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它的国王没有男性子嗣,就得归并法国。所以,当王妃葛丽丝凯莉女士生第一个男孩时,全国若狂,盖庆幸国不亡也。
薄皇后之被废,主要因为她没有儿子,假使她有儿子,情况可能不一样。阿娇女士也一直没有儿子,而且长达十余年之久,大概她已二十五六岁,仍然如故。她和老娘刘嫖女士,都慌了手脚,千方百计,仅在医生身上,就花了九千万钱——九千万钱是多少,依当时购买力推断,五口之家,如果过普通的温饱日子,一个月一千钱就差不多啦,一年不过一万二千钱。九千万钱,五口之家,可过八千五百年,属于天文数字,但天文数字仍不能使她生育。这是第一个致命打击,她的皇后地位开始发出警报。但无子尚可用爱情弥补,不过在皇宫的天地中,无子必然削弱爱情,尤其是当别的美女生了儿子之后,爱情就更跟着淡薄,阿娇女士的皇后宝座咯吱咯吱,开始摇晃。
爱情的衰退,对阿娇女士是第二个致命打击。爱情衰退的意义是皇帝老爷不再陪她睡觉,不睡觉则子嗣就更绝望,而且她也受不了那种冷淡,于是她怨气冲天,事情就更糟。
变成白痴
被父母宠坏了的孩子最大的危险是,他只想到自己,很少想到别人;只想到自己的想法,而很少考虑别人的想法。栗姬女士的遭遇并没有给阿娇女士多少教训,她自以为她跟栗姬女士不同。第一,皇帝丈夫是她表哥,有先天的关系。第二,皇帝丈夫之所以能当上皇帝,都是她娘的功劳。所以,阿娇女士看到刘彻先生跟别的女人鬼混,简直火冒三丈,抓住机会就跟刘彻先生大闹,把刘彻先生大闹得也火冒三丈。好吧,俺陛下惹不起你,总怕得起你,就越发敬鬼神而远之。大闹既达不到目的,女人们最拿手的法宝祭出来,阿娇女士跑回娘家向老娘刘嫖女士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哭诉。老娘爱女心切,忍不住找到亲家母——现在已身为皇太后的王女士,喋喋不休,抱怨个没完。
王女士是个工于心计的老太婆,她告诫刘彻先生曰:“你年纪轻轻,刚登上宝座,大臣心里多少有点轻视,可以说人心不服。你先盖了明堂,太皇太后已大发脾气。而今你又惹姑妈不高兴,一旦发生什么变化,可不得了。儿啊,老娘是女人,我告诉你,女人的弱点是,最喜欢听好听的话,很容易对付,小心小心。”刘彻先生谨遵娘训,对阿娇女士又好起来。
——太皇太后者,刘彻的祖母,刘嫖的娘,窦太后是也。公元前140年,宰相之一(御史大夫)赵绾先生,建议依照儒家学派的学说,建筑“明堂”,用以朝见诸侯。刘彻先生同意,可是窦太后崇信道家学派,讨厌儒家那一套,逼得赵绾先生自杀。
在强大的压力下,刘彻先生的屈膝是暂时的。爱情要靠自己的争取和培养,不能靠爱情以外的手段支持。不久,就发生卫子夫女士事件。
关于卫子夫女士,我们将在之后专题报道,现在只报道这位出身低微的美女,原是刘彻先生姐姐平阳公主家的女奴。公元前139年,刘彻先生到姐姐家赴宴,看上了她,平阳公主就把她送进皇宫。想不到冤家路窄,偏偏被身为皇后的阿娇女士碰见。女人特有的直觉,使阿娇女士立刻发现这个新来的美女,是一个劲敌。刘彻先生向她解释卫子夫女士不过是姐姐家的女奴而已,这一解释更使阿娇女士浑身抽筋,好呀,皇宫里美女千万,还玩不够,连最低贱的女奴都上床啦。一跺玉脚,扭头便走。刘彻先生不愿为一个女奴,公开决裂,只好假装着她进宫来仍是女奴,把卫子夫女士放到一边。
可是,阴错阳差,刘彻先生又跟卫子夫女士打得火热。这还不算糟,糟的是,卫子夫女士竟然怀了孕。阿娇女士得到消息,更是暴跳如雷,认为刘彻先生骗她,刘彻先生也反唇相讥,说她不会生育,他以王朝的子嗣为重,不得不另辟别的出路。阿娇女士这时已嫉妒得发狂,理性全失,跟老娘刘嫖女士联合,要赶尽杀绝,首先把卫子夫女士除掉。刘彻先生也不是傻瓜,立刻知道这个阴谋,从此不再进阿娇女士的房门,只跟卫子夫女士守在一起,设防设备,严加保护。皇帝跟女奴的感情,反而日增。
这更使阿娇女士眼红,她的谋杀念头更加强烈。她最初的目的还在于挽救逆境,现在则只为了报复。一个人是会被嫉妒搞得丧失平衡的,她既杀不了卫子夫本人,就决心杀卫子夫家人。呜呼,纵是把卫子夫的家人杀光,只能使刘彻先生对卫子夫更加怜爱,不能使刘彻先生弃卫子夫如破鞋也。然而,嫉妒使人变成愤怒的白痴,阿娇女士跟老娘已不能静下心来分析思考。她们探听出来,卫子夫的弟弟卫青,正在建章宫当一名工友之类的低级职员,于是下令逮捕卫青。
卫青先生是个可怜的少年,他跟姐姐卫子夫女士不同父亲,却同母亲。卫子夫的母亲卫老奶,也是平阳公主家的女奴(卫子夫是女奴的女儿,阿娇女士怎能不气得吐血),丈夫死后,跟一位名叫郑季的男奴私通,生下来一个男孩,史书上记载他的名字是“青”,当时姓啥,却没有记载。
——中国传统史书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嘴里像含个鸽子蛋,说不清楚。之二是往往只提名,不提姓。因他是私生子,所以可能一开始就叫卫青。但他后来又被郑家领去抚养,在当时多妻制度的社会下,他一定会叫郑青。反正史书说不清楚,我们也就打马虎眼,统统称他为卫青,免得脑筋记得太多。
卫老奶本身不过一个女奴,既通奸、又生子,已闹得不可开交,再要抚养这个孩子,真是千辛万苦。数年之后,只好送还给郑季先生。郑季先生已有几个儿子啦,他太太对丈夫在外面胡搞,恨入骨髓,怨气全出到孩子身上,不把他当儿子看待,而教他牧羊。卫青先生的那些同父异母的哥哥,也一个个势利眼,不把他当做弟弟,呵斥打骂,比家奴都不如。
乞灵于巫术
卫青先生整天牧羊,再整天受嫡母和异母兄弟的拳打脚踢,十余岁的孩子,已走入人生的绝境。可是,史书上说,有一天,他跟一群顽皮的孩子,遇到一个被剃光了头的囚犯,那人大概是半仙之体,他在孩子群中发现了卫青,吃惊曰:“小娃,你今天虽然穷困,但看你的相貌,将来准大富大贵,定有侯爵之封。”卫青先生曰:“我只是一个家奴,你吃啥豆腐?”那家伙曰:“我精于相法,自信不会走眼。”卫青先生天性厚道,也不争辩,只叹曰:“我只求不挨打挨骂,就心满意足矣,要说立大功、封侯爵,老哥,别拿我穷开心。”
——呜呼,太久的贫困和太久的屈辱,能使人志消气散。
然而,卫青先生却无法摆脱打骂。这样过了几年,大概二十岁左右,他终于逃离郑家,投奔他的生母卫老奶。卫老奶只好禀报平阳公主,请平阳公主安置一个差事。平阳公主瞧卫青先生相貌堂堂,虎背熊腰,满心欢喜,就用他当她的骑奴。每逢她阁下出门,卫青跟其他卫士,一同骑马护驾。对一个农奴来说,这已是一个很高的荣耀,此生此世,更不再有其他奢望矣。卫青先生在当了骑奴之后,结交了很多要好朋友,其中之一,就是后来当了将军,而且也封为侯爵的公孙敖先生。
卫青先生在平阳公主家到底当了几年骑奴,史书上没有记载,反正是稍后又被分派到建章宫当差。无论《史记》或《汉书》,对这个转变,都说得不清楚。我们认为可能是他老娘的恳求,跟平阳公主的推荐,才到建章宫当一名低级职员。官位虽小,总比当骑奴要高多啦,应是一个不次的升迁。
就在卫青先生高兴不迭之际,皇后阿娇女士下令逮捕他,并下令于逮捕之后,立即处决。想不到当那些打手把卫青先生捉住带走途中,公孙敖先生集结了他的那些狐群狗党,发动攻击,一场打斗,又把卫青先生夺回,然后急急禀报皇帝刘彻先生。刘彻先生一听,七窍生烟。他马上传见卫青,而且,立刻就擢升他当“建章宫总管”(建章监)兼皇帝的贴身卫士(侍中)。而且,你阿娇母女不是这么恨女奴卫子夫乎,好吧,我偏偏封她阁下为“夫人”,成为正式姬妾。在当时宫廷编制上,夫人的地位,仅次于皇后。老子就是这么干啦,你们母女最好活活气死。
——卫青先生的地位,经过这次生死边缘的一场逮捕,从此步步高升,直升到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大将军),威震海内外。他率领军队,曾向匈奴汗国发动七次致命的攻击,使匈奴汗国一蹶不振,最后终于应验了星象家的预言,被封侯爵。而尤其有趣的是,公元前131年,平阳公主的丈夫曹时先生死掉,她打算再婚,跟她的亲信商量,政府文武百官中,哪一位权力最大而人品又好。亲信告诉她,只有卫青先生。平阳公主急曰:“那小子是我的家奴,常骑马当我的随从,怎么能行。”亲信曰:“那都是想当年的事啦,现在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比他更尊更贵,不嫁他这个顶尖的,难道嫁给一个二流的哉”于是她竟嫁了他。
——卫青先生的遭遇,比传奇小说还要传奇。假使阿娇女士不那么恨他入骨,要置之死地,刘彻先生不可能兴起强烈反感,对他们姐弟,更爱更护。呜呼,命运之神的环节是连锁的,无论是恶性连锁或幸运连锁,环环都密密相扣。当初砍下第一刀的人,都不知道这连锁发展的方向。
身为皇后的阿娇女士,最初在卫子夫女士身上栽了斤斗,现在又在卫青先生身上跌了个狗吃屎。我们不认为阿娇女士不聪明,相反的,我们相信她有绝顶的聪明。问题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一旦在某一件事上糊涂起来,也是绝顶的糊涂。阿娇女士已犯了不少可能使皇帝丈夫翻脸无情的错误,在打击卫青先生失败后,她又犯了最后一个错误,这错误使她狼狈地被赶下皇后宝座。
那就是,她在百药罔效后,再乞灵巫术,希望妖魔鬼怪帮助她生儿子和扭转丈夫的爱情。千挑百拣,她物色到当时最著名的巫婆楚服女士。楚服女士的巫蛊功力如何,在此二十世纪,我们不必再浪费时间去评估,不过她一定有她的两套——嘴巴上一套,魔法上一套,把阿娇女士搞得心服口服。楚服女士跟她的徒子徒孙,遂在皇宫之中,设坛请神,作法念咒,每天都要乱搞一次两次,好不热闹。嗟夫,阿娇女士虽然有无比的尊贵和无比的娇艳,但她到底一直生长在顺境之中,不知道人生的艰难。她忘了多少美女和美女的家属,都在监视她的行动,盼望她犯错——犯的错越严重越好。这种锣鼓喧天的干法,消息岂有不外泄之理。
刘彻先生终于接到报告,这一次他不再容忍。盖刘彻先生天不怕、地不怕,就是怕巫蛊。大概他自信对人的控制,绝无问题,而对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妖魔鬼怪,可是心胆都裂。所以为了巫蛊,他杀人无数,包括宰相、将军。——而在最后,还杀了亲生之子。
长门赋
刘彻先生对巫蛊既如此敏感,阿娇女士却恰恰触到他最敏感的禁忌。他的反应强烈而凶暴,那一年是公元前二世纪七十年代的第一年——公元前130年,刘彻先生下令查办,一场可怕的宫廷大狱,于焉兴起。可悲的是,如果这件事落到一个仁厚的法官之手,结局可能要缓和得多。偏偏刘彻先生把它交给张汤先生。张汤先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