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这两条消息,李庆安的感觉就像吃了苍蝇一样的难受,他的眉头皱成一团,他也听说朝廷官员已经三年未领俸禄了,但怎么会到这种程度,竟到了妻子去卖春的地步,想必这个官员也不知道,但家中生活的拮据竟把主妇逼得无路可走。
李庆安有些坐不住了,他走出书房院子,这时,他的亲兵校尉张杰上前禀报:“大将军,我已经查到了,是严先生昨晚阻止了杂报印刷,他说他会来向大将军解释。”
“不用他来解释,我也要找他。”
李庆安立刻吩咐道:“给我准备马车,我要去一趟政事堂。”
很快马车到来,李庆安上了马车,马车在数百名亲兵的严密护卫下,向政事堂开去。
马车里,李庆安靠在车壁上看一份报告,这是前天政事堂送来的,朝廷想问安西借一百万枚银元,也就是一百万贯钱,朝廷的文书上说,借钱主要用于支付所欠官员俸料,但李庆安担心李豫会把这笔钱用在军费上,便没有立刻答应,需要考虑考虑。
事实上,李庆安已经从内务府的情报中得到了朝廷财政收支的详细情况,朝廷的财政状况走到今天这个困境,也是在他的预料之中,无法开源,也不节流,听说仅宫廷的开支一年就要五六十万贯,还要维持朝廷日常的行政费用,根本就不够用,李豫甚至还要养十万大军,去年如果不是靠李隆基内府中的钱财维持,他的十万大军早就逃光了,而现在内府的钱财没了,那么所有的危机便一下子都暴露出来。
现在李豫只能在皇亲国戚身上打打主意,否则他就熬不过四月。
马车转了一个弯,从政事的侧门进入了李庆安的朝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庆安在家休息一个月,也是想亲眼看一看,自己不在时安西政务的运转情况,结果令他非常满意,安西政务运转得非常平稳,其实安西政务也按照三省六部制来设置,互相制衡,集体决策,尤其河西行军司马裴冕、判官杜鸿渐以及侍御史崔漪等二十几名河西及陇右的重要官员来安西后,大大加强了安西的政务能力,历史上,裴冕、杜鸿渐、刘晏等人都是安史之乱中后期的朝廷柱梁,享有清誉,打仗他们或许不行,但处理政务,他都有着丰富的经验。
李庆安走进自己的朝房,虽然他不在,但依然清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他刚坐下,严庄便拿着一份杂报走了进来。
“大将军要这份报纸吗?昨晚印了一半,被我制止了。”
“拿来我看看!”
李庆安接过报纸问道:“为什么要制止?”
“因为这里面有一则消息和大将军有关,我觉得印出来不妥,便制止住了,在第三页上。”
第三页便是大唐内地的消息,李庆安打开了第三页,严庄指着头条新闻道:“就是这件事!”
只见头条消息写着,‘渭南县三十名地主及数百佃户状告霍国公主家奴以低于市价六成的价格强占三百顷良田。’
‘渭南县?’
李庆安忽然想起自己的庄园也在渭南县,和自己有关,难道是指自己的庄园吗?他继续向下看,在新闻中间,果然看见他的名字,‘被强占的三百顷土地中包含安西节度使、赵王殿下的四十顷永业田。’
“什么?这个霍国老公主竟然敢强占我的田产!”李庆安怒道,这个霍国老公主竟然不把他放在眼里。
“大将军,我估计这个霍国公主并不知道其中有你的田产,否则给她一百个胆子也不敢,我说的不是这个问题。”
“那是什么问题?”
李庆安觉得很奇怪,这条消息并没有什么,无非是给李豫一个下手的对象,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大将军,杂报上说,四十亩田产是大将军的永业田,可大将军的一百顷永业田都在安西,这可是在政事堂公开悬挂的,如果杂报传出来,大家就会认为大将军在安西多占了四十顷永业田,会影响到大将军的名声。”
“这个……”这一点李庆安确实没有考虑到,实际上那四千亩土地是李隆基赏他的,也没明说是永业田,他也没有把那些土地放在心上,刚才虽然因霍国公主强占自己的土地而发怒,那不过面子问题,和土地无关,倒是多亏严庄心细,否则将会严重损害他的名声,他可是在安西坚决限制土地兼并的。
想到这,李庆安感激地对严庄笑了笑,道:“多亏你了,我竟没有想到,不过那田产不是我的永业田,吏部登基的是职分田,实际连职分田也不是,是李隆基赏我的财产,我最早的永业田在拔焕城,一百亩,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见李庆安撇清了此事,严庄放了心,便道:“那大将军怎么看霍国公主被人告知一事?”
“这还用问吗?李豫已经快被钱逼疯了,正好霍国公主的事情出来,李豫必然会拿此事做文章,拿这个老公主开刀,从她那里剥一点钱粮出来,不过事情不是他想的那样简单,他以为霍国公主无权无势,可以随他打整,可实际上,会有很多人来保她,包括李隆基,甚至还有那几个地方藩王,他们都会对李豫施压。”
“如果李豫用保护大将军田产名义呢?用侵犯亲王的罪名,这就会把众人怒气转嫁到大将军身上,让大家以为是安西节度使李庆安在后面施压。”
李庆安点点头笑道:“他或许会这样做,以我来做盾牌,不过别人也不是傻瓜,就看他要把此案做到什么程度,如果只是就事论事,把那三百顷土地退掉,再杀了所谓家奴,这样或许别人会认为是我施压,也没有人会深究,可如果他要夺霍国公主粮食,抄霍国公主的家产,你就看着吧!后果恐怕连李豫自己也想不到。”
这时,侍卫来报,“大将军,常府令来了。”
“请他进来!”
片刻,常进匆匆走进来,向李庆安躬身施礼道:“参见大将军。”
常进还是出任内务府令,掌管安西的情报系统,直接对李庆安负责,内务府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建立了完善的情报传递网络,以飞鸽为依托,就算是远在广州的情报也能通过飞鸽传至碎叶。
“我想知道,宫里的眼线有多少进展了?”
常进连忙答道:“回禀大将军,我们耗资两万银元,先后在大明宫和兴庆宫买通了六十名有一定地位的宫女和宦官,已经得到了情报。”
说着,常进取出一卷鸽信递给李庆安,道:“这是今天上午送来的,圣上探望李隆基发生了矛盾,主要是因霍国公主一事,另外,李隆基要求圣上用安庆宗去和安禄山交换西凉王,但圣上似乎没有反应,安庆宗依旧被软禁在安禄山的府宅内。”
李庆安看完鸽信,对严庄笑道:“看来李隆基并不甘于寂寞。”
严庄点点头道:“这其实可以理解,他做了四十几年的皇帝,已经习惯了至高无上的帝王生活,现在突然什么都失去了,而且李豫还是擅自登基,他怎么可能甘心,怎么可能甘于寂寞,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李隆基一定有复辟的谋算。”
“看来长安又要热闹了,我倒很想去看一看。”
说到这,李庆安对常进道:“要加强对长安的监控,我会给你一封清单,对清单上的人要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
“属下遵令!”
常进行一礼刚要走,李庆安却叫住了他,笑道:“常府令几时变得这么性急了,我今天找你来的正事情还没说呢!”
“属下惭愧!”
常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又走了回来,“请大将军吩咐。”
李庆安沉思了片刻,便道:“有三件事情,第一是增加长安的人手,将关中各地和洛阳的力量都集中到长安;第二是加强华清宫的安全保护,我估计李豫会削减华清宫的开支,但我们要保证贵妃的日常开支花费,另外,独孤家也要派专人保护;第三件事,就是命令安西柜坊接济家庭贫困的官员,考虑得尽量周详一点,不要管什么派系,就算杨国忠的下属也要接济,要告诉他们,我李庆安一直在关心他们。”
说到这,李庆安又对严庄道:“你去告诉王长史,让他发文给朝廷,朝廷要想借一百万银元,可以,用孟云和罗正义的人头来换。”
严庄要走,李庆安一转念,便道:“你把王长史请来,还是我亲自来告诉他。”
第十一卷 回首东顾 第414章 李亨暗访
长安,霍国公主强占良田事件俨如仲春四处飞舞的柳絮,已经传到了长安的每一个角落,这个当年曾经因与丈夫离婚而名噪一时的老公主,在沉寂了三十几年后,又再一次成为长安民众关注的焦点,其实用‘强占’二字多多少少有点冤枉了这位老公主,应该用强买才比较恰当,而且她的买地价格也不算太离谱,用的是三年前的市价,价格还略略高于市价,或许是这位公主太老的缘故,对外界的行情变动比较迟钝,竟不知这两三年的银钱推广,竟使地价已经翻了一翻,她用老价买新地,地主们怎么可能答应。
霍国公主事件已经过去了半个月,不等京兆府判决,霍国公主已经主动退回了所占土地,并将擅自强买地的管事用绳子缚了,送与官府治罪,并公开表示绝不袒护,按理,事情到了这一步,沸沸扬扬的买地事件便应该告一段落了,可实际上,这件事还继续在发酵,朝廷由刑部侍郎、大理寺少卿和御史中丞组成了大三司会审,共同审议此案,要彻底清查霍国公主所从前的类似违反国法问题,而且这次土地兼并案也是李豫即位以来的第一起涉及皇亲国戚的大案,备受关注,再加上又涉及到了安西节度使李庆安,这便给这件大案中添加了许多吸引人的花絮,朝堂上下,城里城外,这件案子闹得沸沸扬扬,几乎所有人都在关注此事,这件事已经成为大唐权贵和朝廷之间的矛盾。
西市归去来兮酒肆,自从这里发生了第五琦被打事件后,这家酒肆便出了名,每天慕名来访的人络绎不绝,酒肆趁机大做生意,以美酒美食和周到的服务来款单来客,渐渐地很多人都成为了固定酒客,每天酒客满堂,生意兴隆,由于第五琦事件又给这家酒肆带上了一点时政色彩,因此讨论时政便成为这家酒肆的最大特色,大唐王朝对言论一向宽容,只要不恶意攻击当今圣上,一般而言都可以畅所欲言。
这天上午,大唐太上皇李亨还是和平常一样,一早来到了这家酒肆,自从和李豫的关系恶化后,他被收走了一切权力,又成为了从前那个闲来无事逛茶楼的闲王,李亨似乎也并不在意,每天早出晚归,在长安各地闲逛,李豫对他也不闻不问,只要他不参与国事,一切悉听尊便。
李亨带着几个随从刚走进酒肆,伙计便热情地迎了上来,“李爷,您的位子给您空着,小人带你去。”
李亨并没有透露自己的身份,不过店伙计热情有加,态度恭顺,也没有必要摆出什么身份,他笑着点点头,回头对他的幕僚施正华笑道:“先生请吧!”
施正华是一名中年男子,明经科出身,没有得官职,便委身于权贵门下做幕僚,他是两年前被人介绍给李亨,两人颇为谈得来,李亨去哪里一般都会带着他,施正华连忙拱手笑道:“是李兄做东,自然是李兄先请。”
“那好,我就先上楼了。”
两人走上二楼,伙计带他们来到一个靠窗的座位,从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西市大门,也能听见大堂中的谈话,位置非常理想,这个位子是李亨以一个月三十贯的钱定下来,每天中午两个时辰内,只能留给他,他坐了下来,向四周瞟了一眼,大堂里的位子基本上都坐满了,现在正好是午饭时间,人声鼎沸,生意异常火爆。
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