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夫妻俩气冲冲地走了。
办事员摇摇头,叹了一口气:“男人有女人……我看那个女人也有男……”忽然,他闭口不说了:“你怎么还没走啊?”他瞧见了她。
“我在等这……”她指了指离婚证书上那已干透了的红巴巴。
“你们俩挺干脆,说离婚就离婚,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她苦笑了笑。
“其实你丈夫挺关心你的。不知你俩为何感情破裂?”
“一言难进。”
办事员见她难以启齿,也没往下问。
她想起第一次来到这里时的情景。她原以为离婚并不是一件顺当的事情。虽说闹离婚,但那是在气头上,真正冷静下来恐怕就不是那么回事情了。在那种时刻,那种气氛中,过去美好的时光,情感,优点,怎么全都一去不复返?近在眼前的全是指责,抱怨,缺点;一个不让一个,就像仇人相见,唇枪舌剑,恨不得将对方撕成粉碎。末了,英雄般的举止出现了,一份《离婚协议书》诞生了,大笔一挥,好一副英雄气概。谁也不会想到结局是什么样子?她想,两人都在气头上,去了街道,人家调解……可谁想到问题并不像她想象的那样简单,没人为你调解,填表——交钱——盖章——《离婚证》,这到非常简单,比买件商品还简单容易。希望随着《离婚证》破灭……她的心在哭泣。
“结婚,离婚,再结婚……真有意思。”办事员喃喃自语道。
“你说那男的外面有女人吗?”不知为何她问起此事。
“说不清楚。”办事员停顿了片刻,说:“不过,那女的外面好像有情人。”
“为什么这么说?”她不解地问道。
“自己做过的事情自己最清楚,没做过的事怎么能猜测到别人会这样做呢?妻子怀疑丈夫外面有女人,不能仅凭电话断了就认定有这种事。反过来,她丈夫接电话时不也给挂断了吗?他丈夫却没像她那样猜疑,也没往那方面去想,而是按照妻子的话是骚扰电话。如果她丈夫聪明一点,自己经历过此事,肯定会猜疑到。这是恶人先告状。”
她不大明白。
办事员笑了笑说:“男人一般不大注意小节。电话断线,大都以为线路出了故障或者错打了电话。他们不会为此考虑到妻子有什么艳情。再说,妻子接电话,时常也发生这种事情,也就习以为常了。熟不知失误就失误在这儿。丈夫在家,情人打来电话,妻子接电话能和情人说悄悄话吗?被丈夫发现了怎么办?往后日子可怎么过啊?丈夫如果再不讲道理粗暴地对待她,这不是要闹出人命案吗。做妻子的只有忍痛挂掉电话,情人也能够理解她。如果丈夫接电话,对方肯定会将电话挂断。反过来,丈夫的情人打电话来,男人接电话一般都会支支吾吾不会立刻挂断电话,做妻子的很快就能够发现。虽说丈夫也怕妻子知道艳事,但在情人面前总得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一般说丈夫在外面有外遇做妻子的都能发现,而妻子在外面有情人,做丈夫知道的就甚少。女人做事考虑比较周密,男人却不是那么回事情。”
“情人打电话来家,妻子在家丈夫不会熟视无睹或者接了电话立即挂断吗?”她懵懂地说道。
“男人和女人不一样。女方的情人打电话来家里如果被女人挂断,情人会理解她的苦衷。而男方的情人打电话来家里如果被男人挂断,情人想象的就不是男人的苦衷了,她认为这个男人在玩弄她,要抛弃她,或是移情别恋。”
“她为何这样想呢?”
“男人在外找情人寻求的是刺激或感觉,他不会为某一个女人和妻子吵闹离婚。而女人寻求的是刺激和依赖,她们往往会把情感交给某个男人成为一个不顾及一切的人物……你不要往心里去,我说的是那些多情人。”
怪不得,她怎么对魏思林说,怎么提示他,他就是不往那方面去想,也不揣测?如果换成自己早就想到那种事了?男人真是那么不拘小节吗?记得母亲和父亲……女人打电话来家里找父亲,母亲总是不高兴,一脸怨气。男人打电话来家里找母亲,父亲到挺热心。有时女人来家里找父亲,母亲总是坐在一旁,时不时插上两句话,俨然与来者挺熟悉的样子。而男人来家里找母亲,父亲总是避开,去别处转转,或者看看报纸,浇浇花……这是为什么?她想不通。
“你那丈夫真不知足,这么漂亮的老婆也舍得放弃,简直让人不可思议,想不通。人啊,什么事情都得想开一些,不要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过去有句古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啊!”
是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然而魏思林为何不那样想呢?他那人生哲理:只要是好朋友,帮助过他,或者他欠人家的,他都会全力地相助,不顾一切。这不和痴情的女人差不多么吗?连感情都给了人家,比同性恋还同性恋。
忽然,她脸色变得阴郁起来:我写的那封信,他没看到?还是看见了无动于衷?已经好些天下来了,他为何没反应?信就夹在大衣橱下面的抽屉里那首《献给爱蒂斯》钢琴曲谱里。这是为什么?临离开清目路28号时,她特意提醒过他,别忘了将大衣橱整理一番,看看少没少东西?省得到时候冤枉她错拿了什么。难道他真是那种绝情人?她一连向自己提出好几个问题。她不明白的是,他并不是一个受了指责无动于衷的人?他受了指责定会暴跳如雷。他简单的头脑会寻根问底?不弄清是非决不罢休。算了吧,婚都离了,还有什么缘木求鱼。
第七部第一一二章
自打离婚后,她的心一直在哭泣,前所未有过的,眼泪早已流干了。她的希望,她的梦,她少女时代的情怀随着婚姻消逝了,留下的只是痛苦的哀思和对婚姻的恨!她不怨魏思林,也不恨他。虽说他固执己见,刚愎自用,但他毕竟也是一个受害者,更何况他从未残暴地对待过她(女人一生最担心,最惧怕的就是被心爱的男人无辜的抛弃或者遭受男人的蹂躏和虐待)。
人生来就不是十全十美,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人人会犯错误,只要不是绝情,任何怨恨都会化解掉。
“一日夫妻百日恩”。不管走到那里,她终就将身躯和情感全都交给了魏思林;两人相爱的又是那么的深刻,那么的痴迷,那么的刻骨铭心。至于后来所发生的一切和魏思林固习的癖性造成的这种结局——一种失去理智,自私狭隘的结局,这并不能说明她已不再爱魏思林,也不能说明魏思林不再爱她,只是中间缺少一个环节——理解与说服。谁都不去理解对方,宽容对方,更何况这种事还难已启齿,只能让事态愈演愈烈,火烧圆明园,结束这一切。
女人是否要求得太多,既要男人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又要求男人听话?这岂不是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吗?
婚姻究竟是以情感为结合,还是以依托、占有为结合?是用一种思想去改变另一种思想,还是用一种情感去俘获另一种感情?远大的理想——渺小的家庭;崇高的事业——琐碎的家务事;师生——恋人;恩人——妻子?谁主导谁?谁大于谁?谁左右谁?是家庭主导理想,还是理想左右家庭?是事业高于家务事,还是家务事大于事业?是师生重于恋人,还是恋人重于师生?是恩人优越妻子,还是妻子超越恩人?两种思想,两种事业,两种人生观,两种理念是无法共存的,倘若将两种不同的观念融合在一起,那简直比登天还难。唯一解决的方法,后者必须依附于前者,小归顺大,弱依赖强,或者前者附属于后者,大归顺小,强依赖弱,是心肝情愿,毫无怨言的。这是必然规律。就像万物归纳宇宙之下,宇宙归纳天公主宰……人人都想争做天公不做庶民,天下岂不是大乱。
宇宙之规则,一物降一物,金、木、水、火、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而今,天下大乱,风马牛不相及,金克火,火克水,水克土,土克木,木克金,原有的亲情胜于友情,恩情胜过爱情,男人超越女人……现在却变成了,友情超越亲情,爱情超越恩情,女人超越男人……
记得和魏思林刚刚相识并涉及到恋情时,魏思林就已按照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向她阐明了他的人生观——“我失去你将会死去,我失去汤玉安将不会存留在这个世界。”规则已经定论,汤玉安早已经超越了她在魏思林心目中的位置,只是她自不量力,抱有一种侥幸心理,或者以自己真挚的情感去改变,俘获魏思林。熟不知,魏思林固执己见,我行我素,他是以他的人生观行使着游戏规则,谁也别想改变他。而她呢,也是按照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行使着权力。可是,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汤玉安,禽兽不如,竟然做出那种伤天害理的事情。她是有冤无处申诉,有恨无处复仇,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鸣,所有的罪过全由她一个无辜的弱女子来承担,天地不容。总有一天,汤玉安会遭到报应,五雷轰顶,五马分尸。她天天都在赌咒他。
一切都已结束。
她没有把离婚的事情告诉爸爸妈妈。她知道,他们为她伤透了心,倘若再把这不幸的消息告诉他们,简直是火上加油。自己酿成的苦酒自己喝。自己做的人生选择自己应该去承受,最好不要告诉家人,因为还不知道结果如何。让家人和自己一起承担恐惧和痛苦,于事无补。
她准备离开这座城市,去深圳工作,远离这里的伤心和丑恶。虽说她的个人履历中记载着不光彩的一面,但凭借她的容貌、家庭、学历、英语……经理、老板不会熟视无睹,目不识丁。她相信,个个都会争先恐后抢夺她这个人才。女人——拥有漂亮的脸蛋、大学学历,是当今社会最热门的群体。过去有句古话:“女人无才便是德。”现在是:“女人有才便是德。”只要自重,自律,不好高骛远,不想入非非,不强人所难,远离诱惑,远离情感,远离伤心,远离丑恶,青春长在,生命不息。
现在她终于明白魏思林说的故事:《噩梦醒来》中男主人翁对待自己的前妻和后妻的情缘为何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缘。男主人翁对待前妻的情感是真正的爱情,对待后妻的情感是真实的感情,两者不可混为一谈。爱情是不可饶恕,不能包容,短暂,一见钟情的;感情却是以慈悲为怀,可包容,长久,长时间磨合。爱情是一种精神寄托,感情是一种精神依托,前者不包含任何杂质,必须纯情、专一,后者却可容许少量杂质的存在,不必纯情、专一。就拿她来说,即使自己以后再结婚,也唯有感情,不会再有爱情,更不会一见钟情,不会不可包容,不可饶恕,而是慈悲为怀,包容,长时间的磨合。
目前,她最担心的到不是自己,而是魏思林!他会固执地履行自己曾经许下过的诺言。她知道,他刚愎自用,固执己见,即使没有勇气面对死亡,也会无情地去折磨自己,直到生命停息。假如整个事态的发展,并不像现在这样——恩人与爱人的选择,而是汤玉安的所作所为……或者因她的风流,魏思林就不会固执地实现自己的诺言,而会很好的生活下去。就因为他不知道原因所在,惟有选择折磨自己,折磨别人,以此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现在想起欧阳弘说得那番话颇有一番道理,魏思林的人生选择——成功与死亡!他不会因为自己不成功而苟且偷安的生活,他会努力地工作,勤奋地学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哪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