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勤保障,都掌握在他的手中。但事过不久,凯塞林与帝国元帅戈林的亲信—;—;空军部副部长米尔希发生了意见分歧,被解除了空军参谋长的职务,调任驻德累斯顿的空军第3军区司令。1938年初,第三帝国对空军实施整编,他被任命为第一航空队司令。凯塞林重视并善于训练部队,其下属有较好的军事素养。1938年德军占领奥地利和1939年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时,他的部队都显示了高度的训练水平。
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闪击”波兰,凯塞林的航空队受命支援北方集团军的地面作战。他亲自驾驶飞机突击波兰军队,轰炸波兰首都华沙。9月27日,波军全线崩溃,波兰当局投降,凯塞林因作战勇敢,指挥有方而获得铁十字骑士勋章。
1940年2月,凯塞林被调往西线,任第2航空队司令。5月,西线开战后,他首次使用伞兵和空运部队对荷兰、比利时的要塞发动攻击。当西欧各国相继沦陷,英国远征军仓皇撤退时,他派出飞机轰炸撤退中的英军,但因希特勒和陆军总部命令装甲部队停止前进,陆空未能协同行动,致使30万英军主力撤过了英吉利海峡。1940年7月19日,希特勒将米尔希、凯塞林,施佩尔三人晋升为空军元帅,凯塞林是越过上将而直接晋升元帅的。
1941年5月末,凯塞林指挥的第2航空队被调往东方,准备实施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侵苏战争爆发后,他负责支援中央集团军群的行动,掩护中央集团军群突破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进而合围莫斯科。每次战役开始,都由凯塞林指挥的航空队首先进行狂轰滥炸。开始几次战役比较顺利,但到莫斯科战役时,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莫斯科的秋天多雨、浓雾,对德军的进攻极为不利。德军的轰炸收效甚微,而且人员、物资损失都很惨重。凯塞林为了改变被动局面,曾几次驾驶飞机突袭莫斯科,探索在恶劣气候下增强轰炸效果的办法。他要求对地面进行攻击的飞行员尽最大努力在森林、丘陵、村庄上空作低空飞行,尽管如此,对莫斯科的轰炸仍没有得到使希特勒满意的效果。
1941年11月,英军在北非大举增兵并实施反攻,德、意的非洲兵团处在危机之中。希特勒于12月任命凯塞林为南部空军总司令,管辖驻在意大利南部和希腊南部的两个航空队和其它的加强部队。他以意大利和希腊为基地,支援德军在北非的行动,保护后勤补给线,由于凯塞林的支援,隆美尔的非洲兵团才免遭厄运而获得了喘息机会。1942年1月,隆美尔在凯塞林的支援下,向英军发起反攻,再次夺取了昔兰尼加,5月,又重创英国第8集团军,攻占了托布鲁克要塞,追击向阿拉曼溃逃之敌。8月,英军名将蒙哥马利接管了第8集团军的指挥权,进而发动了强大的反攻,重创德意非洲兵团。11月,美军在北非登陆,形势对德军更加不利。凯塞林在被迫分散兵力的情况下,仍然夺得了局部制空权,建立了所谓“凯塞林隘道”。在北非之战的最后阶段,凯塞林接连获得了栎树叶勋章和抵树叶带剑勋章。当他完成了第200次战斗飞行时,,希特勒又给他颁发了一枚前线飞行金质别针。1943年夏,英美军队在西西里岛登陆,9月初,意大利与盟国秘密签订了停战协定,意大利的部队停止了抵抗。凯塞林便和德国驻意大利北部集团军司令隆美尔一起,把管辖区内的意军缴械。但是,他们在意大利防守问题上却发生了分歧。隆美尔主张撒至北部亚平宁山一线,而凯塞林主张在南部罗马与那不勒斯一线设防。希特勒采纳了凯塞林的意见,并任命他为西南战区总司令。起初,德军统帅部以为凯塞林在英美联军的强大压力下必败无疑。而凯塞林却守住了萨莱诺—;—;福贾一线,入冬以后,又撤至加里利亚诺—;—;卡希诺—;—;亚德里亚一线继续抵抗,直到联军攻取罗马,凯塞林的部队才撤至亚平宁山负隅顽抗。1944年7月19日,当他服役届满四十周年的时候,希特勒授予他栎树叶钻石勋章。
1945年3月,凯塞林接替伦德施泰特出任西线总司令,战争接近尾声时,他又任南线总司令。德军彻底崩溃后,凯塞林率部向美军第101空降师师长泰勒投降。1947年5月,他被送到驻威尼斯的一个英国军事法庭接受审判,被判处死刑,10月又改为无期徒刑。1952年10月被释放后,居住在德国,撰写回忆录,1960年7月16日死于心脏病。
战争恶魔东条英机
东条英机出生于日本的一个军阀家庭,其父东条英教是创造日本陆军的“有功之臣”。东条英机在其父的熏陶下,从小就在灵魂深处埋下了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思想。
公元1899年(明治32年),16岁的东条英机进入东京陆军幼年学校就读,三年之后升入陆军中央幼年学校。少年立志从军的东条英机,从小就爱打架而不爱学习功课,即使被别人打得头破血流,他也从不服输。他上了陆军中央幼年学校之后,学习成绩仍然不好,但打架却名列前茅。有一次七、八个同学揍他,他被打得狼狈不堪。据说他由此领悟到“力气再大,只能对付一个敌人,要战胜众敌,还得靠学习”,于是他擦干眼泪,猛用起功来。1904年,他升入陆军学校,当上了士官候补生。当时日俄战争已经爆发,他只学习了10个月便提前毕业,并得到了少尉军衔。决心做“天皇陛下的御盾”的东条英机,跟着新组建的师团到了中国东北,和他的父亲来到了同一个战场。但是,还没等他参加战斗,日俄战争便宣告结束了,他也随队“凯旋而归”。
1915年(大正4年),33岁的东条英机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在陆军省当了一段时间副官之后,又任驻德国大使馆武官。回国后担任过陆军大学教官、陆军省军事局课员、整备局动员课长等职。公元1929年(昭和4年)。他被任命为步兵第一联队长。为了显示武士道精神,他经常在没人的地方练嗓子,练就了一副大嗓门,喊一声“立正”能把人们吓一跳。
1933年,51岁的东条英机当上了日本陆军少将,并被调到参谋本部工作,不久又被任命为军事调查部部长。当时,日本陆军积极插手日本的政治活动,东条英机也参与了这种活动的幕后策划。当时日本各政党做为推行政治的中心势力,对于“九·;一八”事变及军部对此所持的态度感到不满。东条英机马上对政党发表的不利于军部的言行进行了“调查”,指控这是“挑拨军民关系”,以此封住了政党对军部批判之口。从此,日本加速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滑了下去。
1935年(昭和10年),东条英机出任关东军宪兵司令官,再度来到中国东北。他下车伊始,就亲自出马,动员军警,搞所谓“整肃纲纪”,“强化治安”,讨伐“土匪”,疯狂地镇压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为此,他很快被晋升为陆军中将。1937年(昭和12年)春,他又当上了关东军参谋长。1937年7月7日,侵略中国华北的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东条英机立即率关东军进攻察哈尔省,超过长城,侵占了张家口等地,并炮制了听命于日本人的所谓“察南自治政府”。
“九·;一八”事变前后,军国主义分子在日本内阁中越来越多,军部渐渐控制了日本政局。1938年(昭和13年)春,东条英机回到东京,当上了陆军次官,成为新任陆相板垣的助手。不久,他象海军次官山本五十六兼任海军航空本部部长那样,也兼任了陆军航空本部部长。11月28日,东条英机在“陆军管理事业主恳谈会上”发表了臭名昭著的演说。他扬言要准备对中国和苏联两国正面战争,而后全部占领中国。当时日本国内就有人对他的演说不满,认为一个陆军次官发表如此重要声明,未免有些轻率。经济界人士痛骂东条英机好似恶魔一般。
不久,这位“恶魔”又调任航空总监。他上任后大力强化和扩大侵华的日本航空兵。他对航空技术是门外汉,但为了表示对技术人员和飞行人员的信赖,经常“勇敢地进行空中旅行”。他一方面吹嘘日本航空兵在“物的方面是出色的”,另一方面鼓吹发扬武士道精神。对于死在中国的众多航空人员的“遗族”,又是设宴招待,又是“祝愿各位能毫无拘束地参拜完”神社,以图换取一个“人情将军”的美称。
1940年7月,57岁的东条英机当上了日本内阁的陆军大臣。他在特任式结束后表示要“粉身碎骨以向克服艰难时局迈进”;他于就任伊始的深夜参拜在中国战场死去的“皇军将士”的神社,表达了他实行军国主义化的决心。同年9月27日,日本同德、意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划分了势力范围。这进一步鼓舞了东条这个极端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的侵略扩张野心。
1941年(昭和16年)初,东条以“今年正是非常时期中的超非常时期”这番话为引子,向部内人员作了训示。时隔一天,“战阵训”发表了。东条炮制的这个为“在战阵中盛开鲜艳之花”而“灌输养分”即宣扬法西斯精神的“战阵训”,曾被一些人吹嘘成是“国民训”。为了完成“圣战”—;—;侵略扩张,东条强调要“攻必取,战必胜”,“发挥服从精神”,“命令一下,欣然投身于死地”;要求日军“生活务期简朴,不自由应思为常事”,“纵令有遗骨不归之事,敢于毫不为意”;还应“勿嫉他人之荣达,勿怨己之未被重用,应顾而思己诚之不足”,只管卖命,“作国民之模范”。
1941年10月,东条当上了日本内阁首相。他在组阁时抛弃了已往的谋求政界势力均衡的方针,陆军成了内阁的骨干力量。东条还兼任内务大臣和陆军大臣,使权力日益集中和一元化。这时,东条已晋升为大将。这位军人首相一上任便在政府声明中重申“既定国策”,即“完成支那事变,确立大东亚共荣圈”,也就是继续侵略中国,占领南太平洋各国,同时追加军费预算。他表示要“以决不后退之意志,率先亲临前线,辅弼皇谟。”拿日本人民的生命财产作赌注,进行战争赌博。他不断发表讲话,要求日本人民“信任政府”,勒紧裤腰带,因为“今后在日常生活中将出现进一步紧缩的情况是不得已的”,“对于政府的方针措施即使见到有什么不足之处,与其议论它的是非,莫如首先用我们国民的实践来加以补偿”。
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时间12月7日),日本帝国政府发表声明:对美英宣战。此时,日本海军已经对珍珠港的美军进行了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爆发了。以东条为总裁的法西斯军国主义组织“大政翼赞会”恰在这一天召开第二次中央联合会议,身穿军装的东条在会上说:“对美国和英国宣战的诏敕业已颁发”,“希望各位火速回到各自的岗位去,要在各自的岗位上指导国民,为突破艰难而勇往直前。”
1942年5月,日本海军在珊瑚海之战中首次受挫,6月,在中途岛之战中又遭惨败,从此便丧失了在太平洋上的主动权。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