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翁同龢笑道:“当然知道。我大清国库每年的收入。大头在地丁。厘金。洋税三项。这三项合起來就要占每年收入的六成以上。此外还有盐税。常关税等等。也是大项。能占到一成左右。其余的粮折。耗羡等等项目都太小。不值一提。”
林远点点头。说道:“那翁大人可想过这些收入的本质吗。”
翁同龢问道:“本质。这些收入能有什么本质。”
林远笑道:“地丁税就是土地税和人口税。收税的根源是在土地和农业;厘金一项。在大清初年是洠в械摹K窗煊谔教旃髀抑薄J嵌陨倘耸杖〉纳桃邓埃谎笏耙彩巧桃邓啊2还窃诤9乜诎抖灾型馍倘耸杖〉陌樟耍谎嗡笆嵌陨头仿粞味魇盏乃啊U庑┧暗墓餐局誓训罌'有看出來吗。”
翁同龢茫然地摇摇头。看着林远。林远接着说道:“如果国家只有土地。而洠в信┟袢ジ帧D乔胛嗜绾问杖〉囟∷澳亍H绻麤'有人行商。洠в腥嗽诟劭诮忻骋住H绾问杖∩桃邓澳亍H绻麤'有人生产和贩卖盐。如何收取盐税呢。所以。一切收入的本质就是。。”
林远说到此处。紧紧地盯着翁同龢。说道:“这个本质就是。。你要让人有事情做。只有国家里的人有事情可做。国家才能收税。才能有钱。人们能做的事情越多。收入也就越多。不知道翁大人明不明白。”
翁同龢点点头。说道:“我有些听明白了。可是这和海军有什么关系。”
林远笑道:“翁大人可懂得海军吗。”
翁同龢是个读书的儒生出身。这一辈子只接触过各种文书典籍。对于科学技术一窍不通。更不可能懂得海军了。林远看着他茫然的样子。接着说道:“海军要用到的东西非常多。比如像造战舰。造战舰需要钢铁。钢铁从哪里來。”
“钢铁源于矿石。炼钢炼铁需要大量的煤。这些煤和矿石处在深山之中。需要人去开采。开采出來又需要人运到钢铁厂。这些人都要吃饭穿衣住房子。肯定有人会给他们提供这些东西。这样一來。金钱不就流动起來了吗。到时候。收税的地方就会增多。国家的收入也就增多了。”
“所以我说建设海军是可以赚钱的。而且在战舰的建造过程中。钢铁只是其中的一个小项。还有木材。电力等等更多的项目可以产生收入。你明白了吗。”
600 社会大环境()
林远说的这些來源于现代经济学理论。翁同龢听得半懂不懂。只好勉强点了点头。光绪帝在一边说道:“林爱卿所言甚是。朕最近正在看外国的史书。发现泰西诸国国力强盛的。从來洠в写油夤郝蛘浇⒌摹6际亲约航ㄉ璩Х俊I杓浦圃炀ⅰK噪抟蚕胍约涸煺浇ⅰ!
许景澄连忙说道:“圣上明鉴。这造战舰事关海军。海军事关国运。所以这件事万万不可马虎。我们自己洠в芯阅芰υ斐稣浇ⅰ;故谴油夤郝蛭喜摺!
光绪帝怒道:“前些年我们投了大笔的钱。建造了福州船政局和江南造船厂。他们就不能为我大清造战舰吗。”
许景澄说道:“这两个造船厂只是虚有其表。造船厂里的设备都是从外国购买的。至于能工巧匠也都是外国人。我们自己的人很少。这两个造船厂所造的战舰。大多都是仿制于国外。人家图纸画成什么样子。我们就造成什么样子。”
“不过就算是有图纸。也得仰仗外国工匠。战舰往往很大。有很多零件长达十几米。可是图纸却洠в心敲创蟆K栽谕贾缴现荒馨凑毡壤齺砘?墒谴砩虾芏嗖考际峭淝摹0淹贾缴系牧慵龀烧媸档牧慵V毕吆米觥?墒乔呔筒缓米隽恕K哉飧龉瘫匦胍惺炝返募际豕と藖聿僮鳌N颐堑墓と藳'有一个有这样能力的。”
林远知道许景澄说的是造军舰的“放料”过程。这个过程也是造船的第一步。正如许景澄所说的那样。这一步需要把小图纸上的零件变换成实物尺寸零件。在以前这个过程由熟练工人來操作。可是在现代。却可以使用先进的数学方法。实现这个过程。
光绪帝也不懂造船的事情。于是用问询的眼神看着林远。林远笑道:“如果把这两个船厂交到我的手中。我肯定有办法解决这些问睿!
许景澄又说道:“林大人不要把造战舰和设计战舰混为一谈。造战舰只要把零件组装起來就行了。可是设计战舰的难度就更大了。必须要知道每个零件的用途。还要明晰这个零件和其他零件的关系。最后才能确定这个零件的尺寸。”
林远答道:“许大人就不用担心了。我如今在大连建设了造船厂。我的手下又有一批懂得设计战舰的奇人异士。所以许大人就放心吧。”
光绪帝听见这话哈哈大笑。说道:“洠Т怼P戆洹A炙慊剐挪还稹K裁词焙蛩倒蠡啊!
许景澄说道:“微臣不是不相信林大人。微臣是担心林大人低估设计战舰的难度。船体只是战舰的一个方面。战舰上还得有蒸汽机和火炮。洠в姓庑┱浇⒏静荒茏髡健?墒钦羝突鹋谟胝浇⒌纳杓浦圃煜嗖钌踉丁M耆遣煌男械薄K子镉性啤粜腥绺羯健K蕴┪鞲鞴脑齑歉静恢圃煺羝突鹋诔А!
“在他们那里。火炮和蒸汽机都是由专门的工厂生产。生产好了之后再运送到造船厂。然后在造船厂中安装上船。所以。要造战舰。必须能造蒸汽机和火炮。这两样东西我们更是知之甚少。”
林远知道许景澄说的洠Т怼2还馐钦飧鍪贝>褪窃谙执脑齑е小R彩遣簧骰臀淦飨低车摹T齑У墓ぷ髦皇前阎骰臀淦飨低嘲沧暗秸浇⑸稀'等林远说话。许景澄又说道:“不光是这些大东西我们造不出來。很多小东西我们也造不出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的炮弹是由什么火药发射出去的。黑火药。可是黑火药的燃烧速度太快。用來发射炮弹的话炮弹无法达到很快的出膛速度。所以英国人研究出了一种全新的火药。这种火药的燃烧速度比黑火药慢得多。所以能在身管中长时间地推动炮弹。炮弹出膛的速度要快得多。这种火药我们也无法制造。”
林远心想:“要说发射药和炸药。我们都已经使用黑索金。泰安和特屈儿了。他们才刚刚开始用tnt呢。”黑索金。泰安和特屈儿都是爆炸威力强于tnt的炸药。不过林远并洠в兴党鰜怼6切Φ溃骸澳憔头判陌伞>」茉煺浇⒂泻芏嗄汛Α?墒嵌寄巡蛔∥摇!
光绪帝哈哈大笑。说道:“洠Т怼P戆洹A职涞男惺路绺衲慊共恢缆稹A职浼热徽饷从行判摹N揖拖嘈潘N揖驼庋龆恕N颐蔷蛠泶蛟旌>!
翁同龢也不再多说。心想:“既然林远说他能造战舰。那就让他造吧。等到时候发现造不出來我再好好地参他一本。”
林远说道:“海军的建设需要社会大环境來做支撑。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要在社会大环境上做一些改变。”
“社会大环境”这个词对于光绪帝來说有些太新鲜了。于是光绪帝问道:“社会大环境是什么意思。”
林远说道:“举个例子來说吧……”林远说完便环顾四周。正好看见门口站着的带刀武士。于是对光绪帝说道:“我要借那个武士的刀用一用。”
翁同龢听见这话。眉头一皱。厉声喝道:“荒唐。圣上面前岂可动刀。”
光绪一伸手从龙书案上拿起一柄短刀。说道:“你要想用刀的话。朕这把刀不知道行不行。这刀名叫‘七星刃’。相传东汉末年。王允与曹操设计刺杀董卓。王允便以此刀赠与曹操。行刺之时却被董卓察觉。于是曹操以献刀为名脱身。”
光绪帝说完。就把那柄短刀交给了边上的小太监。小太监把刀捧在一个金丝楠木的盘子里。递到了林远面前。
林远看着刀的刀鞘。不由得赞叹道:“真是一把好刀。”原來那刀鞘是镶金的。上面镶嵌着七颗夜明珠。在黄金的衬托下发出夺目的光彩。林远握住刀鞘。将刀身抽出來。顿时一阵寒光如同奔涌的江河一般流过整个屋子。
光绪帝说道:“林爱卿你要说什么。这回可以说了吧。”
林远把刀放回刀鞘。说道:“你们看这刀竟然能放回刀鞘之中。是不是很神奇。”
众人听见这话都笑了起來。光绪帝说道:“这有什么神奇的。天下间的刀不都是这样吗。”
林远笑道:“这打造刀身和刀鞘的是一个人。所以能够按照刀身的尺寸打好刀鞘。大家试想。如果打造刀身和刀鞘的是两个人。如何让刀身放入刀鞘之中呢。”
光绪帝笑道:“这还不容易。让打造刀身的人量出刀身的尺寸。然后告诉打造刀鞘的人。不就能够打造好了吗。”
林远笑道:“那请问这打造刀身的人该如何量出这刀身的尺寸呢。”
光绪帝笑道:“这个三岁孩童都知道。当然是用尺子了。”
601 度量衡与历法()
林远说道:“您也知道在测量的时候要使用尺子,可如果这两个人使用的尺子尺寸不同该怎么办?”
光绪帝笑道:“这个容易,只要让这两人用同样的一把尺子不就行了吗?”
林远说道:“这只有两个人,所以可以用同一把尺子,如果现在造的不是这把七星刃,而是战舰,那么需要多少个人一起来造零件呢?这些人难道可以用同一把尺子吗?刀身和刀鞘只有两个部分,所以就算是测量出现差错也没关系,可战舰上的零件呢?成千上万,如果一个部分的差错较大,那可就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光绪帝问道:“那林爱卿说应该怎么办?”
林远答道:“我们必须要改革度量衡,如今大清所用的度量衡,度量长短用丈,尺,寸,其基准为‘高宗纯皇帝钦定权度尺’,这个标准尺是乾隆皇帝所制,工部虽有印制下发,可是数量太少,民间用的大多都是仿制的。”
“按说仿制的也没有什么,因为民间用尺,无外乎是度量土地,衣服,房屋,有些手工作坊也要度量尺寸,这些地方对于尺寸的要求不高,所以精度不高也勉强够用,可是要造战舰就不行了,所以造战舰的第一步,就是改革度量衡。”
光绪帝眉头一皱,说道:“改革度量衡?这可不是一件易事,我大清四万万臣民,每日都要与丈尺寸,石斤两打交道,改革度量衡岂不是要把所有人的习惯都改变了?”
林远答道:“其实不然,民间交易自有民间交易的办法,我们不需要干涉,我们要管的,是和国家建设相关的,比如,工部要营造房屋,就应该使用新式度量衡,兵工厂要造武器,更要使用新式度量衡。”
光绪帝问道:“那你说的这个新式度量衡是怎么订立标准的?”
林远答道:“有一个国际计量局,专门负责协调各国的度量衡标准,他们制定了长度和重量的标准,如果加入国际计量局,他们会给加入国制造标准尺和标准砝码,我们依照他们的就行了。”
林远话音未落翁同龢便冷哼一声,说道:“度量衡基准之物,我中华早已有之,早在三皇五帝之时,黄帝便设五量以统一长短轻重,后来历朝历代都有沿用,我们何必去学洋人的样子!邯郸学步,未曾学其仿佛,而又失其故步也!”
翁同龢在这里引用了《庄子》里的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没有把人家的东西学懂,反而把自己的东西忘掉了,林远心想:“翁同龢和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都盲目排外。”
于是林远笑道:“大人所言差矣,我们跟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