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宗室-第3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名单收好,折扇紧握着,赵仪留下自己的亲信看管现场,回宫。

    夜色下,顾梦麟才抵达这里,没法子,京师太大了。

    杨彝的尸体当着顾梦麟的面放下来,仵作验尸:“身躯已软,离世大约1日;脖颈勒痕、血瘀清晰,为1次吊死;逝者神态较安祥,去时无反抗、挣扎痕迹。”

    抬着杨彝头颅,仵作轻轻晃动,神色疑惑:“脖颈自然,非人为扭断。”

    “顾侍从节哀。”

    楼彦章将顾梦麟搀起,扭头看向仵作:“有话尽管说,宫里的意思是彻查,追究清楚。”

    仵作缓缓点头,抬头看楼彦章:“楼爷,小人敢以性命担保,绝非杨先生轻生,这是1起命案。”

    捏起白布盖住杨彝脸,仵作起身,家传的职业,从小9在尸堆里摸爬,至今已有45年,见过的死人不必边塞悍将少。

    “寻常吊颈,遗容狰狞恐怖,因呼吸不畅多伸长舌头,也有死前恐惧而失禁的。杨先生神态安祥,不符合常理。故而,小人以为,杨先生是昏迷后,为他人手脚,故才遇害。”

    顾梦麟面容哀戚,他已经哭不出来了。

    楼靖边进来,脸色阴着将手里文档递给楼彦章:“父亲大人,这是店小2、跑堂伙计及周围房客口供。昨日有位杨先生的朋友巧遇于此,与杨先生饮酒。根据众人描述,画像9在这里。”

    楼彦章看着画像凝视,顾梦麟也探头过来,摇头:“杨兄从未有这样的朋友,我与杨兄朝夕不离,彼此朋友都是知道的。”

    看面相,昨天那个人是4方脸单眼皮,狮子鼻厚唇,留着浓密大胡子。典型的北方人特征,杨彝很少来北方,不会有太多朋友。

    “顾侍从不识,某却识得。”

    楼彦章将画像递给儿子:“从新作画,去除胡须。”

    “是他!”

    楼靖边双手盖住显目的大胡子,1眼9认出来,是让厂卫灰头土脸的蓟州人燕问。

    去年杨涟等人被关入诏狱,这个人乔装打扮后冒充东厂档头,靠着蛮横官威震慑住下面人,险些把杨涟提走。

    “迟了!”

    楼彦章狠狠1拍大腿,凝声道:“派发海捕,京师5里范围内各哨卡加派飞骑,拦截此贼。京中9门,严加”

    摇摇头,楼彦章将最后1条命令省去,如今说什么都迟了,那人可能昨夜开宵禁时9跑了。正因为解宵禁,他再加派人手严加搜寻,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

    “楼督,此贼何人?”

    “蓟州飞贼燕问。”

    楼彦章说着取出印信,抬头看1眼顾梦麟,想要看出点什么。

    顾梦麟1脸哀容,他没看出什么。因为顾梦麟,也不清楚燕问是谁。

    皇城,琼华宫,朱弘昭斜躺着,手里名单递给赵仪,神情不快,语气拉的很长很高:“假的。”

    这封名单当首之人,9是兵部侍郎李邦华,南巡时兵部留守负责人。兵部现在9是1个空架子,军官晋升、考功考勋、军事建设及种种情况都在将府手里。兵部只有国防建议权,算是将府的档案库。李邦华能做什么?

    “朕想知道,明明已经派人监视杨彝,人死了1天才发现,下面人怎么做事的?”

    “主子,也不怪下面,人手紧张,9松了这1头儿。”

    朱弘昭根本不在意杨彝死活,他朱笔批红弄死的名士多的是,杨彝算起来只是小鱼。他在意的是,下面人监控杨彝要钓大鱼,结果却因为其它事情把人手给抽走了。

    “南巡将近,朕不欲多事,你看着敲打敲打。还有,这份名单交给叶老头儿,问问相府是个什么看法。”

    名单上,多是东林旧人和与东林有关联的,也多是建设党的成员。

    赵仪躬身告退,皇帝真没疑心?

    不管别人信不信,他是不信的。

    杨彝的死没有任何后手,摆明了9是那个燕问在恶心厂卫,给厂卫添堵。

    谁都知道燕问是汪文言的人,可汪文言不能动。

    这个政治老流氓,曾经两淮的及时雨,见势不妙很早9退了,在西南大搞教育,名望极高,尾巴又夹得紧,怎么杀?

    而且,这家伙也很老了,等到他老死,再收拾庇托于其名下的余孽也不迟。

    朱弘昭甚至怀疑,自己在钓鱼城遇伏,9是汪文言策划的。

    他是要守天下的,搞发展的,不是来杀人的。杀人是手段,根本还是国朝的稳定和强盛,其他的都可以放在1旁。汪文言这样的老头子,不足为虑。

    熬个35年,自然9熬死了。

第449章 袁可立入京() 
中正3年5月十8,1片暑气。

    杨彝之死没有任何的风波,名声比他大而自杀、失踪的名士,多了去。

    整个京师忙碌起来,这不仅仅是皇帝带着家人南下,还有3司中枢随行,整个首脑机构都要随行。

    北京人最怕什么?

    怕战火烧到家门口,怕漕粮受限,更怕都城迁走!

    可他们再怕,再不甘心,也阻拦不了南巡脚步。

    永定门开启,飞熊军出动封锁街道,这种排场极大,寻常2品大员也只是5城兵马使司做这活儿。这回入京述职交差的是袁可立,1路直入承天门参与御前会议。

    无数人关心袁可立的到来,这关系着下届相府的核心大策。都想知道,袁可立的核心执政理念是什么。这是机密,目前连侍从司也不知道,也是不断变化的,政策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施行。

    按惯例而言,皇帝出巡必须要留下心腹重臣及皇室子弟做留守,可当今不能揣测,因为没有成例可循。

    御前会议中,效仿南京留守百官体系,授袁可立北京兵部尚书,加官太子太师,论文武勋为柱国;赵期为镇守太监,郭谅为镇守大将军。

    没有1个宗室做留后,更不需要监国之类的,整个朝廷的中枢都在南巡队伍里,走到哪里哪里9是中枢!

    照搬南京留守6部百官体系,6部5寺副职留守,除了袁可立这位兵部尚书。其余隶属于相府、将府的正官1律跟随。

    神策军团及还未改制的上26卫为组成戍卫军团担任京师防务主干力量。京畿内4镇加强戒备,周围1圈圈驻军严加防守,无北京兵部尚书、镇守太监、镇守大将军联合用印的调令,不得妄动!

    话是这么说,真出了事情,赵期9能调动神策军。

    飞熊军团、神机军团,3千营改编的车骑合军、天下卫所组建的5军军团4支军团随驾,另有西苑净军4千,锦衣亲军5千,宗室组建的龙韬卫3千,军烈功勋子弟组建的羽林卫、辽东战事组建的虎贲卫作为亲军。

    随行军队9有十5万人,仪仗方面有隶属于上26卫的旗手卫、虎骧卫、龙骧卫、金吾卫等等不下两万人。宫女、服侍宦官过万人。

    官员,勋戚及随从,家眷,也在3万左右。

    人可以更多,可沿途准备的军粮供应只够3万人,此外还有商人、百姓之类的,更是不好计算。

    将近京师6分之1的人口跟着皇帝南巡,影响的范围实在是太大了。最直接的反应9是京中对漕粮的储备要求可以降低,京师消耗的粮食也会大幅度降低。别看南巡人口占的比例不大,却是占了京师近半奢华物资消费。9连普通的粮食,在这些人手里也有极大的浪费。

    南粮北运的压力不大,在天津又能抽出1支船帮加入对西瀛省的物资转运序列,减轻前线军队压力。

    这样1来,大明十支船帮,最强的3支都在海上跑。

    今日在承天门前完成御前会议,北京确立留守体系,9等皇帝南巡时,正式移交治权。

    西苑,钓鱼台,回宫的朱弘昭等待着新晋兵部尚书袁可立,大明的兵部尚书和礼部尚书,通常都有好几个。前者历来是给地方总督级别的重臣加官,增加权柄;后者则是养老的地方,没地方安排9打发去礼部清养。

    袁可立是坚决反对南巡的,南巡消耗的虽是皇帝的钱,可依旧是朝廷可控制的资源。谁也说不准瀛省战事后续会变成什么样,而且天灾越发的恐怖,如此铺张浪费消耗可控元气,很不明智。

    可他也理解皇帝的想法,接手1团烂摊子,靠着血腥杀伐1路走来,摆在面前的问题最显目的9是江南问题,江南两广不仅仅是与朝廷貌合心离这么简单,江南的问题实在太大了。

    弥平建奴之患,设立河套省、蒙古3省,辽东4省,朝鲜省,两瀛省,在位3年1路打下来的疆域,立下的武功直逼2祖。威望高隆到1种极致,可依旧震慑不住人心对钱财的贪婪。

    南巡,是逼着江南人真正低头的重要举措。

    可太急了,袁可立认为3、5年后才是好时机,现在全部担子都压在皇帝身上。南巡路上出个意外,整个大明9真的完了。

    他没办法阻止,相府也是倾向于南巡,他们也想在任期内解决江南问题,由他们来操刀。江南的问题没那么好解决,畸形的种植业,人文环境,错综复杂的地方关系网,都不是轻易能解决的。

    其中种植业以经济作物为主,这也是土地不断开垦,而大明始终缺粮的根本原因。

    人文环境更复杂,对皇权失去敬畏心里,不顾忠孝礼义眼中只有钱,除了钱还是钱。如张溥这类人,袁可立根本不看在眼里,只是喉舌旗帜而已。他眼中,问题所在是江南的豪族士绅。

    人文问题9出在这里,这些人不是因为是本地豪族才发达起来的,而是这些人在国初开始,91直传承着教育体系。可以源源不断给朝廷输送官员,是因为世代当官才有的权财。1个个成功的例子摆在面前,江南文风日益炽烈。再穷的人家,都会尽可能的让孩子去读书,先试试是不是这块材料。

    比如陈子龙的父亲,家中世代都是农户,有读书的天分,不仅家里咬牙供读,宗族都会凑钱过来支持。这种例子,在大明实在是太多了。

    优秀的贫寒学子,是十分抢手的,抢着收为学生,抢着收为女婿。

    眼界低的商人养瘦马挣钱,这些掌控着经济命脉,当着官,还有士林影响力的家族的眼界9高,他们培养贫寒学子。都是1样的,投资,然后获得回报。1个看重眼前,1个看的长远。

    所以,这种人文情况才是大问题,使得江南人对朝廷的控制,2百多年下来,已经深入到骨子里去。

    靠文官根本不行,皇帝靠的是军队,这才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大明。

    至于错综复杂的地方关系,9是人文历史因素沉淀所致。

    相府看中的是南巡后,9近威慑、治理江南,真正将税制铺下去,将潜藏的税源挖出来。这是1笔很大的钱,也是1笔很大的政绩。也是给皇帝,给天下人的答卷。

    当官的都不傻,除了读书读傻了的文人,所有有眼睛的知识分子都知道,大明的税制,现在的税制根本不合理。可这种不合理的税制下,他们是受益人,没道理去反对。

    9这种不合理的税制,朝廷权威竖立后,依旧收到了远迈大明历朝的数额。可想而知,税制改革后,到时候能收多少!

    改税制是关乎国本,动摇人心的大事情。根本不在首届相府考虑范围内,他们不敢动手,皇帝也不敢。

    张居正已经倒下了去,不管他的种种是非,他敢朝商税下手,敢得罪权贵阶层,他9是伟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