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机一次次从空中呼啸而下,维多利亚熟练地操纵着轮机,在船长的口令下,“波利塔”号借轮机产生的加快的速度一次次转动着笨拙的船体避开了致命的袭击。
“波利塔”号在维多利亚的操纵下,航速从九节提高到了十二点五节。炸弹炸断了烟囱、电线和管道。主机的阀门接头松动了,滚烫的蒸汽“嗞;嗞;”地扑过她的头顶。情况十分危急,如果是任何一个技术稍不熟练的动作或失误,主管道就会因超压而爆炸。维多利亚麻利自如地照料着各个部位。她倾听着飞机引擎声音的远近来判断炸弹落下的方位。操纵台边落下了很多从机房舱口掉下来的飞机扫射的机枪弹壳。维多利亚好像似毫没有看见。她一手伸过头顶,紧握着风门杆把,努力以此迫使蒸汽通过已变形的主管道。她的脸上露出沉着坚毅的神情。汗水和着黑色的油污从前额流了下来渗入眼中,火辣辣的。她猛地甩了几下头,紧闭起了一只眼睛,始终没有停下手来。
终于,耗尽了弹药的敌机无可奈何地飞走了。维多利亚减低了船速。“波利塔”号上的小艇和甲板被炸得遍体鳞伤,船舱也进了水,但它仍然在海面上航行着。
水手和船员们冲进了轮机房,热烈地向维多利亚祝贺着、欢呼着,维多利亚腼腆地笑了。
满身伤痕的“波利塔”号缓缓驶入了弗吉尼亚。诺福克港的居民们从船员们那儿听到了他们奇迹般的经历,对维多利亚小姐深为敬佩。伦敦的许多市民一齐捐献了二千五百多美元给兰贝思区买了一辆汽车餐车,餐车的名字被命名为“维多利亚”号,以表彰维多利亚的功绩。
沙漠猎“狐”
1942年8月,英国第八集团军在德军的强大攻势下失利了。英国部队向着尼罗河溃退,一路上丢盔卸甲。
中东军区总司令克劳德·;奥金莱克上将接管了第八集团的指挥权,并在阿拉曼召集了束手无策、灰心丧气的部队,并组成一道临时防线。
阿拉曼防线是一个重要的阵地,它的地形象个瓶颈口。英国部队必须阻止德国军队的攻击,否则整个非洲都会被德国人控制。
1942年的一个夏日,一位枯瘦如柴、长鼻子的英国将军抵达开罗。他就是新任命的第八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中将。当蒙哥马利来到阿拉曼前沿阵地时,迎接他的是一片混乱。官兵们士气低沉,到处迷漫着准备撤退的气氛。
蒙哥马利立即召集了几十名军官和参谋长。当他瘦小的身材穿着肥大的沙漠军服出现时,军官们都抱着怀疑的目光注视着他。
蒙哥马利以他犀利的目光扫视他的部下,登上一个沙丘,以坚定的充满自信的声音说道:
“阿拉曼是我们最后的防线,如果失去它,我们将失去整个非洲。我命令烧毁所有撤退的计划和指示。我们不能在此生存,那我们就在此献身……”
蒙哥马利以他的自信和坚定感染了他的部下,他令人激动的讲话增添了军官们的勇气和力量。所有官兵群策群力,准备和德军殊死作战。
蒙哥马利第二天大清早就驱车进入沙漠,登上阿拉曼防线的最突出处,用望远镜观察地形和敌人的防线。德军距此不到两千码,中间是灼热的沙漠。
德军指挥官名叫隆美尔。是德国纳粹的陆军元帅,他阴谋狡诈,诡计多端,被英国官兵称做“沙漠之狐”。隆美尔在此地拥有16万大军,而且他的增援部队还在源源不断地抵达。蒙哥马利设法避开隆美尔的进攻。隆美尔投入300百辆坦克的兵力攻打英车防线的中部和南部,寻找坦克部队可以向英军阵地侧翼进攻的薄弱点—;—;这是隆美尔惯用的伎俩。蒙哥马利识破了敌人的阴谋。他避免打坦克战。他让隆美尔的坦克进入防线的入口处,然后用反坦克炮和隐蔽在沙丘中的大炮迎击它们。
隆美尔的坦克在大炮的轰击下,仓惶撤退,损失了140辆坦克。英军只损失37辆。
1942年10月23日,蒙哥马利准备进行夜战。他用800辆坦克向隆美尔的阵地冲击。隆美尔也集中几百辆坦克发动反攻。
隆美尔亲自指挥第90轻装甲师向英军猛扑过来。他们逐渐进入沙漠的空旷处。突然,几十架英国飞机飞来,对暴露的隆美尔部队轮番轰炸,德军遭到沉重的打击,被迫撤退。几天后,隆美尔进行了疯狂的反扑,双方展天了激烈的战斗。
蒙哥马利开始了他出其不意的攻势。他部队的坦克从伪装罩里冲出,源源不断地冲向敌人,并击毁隆美尔600多辆坦克。
蒙哥马利的攻势设计得天衣无缝。他把对隆美尔的进攻称作“精彩的狩猎”。
隆美尔在蒙哥马利强大的攻势下,节节溃退。
蒙哥马利带领他的第八集团奋勇追击,他们怀着报仇雪恨的强烈愿望步步逼近敌人。蒙哥马利的第八集团军沿途收容了8万名意大利战俘和两万名德国战俘。
在漫长的撤退中,隆美尔曾两度试图停下来抵抗,但都被蒙哥马利击退了。蒙哥马利事后评论说:“隆美尔是个老练的将领。但他有一个弱点,就是重复他的战术,而这就是我将要打败他的途径。”
蒙哥马利为了打胜这一仗,他巧妙地变换作战策略,并和空中将领一起制订陆空协同作战的计划,终于一步步地走向胜利。
11月4日,德军全线溃退,隆美尔率领残部曾一气溃退了700公里,才逃脱了蒙哥马利的追击。
这次战役,德军死伤2万余人,被俘3万人,1000门大炮和500辆坦克被击毁。
蒙哥马利一直把隆美尔的画像钉在床头并希望生擒他,可惜未能完全如愿。
在阿拉曼击溃隆美尔,是英国对德作战的首次决定性胜利,它使纳粹德国丧失了对北非的控制权,也为后来盟军进攻作战树立了典范。
“自由法国”运动
1940年5月,德国绕过法国的马奇诺防线,攻入了法国。马奇诺防线是法国陆军部长马奇诺在任期间修筑的一条法国东部边境的防御阵地体系。防线内堡垒林立,地下筑有坚固工事,还有地下铁道、隧道公路和各种生活设施。
马奇诺防线被法国人视为安全的保证,是“万无一失”的坚固屏障。
在大战以前,英法政府对希特勒的军事扩张一再妥协退让,使得德国的扩张野心日益膨胀,希特勒攻占波兰后,又占领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顺利地绕过“马奇诺防线”,攻入了法国。
毫无戒备的法军一触即溃,法国首都巴黎危在旦夕。6月14日,德国未发一弹就占领了巴黎,接着深入法国境内。
1940年6月22日卖国贼贝当组成的新内阁,向德国投降。
6月本是法国最迷人的季节,这时却陷入一片恐慌中。法国被卖国政府奉送给了希特勒,但法兰西独立自由的精神并没有终结,具有斗争传统的法国人民是不会甘心屈服的。
在法国军队中,有一个坚决主张抵抗法国侵略的人,他就是夏尔·;戴高乐将军。
戴高乐将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是个中尉,在凡尔登战役中身负重伤被俘,战后才回到法国。第二次大战爆发后,他提出了针对德国闪电战战术建设机械化部队的建议,但没有受到重视。
在法国沦陷时,戴高乐坚决要求抵抗德国侵略者,但在当时的法国政府中,他孤立无援。
6月17日清晨,戴高乐将军在机场送别英国斯皮尔斯将军。
当两位朋友握手告别,飞机即将缓缓起飞时,戴高乐将军突然敏捷地一跳,跃上飞机舷梯,钻进飞机的机舱,并“砰”地一声关上机门。飞机飞上了蓝天,腾空而去。机场上的人大为吃惊,但已无可奈何。
戴高乐将军当时是法国国防部和陆军次长。竭力反对贝当政府的卖国行径,失败后,他决定逃离法国,到国外重新组织力量继续抗击德国侵略者。
逃离法国的第二天,在英国首相邱吉尔的支持下,6月18日下午,戴高乐将军在英国广播电台发表了《告法国人民书》,他向法国人民和全世界庄严宣布:
“法国的事业没有失败,……法国并非孤军奋战!它不是单枪匹马!它不是四处无援!……法国的抵抗火焰决不应该熄灭,也决不会熄灭……”
戴高乐将军要求希望自由的法国官兵们和他联系。
戴高乐将军的宣言激励了三千万法国人民的心灵。他们在失败的痛苦中重新昂起头来。巴黎的学生在凯旋们集会,表示他们对戴高乐的热烈拥护。
法国的贝当政府对戴高乐将军恨之入骨,他们在法国军事法庭对戴高乐将军进行缺席审判,徒刑从4年直至死刑。戴高乐将军高扬“自由法国”的旗帜,以顽强的毅力开始拯救法国的斗争。
6月29日,有200多名步、炮兵向戴高乐将军报到,从敦刻尔克撤退的200多人投入“自由法国”的运动……到月底时,海军中将米塞利埃,也来到伦敦,支持戴高乐将军。到7月底时,有7000多人志愿拿起武器为“自由法国”而战,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有的从法国绕道西班牙逃到英国,有的从北非经直布罗陀海峡投奔而来……
“自由法国”总部设在泰晤士河畔的一座大厦里。戴高乐将军筹建了法国民族委员会和武装力量,在简陋的办公室里他接待从各地来的关心“自由法国”的人们。
7月14日是法国的国庆节,清晨,戴高乐将军检阅了首批“自由法国”的战士。
一周以后,首批“自由法国”飞行员参加了对鲁尔区的轰炸,戴高乐将军组织了这次行动并发表了有关这次轰炸取得胜利的消息。
1940年8月,戴高乐将军率领一支英、法联合舰队向法国进攻,不幸失败,但戴高乐将军并不屈服,他以顽强的精神继续战斗。
之后,戴高乐将军又在非洲建立了一个可靠的作战基地和精干的行政机构,并出版了“自由法国”的报纸……
1943年5月,共产党等16个政党团体在法国国内共同组建了全国抵抗运动委员会,戴高乐派往国内的代表让·;穆旦担任第一届主席。到1944年3月,法国国内各抵抗组织的武装力量联合为统一的内地军,戴高乐将军的将士们和德军进行着英勇的战斗。
1944年6月,苏联红军解放了波兰,盟军从诺曼底登陆后向法国挺进。
8月20日,戴高乐将军率领“自由法国”的部队随同盟军向巴黎挺进。他的军队受到了法国人民热烈的欢迎。
戴高乐将军和千百万法国人民一起奋起战斗,武装起义解放了巴黎。
1945年5月,德国投降,戴高乐以法国临时政府的名义,和盟军一起接受德国投降。
戴高乐以他顽强的毅力和爱国精神,为拯救和维护法国的民族独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是法国人民热爱的一位英雄和领袖。
珍珠港怪客
1941年3月27日,日本“新田丸”号客轮缓缓地靠上了夏威夷檀香山的码头。
接客的人群中,两个衣冠楚楚的日本领事馆人员,高举着一块小牌,上面用日文写着:
“接东京来的森村正书记员”
一位手提皮箱的年轻人快步走上前来,皮箱上写着“T·;M”两个字母,那正是“森村正”的英文缩写。
一阵寒暄之后,他们钻进汽车一溜烟开走了。
在一旁两名身着便装的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特工注视着他们。
“他就是新来的书记员森村正,23岁,很年轻。注意他的行踪,尽快查清他的背景。”
日本领事馆新上任一位书记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