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隔着大漠,也不好去打。
国朝现在还是休养生息为主,漠北诸部素来也不认林丹汗,所以攻伐漠北,是林丹汗的事情,准确来说是漠南蒙古3省的事情。林丹汗这位蒙王1直待在京中忙着造孩子,以后蒙王入京,世子住在封地是早有的约定。
连大致的铁路修建计划都有,1条从辽东开修,1条从张家口向外修,向东西两面蔓延,西边从榆林红山口往外修。这只是初步的计划,能不能修,还要调查路况后再行决定。
第3条大策教化,由朝廷拨钱于北方、西南、蒙古、辽东地区修建学舍,招士子前往教学。为降低成本,给与士子月6斗口粮,携带家人便是成丁5斗,少丁3斗。入学启蒙童子家庭,缴纳微薄的学费作为士子生活补助及学舍维修之用。
毕竟天地君亲师,9算不出台学费制度,求学家庭也不会让孩子的师尊饿着肚皮。给老师红包开小灶,这种情况在当下的各家族学、义学、官学里,是很普遍的。
国人敬天法祖,是敬畏自然,学习祖先积累的经验。教师这1行业,受到的尊重是后人无法想象的。地方上,学官生气了把你1个知县、知府按在地上打,打了也是白打!
为鼓励士子赶赴各地授业,有本县学官推荐经礼部审核后,无功名者授业5年授童生,再十年授秀才,再十年授举人功名,便有了当官的资格。
考中举人9意味着改籍,民籍、军籍改为官籍。军户比较坑,自己考中是自己的事,想要让家族世世代代永远脱离军籍,只有1个办法,按着太祖高皇帝的意思,去当兵部尚书吧。
同时,不限制这些授业士子科考,以授学本地为客籍参考。
这3条属于在原有政策上进行强化和新增,从上面往下铺,制定出标准和计划进程,做好监督工作9能完成。
所以朱弘昭昨日看了9觉得靠谱,施行起来不是问题。更因为第3条大策,能为朝廷、为他迎来更多的拥护。有人欢迎这第3条大策,自然9有人反对。反对教育扩大普及化,垄断精英教育,有这类想法的人始终都有。
但这种反对是无法开口的,教化大业上承圣人,功在千秋,你敢红口白牙反对?
至于推广教育的大杀器简体字,朱弘昭没这个心思,不是他懒,如果懒9该去办,简化后才是1劳永逸。而是大明的字,已经接近于简体。后来字体复杂化,要问我大清去。
简体字,更准确的说法是草书正规写法,常用字体已有简化趋势和成果。
简体字现在被称作俗字,手头字,后世的常用简体字改革里,清、民国时期才占了1百出头,其他简体字从秦朝规定文字统1后,从秦开始9存在,并陆续产生。产生在明朝的简体字,大概是7多个。
祖先那么聪明,简化文字这种利于生活的事情,人都有懒惰本性,怎么可能不去做?至于字母单词,你给咱再简化1下?好吧,有缩写
简化字体最扯淡的是几个意思不同,形体迥异的字,给你合并为1个多音字。
不过还好,没有搞成功汉字拉丁化,实在是太疯狂,用苏联字母弄成的拼音取代汉字如果真这样,后人只能和朝鲜人1样,看自己国家史书根本不认识。所谓的历史专家,唔,他们是宇宙学院毕业的思密达。
袁可立的第4条大策9是新钞政策,第5条则是兵役法。
新钞政策实际上昨日已经解决,朱弘昭倾向于朝廷收拢金银,以金银币流通,辅以纸币、铜币。先让小面额的纸币站稳,再发行大面额的。
而兵役法,重在1个役。
役,最熟知的两个词是徭役和衙役。简单来说9是百姓有受国家征召,参加国家工程、计划的义务,可以是地方上的工程修建,也可以是兵役。每个丁壮从成丁开始,9有服役纳税的责任。
山大王都会让人票参与劳动,更会和周围百姓、商旅收取保护费,实际上朝廷也是这么1回事。然而张居正1条鞭法里,将杂税、徭役折算在1起。
以前的徭役,轮到你头上不去也行,要么你雇人代替你去,要么缴纳钱给当地衙门,由衙门雇人去出工。在1条鞭法里,统1由朝廷地方衙门花缺募集工人,所以这个钱折算在税里。
袁可立有感于朝廷人工用度颇大,毕竟各处工程实在是太大了,保证了1系列劳动岗位的时候,也花去了太多的钱。人工成本也在上升,废除1条鞭法里归纳的徭役部分
兵役法改革,目的9在这里,以2岁成丁,5岁止,丁壮每人每年有1个月要为朝廷出工,伙食、路费由朝廷负责。这种要求相对于前朝实在是优厚,前朝1般以十6岁为成丁,6岁后才能免除徭役。
这种劳动时间可以积累,凑够1年9必须出丁。也不限制代替,可以自己雇人参加或给朝廷缴纳税收。
兵役法以民户为主,免掉的只有军户和匠户,他们1直在劳动。民户包括商户,商户还要负责雇员的徭役,只要签了当年的劳动契约,当年的徭役时间折算到雇主头上。
这样1来能大幅度增加朝廷的低成本劳动力,更能增加地方衙门的组织力。同时徭役劳力密集施工,彼此能建立良好的配合、隶属关系。兵力紧缺时,稍稍训练武装后9是兵力。
同时,打破1条鞭法的完整性,为下1步改税制奠定基础。这是开源节流2合1的政策,更能极大的增强地方组织能力,间接强化朝廷统治力。
地方水利工程糟糕,官道失去维护,与1条鞭法有着关系,与贪污则是直接关系。徭役法在,劳动力是现成的,衙门稍稍贪得少1些9能完成任务。如果是募工来做,花的钱实在是太多了。
徭役,说白了9是免费的农民工。
同时兵役法规定,成丁后入军服役满5年者,罢免终身徭役;8年免去父祖徭役,十年、十2年以后每增长两年,免去1子徭役。服役军士免徭役子嗣,有服役责任,服役3年才行。若想继续免除子嗣徭役,还是两年1道坎儿。
还有种种特殊说明,如阵亡者,可以葬入朝廷英烈公墓,录名各地英烈石碑,免家中1丁徭役,地方抚恤家属十年,1年米粮1石。
伤残军士许可退役,免除终身徭役,可与不同抚恤。
服役满十年退役者,朝廷安排工作,或编入地方警固役,每年合编训练1月时间,分期进行,每次十日,每次参训按照原有军饷拿1半月饷。
既然是义务兵,那军饷支出9比募兵要低,但可以逐步提升。
征日前,挑选京畿灾民于天津操训的十万新军,可以算是这种制度的体现
兵役法,正好与余煌的军制改革1起抛出去,军制改革要1步步来,等袁可立执政时,基本上9能打好底子。
兵役法的范围太大,袁可立着重提出的以役为主,没有过多涉及‘兵’这个范畴。这是1个半成品,兵的改制,袁可立认为改由皇帝来改,1点意见都无。
可以看出,袁可立的5项大策里,真正用心,看重的核心大策9是教化与兵役。至于税制改革,袁可立很想这么干,可认为还不是时候。改税制,1定要等火候,等把各方收拾的没脾气了,全部捋顺了在施行。
侍从司讨论的核心也9是兵役法,矛盾也在兵役法,太过于苛严,太考验地方衙门的组织力。大明不是大秦,大秦1道诏令下去,下面人立马能按计划抽调人力去做工程或组成军队,大秦的组织能力摆在那里。
而大明,1个地方知县基本上稀里糊涂的被士绅联合胥吏玩弄的晕头转向,1个不知道真正民情的知县,怎么可能完成兵役制度的动员要求?
有,袁可立提出1个设想,恢复地方县尉制度,隶属于按察使司,间接隶属于御史台。北方各地以退伍军士组建的警固役,9挂在按察使司名下,调权归按察使司,训练归都司衙门,所需粮饷用度由布政使司调度。
大明没有县尉这种公安局长,所以诸位也1直没见过大明县尉这种头衔。但有负责监狱、治安的典史。当知县、县丞空缺时,典史兼领其职。
县尉这种职位,自古负责的9是本地乡勇训练和徭役相关的事情。情况紧急了,带着本县的丁壮去武库领取军械后,9是1部主官。
军制改革也1直在进行,最显目的9是军服方面,大明在朱弘昭来之前,军服1直由红色向白色过度,现在军队以红白两色为主。卫所军户筹建的后备役以靛青色军服为主,属于第2批动员序列,第3批动员兵9是地方警固役,配备黑色军服。青色、黑色都是耐脏军服,每年发1套,基本上是这些人的劳动服装,也是朝廷给与的补助。
第455章 劳力,狼与羊()
兵役策从两个方面下手,兵制革新和徭役制度新建,后者袁可立和他手里的幕僚班子已经有了体系,兵制革新则是皇帝和侍从司的事情。两方要合起来搞,袁枢9是天然的中间人。
侍从司内部的讨论,对于兵役策他们不反对,担忧的是基层的动员、组织能力。至于徭役太重?其实真的不重,这只是税制革新的前奏,预期的税制革新是杀大放小,对底层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兵役策,不去管对朝廷兵员的补充,对下面来说,最吃亏的是还是大户人家。1旦出台,他们雇佣劳力的成本9会高涨。
永远,永远不要高估资本的良心。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为了利润大明的官商士绅集团真的什么事都敢干。相对于更漏骨的西夷人,大明商人做事情还会顾忌顾忌名声问题。
地方上,百姓受到的剥削,以1条鞭法来说,逼迫他们的是衙门,然而获利最大的始终是商人。恶名都让衙门背了,好处、好名声都归士绅所有。
不要总以为地主和佃户的关系很矛盾,错了,地主谋反,愿意跟随的还是佃户。
原来的税制,海禁,边塞马市,都是1个性质,吃亏的始终是朝廷。可把持朝廷的是哪些人?是官僚集团,朝廷9是他们手中的躯壳,借助这个躯壳将资源限制或强制流转,获利的始终是他们。
南方人口多,手工业发达,却缺乏大量劳动力。为了补足劳动力,尤其是廉价的劳动力,富裕的南方也会出现人为扩大的天灾,1大批活不下的百姓只能卖地,去当工人。
还有各地民营矿场,从始至终,9是吞噬人命的存在。军中俘虏、流民,能骗到的外地人,都是矿场上佳的劳动力。
所以缺乏劳力,廉价、最好是不要工钱的劳力,对江南各家尤为重要。毕竟,现在他们内部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降低人工成本,进而9能增加竞争力。
漕运的重新疏通及铁路修建,官道维护后,经济活性大增,他们内部的竞争也更为激烈。
9因为劳力问题,安排好侍从司工作后,朱弘昭得到了瀛洲的密折。9是关于劳动力的,那边担心出问题,所以请示他。
瀛省,现在有3条贸易线,1条是给朝廷运输今年新米、金银铜矿石、漆器、及各种特色产品。当然,运的女子也不少,姿色上乘者进入教坊司,中下等赏赐有功将士。
这条是天津、旅顺、长崎贸易线,有大明最强的3个船帮负责海运,还有军中运船合起来大船将近1万3。
另外两条,其中1条自然是西夷人的船队,数量太小。
最后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