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贞观之治-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王旗帜飘扬,马队奔跑如飞。转眼间追至吕州(今山西霍县),与宋金刚部将寻相交战,寻相大败,奔亡。
秦王挥旗:“继续追击!”乘胜北进。一昼夜且追且战,行军二百余里,与宋金刚交战数十回合。
当追到高壁岭(今山西灵石南)时,军队难免已经疲惫,秦王却仍然精力十足。总管刘弘基只得拦住秦王的马缰绳,谏道:“秦王破贼,一路追到这里,战绩也差不多了。还要一直追赶下去,难道就不想想自己的身体吗?即使不顾自己,也要照顾一下士兵们,大家都又累又饿,疲惫不堪了啊!请秦王驻军于此地,等军粮跟上来,再继续追击,也不晚啊。”
刘弘基真是说出了众将士的心声。可是秦王哪里听得?他坚决地回道:“宋金刚计穷而走,众心离散,已经没有还击之力;所谓功难成而易败,机难得而易失,必乘此势取之。如果再有所停留,等宋金刚缓过来,从容设计对付我们,再要进攻就不容易了。我竭忠殉国,哪里还顾得上自己!”
秦王李世民善于等待时机、捕捉时机,也能坚持己见,不放过时机。于是毫不犹豫地策马而进。将士们哪里还敢说疲惫或者饥饿?紧随秦王而前。一直追到雀鼠谷(今山西介休县与霍县之间),又频频与宋金刚遭遇。一日之内连战八场,每战皆胜,前后俘斩数万人。
夜色已沉。秦王将卒就宿雀鼠谷西原。
远离了激战,夜幕沉静,秦王已经是整整两天不曾进食,三天不曾解甲。军队前进如此之急,军粮哪里跟得上?这时候,整个大军中只有一只羊可为大家充饥,秦王于是与将士们一起分食了这唯一的食物。
这支同甘共苦的队伍,在这个夜里,虽然艰苦,但无人有所怨言。战争胜利所带来的鼓舞力量是难以度量的。而且,将士们知道,在这个夜里,有人比他们惨得多:宋金刚的部队已是七零八落、惨不忍睹了。
不过,毕竟是水深难耗尽。以宋金刚庞大的队伍,稍稍喘口气,整合起来还有两万人马。
经过了几日紧急追击的秦王,带兵进至介休城外。
宋金刚如此惨败之后,岂甘罢休?
只听得探子来报:宋金刚从介休城西门出兵,背城布阵,南北绵延七里。
决战时机来了!秦王豪气万丈:“拿铠甲来!”一边命传李世诸将领。
李世全副武装出现时,秦王也已经武装妥当。“李世听令!”秦王道:“以你为先锋,即时带领部下,迎战宋金刚。”
“遵命!”李世听令而去。
宋金刚绵延七里之长的阵势岂是虚设?两军相接,愈战愈酣,李世不免力弱难支。正当此时,秦王率领精锐骑兵,出现在宋金刚阵后。宋金刚哪里料得,一时后方大乱,形势立刻逆转。宋金刚军队大败,被斩首三千级。
眼看败势难以挽回,宋金刚一个狠心,调转马头,一匹快马便逃奔而去。
宋金刚逃走了。不久,尉迟敬德以介休(今山西介休)、寻相以永安(今山西霍县),相继来降。秦王得敬德,欣喜异常,任他为右一府统军,率领旧众八千,与诸营相参。
尉迟敬德名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县)人。行伍出身,隋末从军于高阳 ,以勇武著称。尉迟敬德降唐后,随秦王李世民迫降据洛阳称帝的王世充,并击灭窦建德等起义军。他先后三救李世民,至今被奉为门神。贞观十七年定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尉迟敬德排在第六。此乃后话。
宋金刚败,刘武周也大势已去。
慌不择路的刘武周竟放弃太原,向北逃往突厥。然而,此时的突厥已经改变策略,从支持反隋武装转而挟持隋宝后裔,与刘武周产生了严重分歧。倒霉的刘武周终被突厥所杀。宋金刚想要集合残部再战,却已经难有回天之力。残局不可收拾,宋金刚咬咬牙,也走了他主子的路,带身边百余骑北走突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也被突厥所杀,竟是和他主子一样的命运。

击败刘武周,降服尉迟恭(3)

被刘武周攻占的太原失而复得了。河东诸郡所有刘武周控制的地域,都归于大唐管下。从此大唐可以东行无阻,攻取洛阳的阻碍不复存在。秦、晋之地连成一片。真是转眼间日换星移。
武德三年五月辛卯,秦王率众回返长安。蓦然回望,从高祖长春宫相送到回师,也历时已半年了。想起当初上表,信誓旦旦地对父皇说:“希望能给儿臣精兵三万,必平定刘武周,克复汾、晋!”秦王不禁感慨。

擒充戮窦四海清(1)

随着战争的推进,大唐帝国越来越呈现出征服四方、统一全国的态势。一个政权一旦建立,能否长存,或许在建立之初难下定论,但还是可以预见的。有了四方之志未必一定能成功,但鼠目寸光、安于一隅的政权,注定是难以长久的。
大唐政权绝不属于后者。
刘武周败亡,从长安到洛阳变得畅通无阻。但洛阳另有主人。
为什么要说洛阳?自从前朝隋炀帝取得政权以后,东都洛阳便发展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它地处中原,位于大运河中心。大业十二年(616)七月隋炀帝最后一次离开洛阳以后,洛阳成为隋军残余势力的据点。大唐怀抱天下之志,岂能无视洛阳?
现在,洛阳的主人是王世充。
王世充本是西域胡人,前朝隋文帝、隋炀帝时,曾一度在朝为官。隋炀帝在扬州被杀后,东都内讧,王世充消灭对手,掌握了政权。李渊攻取长安时,王世充正率领洛阳隋军与瓦岗军交战。武德元年(618)九月,王世充打败李密,得到李密一部分将士和州县。十月,李密投奔唐朝,西入长安,不久因叛唐被杀。而王世充据守洛阳,又利用刘武周南下之机,夺取了唐在河南的一部分地盘。武德二年四月,王世充称帝,国号为郑。
不过,虽然地处洛阳,占据天时地利,却少了人和。王世充其人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在洛阳统治集团中日益孤立。其治下官员多有离去者,如罗士信、席辩、杨虔安、李君义等相继投唐;刘黑闼则投降了窦建德。所属州县官,相继背郑者,也为数不少。
本来,王世充并不想与唐争夺天下,但刘武周被除,王世充想不争也不行了。
武德三年五月,消灭刘武周的秦王李世民,从山西前线回到长安。经过一个多月的休整,七月,奉高祖命,率军出发,东进洛阳,讨伐王世充。
兵到慈涧(今河南洛阳西),与王世充遭遇。激战,王世充败,退回洛阳城内。
唐军集合号角吹响,众将齐集秦王旗下。夏末秋初的风,吹起秦王的帅旗,在旷野间舞动。秦王的声音,在微凉的空气中铮铮有力:
“史万宝听令!自宜阳(今河南宜阳西)出发,南据龙门(洛阳南)。”
“刘德威听令!自太行东围河内(今怀州)。”
“王君廓听令!自洛口切断王世充粮道。”
“黄君汉听令!自河阴攻回洛城(河南孟津东)。”
“其余诸军,随我进屯北邙山(洛阳北)。”
众将听令,即时出发,鼓噪而进。不多时,几路大军从四面包围了洛阳。
剑拔弩张!
王世充犯怯,隔洛水对秦王叫道:“隋室倾覆,唐帝关中,郑帝河南,世充未尝西侵,秦王忽举兵东来,何也?”
真是天真!秦王对身旁的宇文士及道:“宇文将军,告诉他所为何来!”
只见宇文士及向前一步,厉声答道:“四海咸仰皇风,唯公独阻声教,为此而来!”
王世充换了乞求似的语气说:“我们互相休兵讲和,不是也很好吗?”
“我秦王奉诏取东都,没有讲和的道理。”宇文士及干脆地回道。
秦王朗然大笑。
碰到这种阵势。一边是要统一四方,没的商量;一边是想要安居一地,欲休兵而不能。真是难为了自封的郑国土皇帝王世充!
相持。直到太阳下山,夜幕降临,双方各自退兵。
力量高下,已经显而易见。偏偏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双方都想到了河北的窦建德。其实,窦建德也在观望着郑、唐的对峙。
窦建德是清河郡漳南县(今山东旧恩)人,其家世代农民。在隋炀帝大业末年,民众水深火热,窦建德是典型的因官逼民反,走上了为贼反隋的道路。最初他参加清河郡高士达的起义军,曾先后打败隋涿郡通守郭绚,大败隋涿郡留守薛世雄,消灭从江都北上的以宇文化及为首的隋朝残余势力。他在战争中成长为起义军的领袖,并于唐武德元年(618)建立政权,国号夏。单看这一串主要的经历即可明了:窦建德是个厉害的角色。

擒充戮窦四海清(2)

现在,夏政权是一支强大的力量。
洛阳对峙中,唐和王世充方面都派人去和窦建德联络。对唐,窦建德表示愿和唐军联合。但是当唐军兵逼洛阳、王世充派人求救时,窦建德犹豫了。这时候,窦建德的中书侍郎刘彬劝说道:“天下大乱,唐得关西,郑得河南,夏得河北,共成鼎足之势。今唐举兵临郑,自秋涉冬,唐兵日增,郑地日蹙,唐强郑弱,势必不支。郑亡,则夏不能独存。不如解仇除忿,发兵救郑,夏击其外,郑攻其内,必能破唐。唐师既退,徐观其变,若郑可取则取之。并二国之兵,乘唐师之老,天下可取。”
这话听起来似乎也有道理,象是又一场赤壁之战。窦建德接受了他的建议,即时派遣使者告知王世充,答应赴援。
窦建德没看清楚,在唐、郑对峙的阵势中,他有可能为王世充陪葬。可是若与唐朝方面联合,那么郑被消灭后,唐朝又绝不会与自己共存。窦建德若趁唐、郑对抗之机独立扩充自己的力量,会不会是更明智的选择?历史却没有如此发展。
武德四年(621)二月,李世民、王世充皆亲自出马,洛阳城外一场激战。叫喊声、砍杀声,震天动地,难解难分,从早上一直战至中午。王世充渐渐不支。李世民纵兵向前,直乘其后。王世充大败。被俘斩七八千人。
王世充退回洛阳城内。洛阳外围据点大多被唐军控制。
对阵战变成了攻坚战。
洛阳城守御甚严。大炮飞石重五十斤,掷二百步,八弓弩箭如车辐,镞如巨斧,射五百步。秦王率军四面攻之,夜以继日,竟是十多天不能攻克。
天亮出兵,日暮收兵,日复一日,只见伤亡,不见城破。秦王左右将士不免疲惫思归。
又一次夜幕降临,依然是攻而不破。撤围,秦王返回大营。
春临人间风犹冷,吹动帐外的树叶、旗帜,噗噗啪啪地响。
一向意气风发的秦王也不免面露忧容。自从起事以来,秦王打过多少胜仗,往往取之以奇,以少胜多。但是以前,都是可以等待时机,以奇取胜。唯有这一次,唐军是以进攻性兵力,外线作战,由不得他迁延等待,不得不进行这样硬对硬的攻坚战。
秦王在营帐里踱步。
卫士来报:“总管刘弘基求见。”
刘弘基进来,这位跟随李世民多年的勇将很明显流露出疲惫之色,真让秦王忧心。
“秦王,”只听得刘弘基说,“如今将近半个月不能攻下,伤亡已经是日甚一日,恐怕再攻下去也终是无益,我们还是先班师回朝,以后再图进取吧。”
秦王沉默不语。的确,刘弘基说的是实情。唐军的伤亡,与日俱增。
“秦王……”刘弘基再向前一步。
秦王摆摆手,示意他打住。“容我想想。”秦王说。
“秦王,外面还有众将领求见。”卫兵又报,声音惶惧。
“都进来!”秦王突然烦躁。
营帐一下子显得拥挤、沉闷。
“你们是不是都来请求班师?”秦王面无表情地问道,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