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严绍究竟有多少钱,他还是很了解的。
为了这个,在清政府内甚至曾有人议论要不要把严绍当成肥羊给宰了。只是严绍的大部分家财都在银行里,而那些外国银行根本不可能会卖清政府面子,再加上严绍本人也不好动,所以哪怕再多的人觊觎严绍的家财也不敢妄动。
尤其是现在,如今整个雨石集团辖下的员工数量已经超过四万人,而整个芜湖也只不过才十万多人,其中绝大部分还和那些员工有着亲戚关系,换句话说这时的芜湖其实和严绍已经密不可分了,即便是芜湖知县在芜湖的地面上也需要看严绍的脸色行事,想把严绍拿住除非是调军队过去,而如果那样的话事情可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如今的情况每个人都很清楚,真要闹到了那个地步,说不定大清甚至会提前亡国。何况就算是调动军队也未必能抓得住严绍,别的不提,只要严绍往芜湖的租界里一躲,就算借清政府几个胆子也不敢动手…
————————————————————
并不清楚恩铭的那点想法,听到他的话后严绍只是笑着道。“就算家业在大,也需要精打细算啊,何况严某还是个商人,在商言商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听到严绍这么说,恩铭只是苦笑着摇了摇头,然后才开口道。“那不知道严老板这次打算投入多少钱来办这个铁厂?”
“五百万…”考虑了片刻后,严绍开口道。“我打算先投入五百万来兴办一个年产能达到10万粗钢的铁厂,等到铁厂有些盈利后再追加投资,务求将整个铁厂建成一座年产能达到一百万吨的大型铁厂…”说到这里严绍也难得的正色道。“严某当初回国便是为了‘实业强国’这四个字,也正是为了这四个字,严某才会在芜湖先后创办了纺织厂和洋灰厂等几个工厂,而铁厂则是严某的最终目的,所以在此严某希望巡抚大人能多给一些方便,也好全了严某的报国之心…”
“好!”恩铭本来就赞同新政,听到严绍的话也激动的站了起来。“难得严先生有如此报国之心,本官又怎能不竭尽全力相助,稍后本官便写个折子,先生只管回芜湖静待佳音即可…”
得到恩铭这样的回答,严绍也高兴了起来。“那好,严某这就回芜湖等侯大人的好消息了…”
虽然他料到此行能够得偿所愿,但能够这么顺利还是让他感到很高兴。在告别了恩铭后,当天严绍便乘船返回了芜湖。
对严绍来说那份优惠政策能够申请下来并不重要,因为就像恩铭说的一样那么点钱他根本就不在乎,会提出申请也只是顺便而已。对他来说真正关键的还是创办铁厂的许可,至于那个优惠政策,只能算是锦上添花吧…
回到芜湖后,严绍派人到芜湖和当涂两个地方搜寻,看看哪里有比较丰富的铁矿资源和煤炭资源,毕竟想要建铁厂的话这两样是至关重要的。
与此同时严绍也打算启程再去一趟上海,从那里的洋行手中购得一些铁厂所需的冶炼设备。当然还有就是请一些洋技师过来,看看芜湖和当涂的铁矿石最适合用哪种冶炼设备。
为了办铁厂,严绍也曾经了解一些有关的情况。这其中作为中国钢铁的前辈,汉阳铁厂的情况自然是重中之重。也正是因为这个关系,所以严绍对汉阳铁厂曾经遭遇的情况记忆犹新,可说是一点也不敢疏忽大意。
毕竟要是在这上面弄错的话,浪费的不止是金钱,还有难以挽回的时间。
另一方面,在答应了严绍这件事后恩铭也用最快的时间写了一份折子,然后用电报发到了北京去——————现如今有了电报,谁还会用驿马啊…
当然,除了这份奏折外恩铭自己也提了点意见,那就是除了给人顶戴的奖励章程外,朝廷是否可以通过各种免税优惠政策来鼓励商业的发展,尤其是实业发展。比如说像严绍申请的一样,减免三到五年的税收…
只可惜,这终究只是一种奢望,虽说如今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都在几千万几千万的往上涨,但实际上这些钱根本就不够他们花的,光是军费就占据了一半左右。再加上每年要给列强的赔款,免税,呵呵…(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八章 高速公路()
严绍带着五百多万想要在上海采购冶炼设备回芜湖创办铁厂的消息,很快就在上海的地界上传播开了。
前几次没有得到过什么好处的洋行这次几乎都摩拳擦掌了起来,打算想办法将这笔订单拿下,而作为前两次的获胜者,怡和洋行无疑有着最大的信心。
只不过事情的发展似乎有些出人意料,这次得到订单的并不是怡和洋行而是德国的礼和洋行。
作为德国在远东最大的洋行,连续两次百万以上的大订单却都落到了夙敌英国人的手中,这种打击对礼和洋行来说无疑是相当大的,尤其是在欧洲大陆上英德两国正在针锋相对的情况下。
于是为了能得到这次价值500多万的大单,礼和洋行不但做了许多的准备工作,而且也在这个项目上让出了许多利润,就算不是赔本赚吆喝但其实也已经差不了多少了。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礼和洋行总算是从怡和洋行的手中抢下了这笔大单。
当招标会上严绍宣布是礼和洋行得到这次投标的时候,礼和洋行的经理脸上露出了一个十分复杂的表情。因为他很清楚礼和洋行在这次的生意中根本就没赚到多少钱,换句话说,整个生意只是听上去好听而已。
另一边,一个英国洋行的经理低声咒骂道。“这些该死的德国佬疯了不成,居然敢用这种条件来投标。”
听到他的话,一个英国洋行的经理也皱眉道。“我看这些德国佬根本就是诚心来搅局的。”
的确。用一个无限接近于成本的价格来竞争,在这些英国人看来这的确和搅局差不多。
然而德国人心里却明白在连续失去了两次百万以上的大单后,礼和洋行已经不能允许第三次也跟着失去。因为那失去的并不只是利益。还有名声…
就像今天一样,内行人当然清楚礼和洋行在这次的生意里没赚多少钱,但是外行人呢?他们只会看到德国人赢得了这次的订单,这些虚名在未来或许会替礼和洋行带来许多的生意,当然,这次礼和洋行得到的也只是这些虚名而已…
————————————————————
“河蚌相争,渔翁得利…”看着德国人为了和英国人较劲。居然连这种条件也能提的出来,严绍脸上的笑容怎么也无法停止。“怪不得那么多人喜欢招标呢,这种手段的确是相当不错啊…”
这么说着严绍已经从看台上走下。“经理先生。接下来的事情就要麻烦你了…”
见客户走了过来,德尔罗斯也点了点头道。“请放心,我们一定会尽快将需要的技师派过去,协助您筹备铁厂的事情…”
他到是没有想过在协议上弄些猫腻什么的。因为这单生意上的眼睛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他能完美的完成合同那好歹他还能得到些虚名。要是他在合同上弄些什么手脚的话,那他连虚名也没有了。
严绍也没有担心,因为他相信以德国人的聪明是不会在这件事情上做出什么蠢事的,于是便点点头道。“那这件事就麻烦您了…”
根据协议,德国人不但需要出售冶炼设备,而且还要派专人到芜湖来,协助严绍建立铁厂,同时还要派人帮忙分析一下芜湖当地的铁矿石。避免发生汉阳铁厂曾经遭遇过的事情。
————————————————————
“10万吨级的铁厂,等到整个铁厂竣工后。中国的钢铁产量便能达到我国的1。5倍…”
日本黑龙会的总部内,看着刚传过来的报告,头山满的脸上露出一丝凝重。除了他外,房间里的其他人也大多都是一个样子。
直到现在头山满他们都还忘不了半年多前因为严绍的刻意坑害在上海的日商蒙受了多大的损失。就因为那次的事情当时参与进去的日商有小半都宣布破产,剩下的哪怕是像三井和三菱这样的庞然大物也是伤筋动骨了一番。而后严绍趁火打击似的从日本人这边收购了多家纺纱厂的机器,并从日本人先前倾销的那些纺织品中赚取了一千七百多万的利润,这些都让日本人很是咬牙切齿了一番。
只是因为这毕竟只是‘正常’的商业竞争,再加上严绍的身份十分敏感,平时的守备也是相当严密,所以哪怕是最为激进并且同样在那次事件中损失严重的黑龙会也没有敢轻举妄动。
不过现在吗…
“和棉纺织业不同,钢铁是一个国家是否强盛的重要指标,若是这个铁厂能够建成的话,那对帝国在蒙满的计划恐怕会…”坐在首位上,此时不过才30多岁的内田良平表情严肃。
“要派人去破坏这份协议吗?”有人轻声道,不过这话才刚出口,就已经有人反驳道。
“已经签订好的协议,你想怎么破坏?”
“没错,而且这是和德国人签订的协议,如果从中捣鬼的话,很容易会得罪德国人…”
“那总不能就这么放任不管吧?”
一时间,房间里七嘴八舌的争论起来,而他们所争论的问题就是该如何解决这个祸患。
“内田君,你怎么看…”身子往内田良平的位置微微倾斜了些,在一片嘈杂声中,头山满轻声问道。
对这个问题内田良平显然也有些为难,过了半响才开口道。“协议既然已经签订,想要从中破坏恐怕就很难了,而且德国人的态度也必须要考虑,不过,虽然协议不能破坏,但这不代表我们不能从其他方面下手…”说到这里内田良平皱了皱眉。“我提议,将在蒙满的力量抽调出一部分集中到安徽去,然后想办法阻扰铁厂的建设…”
如果可能的话,他到是更想用日本人对付汉阳铁厂的手法来对付这个即将出现的铁厂,问题是严绍的家产实在是太丰厚了,根本不需要担心资金的问题,那个资本达上千万的雨石集团更是严绍自己独有的,就连一个股东也没有,当真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原本在内田良平看来,年产钢数万吨的汉阳铁厂对日本而言已经是个麻烦。“没想到现在却又冒出来了这么一个新铁厂…”
听到内田良平的话,头山满点了点头。
黑龙会的力量主要集中于蒙满,为的就是将蒙古和东北从中国分离出去。“不过现在看来,也需要抽调一部分力量到安徽去了…”
在头山满看来这和黑龙会的目的并不矛盾,因为一个产量极大的铁厂本身就是一种能够增强中国实力的道具。而实力变强的中国政府同样也是他们夺取蒙满的阻扰,所以为了削弱清政府的实力,他们派些人到安徽去是很正常的事。
不止是日本人,还有许多人也都在关注着这个即将出现的铁厂,只是他们的关注程度并不如日本。毕竟这个时候除了日本这么个新出现的列强外,英美德法俄五大列强几乎没有一个粗钢产量是低于100万吨的,即便最少的一个也有200多万吨的粗钢产量。和只有10万吨多一点的日本相比简直有着天壤之别,而一个10多万吨的铁厂在他们看来虽然不小,但也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