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豪杰-第2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皇甫嵩多半是也预料到了此事,因此他在董卓试探他的时候自嘲冷笑,说什么日后的征战将不会再有他出场的份。

    果然被他料中。

    “岂有此理!”在皇甫嵩身后,其侄子皇甫郦气地双目喷火,拳头攥地紧紧的。

    然而何进大将军可不比荡寇将军周慎,别说是他,就算是他的叔叔皇甫嵩也难以抗衡,清楚这个道理的皇甫郦不得不奋力压制心中的怒意。

    “韩逆”叛乱还未平息,朝中那些大佬就开始着手争功了,在董卓、张煌暗暗冷笑之余,袁滂、孙坚这些对汉室社稷抱持着忠诚的忠义之士在背地里那也是摇头叹息不已。

    谁都晓得,皇甫嵩的功勋实在是太耀眼了,先前的“黄祸”已让他出尽风头,成为家喻户晓的朝中名将,若是这次的韩逆叛乱也被他一手包办,相信他在军方内外以及朝野上下的呼声将会更高,如此,就算是何进大将军也会感到困扰的。

    于是乎,狡兔还未真正擒获,只是稍稍瘸了一脚,一副名为“皇甫嵩”的良弓就被迫不及待地深藏起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作为当事人,皇甫嵩对此的态度倒是十分的冷静,看着他那淡定泰然的样子,还真有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儒士气质。

    不过仔细想想,像皇甫嵩这种多次大起大落的男人,要是不具备这种看淡荣华的心境,恐怕早就因坎坷的仕途郁郁而亡了。

    张煌多少了解一些,皇甫嵩在黄巾之乱后因弹劾张让、赵忠的亲眷欺压百姓,被宦官诬陷被撤掉左将军职;中平五年时西凉河首平汉王宋扬一党的王国叛乱,皇甫嵩再拜左将军讨王国,但是随后又被掌权的董卓罢免,甚至下狱险些丧命。幸亏儿子皇甫寿坚跟董卓交情深厚,这才免于一死,当上了议郎,不久后升任御史大夫;初平三年董卓死后,李傕郭汜攻打长安先后,皇甫嵩又为车骑将军,结果到了十二月的时候因为流星的关系又被罢免。

    可以说,这种起起伏伏的官运几乎是皇甫嵩仕途的主旋律。

    如此也难怪董卓既敬重、忌惮皇甫嵩却又看不起皇甫嵩。因为皇甫嵩始终活得很被动,这位兵略奇才的官途要么是被拉出来救火,要么就是在朝中被雪藏碌碌无为。这是一个毫无野心的英雄式人物。他在好几次手握重兵的情况下都没有选择拥兵自重,而是默默地充当着大汉的基石,不像野心勃勃的董卓,在仅有三千凉州骑兵的情况下也要尝试着窥探权柄。

    虽然有种好似兔死狐悲般感觉,但是皇甫嵩被驱逐出局,这对于董卓而言却是一个实打实的好消息。

    除了皇甫嵩以外,这里在座的有哪个比得过他?

    他甚至可以开始想象。待会主动请缨追击韩遂的他,势必可以借助皇甫嵩所创造的有利条件。将韩遂杀地大败,向朝廷已经何进大将军奉上一次酣畅淋漓的大胜仗。

    想到这里,董卓有些按耐不住了,因而在张温询问众人接下来的军事行动时。他率先站起来请命,恳请独自率领一支精锐追击韩遂。

    可没想到的是,荡寇将军周慎竟然跳出来跟他争这个先锋将的职务。

    他凭什么?!

    他周慎凭什么?!

    一个战败之将凭什么?!

    好吧,人家凭的是有何进大将军在后面撑腰。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身为主帅的张温也不好不给周慎面子。

    左右为难之际,张温只好本着两不得罪的想法办事,同时任命荡寇将军周慎与破虏将军董卓各自领一支精兵追击韩遂。

    “岂有此理!”

    记得最后董卓的黑着一张脸离开的,毕竟张温的做法让他失去了一次绝佳的扬名机会。

    想想也是,倘若他独自领兵前往追击韩遂。并且此行顺利,那么的他的威望势必能直追力挽狂澜终结了“黄祸”的皇甫嵩,成为军方与朝中所器重的新贵。

    但如今荡寇将军周慎参与其中。就算打败了韩遂,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更何况在最后论功行赏的时候,他董卓不一定能超过有着何进大将军支持的周慎。

    更令董卓恼怒的是,张温似乎也有些偏向于周慎的意味,让孙坚担任周慎的副将。

    孙坚那是什么人?

    那可是武力超群与他董卓不相上下的猛将!

    在董卓看来,有孙坚辅助。周慎只要自己不犯傻,啥都不做也断然没有战败的道理。

    江东的猛虎。陇西的恶蛟,这一虎一蛟的名誉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换而言之,此行董卓就算是顺利,那也顶多喝口汤而已,肉跟骨头他是绝对吃不到的。

    想明白这一点后,董卓连带着张温也嫉恨上了,待会议结束后冷哼一声,便领着张煌拂袖而去,相信张温恐怕也没有想到,他今日碍于何进大将军的权势而偏向荡寇将军周慎的举动,有朝一日将会给他带来杀身之祸。

    “此人甚是无礼!”眼瞅着董卓沉着脸拂袖而去的举动,孙坚脸上露出几分不悦。

    虽然他也觉得张温偏袒周慎的做法有点不妥,毕竟周慎之前别说功劳了,罪孽滔天简直不可赦免。在这种战败之将跟除了皇甫嵩功劳最大的董卓放在一块,叫他们分别担任先锋将,孙坚亦觉得有些不太合适。

    但是没办法,谁叫张温与他孙坚有提携之恩呢?在这个时代,举荐人与被举荐人的不关系,不亚于座师与门生,那都是构成上级官员与下级官员关系网的重要部分。比如孙坚,他眼下在朝臣眼中就属于是司隶校尉张温一系的人,除非二人自己因为什么事反目成仇,否则这种关系牢不可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罢了!”

    张温摆摆手示意孙坚莫要发作,毕竟他也能理解董卓此刻的心情。

    他也没有办法,因为他即便是司隶校尉也得罪不起何进大将军,因此,为了避免日后周慎给他穿小鞋,他只能偏袒周慎。而这个态度所导致的结果,就是他这一辈子也别想再跟董卓拉拢关系,甚至于董卓还会因此嫉恨他。

    相比较愠怒的董卓、愤慨的孙坚以及无奈的张温,整个帐内唯独荡寇将军周慎最显得意。

    此时的周慎已没有前些日子的狼狈,英气奋发,不可一世,这种好似小人得志般的洋洋自得,让皇甫郦恨得牙痒痒。

    明明是叔父的功劳,凭什么这种小人来坐收渔利?!

    皇甫郦不甘心地望了一眼叔父皇甫嵩,希望后者能站出来说两句,哪怕嘲讽周慎几句也好,好歹能出口恶气不是?

    但让皇甫郦感觉纳闷的是,皇甫嵩淡定地离开了帅帐,从始至终瞧也不瞧洋洋得意的周慎,他的目光遥遥望着那个满脸愤怒拂袖而去的董卓,一双虎目泛着几分复杂。

    方才,皇甫嵩分别瞧见,董卓在离开帅帐的时候回头瞧了一眼那周慎,那眼神,异常的冰冷。

    “董仲颖……”

    不知为何,皇甫嵩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

    果不其然,仅仅一个月,皇甫嵩心中的不祥预感便得以验证了:吃过一次亏的荡寇将军周慎并没有吸取教训,依旧是刚愎自用、我行我素,他拒绝了孙坚所提议的“抄小路断韩遂大军粮道”的策略,妄想按部就班地跟韩遂徐徐作战,结果反被韩遂袭了粮道,大败而归。

    而令皇甫嵩感到揪心的是,董卓似乎是对此早有预料,因此早早地离开了周慎军的附近,孤军深入。

    在这种情况下,谁也不能责怪他未能及时救援。

    当然了,皇甫嵩可不怎么看,在他看来,韩遂虽然战败撤兵,但他手底下的兵力却没有损失过多,在这种情况下董卓按理来说不该孤军深入的,因为一个不好就会有全军覆没之险。

    皇甫嵩绝不相信董卓会犯这种低级的失误!

    除非……除非董卓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比如说,他早已料到韩遂的应对……

    但是这件事,皇甫嵩没有证据。

    因为,在周慎反过来落入韩遂包围网而被打败灰头土脸的同时,行军路线比他还要深入的董卓,竟在十万大军的包围中不伤一兵一卒地撤离了出来,保存了全部兵力。

    陇西的恶蛟,很不可思议地在韩遂十万大军中溜达了一圈回来了,虽然寸功未建,但是比起溃不成军的周慎,他的“成绩”显然瞩目得多,让人不由得目瞪口呆。

    而这回,皇甫嵩选择了沉默。

    因为,他没有证据……

    是的,没有证据。

第二百零一章 虎头蛇尾的反击() 
高!实在是高!

    对于李儒,张煌这回佩服地五体投地。

    如果说前一回李儒在韩遂手中稍稍吃了些亏让张煌大跌眼镜,那么这一次,张煌由衷地觉得李儒真不愧是毒士,那真不是一丁点的毒。

    那次董卓黑着脸从张温的帅帐离开后,张煌就猜到他要报复。果不其然,回到住所后董卓立马派亲信给远在陇西的李儒送信,询问怎么样才能狠狠地报复,发泄心中的怨气。

    其实在等待李儒回信的期间,董卓也曾私下跟张煌商量这件事,当时他们的计划是故意打败仗。

    “宁可放弃这次向朝廷与何进大将军证明能耐的绝佳机会,也绝不能叫周慎好过!”

    这可是董卓的原话,此人素来是一位说一不二的雄主。

    结果没想到,董卓这边的信刚刚送出,次日就收到了李儒派人送来的书信,并对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作出了回应。

    简直神鬼之才!

    当时张煌惊骇地差点咬到自己舌头。

    原来,李儒时刻关注着朝廷的风向,当他听说荡寇将军刚愎自用坏了三万军却没有受到应有的责罚后,他便高瞻远瞩地认识到,荡寇将军周慎必定是何进大将军推出来用以控制军方的重要棋子。那么理所当然,待局势出现转机之时,何进大将军必然会通过自己的势力向作为主帅的张温施压。叫周慎摘得这场平叛战役的最大功劳。

    如此一来,董卓势必会跟荡寇将军周慎势同水火。依着李儒对董卓的了解,到时候董卓绝对咽不下这口恶气。不惜一切代价也会将周慎拉下来。

    这种同归于尽似的手段,是李儒所不希望看到的。因此,他提前拟好了计策,派人送到了董卓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皇甫嵩那位本该是董卓最大劲敌的名将,李儒在信中只字未提,很显然。李儒过半也早已料到皇甫嵩将会被何进大将军所雪藏,就不需劳他费神了。

    收到李儒书信的次日。蔫坏损的董卓便有意地放出了风声,大意就是如今韩遂兵败受挫、狼狈逃回金城,本就是斩夺功勋的大好机会,周慎又有孙坚辅佐。这种情况下就算是头猪也断然没有输的可能。

    看似是酸溜溜的牢骚,但是董卓在这股谣言中竭力地抬高孙坚、贬低孙坚,不难猜测荡寇将军在得悉这股谣言后将会什么态度。

    嫉恨董卓那是跑不了的,董卓也不在乎被他嫉恨,除此之外,本来与这件事没什么交集的孙坚,十有**也会被周慎记恨。

    是的,离间!

    李儒教董卓的第一计,就是离间荡寇将军周慎与副将孙坚的关系。不需要二人反目成仇。只要周慎对孙坚时心中有疙瘩,下意识地不想听从孙坚的善意建议,这就足够了。

    至于其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