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林叔叔,借钱当然要有理由。“陈立群淡然的解释道:“就算是我去给您借钱,也需要找个理由,找个借口您才能够借钱给我吧?“
陈立群道:“我们是做银行的,银行借出去的钱,也需要赚钱。否则万一我们银行借出去的钱,您又还不起的话,那我们银行不是亏了?“
“而且,我们借出的钱,也是让各位赚钱的,要各位赚不到钱,我们借钱给各位也算是坑了大家。“
“所以,借钱之前,我希望大家考虑一下你们有什么项目,有什么可以抵押的。我们银行会经过接下来一天的时间进行审核,如果可以,我们就放款!“
这大概就是银行的借钱程序,陈立群刚刚一说完,发现各位地主的脸色都有些变化了。
他们先前都以为借钱不需要什么代价的,可现在陈立群居然说要抵押东西,要项目。
这让他们又犹豫了。这些地主,能够有什么项目?
“立群小侄,我想要借钱来办学校,在我们镇也办你们这种农业学校,你觉得怎样,这钱可以借吗?我可以用我们家的地做抵押。“在大多数地主沉寂下来之时,杨地主居然忽然举手示意。
霎时间,所有目光竟然打在杨地主身上。
杨地主,全名扬升,来自平越的高平乡,也是一个清末举人,是一个读书份子。
谁都没有想到,这平时寡言少语的书生,居然会率先第一个借钱。
陈立群也愣了一下,接着连忙低头,看了一个什么东西后,他连忙抬头道:“杨叔叔你借钱来办学校,不是不可以,只是,办学的话,杨叔叔您万一赚不了钱的话,您的田地可都要白白送给我们银行。“
学校,是不赚钱的投资,陈立群很清楚。
“不赚钱?“扬升却说道:“怎么不赚钱,我看立群你们平越农业学校都能赚钱,凭什么我在高平开一个学校,会不赚钱?“
陈立群反而被扬升一下子问住了。
是,别的学校都不赚钱,但唯独陈立群他们学校赚钱,可是这种赚钱,也需要配套一定的工业程度,工业模式。
农业小学具体赚钱的原因三个字:劳动力。
免费,廉价的劳动力。
在平越农业小学上课的学生,除了上必要的课程之外,其余时间是被安排到肥料部,回收加工部,还有化妆品生产部,农作物栽培部去帮忙工作。
这种学习模式,陈立青称之为学习实践。
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当中实践。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算作人才。
当然,这也还是因为陈立青想要快速培养一些专业的工人,才让这些学生那么早就参加工作实践。
这样带来的利益可观,不仅节约劳动力,还能够生产出卖出钱的产品。从侧面看是为学校赚了钱,但另外的方面却造成了现在平越有一定的失业人员。
而如何对待这些剩余劳动力,中华银行自然有办法。
这些道理,陈立群当然不可能去在这里细细解释。不过他还是用简单的话大概解释了一下:“杨叔叔,我们学校赚钱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平越有这么多工作岗位,能生产出产品来卖。“
“香皂,面膜,肥料,蜂窝煤,各种蔬菜——它们都是这些学生生产出来的。“
“而您若是在高平也开办这样的学校,那您想想,你的学生要生产出来什么东西,才能替你卖钱?“
扬升陷入了思考,是啊,他们高平没有什么东西,甚至连香皂都没有,物质匮乏。
看着扬升思考,陈立群这才松了一口气。
“立群,你是说,如果我们高平也有你们平越那么多工厂的话,也能开办你们这种赚钱的学校?“
不过很快,扬升就抓住了关键点,再次抬头。
这次,陈立群就有些欣慰的点头,“是的,杨叔叔,如果你们高平也有类似于我们平越的产品,你开办的学校才有可能赚钱。“
扬升总算开窍,道:“你是说,我想要开办学校,不如先借钱也搞你们平越这些工厂?“
陈立群立即大喜道:“杨叔叔您回答正确,您的思路对了!“
不由得陈立群不高兴,扬升终于跟着他的思路想到了实质姓的东西。
没错,陈立群这次借钱,基本上是为了盘活整个平越的经济。
光是平越一个县城发展起来明显不够,若是平越的十万人一并生产起来,那按照每人每天平均生产五毛钱的东西来算,十万人每天产生的经济效益就是一万元。
十天就是十万,百天就是百万,一年下来就是三百六十万。
若是这三百六十万生产总值全都用中华银行的新币结算,也就变相的增加了中华银行的财富。
这么多钱,当然比陈立群他们慢慢搞实业来的钱快。
而若是有那么多钱在平越境内流通的话,平均到每一个人的头上来,平越的百姓就富裕了。
到时候生产出来的东西,平越内部就可以消化。
譬如说香皂在平越就没有多大市场,因为平越人民买不起。而如果平越人民的荷包当中都有钱了,香皂就可以在平越内部消耗了。
这就叫投资拉动内需。
只要钱流通起来,就算是陈立群他们发行的是一堆白纸,那也有购买力,那也可以称之为钱。
“借钱开工厂?“
陈立群这明显的反应,让刘松仁不禁陷入了思考。
“那我想在我们高平借钱建立一间生产香皂的工厂,那也行了?“扬升看着陈立群那么高兴,不由得说到。
众人纷纷抬头,看着陈立群。
而陈立群不负众望,对着扬升点头:“如果杨叔叔真有这个心的话,也不是不可以。“
“我们银行甚至可以和平越总公司联系让他们派人把香皂生产的技术手把手交给你,“陈立群镇定的补充了一个让所有地主都震惊的条件。
;
第九十四章 公司被拆分?()
‘那杨叔叔你是否要考虑借款?‘陈立群不管地主们的震惊,对杨升说道。
而这下,就轮到杨升犹豫了。
‘我,我需要想想——‘杨升感觉到了压力,没有第一时间做决定。其余的地主听他这么说,顿时松了一口气。
不过,很快就有平越农产品回收加工总公司的股东举手示意。
陈立群一看:‘冯叔叔您有项目?‘
冯又能起身,没有说他的项目,反而说道:‘立群,刚刚我是不是听错了,香皂可是我们公司的主营项目,你居然那么容易就给出来?‘
‘万一要给出香皂项目,我们今年赚不了那么多又该怎么办?我们的分成会不会少?‘
其余股东顿时附和道:‘是啊,立群,香皂可是我们公司的项目,能这么容易借出去吗?‘
香皂的销量虽然随着香皂的普及和扩张到贵阳以外的几个县的缘故销量大增。可销量依旧有限,现在突然万一增加一个生产商,生产多的香皂出来怎么办?
他们来年分成的时候,岂不是少得很多钱?
这是平越股东想到的最关键一点。
不过,陈立群想的却和他们有些差异,这些地主只看到了眼前利益,而没有看到长远利益。
陈立群现在就是要把蛋糕做大。
一块香皂的产值是5毛,但贵阳附近几个城市,就只有那么多人用,销量极其有限。就算是开动马力生产,每曰也最多能卖出去一千块。
一千块也就是五百元,这就是每曰香皂的生产总值。
而一旦香皂分出去生产,加大生产量,不顾销量的加大马力生产,一天生产一千块,变成生产一万块,那总的生产总值就增加了,变成五千块或者六千块。
当然,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突然出现那么的香皂,只会让香皂的单价下降。
可就算是让香皂降价到一毛钱,一万块的香皂,也能一天赚一千元。这比每天生产一千块,赚取的利润似乎是翻倍了。
而且,一旦香皂降到一毛钱一块的话,那销量不会改变吗?原本买不起的人,突然买起了,销量不会上升吗?
薄利多销,这才是生产商生存的王道。
当然,商人肯定不会追求这点。可是现在这点,却是陈立青他们极其看重的。
一旦每曰生产上万,十万的香皂,那需要多少原料?那需要多少工人?需要多少工资?
原料没有了?怎么办?有人会想着解决,用化学,用什么代替。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是工业发展。
到时候,机器代替,运输方式改进,这些都是现代工业化的发展。
这样一计算,一换算出来,生产越多香皂,造成的经济效益越是明显,到时候利益产涟形成,真正的工业生产才会到来,才会成熟。
这是陈立青想要看到的,总不能他们把什么都做了,这些地主坐享其成吧?
至于以后的销量问题,只要生产出来了,陈立青他们肯定是会负责销售出去。
国内卖不掉,国外呢?
20世纪本来就是一个生产的世纪,美国就是靠那成千上万的生产商崛起的。
中国国内那么多资源,为什么不和美国去抢一下供应生意?
这么长远,自然是陈立青想到的。
而眼前的这些地主,会按照陈立青的想法,慢慢改变成一个个生产企业的老板。
不过,这点这些地主是想不到的。
陈立群面对这个问题,早就有准备。
‘各位平越总公司的股东不用着急——香皂生意我家作为大股东,会解决的。没有了香皂生意,我们反而能集中更多精神开发新产品。我在这里以公司最大的股东向各位保证,不会亏待大家就是。‘陈立群连忙保证。
股东们看陈立群脸色坚定,这才放下心来。
‘那,立群,我可不可以贷款建立一个面膜生产厂?‘冯地主松了一口气的同时,见到陈立群他们居然愿意把香皂生意分享出来,他顿时眼睛一转,竟然打起了芦荟的主意。
‘哦?面膜生意?‘陈立群眼神闪烁,不由得看冯又能。
‘立群,面膜生意可是我们来年发展的重中之重,能分出去吗?‘刘松仁一听冯又能居然打那么值钱生意的主意,立即就慌了。
当然,他也是心急万一陈立群突然同意了冯又能的要求,他们就亏了。面膜生意的那利润,足以令任何人疯狂。
‘是啊,立群,面膜生意事关重大,不能分出去啊?‘其他股东反应过来后,也连忙拒绝。
一时间,陈立群再次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而在所有人的注视之下,他像是没有听到其余地主的声音一般,直接向紧张而又激动的冯又能点头:‘能,当然能,只要冯叔叔你能够拿出相应的抵押,我们的面膜生意也不是不能分出去。‘
面膜生产,也是初级加工的东西,为何不能分出去?
‘啊,真的吗?‘冯又能脸上闪过惊喜,连忙道:‘立群你没有说慌诓骗你冯叔叔吧?‘
想到居然能够得道一个金鸡,冯又能脸上止不住笑意。
‘我当然没有骗冯叔叔,不过冯叔叔您也看到了,各位股东都有些意见,我就算是想要给你这个生意,也需要等会议结束后,项目确定了才能交给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