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智枭-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带,前有潼关天堑,后有郭子仪和李光弼所率精锐,一时进退不得。

玄宗也收到来自郭子仪和李光弼的捷报,已经有些被胜利冲昏头脑,不过他也是带兵起家夺得天下的皇帝,对用兵之道并非白痴。杨国忠所说虽然让他有些心动,但想到可能的风险,他还是犹豫道:“安禄山大军既已被困于洛阳一带,我们何必冒险出击?只须假以时日,各地勤王兵马陆续赶到,迟早将他困死在洛阳。”杨国忠对玄宗的顾虑早有预料,是以故作神秘道:“陛下的想法固然稳妥,是万无一失之计,但却不是最好的战略,即便这次平定了叛乱,也会为将来埋下隐患。”

见玄宗有些不解,杨国忠趋近一步,压低声音道:“陛下你想,由太子挂名大元帅、左仆射哥舒翰任副元帅的二十多万长安大军,在这次平定叛乱中竟无寸功,连安禄山一支偏军都未曾击败过,将来那些节度使还会将陛下放在眼里?若所有战功皆归于郭子仪和李光弼之辈,势必形成将强君弱之格局。哥舒翰固守潼关怯战不出,手握二十万雄兵却不建寸功,势必令圣上威严扫地,难保将来不会又出另一个安禄山。”

玄宗闻言脸上微微变色,手抚髯须沉吟不语,半晌后方迟疑问道:“那依相国之计,如何是好?”杨国忠低声道:“微臣已打探清楚,由于郭子仪和李光弼诸将的攻击,安禄山已经将主力撤到河北战场,以应付郭、李二将在后方的侵袭,潼关正面之敌不足两万,由寂寂无名的叛将崔乾佑所率。哥舒翰手握二十万大军,就算那是二十万只羊也足以将不足两万的叛军踏平,一旦击败崔乾佑,收复东都便指日可待。如此一来勤王诸将的功劳再大,也大不过收复东都的功劳。”

玄宗微微颔首,示意高力士道:“就照相国建言拟旨,令哥舒翰出兵收复东都。”

玄宗圣旨虽下,第三天却收到哥舒翰的奏本,力陈长安大军虽众,却都是未经训练的新军,除了据险固守尚可一用,一旦与经验丰富的叛军战于旷野,必不战自乱。而且以安禄山多年领兵之智,岂会在潼关正面放上一位有勇无谋的偏将,显然是轻敌之计。

玄宗见哥舒翰说的在理,心中便有些犹豫,谁知杨国忠却道:“哥舒翰已位极人臣打了胜仗圣上也没什么再可赏他的东西。自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哪里知道圣上心中的深谋远虑。依微臣愚见,圣上须派监军执御赐宝剑阵前亲自督促,若不出战便以抗旨治罪。”

玄宗犹豫良久,问道:“不知由谁监军合适?”杨国忠沉声道:“微臣推荐边令诚,一来他以前便在潼关监军,熟悉军情,二来他杀过高仙芝与封常清,定能令哥舒翰有所警惕,进而一心为圣上效命。”

边令诚自监军潼关,奉旨赐死封常清和高仙芝后,玄宗为防潼关守军反感,也是为了向哥舒翰表示信任,所以将边令诚撤了回来。如今哥舒翰拒不出战,终于令他又想起了以宦官监军,遥控前方大军这一招。

“传旨,封边令诚为前方监军,授御赐宝剑,督促哥舒翰收复东都洛阳。”玄宗终于下了一道令他痛悔终身的圣旨。

“什么?要老夫率兵收复洛阳?”当哥舒翰收到边令诚亲自送来的圣旨,不禁惊呆了,他急忙解释道,“安禄山手下皆是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师,而末将手中则是未经战阵的新军。全靠潼关天堑方能固守不败,一旦弃险出关,便如羊入狼群,焉能不败?”

边令诚不以为然地冷笑道:“将军是为自己的胆怯惧战寻找借口吧?潼关正面之敌不足两万,而你手中是二十多万大军。以十倍之兵力迎击远道而来的疲惫之师,就算是一个白痴来指挥,也是必胜无疑,老将军却千般退缩万般阻挠,莫非是心有二志?”

哥舒翰怒道:“老夫一心为国,天地可鉴,岂能容你污蔑?”“既然如此,就请将军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边令诚说着举起手中御赐宝剑,冷冷道,“微臣领有圣命,前方将佐无论谁胆怯不战,皆可先斩后奏!”

望着边令诚手中的御赐宝剑,哥舒翰不禁怔怔地落下泪来,仰天长叹:“天灭我大唐,非臣之罪也!”说着跪地接过圣旨,以艰涩的口吻道,“微臣遵旨,即刻率大军收复东都。”

呆边令诚离去后,一直避在后帐偷听的任天翔急忙出来,对哥舒翰道:“将军既不想出战,何不杀了边令诚,佣兵自重?免受这死太监之气。”哥舒翰摇头苦笑道:“我若如此,不仅一世清名毁于一旦,而且还给带兵的将领开了个坏头。以后谁都可以因圣旨不合意,擅杀钦差抗旨不遵,那圣上还有何威严可言?天下必将因此四分五裂,陷入诸侯割据的战乱之中。”

任天翔顿时想起了周王朝和春秋战国几百年的动荡,如果朝廷圣旨再不能约束诸将,那么大唐便将成为周王朝,天下也将陷入春秋战国的动荡之中。他只得收起杀边令诚之心,宽慰道:“如今潼关正面仅有崔乾佑两万兵马,而且崔乾佑素来有勇无谋,老将军以二十万击两万,也未必不可一战。”哥舒翰忧心忡忡地叹道:“安禄山带兵多年,是我见过最为狡诈多智的统帅,岂会用一名偏将来攻潼关?他这是以轻敌之计在诱我出战,叛军远道而来,利在速战,如今圣上这道圣旨,却是帮了安禄山大忙。”说到这哥舒翰微微一顿,“不过我哥舒翰也不是碌碌之辈,即便冒险出战,安禄山要想赢我,只怕也没那么容易。”

哥舒翰的话鼓舞了任天翔,他不禁道:“我愿追随将军,收复洛阳。”哥舒翰回头望向任天翔,心事重重地拍拍他的肩头,沉声道:“我率大军弃关而出,胜负殊难预料。潼关是长安最后的门户,其重要性自不待言。我希望公子留下来协助守卫潼关,万一老夫前方失利,也要保潼关不失。”

任天翔有些为难道:“我留下来没问题,但我毕竟是朝廷钦犯,待罪之身,只怕将军前脚刚走,边令诚后脚就要将我抓起来。”

“公子不必多虑,我已向圣上保举了你。”哥舒翰淡淡道,“你所犯之罪不过是无心之失,撤去御前侍卫总管之职就已经足够抵罪。现在老夫好歹是尚书省左仆射,天下兵马副元帅,地位不在杨国忠之下,圣上多少得给我几分面子。我会等到赦免你的圣旨下来再出兵,届时就拜托公子助我部将守卫潼关了。”

任天翔点点头,却又有些不解地问:“在下从未带过兵打过仗,更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才能,将军为何如此看重,竟将如此重任托付于我?”

哥舒翰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神色,淡淡笑道:“老夫一生阅人无数,见过的青年才俊不下百人。但期中能称得上天才的仅有两人,一个是在陇右助我大破沃罗西的司马公子,另一个就是任公子你了。”

任天翔有些意外,忙道:“司马公子确是人中龙凤,称为天才那是名符其实。在下何德何能,在老将军心中竟能与司马公子并列?”

哥舒翰微微笑道:“你在司马公子最擅长的棋道上,竟能逼得他吐血才能胜你,至少说明你跟他是水平相当的。能做他的对手,你必定也是个天才。”任天翔不好意思地笑道:“听了老将军这话,我好像也觉得自己还真是个天才了。”

二人哈哈一笑,哥舒翰目光幽远地望向天边,幽幽叹道:“在这乱世之际,本该是司马公子这样的天才崭露头角、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不知为何却一直没有听到他的消息。我在长安多方打听,也没有探到他的音讯,如果老夫能得他相助,这天下必能荡然而平。”

任天翔张了张嘴,本想告诉哥舒翰司马瑜那小字倒是没有闲着,只不过是在安禄山那边建功立业。不过话到嘴边他又生生咽了回去。他实不忍破坏哥舒翰对司马瑜的良好印象。

就在哥舒翰惦记着那个曾经助神威军大破沃罗西的天才少年时,却不知就在离他不到百里的地方,那个天才少年也同样在惦记着他。眺望着前方那巍峨宏伟的天下第一雄关,司马瑜紧锁的眉头渐渐松开,嘴边露出了一丝若有似无的微笑。

安秀贞一直在痴痴地望着他,就如他眺望潼关一样的专注。看到他紧锁了许多天的眉头渐渐舒展,少女的心也随之欣快起来。她喜欢看他眉头深锁冥思苦想的样子,更喜欢看他破解难题后嘴边那一抹淡若秋水的微笑,那微笑就像有某种魔咒,令她彻底沉沦,不能自拔。安秀贞以最大的克制,才忍住没去亲吻那一丝温煦如春风的迷人微笑。她痴痴地望着这个神秘的男子,红着脸小声问:“公子心中的疑难有解了?”

司马瑜点点头:“潼关城头的旌旗动了,哥舒翰在调度人马。这次调度前所未有的庞大,联系到不久前长安的来信,说明哥舒翰在朝廷的压力下稳不住了,他即将率军出战。”

安秀贞不觉这算得上是什么好消息,虽然她并不关心军情,更不关心战争,却也知道潼关有二十多万守军,而己方仅有不足两万人马。而且这两万人马还算不上范阳精锐,只会他们的将领崔乾佑,更的个见到女人就两眼放光,见到财宝就忍不住要抢的莽夫,她相信自己爹爹若不是安禄山,这莽夫说不定早已经动手来冒犯自己了。

不过他既然说那是好消息,那一定就是好消息。正如当初他自告奋勇要孤身来取潼关时,安秀贞也完全相信一样。他和她仅带了两千精兵和一员猛将一级安庆绪的一纸密令,便千里迢迢悄悄来到潼关前线。他要以崔乾佑部不足两万兵马和他自己亲点的两千精兵,攻下这座由二十多万唐军守卫的天下第一雄关,而他的对手,正是多年前的旧人、曾经威震陇右的一代名将哥舒翰。

在他们身后,身材魁梧、满脸横肉的崔乾佑也是一脸狐疑。他有些不耐烦地把玩着手中那柄巴掌宽阔、长逾五尺的锯齿刀,每当他在把玩自己这柄杀人过万、因饮血过盛而锈迹斑斑的巨型战刀时,周围十丈之内所有人都会变色。但唯有这个看起来文质彬彬、风都能吹倒的文弱军师,却坦然得就像自己手中的一个玩具。他的眼中甚至有一丝轻蔑的嘲笑,就像是在嘲笑一个努力想要在大人面前表现的孩子。

“军师,哥舒翰就算弃关而出,末将也看不出这算什么好消息。”崔乾佑悻悻地收起锯齿刀,故作深沉地眺望潼关道,“虽然那二十万人马大多是新招募的新兵,但其中也有赶来助战的勤王边兵,战斗力不容小觑,他们的人数也在我军之上。”

“所以这一仗,将军责任既重大又艰难。”司马瑜回头望向这名猛将,以古井无波的口吻淡淡道,“如今唐军已经截断了我们主力与范阳的联系,河北大片领土已入郭子仪和李光弼之手,现在大军前有潼关天堑,后有唐军勤王之师陆续赶到,已呈包围之势,将我们困在洛阳、陕郡、太原一线。要想破此危局,必须尽快攻下潼关占领长安,只有这样才能动摇大唐根基,令各路勤王兵马军心动摇、各自为战,方能破此危局。”

见崔乾佑满脸茫然,显然根本不懂这一战的重要,司马瑜只得以他懂得的语言激励道:“只要我们能攻破潼关,长安便无险可守,届时长安城女子玉帛便任由将军予取予夺。长安乃大唐国都,天下第一富庶的城池,不仅有满地的金银珠宝,更有公主王妃、大家闺秀任由将军掳掠,不知这些东西值不值得将军奋勇向前,击败哥舒翰大军,夺取潼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