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几度东风吹世换-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形象相比,实在是苍白无味得多了。
古人云:不为无益之事难遣有涯之生。又值盛夏,酷暑难耐,无生意需要打点,也无权位需要钻营,正好有黄巢一段故事觉得甚是有趣,遂乐得钻进故纸堆,回到千余年前,去打探一番这位乱世枭雄的诗与人生,也不啻于圣叹所说的平生不亦快哉事吧。
公元873年,李唐王朝的第15任当家人唐懿宗寿终正寝,关系到天下太平黎民生计的大位被他的第五个儿子李俨收入囊中,历史上称之为唐僖宗。与所有的帝王家事一样,皇位的归属充满了争夺、阴谋与杀戮,但在宦官田令孜的精心运作下,这个过程总的来说还算平和。田令孜这个人,算得上僖宗的开裆裤朋友,虽自小就被阉了,但并不妨碍他和僖宗一起耽乐游玩。僖宗即位后,他就从一个和孙悟空在天宫里的职位差不多的弼马瘟立即晋升为神策军中尉(相当于首都警备区司令),很快又一路坐直升飞机爬上了总督三省六部的高位,可以称得上文官的班头,武将的领袖。新旧唐书都把田令孜归为乱世的佞臣,痛陈了他的种种劣行恶迹。不过有怎样的皇帝就有怎样的臣子,因为唐僖宗也实在不怎么样,史书上说他有些愚傻,用今天的话来说也就是智商不高,相当于北方的二傻子,四川自贡方言所称的卡子。他虽位居九五之尊,实际上被田令孜玩弄于鼓掌之间。这个老弟的所作所为,实在令人啼笑皆非,称得上超级无厘头。他不但喜欢声色犬马,斗鸡打毬,而且还是一个超级赌徒。他曾令田令孜的兄弟陈敬瑄等四位高官赌球,赌注是西川节度使(相当于今天的省长);他还经常与诸亲王斗鹅,一只鹅的输赢达五十万钱之巨。江山社稷落到这样一个败家子手里,后果确实很严重。更何况,唐王朝在此之前已经遭受了安史之乱、李希烈叛乱这样的重拳打击,表面上虽然还是一派莺歌燕舞,但内瓤子却尽皆上来了,抗击打能力实在有限。
第一个出拳的人是王仙芝,这个以贩私盐为业的小生意人,在公元874年秋天率众三千人在河南长垣县首先发难。他发表檄文批评政府说“吏贪沓,赋重,赏罚不平”。稍微解读一下这篇反政府言论就不难看出,这位老兄在做生意的过程中一定深受官僚作风、政府的苛捐杂税和乱收乱罚之苦,盐是再也卖不下去了,一气之下就拉了一帮兄弟干起了危害国家安全的营生。恐怕连王仙芝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对手貌似强大,其实不过是一只纸老虎。875年5、6月,仙芝带领没有经过任何专业训练的弟兄们连克两州,队伍也壮大到一万多人。当然,官军也不是白吃干饭的,876年,王仙芝的队伍在山东临沂第一次受挫,只能化整为零,转向河南淮北一带打游击。有趣的是,指挥官平庐节度使宋威这个家伙找不到仙芝的部队,以为仙芝等已死了,于是向朝庭报喜,害得皇帝和一帮臣子空欢喜了三天。没想到三天后,州县奏报仙芝他们又神不知鬼不觉地冒出来了。对此,《新唐书》有如下搞笑的记载:“威因奏大渠死,擅纵麾下兵还青州,君臣皆入贺。居三日,州县奏贼故在。”
行笔至此,黄巢该登台表演了。其实,黄巢在上面的叙述中已经是领衔主演了,大约在875年6月间他就率部数千人入股了仙芝的队伍。这激动人心的一天可能在他五岁时吟出那两句菊花诗那一刻起,注定迟早都要来临的。因为这两句诗,黄巢还差点挨他父亲的老拳,关于这件事,宋人张端义的《贵耳集》是这样说的:“巢五岁时,侍其翁与父为菊花诗。翁未就,巢信口曰‘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花。’父怪,欲击之。”不知黄巢的父亲是因为他抢了翁的风头不尊敬老人还是由于他的诗涉嫌敏感话题才要打他。因为“总首”“天赐”云云从一个五岁的孩子口里说出来,大人肯定难免有些惊恐。如果我们作后一种解读的话,那可以说黄巢这孩子从小就生了反骨。
其实黄巢并不想拿自己的脑袋去铤而走险,他本来是安心仕途的。他的家境还算不错,巧合的是,他家也是卖盐的(更巧的是老蒋的爹也干这买卖),应该是小康之家。即便按照现代的阶级分析观点来看,他也不具有天生的革命性。他想过的日子是一朝金榜题名,封妻荫子的生活,这一点从他多次参加万恶的科举考试就可以看出来。但遗憾的是,天不遂人愿,此路不通,他每次都名落孙山。对此,黄巢这个有志青年十分郁闷。
你不妨展开想像的翅膀回到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朝首都长安。一个菊花盛开的秋日,落第士子黄巢,这个屡试不中的科举复读生,这个不得志的年轻人,借酒浇愁,形单影只地踯躅于市井繁华的街头,那里美女如云,高官无数,但却没有他的前途,没有他的立锥之地。醉眼朦胧中,他看见了那些怒放的菊花。刹那间,儿时的记忆被满腹的愤懑激活了,那颗尘封的种子在心中蓬勃生长,于是那些肃杀的诗句如一把寒光四射的利剑刺向大唐王朝的心脏。九百多年后,一个名叫洪秀全的落第青年几乎复制了同样的故事,只不过他不是写诗,而是利用上帝之手给另一个王朝狠狠地刺了一刀,差点让它毙命。
关于这个故事,野史上还有另一个版本。说是面对天下将乱的危局,僖宗问群臣有何高招。田令孜这个一肚子坏水的家伙这回倒是出了个好主意,他恳请皇上开文武二选场,选取天下文人勇士,教他为官为将,去当消防队员。僖宗这猪脑子里也没什么好法子,只得应允。选来选去,武举状元竟是黄巢。但僖宗见黄巢分明长得像一个外星人:“身长一丈,膀阔三停,面如金纸,眉横一字,牙排二齿,鼻生三窍”,这个早被声色犬马淘虚了身子的病秧子皇帝立即吓破了胆,龙颜大怒,下令将黄巢扫地出门,永不录用。黄巢当然很生气,后果也非常的严重。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我想当僖宗这个败家子几十年后不得不重蹈他先祖唐明皇的覆辙,率领一帮吃得脑满肠肥的文武大臣在艰难的蜀道上仓皇奔逃时,一定后悔得想哭:曾经有一个可以重整大唐江山的武将摆在我面前,因为貌丑,我不待见他,现在失去了我才追悔莫及。如果上苍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对那个叫黄巢的人说,兄弟,好好干,大唐王朝就看你的了。
长话短说,历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黄巢到底还是反了。经过大约5年艰苦卓绝的战斗,死人无数,血流成河,公元880年隆冬,唐金吾大将军张直方不得不代表政府给这个盐贩子的后代低下他高贵的头,率领文武百官亲到霸上迎降。史书记载说,黄巢入长安时,盔甲耀眼,旌旗蔽天,英姿飒爽,威武雄壮,好一幅“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壮观场面!胜利的成果来之不易,中间差点因为右倾投降主义而毁于一旦。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事情出在王仙芝身上。这个同志因为阶级局限性,也因为小富即安贪图享乐,革命立场不够坚定,在幕僚的怂恿煽动下,竟然答应接受朝庭的招安,为了区区一个左神策押衙监察御史的虚职就要出卖一起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阶级兄弟。黄巢愤怒了,不但把王仙芝骂了个狗血喷头,还捉住痛打了一顿。因为这一打一骂,朝庭剿抚并用的阴险之计才没有得逞,实在是险啦。
闲话一笔,卓吾老子是我素所敬慕之人,一生特立独行,但他在《残唐五代史义传》第五回“黄巢杀进长安城”的回末批语中说:贼陷两京,天子奔走,此正臣子奋不顾身之日。……举兵讨贼,虽未成功,然志亦可嘉。这就俗了,天子与所谓的贼,如孪生兄弟,成者王侯败者寇,老百姓都懂的道理,难道他不懂?可见他还是满脑子的封建正统思想呀,我为卓吾老子惜。
还是接着说黄巢。黄巢是人不是神,他也会犯错误,而且是严重的错误,分析起来大致有三条。首先是自己没有保持足够清醒的头脑,忙着称王称帝,赏官封爵,广置后宫。《新唐书》有如下记载:“陷京师,入自春明门,升太极殿,宫女数千迎拜,称黄王。巢喜曰:‘殆天意欤!’”,并住进了大坏蛋田令孜的府第。第二条,军纪松驰,扰民招怨。军队进城后,开始纪律还可以,但没过几天就变样了,《新唐书》说:“甫数日,因大掠,缚棰居人索财,号‘淘物’。富家皆跣而驱,贼酋阅甲第以处,争取人妻女乱之,捕得官吏悉斩之,火庐舍不可赀,宗室侯王屠之无类矣。”第三条,封建王朝决不甘心于拱手让出大好河山,侍机疯狂反扑,又加上出了像朱温这样手握重兵的投机变节份子,内外夹击,黄巢前后在长安呆了不到一年,就不得不离开,这一走就是“别时容易见时难”,再也没有卷土重来。
谈到黄巢的失败,历史学家乌廷玉先生在《唐朝史话》中用现代的革命观点总结说:“黄巢虽然建立了革命政权,但其统治很不巩固。因为数十万农民军进了长安以后,没有继续向周围发展革命势力,过去的占领区,大部分放弃。大齐政权的势力,西到龙尾坡,东至潼关,东北抵同州,东南控制商、邓。因此,首都长安实际在唐军的四面包围之中,粮食来源非常困难。”归根到底黄巢还是犯了“流寇主义”的错误。
至于黄巢的最后归宿,正史上说是自杀于山东莱芜的虎狼谷。民间也有传说黄巢最终杀出重围,但看破红尘,出家当了和尚。这让人想起几百年后的兵败九宫山的李自成。难道历史真如尼采所说是一个“不断循环的怪圈”?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风云激荡之后,烟云散尽,黄巢留传下来最广为人知的,还是他的诗,更确切地说,是一句诗:满城尽带黄金甲。
《全唐诗》收录了黄巢的三首诗,据考证其中一首《自题像》是元稹的诗窜入,也就是说可以确定黄巢存世的完整的诗只有两首,而这两首都是写菊花的。除广为人知的《不第后赋菊》外,另一首《题菊花》这样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我认为这一首诗可以看作是五岁时那首没有完成的作品的延续,也是《不第后赋菊》的早期版本。比较一下就不难看出,这三首诗其实是同一个声音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达方式而已。童年时期的话语就气度不凡初显心性,但还留有一个五岁孩子童言无忌天真烂漫的神态;《题菊花》明显可以看出那个长大了的孩子经历世事后的不平与抑郁,但结尾部分很响亮,信心十足,满怀憧憬与希望;《不第后赋菊》则是彻底绝望后的愤怒宣言,利剑出鞘,寒气逼人。一场不可避免的声势浩大惊天动地的与唐王朝的厮杀,借菊花之口下了最后的战书。
梅兰竹菊,菊花位列岁寒四君子之一,历来被作为高节品格远离市俗的象征。古人以菊花入诗的,可以搜出几大箩筐,但其意指功能一般没有超出传统所界定的范围。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即便岑参的“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借菊花抒发的是感时伤怀之情,但隐含的也是诗人对那种故园赏菊的和平生活的怀念。如果将菊花的意象以中药作比,那它的药性应该是其味甘,其气温,其性淡,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