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默默地离开了李鸿过身边,去看别的人考试了,今天见到了这么一份卷子,他就已经龙心甚阅了!
其实皇帝对此届进士还是很上心的,因为这是自己在位后的第一届进士考试,日后这些人出来以后就是自己的“天子门生”了,自己想要很好地推行自己的政策,那么自然少不了人手,这一批人就是自己笼络的目标。
皇帝对学子们做了很多功课,对自己重点关注的几个人的排名都做了了解,然后圈注了出来,在殿试之中重点关注,从一个人应考时候的表现其实可以看出来很多东西的,也是时候草创自己的班底了,想要将权力从沈宗青那里夺回来,需要走的路程还很漫长啊。
☆、第45章 考中探花
第四十五章考中探花
在早上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开始交卷了,在他们开始安静的举手示意以后,自有两个太监会走过去,交卷的学子们朝圣上所在的方向一鞠躬,然后静悄悄的跟在其中一个太监们的身后离开大殿。
然后另外一个收卷子的太监会小心翼翼地将卷纸放到一边的案几上按照交卷的顺序晾干,防止因为人为因素捻卷了(意思是弄脏了卷纸)。不多时,已经有前面几份提早交的卷纸晾干了,于是太监们小心翼翼滴讲这些卷纸放到皇上龙椅前特意放上的案桌前面。
一般上朝的时候,皇上的龙椅面前都是没有这个案桌的,只有在今天这样的场合才会有案桌摆放在这里。
皇上见已经有几份试卷放上去了,便结束了他四处游荡的作风,转而去干正事了——开始批改卷纸。
看到很好的卷纸,他就会用朱笔在上面做一个标记,每次殿试的时候卷纸都不会糊名,反而会让考生们把自己的名字、籍贯、考号等都写在上面,最后评名次的时候也常常会根据一些文章以外的其余因素来评。
比如说,老成持重的人点为状元,年轻英俊的则点为探花,这些都是古来就有的传统。要不然,选一个糟老头子做探花,天下的人也不答应啊!
因为学子们交卷的时间不一致,所以也给了皇帝分批改卷的时间,相当于他们一边交,皇帝这里一边批改,倒也用不着皇帝再等着夜里加好长时间的班了。
中午的时候太监们轻手轻脚地往大殿之上送上饭盒,学子们如果有需要可以吃饭,但是大家都尽量少喝汤水,少吃稀粥,免得想要出恭。这里可不像在号间里面考试的时候一样,可以想出恭就去,如果你想要出恭,那么考试资格就没有了!请在之前交卷!
所以在参加殿试的这一天,学子们一大早起来都只敢吃少量的干食,不敢喝水,如果几年以后回想起来——我没有考上状元是因为拉肚子了!那还不抱憾终身!
不要以为这种规定不人道,有权有势的皇帝就是这么任性!而且人的潜力是无穷的,这些新进举子们只用憋半天到一天时间的屎尿,而且事先就有准备的,还可以忍受!实在不行就写快一点儿提早交卷就是了!不过一般大家都是忍着什么都不吃,不让人生留下一丁点儿的遗憾!
最难忍受的是那种皇上出巡时准备接见地方小官员的时候,那些等候的小官员们!他们为了接驾可是牺牲良多,还根本不知道皇帝会不会接见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接见他们,只能不停的等着,一般在头一天接到圣旨的时候就会开始“节食”,免得到时候出丑。
前朝的时候曾经发生过一件事,就是一个等待接驾的官员被仇家陷害,故意不告诉他皇上明日要接见官员,他大早上的一碗粥已经喝下去了才接到了迟来的圣旨。结果等到下午的时候他忍不住在众人面前就尿了出来,简直是丢脸丢尽了,还触怒了龙颜,被贬了官,岂不是冤死!
再次将实现转移到科考现场,皇帝自然是不用留在这里吃中午饭的,他可以让心腹太监们暂时代为“监考”,然后自己放下笔从容地走到后面,吃上一桌n个菜的大餐,想吃什么还不用自己动筷子夹,只要一个眼神瞟过去,小太监们就会眼疾手快地将那种食物送到皇上的碗里来,还包试毒!
吃饱了之后他还可以四处溜达一圈,然后小憩片刻,之后再回到太和殿正殿之中。
等他回来的时候,各位考生面前的案桌上已经全部都收拾干净了,完全不见食盒的踪影。想吃的考生已经抓紧时间吃过了,不想吃的小太监也会帮你把食盒收走了,怎么能让皇帝看见大家一起吃饭那种场面呢?耻度略高。
皇上继续批改卷纸,考上们继续答题。不多时,皇上便看到了李鸿过的卷纸,他眼前一亮,仔细的看这份试卷。
六十份试卷说多不多,说少却也不少了。皇上在看试卷的时候自然是先粗略的扫一遍你的观点,如果没有什么新意,自然不耐烦再细看,心中粗略给你定个档次也就是了,至于具体的名次,你能指望皇帝给你拍个三十四名或者是四十七名这种事情发生么?当然选出个三甲定定也就罢了。
但是遇到字字珠玑的好文章,皇帝还是会认真研读一番的,特别重要的是记一下这个学子的名字,再和他的家世对一对,如果是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寒门子弟——那么这就是他的目标!虽然决定了要收小弟了,可是也要收有能耐厉害点儿的小弟啊!
李鸿过的文章在皇帝眼里自然当得上是“字字珠玑、引人入胜”了,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一手令卷面漂亮至极的文字:一手的馆阁体写得规规整整,让人阅读起来心情也很愉快,还不用纠结这个字到底是哪个字,一切都清清楚楚的!
再看他所写的内容,简直每一个字都写到了皇帝心坎之中去了,让皇帝忍不住击节叫好!
可是皇帝这一声“好”叫出去以后,可是让下面继续考试的进士们心中忍不住抖两抖,差点儿没在试卷上划拉一笔!所以说写得慢就是有坏处。
皇上也知道自己失态了,于是赶紧恢复严肃的表情,只是默默地在李鸿过的卷纸上划了一个大大的红圈,代表我很中意你!然后朱批大字“状元之才”!如果不是大家刚刚都听到了他的那一声,此时光看皇帝的表情还以为他从来没有叫过那一声“好”呢。
到了日落西山的时候,所有的进士们也都交完卷了,然后皇上坚持着将最后的卷纸都批完,便让人将这些被批改过的卷纸们都送到后面的中和殿里面去了。
在那里,有以沈宗青沈宰相为首的考官集团在等候着呢,他们吃过午饭之后就按时进宫等着了。虽然皇帝已经有了批示,但是这天下却也不是他的一言堂,这些试卷还要让考官们再次评定一遍,然后评出个名次来。
当然,皇帝在乎的只是头三名的成绩,还有他看好的几个划过小圈圈的人不要名次太低,其他的人排几名这种小事他一般不会在意的,这些细节他一般都不会反对考官集团的意见,不止是他,历任帝王都是这样的。
考官集团当然是点着无数蜡烛在中和殿里面挑灯夜战了,对于每一份卷纸,都按照之前初试的流程再走一遍,然后排出名次,为了某个考生的排名,考官们可能都要大吵一架,最后交由主考官沈宗青大人来定夺。
这个时候的竞争尤为激烈,特别是在全部都是实名制考卷的情况下!谁没有几个沾亲带故的人来参加考试?考前,人家早就打听好了你是考官,能不走走你的门路?你已经收了人家的东西,给人家放出了话,那么在这种时候为他争取一下也是应该的吧?
于是,中和殿之中充满了这样的吵闹声:
“我觉得某甲学子不错,可以排在第二十名。”
“放屁!他哪里能排二十名?二十三名还差不多!你没看到某乙和某丙写得比他好么?”
“你才瞎了眼呢?你那个某乙写得是什么东西?别以为我不知道,你说的那个某乙其实是你小舅子的亲家的侄子!你这是徇私!”
“你乱说!我这叫内举不避亲!你才是收了某甲的银子呢,某天都有人看见某甲他老爹拎着东西进你家了!”
等等等等。。。。。。
简直就和早晨的菜市场里面一样的热闹!每年不吵几个时辰是结束不了的。
不过无论如何名次早就被他们在初试的时候评定过一次了,殿试之时可能会有一些变动,但是变动不会大,变动的人数也不会太多,否则岂不是闲的初试之时批卷子的他们太没有水平了么?
沈宗青看着面前李鸿过的这份试卷郁闷了,写得什么东西?简直是强词夺理!他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这种类似于取消拜师制度的意见,是疯了吗?
最为难的是,皇帝居然还看上了他这一篇狗屁不通的文章,朱批了一个状元之才,难道在明天的早朝上,要钦点他为状元?
不行!绝对不行!他沈宗青决不允许这种言论占据上风。如果师道这个制度都变成了这个学子说的这样,那天下就变得太可怕了!他和底下官员们的联系就会被扯去了“师道”这一层遮羞布,变成了赤果果的“结党”!说不定还会在史册上臭一笔。
不行,不能让这样的文章变成现实!
可是对于这样已经简在帝心的文章,如果让他名次太低,似乎也不是很合理,怎么办呢?算了,给他一个探花吧,再宣传宣传是因为他年纪小这件事才让他得以中的探花,而不是因为有什么真才实学,那么他的才名就能最大限度地被降低,大家记住的就只是他的年龄小,他的幸运,而不会是他的才华,不会让他的才名传遍天下!
第二天一早,二品以上的大臣们都穿着自己的朝服上朝了,而60名待评定名次的新进进士们也等候在太和殿前长长台阶下的广场之中,听候着对自己命运的宣判。
在朝会之中,沈宗青作为主考官会将他们草拟的圣旨给皇帝看,只要皇帝没有什么大的意见,那么只要在上面盖一个大印就可以传檄天下了。
皇帝看到第一个名字就皱眉了,怎么不是李鸿过呢?他意属的状元可是李鸿过啊!
皇帝立即看不下去了,将圣旨合上,问道:“沈爱卿,朕观进士李鸿过所写的文章极好,乃是状元之才,为何不评定给他今科状元呢?”
沈宗青此时也不会与皇上在明面上抗衡,而是委婉地说道:“启禀皇上,皇上圣明,自然慧眼识珠,臣与众同僚通观所有进士的试卷,发现了三份试卷可以位列三甲,其中自然有皇上特意圈出来的这一份。但是李鸿过此子今年只有十五岁,文章自然不如另外两位举子老成持重,且他少年英俊,正是探花的好人选,因此臣斗胆,恳请皇上钦点他为探花,也算成全了一段美谈!日后人们说起李鸿过,自然记得他一年之内连中四科,且以大秦最小的十五岁之龄成为探花!”
皇上心中有些生气,手上的青筋都暴起了,不过还好下面站着的人都低着头看不见,他心中也终于明白了老祖宗为什么要把龙椅弄那么高!
他尽量平静自己的心情,然后平和地问道:“哦,可是朕观此子甚有才华,钦点为状元不更是会传为美谈么?众卿以为如何啊?”
下面的各个文官们纷纷支持沈宗青,武官则纷纷表示以皇帝的意思马首是瞻,最后差点弄得满朝文武捋袖子打起来了!
皇上权衡片刻后说道:“肃静!大家都不要再争了,朕意已决,就按沈爱卿说的办,将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