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幸桓瞿钔罚褪且渭诱蕉罚⒓幢几罢匠。旎收髡浇⒐ρU牵喝斩斫徽椒榛鸺保惫碜琶浴! �
为了激发武士道精神,临近毕业的几个星期天,东条经常邀集和他臭味相投的一些同学在市谷台的山坡上开会。他们一边喝苦茶、吃点心,一边听一个姓须的琵琶师弹奏萨摩琵琶,倾听《川中岛》、《城山》等英勇悲壮的乐曲。这时他们就像只身飞到战场一样。
“大家齐努力啊,为天皇效忠的时候到了!”每弹一曲,便心潮澎湃,一浪高似一浪。情不自禁时,年轻的士官们就狂吼起来。达到最高峰时,东条英机便不由得舞起剑来。
东条英机的同期同学江桥中将,在回忆当年的生活时,曾这样谈到:“在那紧张的时局里,不管教员还是学生都是在拼命当中度过日子的。结束一天的紧张训练进入梦乡,梦见的是满洲的战场,听到的是隆隆的炮声。已被任命为少尉的第十七期300名青年士官,抚摸着自己的长剑,精神抖擞,认为实现理想的时刻来到了!”
然而,时已晚矣。奉天战役已告结束,日俄战争也已到了后期。大部分士官学生都受命分配到国内各地的部队去了。只有几个“幸运儿”上了前方,东条少尉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受衔之后,最初被分配到近卫步兵第三联队。不久,就跟随新编的第十五师团开到他父亲正在荣立“显赫战功”的满洲战场。东条虽然是抱着殊死立功的决心踏上征途的,但遗憾的是没有得到参加战斗的机会,只是作为守备队员发着髀肉复生之叹。不久,“皇军”大获全胜,日俄战争终于结束了,东条也就随军“凯旋”了。
回国之后,东条在联队做了几年下级军官,又经他父亲朋友的举荐,被送入陆军大学学习。1915年毕业后,他曾担任过陆军省副官。以后又担任过驻德国大使馆武官。在这期间,他以德国为中心研究了欧洲的形势。回国后他担任过陆军大学教官、陆军省整备局动员课长。从此,东条步步提升,被誉为“智勇双全”的陆军军官。
第一部分 武士世家第3节 剃刀将军(1)
在日本帝国主义鲸吞我国东北期间,号称“剃刀将军”的东条,积极鼓吹侵华,残酷镇压日本反战军民,扮演了极为可耻的角色。
日俄战争结束后,野心勃勃的东条英机,一直磨刀霍霍,耀武扬威,寻找为日本天皇荣立战功的机会。他和一些右派青年军官沆瀣一气,积极鼓吹向中国东北进军,认为满蒙对日本的国防和国民经济生活至关重要。它不仅是所谓日本的“生命线”,而且是征服中国大陆和向东亚侵略扩张的重要基地。东条英机的军国主义思想,是和当时日本的整个形势密切相关的。
甲午战争后,日本军阀被迫交回辽东半岛,但并未放弃侵略我国东北的野心。在“卧薪尝胆”的口号下,他们又进行了10年的扩军备战,准备同沙皇俄国进行再次争夺。1904年1月,在英国支持下,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历时一年零七个月,是日俄两国为争夺我国东北领土而进行的肮脏的帝国主义战争,不仅给日俄两国人民带来了灾难,而且因为战争是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我辽东人民又惨遭一次战火的洗劫。据当时报载,凡属日、俄侵略军所过之地,“菽黍高粮,均被芟割,以作马料。纵横千里,几同赤地”。广大东北人民陷于枪林弹雨之中,死于日俄炮火之下达数万人,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难民有几十万人。然而,腐朽无能的清朝政府,竟然置国家主权和人民生命财产于不顾,而宣布“中立”,真是咄咄怪事!这次战争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根据1905年日俄双方签订的《朴次茅斯和约》,日本从俄国手里夺去了辽东半岛的租借权,以及从长春至大连的南满铁路,同时还攫取了对朝鲜的直接统治权。
1905年底,日本政府派小村寿太郎为代表,到北京和清政府进行谈判,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东三省事宜正约》以及“附约”,通过这个条约,日本不仅强迫中国清朝政府承认俄国把辽东半岛租借权和南满铁路“让与”日本,而且强迫中国政府开放凤凰城、辽阳、铁岭、长春、吉林、哈尔滨、齐齐哈尔、满洲里等16个城市,作为日本殖民主义者通商和居住的地方;日本还攫取了从丹东到沈阳的“安奉铁路”的直接经营权,以及鸭绿江右岸木材采伐权,等等。从这以后,日本侵入我国东北的南部,沙俄势力退到北部。
日俄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取代俄国,一跃成为我国东北的南霸天,使其独霸中国东北的野心得到部分的实现。日本侵略者又急急忙忙地把我国的辽东半岛改称为“关东州”,设立一个殖民统治机构“关东都督府”,作为它侵吞东北、进而灭亡全中国的一大据点。1906年末,日本以经营被它侵占的南满铁路为名,在大连设立了一个公司,名叫“南满铁道股份公司”(简称“满铁”)。并以“保护”南满铁路和日本侨民为借口,日本侵略军两个师团赖在中国东北不走,于1919年正式命名为“关东军”。“关东都督府”是阴谋策划蚕食中国的老巢,而“满铁”和关东军则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其吞并东北、灭亡中国的“大陆政策”的两个反动工具。
“满铁”就是日本在中国的“东印度公司”。当时筹建“满铁”的委员有80多名日本军阀、官僚和财阀。其中两个最重要的人物,一个是在我国台湾省曾进行殖民统治的后藤新平;另一个是日本参谋总长儿玉源太郎。他们曾就如何侵略中国东北的形式问题进行了挖空心思的谋划,一致认为“英国对印度的管理”是采取“东印度公司”这一商业公司的形式,即借商业贸易之名,行征服印度大陆、掠夺其无尽宝藏之实。日本帝国主义也要利用“满铁”对我国东北进行残酷的侵略和掠夺。据统计,从开业到1931年日本强占东三省为止,24年间,纯收益增长19倍。其中,共付给日本政府红利145亿元,付给股东红利2亿日元,付给美国及日本公司债务利息3亿余日元,另有公积金188亿日元。四项合计共83亿多日元。
关东军用刺刀维护“满铁”的掠夺,并和“满铁”勾结在一起,它是阴谋吞并中国东北的一支最野蛮的殖民侵略军。这支部队名义上是保护日本侨民和铁路,实际上是为了镇压中国人民,充当“满铁”从事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的军事后盾。关东军控制中国辽南地区的要冲,同驻在朝鲜的日本侵略军相互配合,为全面侵占中国东北、蚕食华北和进犯苏联建立军事基地。因此,关东军是推行日本“大陆政策”的急先锋。
“满铁”与关东军一文一武,相互勾结,豢养清室余孽肃亲王善耆和蒙古反动贵族巴布扎布,于1911年至1916年间,在中国东北策划“满蒙独立”,妄图把中国东北和内蒙古从中国分离出去,建立傀儡政权,变成日本直接控制的殖民地。为了实现这个计划,日本参谋本部和关东军曾先后派遣侵华“浪人”头子川岛浪速以及日本军官土井市之进、小矶国昭等人潜入东北,准备策划“满蒙独立”。日本的大仓财阀以150万日元的巨额贷款,供给肃亲王作为叛国活动的经费。可是,由于害怕中国人民反抗,在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内讧:外务省和参谋本部次长田中义一等,想以满洲军阀张作霖为傀儡,谋求“满蒙独立”;而关东都督府参谋长却策划由土井等人炸死张作霖。由于意见分歧、行动不一,致使这一阴谋没有得逞,但却达到了对张作霖进行牵制和恫吓的目的。此后,日本帝国主义更加紧拉拢利用张作霖,为实现其侵略中国东北的目的加快步伐。
日本帝国主义按其“大陆政策”的既定步骤,一方面在我国东北与军阀张作霖进行政治交易,力图把他作为日本在东北的代理人;另一方面又妄图通过卖国的袁世凯政府,实现其侵吞我国东北、灭亡全中国的狂妄野心。
1914年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法、德等欧洲列强,积极参战,不得不把它们的军队撤出亚洲;沙皇俄国也被迫倾注全力去应付欧洲战场;美帝也因急于参战而放松了在太平洋上的军事侵略部署。这样就改变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东北亚的力量对比。东条英机紧步日本帝国主义“元老”井上馨的后尘,叫嚷:“大战的爆发,对日本来说,实在是天赐良机。”日本军国主义准备趁西方列强全力应付大战的时机,阴谋扩张它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妄图独霸中国。1914年8月23日,日本借对德宣战,派兵侵占我国青岛和胶济铁路,其目的就是夺取德国侵占的中国山东半岛,进而占领全中国。1915年1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为后盾,向中国袁世凯政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5月7日提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答复。这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侵略行径,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推行“大陆政策”的狂妄野心,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卖国的“二十一条”的签订,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立即爆发了反对“二十一条”的群众性的爱国反日运动。卖国求荣的袁世凯,仅仅当了三个月的皇帝,就在反袁的声浪中被迫宣布撤消帝制,而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阴谋,终于未能得逞。正如毛泽东同志对这个历史事件的精辟分析所指出的:“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以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使得经过那时的卖国头子袁世凯签了字的对日屈服投降的条约‘二十一条’,不得不宣告无效。”
1929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很快袭击了日本。1928年6月3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军阀张作霖,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侵略我国东北的步伐。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东北,早就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反日斗争日益高涨。在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推动下,张学良的民族觉悟有所提高,并对日军杀害他父亲张作霖一事深怀不满。1928年7月4日,他就任东北三省保安司令时,与国民党政权合作,悬挂“青天白日旗”,并着手修建与“满铁”平行的铁路,开工修建葫芦岛港。这就使“满铁”感到它的垄断地位面临威胁,并且引起日本侵略者的不安。
本来,中国东北丰富的资源宝藏已成为日本垄断资本家掠夺的对象:鞍山供给铁,抚顺供给煤,从吉林、黑龙江的大森林取得木材。这样,它每年要从满蒙掠夺大量的重要物资。此外,日本又大搞对外投资,在中国东北的外国资本中,七成以上是日本资本。到1931年末,日本向中国东北投资总额达175亿日元,使东北变为日本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重要场所。
所以,中国东北经济的荣衰与日本垄断资产阶级有着生命攸关的关系。而当时东北经济深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负有盛名的大豆、豆饼等农产品的出口额也显著减少。1929年大豆出口额为300万吨,到1930年则锐减至223万吨;大豆及其他农产品的价格也大为降低,从而引起了深刻的农业危机。中国东北居民因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而降低了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