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翼鹰扬-第6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样一个两面都锋利的,刺向中华联邦的邪恶之剑,该如何应付呢?

    而且随着国际环境的改变,更多的小爬虫从他们躲避的角落里伸出了触角。

    海水拍打着南洋群岛的白色的海岸,在深深夜里海边的椰子林中并不平静。

    一群头上缠着各式各样红色带子的,标志隶属于“爪哇青年会”的青年,从黝黑的椰子林深处露出他们的身形。

    他们手上端着各式各样的武器,身上穿着各式各样的军装,脖子上吊着弹带。如果不是黑夜,就可以看清,这些人的年纪并不大。细算起他们的年龄,平均不会超过18岁。

    然而,无论年龄大小,他们全都是一付警惕的如同军人一样的模样。从椰林中一露头,一个个立即在树后隐住身形,手中的武器抵在肩头,做好随时作战的准备。

    从他们娴熟的动作上看得出来,他们就是军人,在印尼所属的苏门达腊岛上的热带雨林之中,他们这样的武装团体并不在少数。他们攻击荷兰军队,包括荷兰商人以及那些经营着华人转让的种植园的顺民们的庄园。

    游击队式的作战,使岛上议会组成的军队颇为头痛。荷兰式的训练,使这些士兵的水平超不过民兵。唯一可以使人安慰的是,他们装备了许多铁翼公司生产的武器。

    这些武器是按照中华联邦国防军的外贸型武器制造的,大多都是些老式的m…1短突击步枪,或者说司登冲锋枪、散弹枪之类的武器。

    不过我们如果看看这些“爪哇青年会”的人员,他们手中端得武器,有不少来自于政府军手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在与政府军交战的时候,他们很占了一些便宜。

    有了武器以及组织,这就是他们庞大财产的来源。

    不过从他们营养不良的身上可以看得出来,这些财产并没有改善他们的生活。一个个依然尖嘴猴腮,肋骨耸然。

    那么他们他们的钱都去了哪儿呢?

    不要急,马上我们就会看到答案。

    海上,一些行动迅速的小艇通过马六甲海峡来到苏门答腊岛的边缘,这些吃水极浅的小艇显然不受地理的限制,小船上的人可以很方便的涉水到达沙滩。

    从黑影上来看,这些人身形高大健壮。绝对不是马来亚人,当他们张口的时候,就可以听得明白,这些人是法国人。

    法国人?他们到这儿做什么?他们安得什么心呢?

    朗维勒上校,从越南乘船到达印尼,他的船上是清一色的法军制式装备。他的任务是在印尼制造动乱,而且越乱越好。

    他在越南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他的服役期限,甚至他本人都是在越南长大的。因此,他与这时的平民,有着相当的认识。

    在白色沙滩上他展了下一下腰,机警的目光打量这里与越南没什么区别的海岸。虽然这些海岸在外来的人那儿看起来没什么差别,但就他而言一切都非常明确,他们没有登错海岸。

    等同来的手下在沙滩上固定好小艇后,他们开始行向内陆。

    “站住!”

    “我是天国的使者!”

    朗维勒一扬手,身后的几人小队停住脚步,手中的武器飞快的指向黝黑的椰林。懒洋洋的声音从黑乎乎的椰林中传出来,似乎在嘲笑他们神经过敏一样。

    “希望你们能够救赎,说真的上帝恐怕救赎不了我们的世界,反正我是不相信的!请跟我来吧!”

    朗维勒稍稍怔了一下,他知道他遇到的是接他们的人,但对方的暗语并不完全正确。听对方的口吻仿佛是在开玩笑,但他知道那一定是冷着脸的玩笑。

    至于接着的暗语,对方原本应该这样回答。

    “救赎罪人!”

    这一点,他是怎么也无法理解的,东方人怎么可以做到这一点。冷着脸说出这样的笑话,朗维勒自认自己没那个本事。

    朗维勒率领着自己的五人小队,跟在迎接的人向椰林深处走去。越向岛的内陆前进,椰森就越加浓密。

    朗维勒看着这些背着枪,看起来无忧无虑的家伙。他不明白,他们怎么可以在潮闷温热的丛林之中呆这么久的时间。如果是他,就算他在越南长大,也不可能长这长久的居住在丛林之中。

    背着学生背囊的朗维勒跟随着这些在丛林之中行动起来,无声无息而又迅速的青年一直向林子深处前进。

    “爪哇青年会”的营地,建设在椰林深处。一种之上,各种各样的陷阱掩护着,那些在丛林之中无法分辨的道路。

    行进了小半夜的丛林行军之后,疲惫的他和手下终于到达对方的营地。

    “欢迎你们的到来!”

    朗维勒看着微弱的灯光下,这个年轻的额头上同样缠绕着红色头带的人。他有着马来人那种介乎于黑黄之间的肤色,同样瘦弱矮小的身板。此刻,他伏在一幅地图上,正在忙碌着。

    微弱的灯光下看起来非常年轻。

    “你,你就是爪哇青年会的领袖吗?”

    年轻人抬头看了他一眼。

    “领袖?不我不是领袖,而且请您在外面看看这些青年人,他们也不是什么松散的会员。我们是爪哇青年军,而我是他们的司令。你可以叫我苏加诺司令!”

    朗维勒歪歪脑袋:“如您所愿,司令先生!”

    年轻的苏加诺,迈步到他的身前,不怎么高大的身材仅仅只到他的下巴处。

    “预祝我们的合作顺利!”

    两只手在这丛林的夜晚里握在一起。

第955章 爬虫群起() 
转移、转移

    在从林之中,一道道起伏不定的,完全被无数藤条与不知名的阔叶林里,闷热、潮湿。各式各样毒蛇与蚊虫出没期间。

    被派来执行观察任务朗维勒和他的手下被这种行动方式,折磨的苦不堪言。

    几百人的队伍,在丛林之拖成长长的一线。年轻的士兵们对于在热带丛林中行军,似乎完全没有任何反感的地方。

    瘦小的身体上背不但要挎着自从的武器,还需要背上着一些物资,无非是一些粮食和弹药,大约这就是他们所有需要的全部东西。

    朗维勒吃惊的发现,就是这些瘦弱的,几乎没有衣服裤子的少年在从林之中行动的时候如鱼得水。

    好不容易,他赶上了苏加诺。当天亮的时候他发现,对方不过几乎是个半大的孩子。在法国一个19岁的青年,如果能够有一份工作,就已经是件相当了不起的事情。

    “苏加诺司令,我不明白,你们难道连一个作战基地都不需要吗?”

    “作战基地?我们需要那些东西做什么?”

    苏加诺说话的时候,脸上浮起一付与他年纪不相衬的老成。

    “如果一直这样流动的话,我恐怕你们并不能对你们的敌人进行有效的打击。”

    年轻人上下打量了一下朗维勒,看着他脚上的靴子微微皱了下眉。明白,这样的疑问,不过是因为丛林行军里艰苦而产生。

    他笑了笑。

    “朗维勒上校,恐怕你不会喜欢穿我们的草鞋。瞧瞧你浓重的军靴。在林子里,这样的靴子并不适宜。这样吧,如果您要跟随上我们的行军,那么您一要保证你的袜子干燥,而且你得要时时刻刻保护您的脚。”

    苏加诺抬头看了一眼完全遮没了天空的丛林,仿佛这儿就是他的天堂一样。

    “你得保持你的脚干净,而且把你那些什么净水器或者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全都扔掉,否则我敢打赌,你一定活不过一个礼拜!至于战斗,只要您活得够久,那么您就一定会看到”

    说罢,苏加诺转过身去,走向队伍前面。朗维勒用吊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一下脸上的汗水,无奈之下只好跟着向前去。

    果然,苏加诺似乎为了照顾在丛林里行军,而精疲力竭的朗维勒,而特意布置了一次战斗。目标是一个有相当数量武装守卫的农庄,那儿有的是粮食与金钱。

    在作战之前,朗维勒也详细观察了一下目标。这样他就可以为这个爪哇青年军作一个评估,看看到底适不适宜用法国装备与金钱来支持他们的活动。

    如果他们是一支可以成功扰乱印尼正在进行的城市建设的人,那么他们就可以造成当地的局势动荡。随后,荷兰军队与法国联军就可以荷兰请求国际联盟维护印尼的和平,而派出大量军队上岛,从而结束这个岛上华人参政的局面。

    从根本目的上讲,荷兰是收回自己在这个的绝对权利。至于这种绝对权利是否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或者是否有利于地区和平,他们在所不问。

    至于法国,因为中华联邦对越南的虎视眈眈,使他们这们感觉到如同眼中之钉。因此,在法国军队还没有从俄罗斯撤回之后,他们会与荷兰军队一起到达这儿。

    虽然,法国人向荷兰政府保证,他们绝对不会窥测这里的利益。但如果法军在这儿建立基地,则可以有效的以物资支持越南方面与中华联邦有可能进行的战事。

    最大的好下在于,就算不控制伊里安岛,控制了印尼,依然截住了中华联邦向印度洋的海上航路,并威胁空中运输,这就有利于中东方面进行的其他一些行动。

    这是一张网,根据参与的各国商讨后的判断,如果成功的话。那么中华联邦除过向太平洋发展势力,与美国产生利益冲突之外,中东方面的利益将损失贻尽。

    当然,整体计划除过各国的军部之外,知道的人并不多。每一个部门得到的命令,不过是一些经过复杂设计,并掩盖了真实意图的行动。

    例如,这位朗维勒上校的印尼之行,不过是了解当地游击武装的局势。如果可能,将选择支持部分反政府武装,并在未来使这些反政府武器可以成为亲法的势力。

    朗维勒伏在一处草丛之中,他的望远镜透过丛林的缝隙看着那座即将遭受袭击的农庄。这是在印尼岛上常见的农庄样式。

    这时,农庄里的人还没有发现他们的到来,日常的劳作依然在不停歇的进行着。朗维勒很清楚,南洋这儿的人以前没有这么勤劳。

    热带的土地丰富的产出可以使他们轻易获得相当不错的收成,但当一个个城市被建立之后,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粮食的产出就相应差了许多。

    所以,这些农庄过去大多由逃难到这里的中国人经营,而且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而当地人因为懒惰,他们的农庄相对落后而又贫穷,但大约这也就是当地人排华的原因。

    远远看去,可以清楚的看到农庄的围墙产。这是两排粗壮的原木之间,填装上按比例配制的砂石、泥土。别说轻重机枪,这样的庄墙甚至连轻炮弹都打不动。

    四角的高塔上,装备着从巴达维亚买来的机枪及探照灯。农庄的中心部位,又矗立着高高的被漆成绿色的风力发电机。甚至,农庄里,盖着比庄墙还要高大的楼房。

    至于庄墙之上,则是成片的田地。那些规划良好,适于耕种的田地表明这些农庄过去全都是由华人经营的地方。

    这就是印尼的新式农庄,相对于老式农庄他们有更好的生活条件与生产设施。当然,这种构思并不是来源于当地人的大脑,不过是爱钱的中华联邦的商人们,依靠“锡安”党在中东建设的“基布兹”那样的发展模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