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淳于越大声辩驳,道:“君上,不法先王,无以为治,当今天下归一,必行先王之法,方能令天下安宁。”
此人的迂腐是出了名的,抱着圣人之法不放。
“没错,圣人之法不可废。”立时响起一片附和声。
如此想法者不在少数。
“淳于越,寡人问你,你三岁时所穿袍衫需布几尺?”秦异人却是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再发一问。
“两尺。”淳于越很不想回答,却是不得不回答,因为他很想弄明白秦异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你七岁时所穿袍衫需布几尺?”秦异人再问。
“三尺。”
“十岁呢?”
“五尺。”
“如今需布几尺?”
“七尺。”
秦异人和淳于越一问一答,引来一众人个个睁大了眼睛,打量着秦异人,这穿袍衫与所议国事有啥干系?
“淳于越,如今的你还能穿儿时用两尺布所做之袍衫吗?”秦异人再发一问。
“不能。”如此明显的事儿,还要在这里相问。淳于越大为不屑,不住裂嘴角。
“为何不能?”秦异人又问。
“嗤!”淳于越讥笑一声,道:“如此明白之事,君上何须多问。”他已经不屑于回答了。
“你所说的明白之事,无非就是你的身胚更加高大了,儿时两尺布所做之衣已经不合你的身胚了。你明白这个理,为何就不明白三王五帝之时的事儿已经不适合于今rì今时?”秦异人这才给出结论,道:“三王五帝时犹如你儿时,如今眼下时局犹如眼下的你。你可懂?”
“妙!妙!妙!”秦异人话刚落音,一片赞扬声响起,不少人微微颔首,大为赞成。
这比喻非常形象,三王五帝时代。是华夏的发端时期,很多东西处于萌芽状态。到了战国时代,可以说已经很有成就了,疆域更广了,口众更多了。
“这……”淳于越很想反驳,却是找不到词儿来反驳。
他要想反驳,除非他承认他眼下还能穿上他儿时用两尺布所做的袍衫。
“大秦要想治理好天下。就是要踩在圣人的肩上,如此方能站得高,看得远,深谋远虑。天下才会安宁,成就更大的功业。”秦异人掷地有声,道:“而不是如你淳于越所说,法先王。不顾先王所做之事对与否,一咕脑儿的照搬过来。圣人成功的经验。大秦可以借鉴;圣人的教训,大秦要吸取,这才是正确之法。”
“好!”一片叫好声响起。
经过秦异人这番解释与说服,很多人已经转过弯来了,大为赞成这说法。
“三代之法就是分封,分封的可怕后果,你可知?”秦异人冲淳于越,道:“分封的第一不利,不利于天子制约诸侯。诸侯有土地城池口众,有钱有粮,他们可以为所yù为,不听从天子的号令,更有人起兵与天子对战。这是周室旧事,这是周室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委。”
分封制不能有效控制诸侯,因为诸侯有土地城池,有口众,有钱有粮,就可以建立军队,有了与天子叫板的实力。
在东周之初,周天子与诸侯之间发生过战争,结果是周天子大败,因此事使得周天子的威信大减,不鸟天子的事儿层出不穷,就这样,周天子就不能制诸侯了。
“二不利,不利于廉洁,不恤国人庶民。”秦异人扳着手指头,道:“周公建雒邑,负成王会诸侯,一是为了查治绩,二是为了收取各诸侯的贡赋,也就是礼物。周室视礼物之轻重来定诸侯之忠心与否,这会失察,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就会以此来蒙蔽天子。淳于越,你是饱学之士,当知此等事不知几多吧?”
“是,很多很多,可以说是层出不穷。”淳于越很不想回答,却不得不回答,因为这是事实。
“天子要收礼物,诸侯就要仿效,我收你收,到了最后,一切礼法全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就成了盘剥,不恤民情了。”秦异人感慨一句,道:“山东之地疆域比大秦广,口众比大秦多,最终却是为大秦所灭,原委为何?因为他们盘剥无度,赋税不定,随时可以更改,国人庶民度rì艰难。淳于越,你是齐人,你可知齐人是如何痛恨此等之事吗?”
“知晓。”淳于越额头上的冷汗流了下来。
秦异人说的是实情,谁都得承认这是真的。如此盘剥,就是从周天子开始的,周天开子要收礼物贡赋,诸侯能不收吗?
上行下效是也!
“分封制的第三个不利之处,就是没有才智之士出人头地的机会。”秦异人脸一肃,沉声道:“你们之中,不是所有人,也是绝大部分人有无用武之地的悲哀吧?”
“是呀。”一片轰然响应声响起,如同雷鸣似的,不少人更是摇头惋惜。
“你们再看看朝堂上,范睢、黄石、尉缭、蒙骜、韩非、李斯、蔡泽、范增,他们都是山东人,他们之所以入秦,是因为大秦有他们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大秦之所以能给他们提供用武之地,是因为大秦实行的是郡县制,而不是分封制。”秦异人指点着范睢他们道。
范睢、黄石、尉缭、蒙骜、韩非、李斯、蔡泽、范增他们不是秦人,却是在秦国被重用,就是因为秦国没有进行分封制,而是郡县制,有才者可以被重用,无才者只能靠边站,不会出现“站着茅坑不拉屎”的现象。
这太有说服力了,淳于越身子一躬,道:“淳于越明白了,大秦当废分封,立郡县。”
。。。
第八章 革新举措()
淳于越这人很是迂腐,历史上要求秦始皇效法三代之制,进行分封,因此而引发了焚书坑儒,令秦朝背上骂名。
如今,他却被秦异人说服了,终于意识到分封制的问题所在,赞成郡县制。
此人改变了看法,那么应该不会有焚书坑儒之事了。秦异人倒没有拿儒家开刀的想法,虽然儒家迂腐,不切时用,然而,儒家还是有其可贵之处。因为在诸子百家中,儒家是最善长粉饰的了,若是用得好的话,足以令秦国得到莫大的好处。
“君上,淳于越还有一事上奏。”淳于越在分封一事上没有得到奖赏,心有不甘,忙道。
“哦。说吧。”秦异人道。
“君上,如今天下归一,列国的字不能用了,大秦当重订字。”淳于越忙道。
“善!”秦异人微一颔首,笑道:“先生说得对,如今天下归一,列国的字是不能用了。你们知道吗?寡人每天看奏章,这叫一个头疼,有用齐写的,有用赵写的,有用楚写的,有用燕写的,有用魏写的,有用韩写的。寡人光是请人来译,就要花费很多时间,这书同是必然之事。”
终于提出了一条让秦异人赞赏的建议,淳于越大是满意,昂头挺胸。
“先生此议甚好,赏酒。”秦异人右手一挥,立时有内侍端来一爵酒。
淳于越先是谢过秦异人,这才接过酒爵,一饮而尽,痛快淋漓。作为名士,要是没有得到赏酒,那太没面子了。
“敢问君上。要以何种字一统天下字?”淳于越打量着秦异人问道。
“先生如此问,是有定见了,你以为何种字为宜?”秦异人并没有回答,而是反问。
“君上,淳于越以为秦国的籀为宜。”淳于越忙道:“秦一天下,秦之籀推行天下最为合适。”
“没错。”一片附和声响起。
秦国统一了天下,秦国的籀成为统一的字,似乎是天经地义。
“不!”秦异人却是断然否绝:“以何种字一天下字,这需要饱学之士来考证。哪种字是华夏的正统。代表华夏的传承,就用哪种字一天下字,并一定非要秦国的籀。”
字这东西不同其他的,看上去不是很重要,其实极为重要。这是一种传承,代表着华夏的明,马虎不得。必须要进行考证,正统者,代表华夏传承者,方能推行天下。
历史上,秦始皇把秦国的籀推行天下。那是因为经过饱学之士考证之后,一致认为秦国的籀是最正统,最能代表华夏传承。原因在于,秦国所得之地是周室旧地。也就是岐丰之地,秦国继承了周室旧地后,同时也继承了周室使用的字。
而周室使用的字又是源自于商代字,商代字又源自夏代。是以。秦国的籀是列国字中最为正统的了。
“君上胸怀比大海还要宽广,淳于越佩服。”淳于越身子躬成九十度。毕恭毕敬的道。
秦异人不用秦国的籀,而是要经过考证,选其最为正统,最能代表华夏传承的字推行天下,这份胸怀极为宽广,令人服气。
“君上圣明。”殿中人无人不服,齐声颂扬,用词不是“英明”,而是“圣明”,由此可见他们是多么的服气。
就这样,这议事越来越融洽,气氛越来越好,人人抢着建言献策,畅所yù言。
最初的几天,来自山东之地的读书人、饱学之士有不少人被申斥了。因为他们还不太习惯秦国朝堂的整肃,说着说着就犯了指责攻讦的错误。过了几天,他们习惯了,就未再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所议之事,最初的分岐比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达成的共识越来越多,分岐越来越小。
到了第十八天,再也没有分岐了,达成了共识。
秦异人把范睢、王翦、黄石公、尉缭、李斯、李牧、司马尚、韩非、蔡泽、范增、蒙武、蒙骜、王陵、郑国、李冰、顿弱、姚贾、荀子、公孙龙子这些武重臣,著名学者召集到上书房。
请众人坐下来,命内侍送上茶水,秦异人脸上泛着笑容,道:“经过这些天的朝议,岐见越来越小,共识越来越多,这是好事。寡人之意,可以正式拿出革新举措了。”
“没错,臣赞成。”范睢率先表态,道:“这次的朝议非常成功,热情高涨,畅所yù言,提了很多我们以前没有想到过的问题。只要国府拿出革新举措,再让官吏们明白,就能正式推行,在全国革除积弊。”
“没错。”一片附和声响起,众人重重点头,大为赞成范睢这话。
“君上,还有一事,得及时办理。”韩非眉头一挑,道:“各国宗庙、王陵皆是公器,应当毁之,不留一点痕迹,免惹事端。”
六国的宗庙王陵既不属于私人,是公器,因为具有象征意义。若是任其留着,就是在给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念想,他们会借机滋事。是以,毁掉各国宗庙、王陵是最好的处置之道。
“韩非,你此议甚是。只是,你有没有想过韩国的宗庙王陵?”秦异人点点头,打量着韩非问道。
“哎!”韩非一声叹息,冲秦异人抱拳,道:“君上,臣出自韩国,这无法改变,还请君上不要毁弃韩国宗庙、王陵。”
韩非的出身是最令他苦恼的事儿,要不是他出身韩国宗室的话,他也就不会被秦异人流放到西域。
“韩非,在寡人出兵灭韩之前,你披头散发,前来见寡人,为韩国计。其实,你并非是想存韩,是在尽孝,因为你不能背弃祖宗。”秦异人点点头道。
这话一出,韩非眼圈儿一红,差点流泪了。秦异人这话说到他的心坎上了,韩非当时如此做,并不是真要存韩,是因为他出身韩国宗室,不能背弃祖宗,不得为韩国出力,他这是在尽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