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体的过程也就快于常人,而反之,若是某个家伙从小就大小病症不断,生机衰败,那么恭喜你,你就算是努力一辈子,恐怕也达不到平常人的水平。
既然如此,张煌还细听那些做什么?听天由命,一切随缘呗。
虽然吕闵也说过世上有些可以加强生机的办法,但是他并不知晓,这就等于说了白说。
总得来说,张煌对此倒也不急,毕竟他也算是初步涉及了刚体,只要髓气足够,他也能释放一次刚体,这已经足够他保命了,比起李通、陈到、太史慈那些纵然是张煌告诉了他们激发刚体的方式也许久憋不出个屁来的家伙们,张煌无疑要幸运得多。
因此,相比较刚体,张煌倒是更在意吕闵对于生气的描述。
生气,即生机,就是始终流窜于经络内的气息,张煌原以为那是释放武人战技杀招的前提,但是通过吕闵的讲解,他却感觉全然不是那么回事。
不可否认,生机确实可以用来释放刚体等武人的战技,但是这却会消耗人的体能,若是消耗过于严重,那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恢复的,厉害些甚至要三五个月才能恢复过来,而若是一朝耗尽了生机,那恐怕与世人所说的油尽灯枯也没什么两样了。虽然对此还不是很了解,但是张煌还是凭直觉认为,经络内流窜的生气还是尽量别动为好,若是事出无奈,也尽量莫要伤及根本,否则后患实在太大。
而至于像髓气这种与生气一脉所生的附带产物,倒是没有这么讲究,毕竟经络内的生气已经足够保证人体的必须,不至于出现生机截流、经络坏死,直接导致人局部瘫痪的局面。当然了,若是没有什么必要的话,髓气尽量也别耗尽为好,损害倒是没有,问题是若是髓气充沛,髓气便能增强人骨头的硬度,算是一种另类的钙质吧。而人的骨头若是坚硬无比,对于武人而言那可是一件百利而无一害的事。
当然了,生机的附带物也不仅仅只是髓气一种,毕竟从吕闵口中得知,温养髓气只是炼体的第一步,而第二步便是温养血肉,简单地说便是在髓气盈溢的情况下,生机逐步开始强化人的血肉,即血管、肌肉甚至是外皮,这就解惑了张煌曾经的一个疑惑。
张煌还记得他义父传授他道术的十分,他很纳闷撰写符纸所用的朱砂为何要混入他的鲜血,而以这种方式撰写出来的符纸又为何具有着普通朱砂不具备的道术力量,现在张煌算是明白了,那是因为他的鲜血中掺杂着生机,也就是气。
换句话说,道符本身只是一种施展某种道术的媒介,而他混入朱砂中的鲜血所蕴藏的气,正是给道符提供释放道术时所需的某种能量。
这么一想,其实道术也就是一个等价交换的过程,与武人强大的武技其实差不多,只不过是消耗的气的储存位置不同而已,但是本源却是同一个,那就是人的生机,如此倒也难怪曾经张煌强行施展道术时会感觉疲倦,并且伴随有头部的强烈刺痛感,仿佛深度缺氧一般。试问,若是一个人的生机损耗严重,他还能保证平日里的健康度么?
一下子想通了以往苦思冥想也得不到答案的某个疑问,张煌顿时感觉浑身轻松了许多。他不得不承认,有时候行万里路要胜过读万卷书,若是他不来到广陵,不能因此结识伯长吕闵,又从何得知气的概念以及其重要性?
'果然那个破山太小了……'
此时此刻的张煌很是庆幸他当时与义父力争理据说一定要下山见识一下天下的辽阔,这不,这才到广陵,投入了广陵军与会稽叛军的战争,他便学习到了许许多多以往在山上恐怕一辈子都不会掌握的东西。
'若是游遍天下……'
这个念头刚诞生于张煌的脑海,他便不由有些热血澎湃。正如他沿途遇到的许多人所说的那样,天下很大,有的事他一时半会难以接受的新奇事物,但正是这样,才对张煌产生了莫大的吸引力。
“不行不行,眼下可不是好高骛远的时候……”
摇了摇头,张煌将心中那份悸动强行压制了下来,毕竟他面前还摆着闽山战士这个严峻的难题,这可是他迄今为止所遇到过的不下于泰山郡都尉马延的强劲对手,尽管那些闽山战士并没有掌握刚体之类的强悍绝招,但他们敏捷的身手以及层出不穷的猎杀敌人的手法,却是值得张煌学习经验。
毕竟他的理想可是举世瞩目的大豪杰,这就必须学习掌握一切可增强实力的经验。
侠,先济自身,而后济天下。若是连自己都无法确保在这强者林立的世上立足,又谈何锄强扶弱、铲奸除恶?
而增强实力的最好办法,便是战斗。
“快来吧,闽山的战士……恐怕今夜是你我近阶段仅剩的交手机会了。”
眼瞅着那一切如常的夜幕下山林,张煌喃喃说道。
他的预感丝毫不错,在闽山族兵加入战局的情况下,他们广陵军在东石山的据点几乎是很难幸存下来了,这意味着东石山这个制高点的失守。而东石山一旦失守,镇守军田营的将军杨琦若不想被叛军牵着鼻子走,恐怕也就只有后撤到下一个陷关再与叛军交锋这一条出路。毕竟两军担任斥候的士兵根本不在同一个水准,这场仗根本就没办法打。打则必败,严重些甚至会被叛军凭借压倒性的斥候优势逐步蚕食兵力,最终导致全军覆没。
而如此一来,广陵军所控制的势力范围就会大幅度缩水,将会有大片大片的土地被叛军占领,被其步步紧逼直到退入广陵。
这次广陵的主帅老刺史臧旻究竟是怎么想的张煌暂时还摸不透,他只知道,他广陵第一军方面眼下已陷入了被动。而若是其他两路广陵军的战况也同这里大同小异的话,说真格的,张煌并不看好这场仗。
除非,老刺史臧旻有什么化腐朽为神奇的高招。
ps:感谢晴天下彩雪朋友的打赏~
话说学车好难,难道我太笨了?
手机: 电脑:
第四十八章 失利后的危机()
大豪杰;第四十八章 失利后的危机
张煌的预感再次应验了,当天深夜,他们便失去了东石村这个在东石山的唯一据点。茇阺畱尚尽管前几日二十六帐的斥候们已尽可能地加固了东石村的防守设施,但是很遗憾的,那些玩意在闽山战士的眼里却是不值一提,当东石村的位置被闽山战士们找到的时候,无疑便是宣告着广陵军失去了东石山这个重要的战略制高点。
伯长吕闵所能做的,便是带领着幸存的斥候们退出东石山,投奔杨琦将军的军田营。幸亏他们的消息及时送到了军田营,也幸亏杨琦因为前几日老刺史臧旻的‘奇怪安排’而并没有放弃这支斥候队的打算,使得二十六帐的斥候们终于得以在闽山族兵的袭击前撤退。
尽管撤退的过程也是相当惊险,途中不时出现许多闽山战士的追击,但是凭借着吕闵以及张煌的黑羽鸦众兄弟的断后,二十六帐总算是艰难地延续了下来,不至于使整个队伍在这场实力极不平衡的斥候仗中彻底覆灭。
次日辰时,仅仅剩下二十二名斥候成员的二十六帐在伯长吕闵的带领下安然躲到了杨琦将军的军田营,后者在军总帐会见了他们,向他们仔细询问了这场斥候仗的整个经过。
“闽夷竟然为反贼之助?”当从吕闵口中得知闽山族人的事后,杨琦从始至终都显得颇为冷静的脸庞微微有些色变。身为广陵郡的中上层将领之一,杨琦自然清楚会稽山南的闽族,自然也清楚闽族这支百夷之一的外族实力。
“是的,将军!”吕闵抱拳恭敬地回答道。
杨琦微微点头,并没有说话,心底也没有怪罪这支斥候队的意思。毕竟那是超过两百名的闽族战士,别说小小一支百人的斥候队,就算是他军田营两千兵,也没有把握能在对方趁夜渗透入军营的情况下将其击退。毕竟闽夷是大汉国周边百夷中实力极为强劲的一支,虽因为对外封闭而导致文明远逊大汉,但是他们的战士,却远远要比大汉的兵士强大。纵观整个大汉,恐怕也只有南军与北军才拥有能与其一对一的实力。
这样想来,杨琦反而觉得这二十二个人能在两百多名闽山族兵的追击下尚能活着回到军营感到惊讶,毕竟若是换一支百人斥候队对上闽山族兵,极有可能非但全军覆没,而且覆没前连个消息都无法传递回来。
那才是最糟糕的!
而眼下,好歹他们还带回来了一个重要的消息,尽管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消息。
噩耗!简直是噩耗!
杨琦捂着额头频频皱眉,他很清楚闽山族兵加盟叛军一方意味着什么,那意味着他们广陵军日后在野外斥候战中将捞不到丁点便宜,意味着外野耳目的丧失,意味着零情报,这对于处于叛军步步逼近情况下的广陵军而言简直就是最坏的结果。
在两军实力相差不多的情况下,斥候战几乎等同于两军作战的胜败,这个道理杨琦心中十分清楚。而眼下他们的情况却是,兵力远远不及叛军,就连斥候战也捞不到便宜,这简直就是必败的局面!
想归想,杨琦却并不打算将他的想法透露给屋内的人,毕竟他这种消极的想法极有可能导致广陵一军加速崩溃。
“你们做得很好!本将军会记得你等的功劳的,先记上一功,待日后我军击溃叛军,再按功行赏。”杨琦出言肯定了吕闵、张煌等人的功劳,毕竟在他看来,闽山族兵这种叛军王牌般的存在,那自然是越早暴露在他们眼皮底下越好。
然而,屋内的那些名将领们却似乎并不怎么认为,这不,杨琦刚说完,屋内便响起了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
“还要记功?依末将看,全部都得处死!”
屋内众人下意识地望向传来声音的方向,却瞧见一名目光阴鸷的三十余岁的裨将正连连冷笑不已。
“陈杞将军您这话是什么意思?”吕闵眼皮子微微跳动了一下,看得出来,他正强迫自己进行着克制。
“你说本将军是什么意思?”那名为陈杞的裨将冷哼着走上前几步,眼瞅着对他怒目而视的二十二名二十六帐斥候,冷冷说道,“本将军前几日就觉得你们的战报有问题:七十来个人,竟能击杀了叛军数百名斥候……你们真当我等将军是傻子么?如此好糊弄?既然你等当真如此厉害,此番又如何会如此狼狈逃回军田营,连东石村都丢了?!”
吕闵沉默了片刻,抱拳回道,“回禀陈杞将军,我二十六帐绝没有谎报军功。之前确实是我等占据上风,但叛军却有闽山族兵相助,我等不能敌,因而战败……”
“放屁!”打断了吕闵的话,陈杞冷冷骂道,“我看这全是你等在那故弄玄虚!什么闽山族兵,全是你等编出来的谎话!”说到这里,他脸上露出几许恍然之色,自以为是地点点头说道,“哦,本将军明白了,一定是你们斥候仗战败,却又不敢上报,因此编出这番谎言来,妄想诓骗将军,免去一顿责罚!”
“这家伙……”张煌身后陈到听得满脸涨红,正要站出来喝骂,却被仿佛早有预料的张煌伸手拦下,而同时,吕闵亦忍着怒气再次解释道,“陈杞将军误会了,闽山族兵一事确有其事!”
“谁瞧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