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英殿内,1名东厂档头奉魏忠贤的命令送来两份情报,1份是朝廷此时朝议的内容,1份是史继偕这个老头儿的。
朱弘昭还以为老头不行了,心中感叹时间的无情之余,先拿起史继偕的情报,彻底无语。
这个老头儿回到泉州老家,活蹦乱跳到处溜达,还召集昔年好友1起编纂书册,还因为泉州贸易发达,是倭寇、红夷人、海商等等强人龙争虎斗的地方。鉴于这些人来去如风,为祸地方,为此史继偕带着家仆勘察泉州海岸,进行规划准备设立岸防炮台
总之,这个在京师病怏怏,似乎快不行了的老头儿,再对天启上完第十8封辞职奏疏后才能辞职返乡的老头,此时的精神状态格外好。甚至,还和1帮同样67岁的老头儿逛青楼,喝花酒
史继偕,在官场9是1朵奇葩。万历时期,万历皇帝厌恨文官,执行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导致内阁9剩叶向高1个,6部尚书侍郎空缺3分之2,6科3多人的编制9剩7人
这种情况下,史继偕以侍郎身份身挑3部事务,期间平平淡淡没出彩头,更没1点疏漏。这是1个滴水不漏的人,很有手腕及眼光,9是不喜欢冒头。
万历时期,这位连续上了十2道请辞奏折,1律被万历皇帝留中不发。这老头在南京做空职侍郎的时候,被末期的万历重用提拔为大学士,还是排序第3位的那个。
结果老头不想去,连续推辞3次,最后无奈只能卷起铺盖来北京。在万历至天启这段时间,这位被历任皇帝提上去3次,自己主动跑下去3次,号称3起3落大学士。
太子3师让他拿全了,后来3孤、3师也被这老头拐走不少。原因9是皇帝要安抚他,舍不得他离开,给他各种荣誉帽子,其他文官可望而不可及,这位实在是拿腻了
朱弘昭实在没想到,自己竟然被这个狡猾的老头儿给骗了!
还想着这位年近7,重病之际早早送到家乡,死在家乡也是1家好事。结果,他竟然被骗了!
见他脸色变化,崔景荣探过来头1看,脸色由1成不变的威严忍不住发笑:“不愧是史公,我等望尘莫及。”
“呵呵,崔大人说得对,史老头将皇兄骗了,也将孤骗了,朝廷上下都被他骗了”朱弘昭也忍不住发笑,将这份情报推出去,让众人轮流看。
熊延弼看了之后强忍着笑意,只觉得肚子疼:“王爷,估计不少人听到老儿这消息,肠子都会悔青了。”
朱弘昭忍不住点头,史继偕离职时返乡时真的很落魄,除了军机处的同僚前去送了1杯水酒,其他人都没去,毕竟1个快死的人没任何价值。而且史老头与李长庚这个老头儿1样,是严守中立谁都不得罪,却得罪了所有人的人。
对这样的人,谁敢靠近?
史继偕的资历摆在那里,只要人活着,那份威望9在。现在,估计叶向高都在头大,史继偕与新补充进来的内阁成员何宗彦都是万历晚期内定的内阁成员。这两个人,都有冲击内阁首辅的政治资本。
另外两个,已被淘汰,最有名的如刘1燝这个接替方从哲的内阁首辅,也是万历病重时期提上来的孤臣,因为太孤太独效仿张居正,管的太宽还破坏朝廷内部的规矩,被朝中势力和宫中势力联合排挤,尽管天启皇帝得到过光宗皇帝的秘训,很信任刘1燝,可还是顶不住压力罢了刘1燝的内阁首辅之位。
刘1燝倒下去,资历最高的叶向高重新成为内阁首辅。东林领袖李3才被朱弘昭做掉,资历官位和威望最高的叶向高,这才成了东林领袖。
而他这个领袖位置,因为他是军户出身,也因为保弟子王化贞而与齐王合作的事情,他的领袖位置岌岌可危。而且他内定力挺杨涟担任自己的继承人,而不是让东林内部推举,让东林第2代内骨干力量离心离德。
其实不管选谁,东林第2代都会分裂。第2代东林人,都是东林党名望高隆之际投进来的,思想本9不如叶向高这1批人纯粹。如钱谦益,这位现在在御史系统打酱油混名望,明白人眼里,尤其是和他同期的进士,都瞧不起这个钱谦益。
那1批进士中,9钱谦益最先跳出来投身东林,官升的的确快,实际上却没什么过硬政绩,整个人在明白人眼里,已经废掉了。
朝中升官快没意义,重要的是1步1个脚印,要下基层地方,最好还是学政系统去培养自己的学生,这样根基扎实才有资本进内阁。
端起茶小饮1口,朱弘昭笑说:“这军机处离了史公,本王总觉得少了什么。这回可是欺君之罪,本王提议判史公1个欺君之罪,充任内阁效力,戴罪立功。诸位大人议议,如何?”
重新起用为内阁,这是很大的事情,9连杨肇基都不敢开口,熊延弼左右打量1眼,抚须道:“老臣附议,军机处事关国本,9需史公这等滴水不漏之能人坐镇。”
朱弘昭看向崔景荣,这位胆气雄壮又正直,也忍不住脸色发苦,这可是得罪满朝上下的事情。
内阁随着史继偕、朱国桢下野,何宗彦递补后,还有1个空额,诸党虽然不在军务上党争,可这内阁的位置必须要争1下,尤其是空缺的位置还是武英殿大学士这个紧要位置。
现在内阁,首辅叶向高,次辅韩爌是没变的,孙承宗这个大学士是荣誉头衔不算事,剩下崔景荣和何宗彦两个人,还缺1个才能补足5人之数。
这个内阁是武英殿大学士,随着军机处设立,首要条件9是要有实际的战功资历,杨镐、熊延弼两人都有资格,但他们属于戴罪立功时期,这战不停,没有经过战后封赏及肯定,这两人9别想摘掉戴罪立功的帽子。
另外只有贵州巡抚王3善、4川巡抚朱燮元有资本入内阁充当武英殿大学士,可惜朱是浙党,王3善是无党派人氏,都不是东林的人。
东林这边只有登莱巡抚袁可立,山东赴辽军监军李邦华有资格,但和杨镐等人1样,他们还需这场战争战后的封赏补足资历。
其他资历足够的人,却没有足够的军功和军事经验,故而朝中吵来吵去,都是没用的。选出来的人不懂军事,也会被朱弘昭赶出武英殿。武英殿大学士必须要有昭著军功,是军机处设立时9说明白的事情。
在朱弘昭的目光下,崔景荣有些顶不住,说实在的,他也喜欢史继偕继续担当武英殿大学士:“如千岁所言,本官附议。”
见这3个同意,杨肇基立马附议。对于这种内阁任免的事情,杨肇基真心不敢牵连进去,搞不好他的沂州杨家9会倒霉。
最后4个人目光齐齐探过去,徐光启露出1个苦笑道:“我军机处上下,自然要同进退,这事岂能少了下官?”
崔景荣书写阁文,各人依次画押用印,留档后立即差人送往文渊阁,等内阁们下朝后审阅。
最后,朱弘昭拿起朝中朝议的内容,嘴角1翘推了出去道:“这6科官员,果然都是储相,名不虚传。这解学龙有首辅之才,诸位大人瞧瞧。”
今日朝议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个是1成不变的催促军机处快速发兵,照例被天启留中不发。1个9是刑科给事中解学龙提出来的裁汰冗官的折子,在朝堂上吵得1塌糊涂。
解学龙,字石帆,扬州兴化人,是万历41年进士。历金华、东昌2府推官。天启2年,因政绩卓越由浊官擢升清流刑科给事中。
天启2年初,辽东难民多渡海聚登州,登莱招练副使刘国缙请内帑银十万赈济,银子都莫名其妙不见了。解学龙3疏弹劾其弊,刘国缙于是被朝廷下旨谴责。
解学龙通晓政务,屡次上言边防、兵饷、屯垦、兴国大事等多切中时弊。这次9提出裁冗官的折子:“国初文职5千4有奇,武职2万8千有奇。神祖时,文增至1万6千余,武增至8万7千余。今不知又增几倍。诚度冗者汰之,岁可得饷数百万。”
他提出了近乎体制改革的主张,等于要砍掉3分之2的文武官员编制,若不是朝中各党相争,他肯定会死的很难看
军机处其他成员看到这封朝议抄录,1个个大眼瞪小眼,都在心里给解学龙伸了个大拇指,这人胆子实在是大,大到没边。
史继偕的胆子大,骗了整个朝廷;解学龙的胆子大,竟然敢让满朝上下3分之2的丢饭碗,真不知道这两个人,谁的胆子更大1些。
第292章 卫所冗官()
文官编制膨胀不严重,严重的是武官。
洪武时期,武官平日在都督府、都司、卫所等衙门任职理事,遇有战事则钦命元勋重臣为将帅,其下则率其属,听所命主帅调度。
明初,凡内外大小军职衙门官员俱有额数,以1标准卫辖5千户所计,每卫武职84员,独立的守御千户所标准为十5员。洪武26年全国有卫329个,守御千户所65个、外加都司、5军都督府等官,应有额缺2万9千左右。
朱元璋对武职与世袭特权的授予非常慎重,对战争中立功人员多赏少升,所以2年间南征北战,武官只增加不到4千员。职位额缺大于官数,世袭者有职可任,对立功升迁者虚位以待。因此除幼疾等特殊原因,不会出现有官无职的情况,这是‘阶职合1’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
靖难之役后,成祖为培养1批因靖难获益的军功新贵,也为大肆成批收买人心,多次升赏靖难军官兵及各地开城迎降者。此后漠北与海外用兵,又升授了大批武官。
他给自己的子孙留下了1个天大的包袱!
至宣德3年3月,兵部尚书张本奏称:“内外军职不下9万余人。”
永乐以后武官的人数是洪武额缺的3倍,尽管明朝在都司卫所之外组建京营,又添设了许多差委职位,但‘官人’还是远多于官缺的。成祖死后,明军从漠北及海外撤回,大批武官的安置成为1大问题。很多新任武官只是挂职于武职衙门领俸禄,并未到任理事。
如成祖即位,升宣府中护卫指挥佥事刘清为都指挥同知,仍令随侍,表彰其开金川门逢迎功也;奉天征讨官多有已升都指挥,而今仍于京卫更番宿卫者,虽已给都指挥俸,而宿卫与军士同列,名实不称;仁宗时,奉天征讨诸将虽受官给禄,仍有年逾6尚留京师执行伍之役者。
职位有限而官员众多,竟有升至正2品都指挥使,仍与军士1样服役者。或以高级武职留任低级职位的情况也不断出现,如成祖命都指挥佥事刘达掌滁州卫事。让1个都指挥佥事干卫指挥佥事的差事,高职低差。
放在后世,9是让1个正军级干部,挂着中将军衔去做1个副师长或者旅长!
最初,刘达为滁州卫指挥佥事,以归附功升都指挥佥事,最终无官可给,仍命掌本卫事。官阶与职位已不对等。
当时的成祖皇帝,完全也被自己起家时大肆封赏而泛滥的军功世袭卫所军官阶层给拖累了,他也不敢对这些人裁撤。影响他的信誉,他也对当年的老兄弟下不了手,也担心激化矛盾。毕竟成祖时期的卫所军官,可都是杀人起家的,遇到想不通的事情可能9会提刀和你拼命!
同时,世袭制度必然会出现纨绔子弟,洪武、永乐时9有京畿卫指挥1早去衙门点卯,多不入公署处理政事的,遇有事务或责任9互相推避的情况。官员素质低下,不仅坐堂理政相互推诿,甚至渎职贪贿,苦虐、役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