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宫,拜见骊山老母。
骊山正自为门下弟子讲授道教玄法妙理,这时看到青衣到来,忙停住讲道。青衣见状,上前施礼道:“青衣见过骊山师姐!”
骊山点了下头,问道:“师弟此来,可是老师降下法旨?”
青衣道:“老师让师姐去接您的弟子去。”
骊山闻言,猛地一拍额门,说道:“坏了!却是忘了这桩事了,但愿还赶得及,没误了时辰。”
“为师出门一趟,你们自个在梨山里好生修炼,休得出去红尘,沾染因果!”骊山急忙起身,嘱咐众弟子一句,便施展神通,匆忙离去。
座下大弟子玉姜率领众位同门,一齐恭送骊山远去。待骊山杳无踪影之后,玉姜对众人说道:“老师之言,大家须谨记于心,切勿私自离开道场。若是惹出是非来,悔之晚矣!”
众人皆答道:“老师之言,自然不敢违逆。”
若是如此,倒也罢了,但骊山门下有一位弟子,名叫薛女真,口上虽然应允着,但心下却是动了凡心。原来大劫来临,五教封神,众多修真,若是道心不牢。便会犯了迷糊,生起凡心来。如果众位仙佛皆紧闭洞门,这鸿蒙开辟以来的大因果又如何解开?一切都是天数使然。
骊山众弟子里,若论机缘福祉深厚,当推樊梨花;若说悟性,白素贞、玉姜、薛女真在先。大弟子玉姜本是地星秦朝华山人。自小活在深山野林里,以松叶为食。当年骊山潜心修道,路过华山。巧遇玉姜,可怜她身世,便收她做了首徒。
薛女真原是前朝晋国之人,因为逃避兵乱,闯入衡山,竟误食天材地宝茯苓精,又在寻真台巧获《阴符书》。《阴符书》乃是人皇之时。黄清传给轩辕的玉符金书。此书著有道、法、术三样,可通天达诚,演化兵机。可惜无人传授,薛女真纵使天资过人,也不得其法,不过延年益寿罢了。一日,骊山经过寻真台,见到薛女真出行,竟有黄鸟、白猿、曰豹相随。不由大奇,遂动了收徒之心。
薛女真既然动了下山的心思,自然静不下心来修炼,待玉姜及众同门相继闭门潜修之后,她便施展神通。偷出梨山。这里暂且不说薛女真之事。单说骊山驾着祥云,从梨山道场一路急赶。骊山乃是斩去一尸地准圣。一身神通放之三界也是有数高手,一下急赶,不过一个时辰时间,便跨过数十万里路,来到大唐关陇之地。
骊山降下云头,看见驿馆外边人马皆晕倒于地,便暗暗叫遭,连连说道:“我来晚了!误了大事了!”
就在这时,一声惊天动地般的轰响从驿馆内传出,随之而来的是山崩房塌,砂走石飞。当下骊山震开激射而至的砖石,不敢迟疑,忙跨步走进馆内。再说马余与尉迟敬德战斗起来,渐到激烈之处,激烈之时,周边一众什物尽皆被两人法力摧毁。两人交战,若按实力来看,尉迟敬德怕不是马余两合之敌,但马余心下却是无奈,这尉迟敬德每每到临危之时,那插在腰际的短鞭便会自动起来,御敌救主。如此反复多下,尉迟敬德竟然凭借此鞭及满腔忠心,竟硬生生与马余相持下来。(眼快看书 。yankuai。)
马余见状,心下发狠,也不再顾忌杀伤无辜凡人,亦不怕徒造杀孽有伤天和,立即全力以赴。马余一动起真格来,尉迟敬德当即吃尽了苦头,每当马余法宝袭来之时,他便仿佛听到一阵嗡嗡之声在耳边作响,元神一阵悸动,顿时感到无比刺痛。灵魂里的痛楚深入骨髓,纵使是神也受不住这折磨。
尉迟敬德经受不住,那些兵将、丫鬟更是痛苦,被马余地锯齿珠链把灵魂一个个从他们**抽离出来。众多灵魂面目扭曲,尽皆大叫呻吟,有那意志坚强者,也捂着脑袋在地上嘶声痛嚎。不仅如此,那些灵魂更是被这件法宝吸进锯齿,炼化成为精纯能量,真是邪恶歹毒至极。
尉迟敬德愈发痛苦,受不住之时,七窍流血不止。马余见状,冷笑一声,忽的把那锯齿链珠当作项圈,猛地掷向尉迟敬德。那珠链化作一道流光,轰然砸在尉迟敬德身上,尉迟敬德遭此重击,人身顿如离弦之箭直撞塌数幢房屋。这时,那短鞭又腾飞起来,拦截锯齿珠链,自动护主。
马余眼中精光一闪,猛地向自己法宝喷出一口精气,那齿链便犹如吃了兴奋剂般,陡然凶猛起来。齿链迎上短鞭,竟然无视短鞭散发的降魔金光,轰然击打在短鞭正中。短鞭遭此一击,“咔嚓”一声断成两截,随之而来,一阵波涛汹涌至极地法力把周围一切尽数掀开。
尉迟敬德狂喷鲜血,只是眨眼功夫,他便成了一个血人,接着元神从肉身逃遁而成。马余看见,一不做二不休,欲想把尉迟敬德的元神打杀掉。就在此时,一道怒喝响起:“畜生敢尔!”
一道紫光射至,及时拦截下马余的齿链,使得尉迟敬德元神免遭魂飞魄散之厄。锯齿珠链似有灵性般,见势不妙,竟掉头就跑。哪知未待它飞远,便被一个袖袍一卷,落了下来。马余见状,连忙看去,只见一位雍容华贵的绝色女子不知何时出现在此,她右手执着一朵紫玉黑莲,左手伸出一接,那齿链便不由自主落在她的掌心上。
此女正是急赶前来的骊山。齿链落在骊山手上,尚兀自挣扎不已。骊山见到,手上法力一抹,齿链哀鸣一声便归于寂静。马余看到此种情况,怒气满腔,厉声骂道:“你这婆娘,当真可恶!我和你往日无怨。近日无仇,你为何无端坏我好事,毁我法宝?”
骊山道:“你这厮果然是妖心作祟。昏过了头,不知天机,不晓天数。本尊怜你得道不易,你若肯乖乖俯首归服,跟我回去梨山道场修炼,或许劫数来时能够幸免也未可知!”
听到此话,知道此女便是无极天尊骊山圣母。马余浑身打了个激灵。一腔怒火顿时消散无踪。马余恭声道:“原来是娘娘驾到!马余眼拙,先前失礼了。”
尉迟敬德也道:“小神尉迟敬德拜见娘娘。”
骊山笑道:“不需多礼。”
言罢,骊山衣袖一拂,产生一股力量把尉迟敬德拂起身来。骊山对尉迟敬德道:“你和我有师徒之缘,你可愿拜我为师?尉迟敬德闻言一愣,错愕道:“娘娘欲收我为徒?”
骊山道:“怎么,你不愿意?”
尉迟敬德大喜过望,纳头便拜:“非是不愿,乃是不敢相信!弟子尉迟敬德拜见老师。”
三界传闻。骊山老母从不收男弟子,拜入其门下者皆是样貌出众、资质过人的年轻女子,这便怪不得尉迟敬德吃惊了。原来骊山座下合该有十位弟子,以为圆满,而今只得八位。尚差两位。前八位弟子皆是女徒。而九为数之极,所谓阴极阳生。这第九位便该是一位男弟子。九数一循环,才又收一女弟子,成圆满之数。
“起来吧!”骊山收得尉迟敬德为徒,也是大喜。只见骊山唤尉迟敬德暂且站在一边,才对马余笑道:“你倒也老实,为何不趁机逃走?”
马余闻言,实话说道:“我并非不能从娘娘手下逃脱,而是不敢逃走!娘娘为坎宫斗母正神,掌管诸天星君,总揽北斗,又受玄清圣人之命统驭万妖,我若是从娘娘手下走脱,便有损娘娘威严,娘娘一动怒,怕是三界之中再无我容身之地。”
骊山闻言,微微动容,道:“你既有自知之明,为何尚如此不智,无端行此恶行,害了多条凡人性命!”
马余听到骊山喝叱,不敢还言,诺诺受过。骊山见状,亦叫他站到旁边,然后飞快掐动法诀,一道道法诀打出,形成一个玄妙异常地太极阴阳图。太极阴阳图突然变大,凌空盖住整个驿馆,便见那些正痛苦哀嚎地灵魂如饮仙露般现出舒畅之状,然后变得安享,最后恢复正常。众位鬼魂祛除痛楚之后,忙上前跪拜,叩谢骊山大恩。
骊山看到众位枉死冤魂皆一脸怨恨地看着马余,不由说道:“你们今日突遭厄难,死于非命,也莫要怨恨。所谓阎王要你三更死,便不会让你活到四更,这原是你们气数已尽,上天假借他之手送你们一程罢了。”
骊山此话既是对众位冤魂而言,也是对尉迟敬德所说。骊山话音方落,便听群人中一人说道:“娘娘此话,好不公道,却是为他开脱!我等虽是蝼蚁芥末,也难以心服。”
骊山闻言,循声看去,只见一位将军满脸不服,他看见骊山往来,脖子一挺,瞪眼对视。骊山心下一动,便知这是大唐陇右道统将张禾,对他的无礼也不责怪,只是笑道:“你不用不不心服,他今日既结下因果,他日自会解脱。”
张禾心一横,说道:“娘娘既如此说,张禾原不该无理取闹,但心中怨气不消,难以安心身赴黄泉,只好得寸进尺祈求娘娘慈悲,让我跟在此獠身边,看他日后下场。”
张禾心思,如何能逃过骊山法眼,只是时候未到,骊山也不说破,便由得他行为。待张禾之事解决,骊山袖袍一挥,众多鬼魂皆纷纷不由自主往地府六道轮回而去。
完事之后,骊山对尉迟敬德、马余两人道:“你们随我到混沌天走一趟。”却是她看到尉迟敬德为魂魄之身,欲求黄清赐下盘古血脉,为其重铸大巫不死之身。
马余看到自身法宝锯齿链珠尚落在骊山手上,自己又不想逃走。无奈之下,只得随骊山往混沌天去拜见玄清鸿蒙圣人,至于日后是福是祸,他现在也顾及不了了。骊山施个法术,罩在尉迟敬德、张禾身上,却是为防止他们鬼魂之身被太阳真火伤害。骊山走之前。饶有深意地看了一眼不远处的断壁残垣,那里正躺着一个人,这人便是大唐太子李治。原来李治乃大唐未来天子。自有真龙护体,他如今虽然昏迷,龙体却安康无恙。
骊山四人一路前行无话,不多时便来到三十三天之上。这时,骊山施个法诀,她右手上的紫玉黑莲旋即变大,护住尉迟敬德、马余、张禾三人。然后才往三十三天外飞去。
四人来到混沌天。骊山便看到青衣、红依两位道童正在门口戏耍。青衣、红依也看到了骊山四人,忙上前行礼。骊山道:“骊山欲求见老师,还请师弟、师妹代为通传一下。”
两位道童闻言,红依留下看守宫门,青衣忙走进鸿蒙宫去见黄清。片刻工夫,就见青衣从宫里出来,骊山忙问道:“老师可要见我?”
青衣道:“老师不想见你!他道,三千大道本无高低之分,你心存杂念。见不得他。”说着,青衣一指尉迟敬德:“他不入神道,便当不得你的弟子。”
听此一言,骊山幡然醒悟,当下向宫内三拜。也不再提见黄清之事。带着尉迟敬德三人就往梨山飞去。却是遭此提点,骊山立时明悟。知了天机。原来骊山误了时辰,以致尉迟敬德遭难横死,本就是定数使然。唯有如此,尉迟敬德才能拜入骊山门下,修炼神道。一个凡人却享受着神位,人神一体,世上哪有如此之事,因此,心神祭炼过地、与他性命攸关的短鞭才会断成两截。正是鞭在人在,鞭毁人亡。
前文曾说天地中有三处妙处,一是西方佛教的八宝功德池,乃是阿弥陀佛演化三千三乘西方极乐世界时所成,可为佛陀菩萨渡金身;一处乃是天庭玄穹高上玉皇大帝处地化身池,乃是鸿钧所赐,一应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