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派左金吾卫将军程千里,赶赴河东募兵五万,就地训练!以防贼人!任命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出井陉,进攻常山郡!命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出云中,攻击叛军侧翼!
任命高仙芝将军为潼关防御使,招募勇士十万人训练,再派左龙武军三千人给他,以防备潼关!
解杨游翰林学士及殿中监、河东采访使。任命其为左散骑常侍兼京兆尹、摄御使大夫,京畿防御使,参与机密。统领神威军火枪一营,戒严京师!命其余各节度,带兵赴京勤王!”
“皇上圣明!”
杨游一听,这摄御使大夫,必须要出翰林院,也是正常。这“参与机密”,乃是很多年不用的称呼了,意思是可以列席宰相会议!当然,皇帝也可以咨询意见。战争时期,一切都没有章法了!
左散骑常侍,却是正三品职事,不过是虚的。
…
待所有军将离去,李隆基又把二位宰相、杨游、高力士单独留下来,安排了一些马匹、武器、钱粮方面的事务。
最后李隆基道:“朕等勤王的军队到达以后,将御驾亲征,亲自会会这叛贼安禄山!”
这时杨游突然道:“陛下!微臣以为,封将军虽然勇猛无敌,不过新招的士卒,怕是时间太过于仓促,难以成军!
加之洛阳无险可守,防御难度极大!为了以防万一,臣恳请让神威军副都头张将军带领三营神威军,以保卫洛阳!”
“陛下,臣以为不可!神威军乃是保卫陛下和京城的中坚力量,不可轻出!
微臣相信,封将军战功显赫,必定能克敌致胜!不日就得捷报!”杨国忠道。
“朕也相信杨相公之言,神威军暂不轻动,先看看形势再说!爱卿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既然如此,微臣还另有二建议!臣管理的清海军在江南外海缉捕盗贼,微臣恳请派其进入淮水警戒,以防叛军南下江南!
其二,如今很多郡县长官,不敢阻击敌军,望风而逃!微臣的河东采访使判官张巡,极有才干和胆识。臣恳请派其担任侍御使兼巡防特使,以钦差身份巡视并督导河南防务!”
“准!”
……
京兆府。
杨游把张巡找来,告诉了对他新的任命,然后道:“某以为,洛阳几乎不可能守住!你以最快的速度赶往河内、睢阳、谯郡、汝阴一带,与颜真卿一道,组织军民撤退。
有条件的郡,必须予以坚决阻击!某已经派蒋鹏率领清海军进入淮水!必要时,你可以联系他!”
“卑职一定不让叛军进入江南,请主公放心!”
“好!”
待张巡走后,杨游又把石云山、方强、邓三、萧南找了来。让其加足马力生产火器,也许很快就要用。
“这些人的训练如何?”
“还不错!卑职遵照主公指令,赶走了四百多名想来混饭的士兵!主公,难道洛阳守不住吗?”邓三道。
杨游点点头。
……
“陛下,洛阳武器库兵器大部分人无法使用,封将军招募了六万余人,只有一半人有残缺武器。其进驻武牢后,碰到安禄山军队的进攻,已经土崩瓦解!残部已经退守陕郡。
河内郡太守颜真卿组织居民一万余人,抵抗了十余日,终因敌我力量过于悬殊,城破。颜太守带领五百余人,与河南巡防特使张巡一道,已经退防陈留郡、睢阳郡,以防叛军南下。”
中书主事把紧急军情牒文读完,那李隆基面色惨白!杨国忠也哆嗦起来,就是高力士,也不时拿眼瞅着杨游和李隆基。
“封常清误国!军器监误国!可恨!撤销封常清一切职务,以白衣在高仙芝军前效力。将军器监东都少监即刻斩杀!
命陇右、河西增援之各部统一归高仙芝指挥!朕将命太子监国,朕亲赴潼关,看看那安禄山如何攻下潼关!”
“陛下!万万不可亲往!”高力士和杨国忠都苦劝不已!
尤其是杨国忠,一听皇帝要御驾亲征,命太子监国。那他的小命不是就完了吗?
第二百五十三章 拜相于危难()
原来,杨国忠与太子关系极差,其曾经与李林甫一道,数次要谋换太子。
试想,如果太子监国,战争时期,找个理由把杨国忠杀掉,不是轻而易举吗?
不过李隆基似乎态度很坚决:“各位爱卿回去吧!”
杨游摇摇头,心想,到晚上,几句枕头风一吹,你恐怕就不会如此想了!
果然,到了第二日,丝毫没有见到李隆基要太子监国的制令!他也丝毫没有要亲征之意!
……
杨游已经以京畿防御使的名义,请旨组织了团练兵五千人,不过虚报的两万人,以便多领些给养。
他并不想多招人,而是坚持少而精的策略。这些人以自己的卫队为主,有一半的卫队士兵都当了校头、队长等军官。两个特别优秀的当了副将。
再加上自己的几百名庄丁,又从李帛家里面征调了六百匹战马,从闲厩里面挑了四百匹马,倒是组织了一千名骑兵,四千名步兵。
武器当然都是京城武器库精良的刀甲、弓弩。为了得到这些武器,他还找军器监,花了两千贯送礼。否则像封常清那样,不但招了一群乌合之众,而且连兵器都没有,就上战场了,打个屁的仗!
当然,那些步兵,也只是抓紧训练些队形、军令而已,弓弩训练时间不足!这在当时的条件下,也算精兵了!
当然,杨游任命的教官,训练很严,已经杀了几名不听军令的士兵。
不过,杨游给的待遇很好,其他人给不起,所以,这些士兵都非常愿意在杨游麾下效力!
这五千人,杨游把方强要过来当了副都头,自己兼任都头。苟军担任行军司马兼都虞侯,萧炎担任副将、衙牙,并统领骑兵。
元晟担任判官兼书记、副衙牙。方强升任中郎将,苟钧加兵部郎中。
战争时期,皇帝对于上报的军官一律签字。其实,在安史之乱时期,一个普通的及第举子,如果有人推荐,三、五年当上宰相也可能!比如张镐!
反正那火器生产已经进入正轨,也不要方强亲自指挥,杨游让萧南担任了火器坊主事。
他在等机会!一个上位的机会!
……
不久,机会很快就来了。
因为皇帝杀了高仙芝、封常清。
原来,安禄山攻下洛阳后,急于称帝,并没有着急进攻潼关。
潼关守军已经集结三十万,其中有五万人是河西、陇右、禁军中的精锐。洛阳敌军不过十几万而已,还是虚的。
李隆基和杨国忠经过试探,认为帝国军队反攻时刻已经来临,决定命令高仙芝、封常清主动出击。
而高仙芝、封常清二人却认为,自己的军队,根本不是敌军的对手!所以只能防守手,以消耗敌军。待郭子仪、李光弼从侧翼不断袭扰叛军,几个月后,敌军缺粮,自然后退。
李隆基和杨国忠当然不满意,不过诱发杀他二人的原因有二:其一,皇帝命他二人在潼关外的陕郡组织一道防线抵抗。二人认为抵挡不住,未经请旨,便私自带领十几万人,退守潼关!
但在退守途中,私自打开了帝国大仓库,把物资分给士兵。结果被安禄山追上,物资大部分被其抢了去,还损失了一半的人!这让李隆基非常恼火。
其二,是监军边令诚诬告他二人贪污受贿,克扣军粮!当然,这其实不是主要原因。二人不听指挥才是主因。
因为有了安禄山叛变的教训,李隆基已经不信任大将,开始在支部队里面都安排宦官监军。
……
李隆基与高力士商量继任的人选。
“这高仙芝、封常清的确可恶!高将军,如今斩杀他二人后,谁可为大将?”
“老奴以为,现在只有两个人选,其一,哥舒翰。其二,杨游。老奴推荐杨游!因为听说哥舒翰目前病得很重,已经瘫痪在床!而他可能也会拒绝领兵。
杨游虽然年轻,也没有组织骑兵和大集团在平原作战的经验,不过他有西山、安南的经验,而且还未尝败绩!
加上这神威军也还是他创建的,臣以为,派他统兵,定然可以很快平乱!”
“高将军与我想的一样!这杨游点子多,也还算忠心!他推荐的颜真卿、张巡也都不错。另外,还是让边令诚监军吗?”
“老奴以为,这监军也要换!边令诚与高仙芝曾经在安西共事多年,他监督高军很合适!
这监督杨军,还是要派杨游认识的人,毕竟指挥权还是在他身上!二人搞僵了也不好,只要监督他是否忠心即可!”
“高将军之言有理!那就任命杨杜朝贵担任监军!提升其为左监门卫员外将军同正!”
……
花萼楼。
李隆基把杨游、杨国忠、陈希烈、高力士等召集在一起,商议派杨游镇守潼关一事!
“朕经过认真考虑,决定任命杨游为兵马副元帅!顾邕,宣制!”
“……正议大夫京兆尹摄御使大夫上柱国开国县伯杨游,可银青光禄大夫、户部尚书、御史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天下兵马副元帅;范阳、平卢、河南节度使!余如故!”(元帅是荣王李琬)
“微臣谢主隆恩!微臣还有一请,只要圣上应允,不到年末,微臣就会将匪首安禄山的人头提来!”
“讲!”
“微臣恳请将神威军调往潼关住防!京城防御有万骑、飞骑一部足矣!假若潼关不保,京城靠这几千神威军也不可能守住!所以,这精锐放在此处,是闲置!”
“朕也有此意!准!中午举宴,朕亲自为爱卿送行!”
“臣多谢陛下!”
杨游想,你已经给封常清、高仙芝在此处也送过行,还把他送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不过自己不是封常清,也不是高仙芝!希望自己能把安史之乱的危害减小到最低限度!
……
杨游又安排人给新任内给事兼左监门卫将军杜朝贵,以其生日的名义送了三千贯礼物。如今他可是监军,也不能得罪。好在自己与他关系很好,倒是无大碍。
回到紫林苑,杨游把亲信幕僚找来,调整了人事!自己原来招的那五千人,由方强担任都知兵马使!并由其担任督运和筹集粮草、军械。
另外,苟军兼任副元帅司马,石云山兼任副帅帐中军衙牙。元晟担任副帅府判官,主管军械。张兴担任书记,卢庚任副帅判官,主管粮草、后勤。
神威军副都头兼都虞侯何荣兼任副帅府都虞侯。神威军十将李清已经升任兵马使,由其兼任帅府副都虞侯。
第二百五十四章 视察神威军()
杨游领出发前,得知天下兵马大元帅荣王李琬突然病故,圣上无奈,已经改任太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杨游一看,不管谁当元帅,其实都是挂名!真正的战役,全部要靠自己来打!
这潼关一仗,关乎大唐国运,肯定不能败!一旦打败,后果不言自明,不但身家性命不保,还会遗臭万年,说自己与那鲜于仲通一样的草包将军无疑!
。。。。。。。
城北,神威军营。
杨游带着苟钧等若干文职幕僚,来视察神威军。
副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