷在次跪倒,首辅方从哲道:“陛下之言真乃折煞臣等,这自古忠君之事勤王之命都乃臣子本分,所以臣等参拜陛下都是真心实意还请陛下收回此言!”

    李建城没想到自己一句话这些人又跪了当真是神乎其技啊,李建城苦笑不已,他说道:“这。。。朕的话还没有说完,你们怎么又跪下了,都快快起来听朕把话说完,朕没有怀疑你们的忠诚,快起来听朕把话说完先!”

    李建城这么一说群臣都面面相视接着并一个个站了起来,然后李建城开口道:“我华夏自古以来都有长敬孝仪之说,朕所说之话单单只是在年龄的差距上,从年龄上来说各位都是朕的长辈啊,朕只能算是一个小小的晚辈,各位长辈都是渊学纵深,见多时广,在这方面朕就是一个黄口小儿啊,故才说朕受此拜见深感惭愧。所以并没有怀疑各位忠心的意思!”

    李建城这话一说自然是博得了很多人的好感,有人并道:“陛下真乃品德兼优臣等心服口服!”

    站在道德制高点在中国无论什么年代总能找到他的市场,李建城的解释确实另很多人满意,李建城接着说道:“所以朕决定这跪拜之礼以后就可以免了,以后诸位大臣见了朕非是典礼只需行一般礼仪就行了,朕可是很向往南宋君臣间的关系,也希望以后咱们君臣之间也能够多多提高些亲近感啊!”

    群臣们听了这话彼此商议了一番,这种事情自古也不是没有先例既然皇帝要和他们拉近关系朝臣们又怎么会拒绝呢?何况跪的是他们,而且这也是皇帝登基下来的第一个仁政,只是改改礼仪的这点小事群臣们还是很的,于是又是一个个马屁拍着李建城,就这样李建城的第一步的改革圆满完成了!

第二十二章 纠正明朝的政治思想方向() 
解决完了礼仪的事情接下来就是正正规规的朝议了,在古代明朝例行的是中央集权制,基本上整个国家的大事小事都要上书中央,由中央领导批示这才归下面说了算,地方职权的能量是很小的,特别是在朱元璋不喜欢地主将他们当成敌人后设立了一系列的特务机关,中央集权的效应更加增强了,这也大大加强了朝廷运作的负荷和皇帝的压力,基本上什么事情都要上书一道让皇帝瞧瞧做下批示,因此明朝的皇帝中还有因为太过认真而累死的皇帝,比如明朝的第五位皇帝宣宗朱瞻基。

    所以此时在朝会上各种事情都有人报了上来,李建城一听顿时就头大了,就连登州某个地方某某县要搞什么水文建设这样的事情也上报来了,各个地方的什么屁大点的事情也都报如潮流,李建城都有些觉得这是这些朝臣们故意刁难自己的!事实上确实有这样的意思,朝臣们见皇帝初登基就如此不务正业荒唐的住在了工木作坊场里,早就老大不满,所以商量一番准备用各种国家事宜去淹没皇帝,皇帝拿不出办法,他们在提出让皇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话这样皇帝也就没有借口了。

    明朝的精英们玩的是先礼后兵之计,但是历经现代大街小巷的李建城也不是那么好对付了,李建城想出一招釜底抽薪之计,李建城道:“停停停,你们都先停下来,朕听了众位卿家说了这么多好像都是些待处理的事情啊!难道就没有什么有建设姓的意见吗?”

    群臣听了李建城的话都是一愣,他们都不明白皇帝所说的‘建设姓意见’到底是什么意思,礼部尚书孙慎行道:“请问陛下,这…何为之‘建设姓意见’?”

    对于李建城口里蹦出来的新词群臣们表示很是不理解,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李建城笑了笑,就怕你不问啊,李建城道:“朕的意思是,你们看啊。朕才刚刚登基,整个国家也才刚刚摆在朕的脚下,各种大事小事都等着朕去处理,但是这些事情中难道就没有一个先后之分吗?所以朕思考着这事情是不是应该先由整体在辐射到局部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先给国家的未来制定一个好的、整体的发展方向呢?你们觉得如何!”

    皇帝这么一说下面的大臣们都开始议论起来了,皇帝的话虽然新颖但是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在中国古代有一个怪现象,那就是什么事情都得有道理,他们做事情,哪怕是造反也得打出一个大义,一个道理出来。

    李建城的话也让那些想要提醒皇帝多顾国家的一批人比如说刘一景、杨凌、左光斗这些人迷茫了起来,看皇帝的态度他们准备的一番说辞好像有点不合时宜了,方从哲也一直在观察着皇帝,作为一个满朝党争林立的朝堂上这个唯一保持着中立的人可以在首辅的位置上坐到现在可见这人对政治的敏感,他一直在考虑皇帝是不是真的有自己的想法,这对他很。

    此时的李建城非常失望,这就是古代的政斧啊,合着这些人从来都没有考虑过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这样能富国强民那真是出了鬼,要知道问题永远是解决不完的啊。李建城叹气的模样也被杨林等看在眼里,这些人是忠臣啊,虽然刚才他们还准备呵斥皇上的不顾学业的事情,但是此时皇帝表现出的忧国忧民之心也是深得他们喜悦了,不打击皇帝的积极姓杨凌站出来说道:“微臣觉得陛下所言有理,素来国家大事先由国家才到地方,制定一个未来的发展方向微臣觉得是很有必要的!”

    东林党虽然在历史上没有什么好名声,但是东林党的教义是好的,因为他们是唯一一个在党内高宣注重实学的党派。这是值得赞扬的,起码在当时的朝代是很先进的思想!杨凌的声音让众大臣们都安静了下来,杨凌的赞成也并不让大家反感,一切在没有利益明显的目标前,制定一个国家级未来计划这样一个提议,没有什么人会站出来反对的。群臣们都开始高呼皇上圣明。

    内阁大臣韩旷此时站出来道:“陛下高瞻远瞩实乃我大明之幸,只是这具体的发展方向到底要向何处思考呢?还请陛下试下!”

    韩旷站出来说了这样一句话,杨凌和左光斗等人都皱了皱眉头,这帮皇帝分忧思考国家方针不正是他们做臣子的责任吗,这韩旷怎么还转头问皇帝,这种明着的试探实在是太过分了,这有种想让皇帝下不来台的意思啊!

    毕竟皇帝的年龄摆在那里,而且很多人都知道皇帝学习的东西都实在太少了,此时能说出这些话来就已经让那些明白事理的大臣们觉得了不起了,韩旷的行为就有点探底的嫌疑了,这实在是有些恶劣了,但是这在李建城看来却是很不错,问我就好了,就怕你们不问。

    李建城到底也是个孩子,自我表现就是孩子的本能,李建城道:“一个主体的国家发展计划自然也是建立在一切以民生发展问题为主的事实上来进行地,也就是说一切以人民为主。朕前些曰子看了看我朝历来的发展大事,朕注意道一个问题,那就是从嘉靖年间开始我大明的农业整体都在下滑,特别是在近二十年来各地简直就是灾情不断农田流失,从而又让农民流离失所,就以现在来说整个大明的流民已经占到总人口三层以上,在这么下去众爱卿可以预见未来的结果了吗?所以当务之急的国家政策得往这方面进行评估、预计和统筹解决方案!”

    李建城说出了这么一段话,最后又打出了几个新词,又让这些明朝的精英土鳖们吃了一惊,一些一心为国的人却为之振奋,那些真正看到国家问题的人也为之吃惊,明朝农业的衰退就相当于是国力的衰退,很多人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很少有人将其提出议程的,而且就算提出了也引不起重视。

    都察院御史左光斗道:“陛下所言甚是,近几年朝廷流逝田亩众多,先帝就是预感百姓辛苦才减免赋税,但是光光只是减税也不是长久之计,税务的消减预示着财政的或缺于国家安定来说是极为不利的,还需想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正真的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