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生浮沉-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四万的租金看,应该是可以。但是不知道以后是不是会挣得出来。”我有所担心。

    “只要我在位,我觉得我们对这个问题都是好商量。”他恳切地说。

    合资是他和我共同搞起来的,我相信他并不想把厂子搞垮。

    “既然您确实有困难之处,我就决定接过来。协议由我来起草,您过目,没有问题,就让他们打印出来,双方签字盖章。原则上就是,人员待遇和使用同合资车间一致,设备厂房可以有合资一方使用,但是保证完好率,租金就是每月四万元。生产一线的后勤人员也全部进行调整。”我严肃地对他说。

    “可以。”他现在是什么都同意。

    我突然发现我一直在用“您”而不是“你”。

    我很清楚,这样一来,我要接管工厂的全部生产管理,他们那一部分就是很少的人了,而且也是闲着的人。我的负担也非常重。

    “对了,当地能不能帮助解决部分贷款问题。您知道,我目前没有用过贷款,全部是靠我的关系融通的资金,这样对于我们来讲是不太好的。这么大的企业,怎么可能没有银行贷款的支持呢!”我认真地讲。

    “目前银根紧缩,当地没有办法解决贷款。如果你有关系,我们可以通过抵押从市里银行借。”他无奈地说。

    “那我看看吧。”我有点失望。

    我不是当地人,对银行也不是很熟悉,要想打通银行的关系是有很大的困难。况且天河原来就有过贷款,至今没有办法还清,连利息都没有还了。但是我相信他们是有能力帮助贷款的,毕竟他们都是在一个县城里,亲戚里道的全部都认识,他们就是不愿意管。他们为了做工厂的三产生意,不也从银行贷款三十万吗!而且听说还被别人骗走了,吸了白粉。现在那个人还在看守所里。

    算了,我就尽我的所能吧。

    张厂长高兴地走了。

    留下我一个人,我坐在电脑前,仔细地考虑着协议的问题,我想给写出来,明天让张厂长看一下,他们还要在厂务会上通过后才可以正式将另一部分车间划归过来。原则就是我和他讨论过的,无非就是加一些内容,再搞得严紧一些就可以了。我在电脑里写好,并且打印完。时间已经是深夜了。我赶紧找了一床被子,睡在沙发上。

    我的头沉沉的,还做了一个梦。我接管了另外一部分车间,人员增加了,订单却没有跟上,造成工人休息。这是我经营以来从来没有过的,所以这样的问题出现,好像是渲染大波,张厂长自然不会同意,他很严肃地警告我,没有订单,就不要继续经营了。我失望他的态度,但又苦于没有他的帮助。我想哀求他,但是他却拂袖而去,对我置之不理。我害怕了。耳边好像有汽车的轰鸣声。我醒了,看看周围,没有任何的人。天开始发亮了。马路上有汽车来往的声音。我才发觉是一场梦。

    不过我还是出了一身的冷汗。

    上班的铃声响了。我走到张厂长的办公室门口,看到他已经来了,而且在打扫卫生。

    “张厂长,这是我昨天晚上写的协议,您过目。”我客气地说。

    “好的,我马上召集厂务领导开会研究一下。”他非常干脆地说。

    “那我就等你们的消息。我们的两个副总还参加会议吗?”我关心地问,其实也是多余地问题。

    “不必了。”他不假思索地回答。

    我感到一种茫然。他们两个是算中方派到合资企业的呀。当然我作为外方总经理,不好多说什么。

    前几天,李玉平也告诉我,张厂长没有把他的位置站在中立的地位,而是过分偏袒没有合资的一方,他器重的另一个女厂长,没有做得太好,但是却传出了他和她的桃色新闻。所以难怪他不能站在中立立场说话。不管怎么讲,他是合资公司的董事长,他要关心这个企业的发展和生存。

    我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叫来秦丽华,委托她将另外一部分划归合资名下的准备工作做起来,特别是她的部门要负责门卫、宿舍和食堂的人员定岗定位。她还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要统计一下车间的人员数量。

    我又将李玉平叫过来,要求她要同天河的人一起清点未合资部分的设备和设施情况,避免出现归还时候的争议。

    “你真的决定接过来吗?”她关切地问。

    “是的。”我回答。

    “我觉得不妥,等于你自己抗起了整个厂子的重任,费用也相应高很多。”她说。

    “不过,不接过来,总会有很多内部问题产生。再讲,我们也没有必要到外面加工什么的。”我从有利的地方想。

    “从这样的角度考虑是对的。”她没有再反对什么。

    我清楚她是关心我。

    这一天,我没有离开工厂,一方面处理一下厂内的事务,另外一方面是要等待天河厂务会对合并事宜做出个决定来。

    厂务会开了很长时间。最后才散会。

    “晓升,厂务会最终同意了合并的计划,但是有一部分人还是有担心,他们还是保守的想法,觉得不应该将国家的企业交给一个个人来经营,他们还担心你给不了租赁费等等问题。”他告诉我会议上的情况。

    “可以理解。毕竟这个企业是国营企业。”我显得非常大度。

    “但是,现在的形势是要保住企业,不进行改革就不行。他们不是也没有一个人愿意继续干下去吗!他们不是最终也同意合并吗!”他的语调里带有很多的不满。

    “我的能力确实很有限,但我唯一的优点就是会踏踏实实地工作。”我对他说。

    “你就大胆地接过来吧。我会支持你的。”他鼓励我。

    “谢谢。”我只有感谢的份儿。

    “协议没有太多的问题,就签字吧。”他对我说。

    “好的,我签字就是。其实应该是你签字就可以了,因为你是董事长呀。”我说。

    “还是你签个字为宜。”他小心谨慎起来。

    我估计到,他听了那么多的闲话,也会产生怀疑。俗话讲,假话讲了一百遍就变成真话了。我现在开始领悟这个道理了。

    “今年的销售额没有问题,那么利润是不是可以报得高些。”他又对我说。

    “我觉得最好不报利润,原因是我们是八月份成立投产的,如果计算了利润,就意味着一个免税年度没有了。”我客观地说。

    “可是局里领导要指标,天河原来的指标就不高呀。”他略显为难的说。

    “好吧,你董事长怎么想,我就怎么做就是了。但是我保留我的想法。”我还是客观地说。

    我走出他的办公室。

    “秦丽华,马上通知部门经理开会。”我对她说。

    “好的。”她去通知去了。
第十三章
    我坐在我习惯坐的长方会议桌的一头。经理们开始陆续到齐了。

    “今天我们开会,主要是向大家宣布一项新的举措。

    经过董事会和天河衬衫厂厂务会的决定,没有合资的那一部分将合并到合资这边来,实行管理和工资的统一。那么库房将全部由我们支配,厂内的配电室、门卫和食堂宿舍全部由公司来安排。具体安排如下:秦丽华负责后勤人员的定员,不符合要求的退给天河;另外要对整个划过来的工人和管理人员进行逐一核对。李玉平负责对三、四楼设备和设施的签订,统计出数字及检查机器的完好率;管理人员不变,但是在库房人员上增加一人负责主料和产成品的管理,另一个人员负责辅料出入库。划归过来的部分人员,要求要遵守公司的统一管理,机构设置全部改为公司所要求的。对于裁剪人员可以适当地增加,具体事宜由车间任主任来安排,保持车间里的三个主任位置,即缝制二楼一个主任、缝制三楼一个主任和裁减后道一个主任。技术部所增加的是车间里的技术员一名负责三楼缝制的指导。其他不变。

    大家明白吗?”

    我看了一下大家。

    此刻大家显得有些惊讶,一会儿又变得兴奋起来。他们当然知道合并的意思,就是合资这边的综合能力超过了未合资的部分,这个是这半年来努力的结果。再说了,这个厂子就应该是要统一的,就应该进行彻底的改革。企业的繁荣,就意味着大河满了,那么他们作为小河才有希望,生活才可以更加好一些。

    “明白了。”大家齐声说。

    “总经理,”秦丽华说,“我觉得后勤人员的工资要给一个合理的水平。特别是电工和食堂管理人员。”她提醒我。

    “好的,你就提出一个方案,我看一下就可以了。”我对她简单地答复。

    “总经理,”二楼缝制车间主任小石说,“能否同意我到供销来做呢?”他问我当时在面谈时候他提出的要求。

    “可以,但是车间主任的人选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人后再决定。李玉平可以帮助他物色一个合适的。”我回答。

    “可是现有的供销业务员怎么办呢?”老谢开始发问。

    “最近都反映现在的供销总是有一些违规的现象,特别是上班时间找不到,在办公室打牌等问题。”我说。

    “是的,我也听说了,而且也同他谈过了。”他解释道。

    “好的,再观察一段时间。”我认真地说。

    我看了看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我问。

    “没有了。”大家说着,也就起身工作去了。

    王师傅和李薇主动留了下来。

    “晓升,我们觉得接管三、四楼固然是好事,但是费用太高了,我们一年下来是完成不了的。要是在外面加工就没有这么多的费用。”王师傅对我说。

    “您说的有道理,可是已经决定了,就力争完成吧。”我也是没有太大的把握。

    “技术部这个方面,应该重点对质量人员加强管理,避免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的发生。特别是我们将要接的韩国的订单,质量问题就要提到第一位了。但是我觉得李玉平总是不满意技术部对质量的控制,总是认为同她的生产有矛盾,有时候还大发脾气。”李薇对我说。

    “是的,客人也是提出许多的问题。看来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改进。老许就是负责质量的,所有商检局和客人来验货,都必须由她来陪着。生产和质量总是有着许多的矛盾,关键是尽可能地合理地解决,否则互相较劲就不能做好工作了。”我说。

    “好的,我同她说一下。”李薇点头说。

    “对三楼车间的管理有什么想法吗?”我问他们。

    “他们的意识肯定是不如二楼,毕竟他们是后来的,安排上没有什么特殊。”王师傅回答。

    “你增加一个技术指导是正确的。”李薇说。

    “那我们就只好一起努力了。”我对他们说。

    “没有问题,你怎么说就怎么做。”他们异口同声地说。

    我们站了起来,到车间去看看。从一楼,再到二楼,从二楼再到三楼。四楼暂时还没有整理好。三楼人员表面上是比较多,但是硬手不多,很多都是年龄大的,做起活儿来不是太快,效率比较低。简单从能力来讲,钉扣锁眼的就不如二楼,他们的速度比较慢。同样的设备,就看出人员素质问题。

    一切安排完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