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阴谋与仕途-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士和几百名官员都战死了,自己却毫发无损地活了下来。明明作了俘虏,偏偏要说成是〃北狩〃,真是好笑。

第五编  夺门之变 第76节:兄弟阋墙(1)

    3。兄弟阋墙

    也先当然不会见好就收,他的目标是一鼓作气地拿下北京。大明帝国首次面临着生死的考验。有赖朱祁钰和于谦领导有方,诸将士用命,大明帝国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大明王朝转危为安。但是,从得知英宗被俘这一天开始,围绕着皇位的斗争就从没有停止过。历经劫难的朱祁镇好不容易回到了故土,却接着以太上皇的尊贵身份被软禁于南宫达六年之久。权力欲望的支配下,朱祁钰、朱祁镇二人兄弟反目,亲情荡然无存。

    八月十七日,土木之变的消息传到北京,举国震动,群臣在朝堂上痛哭流涕。所有的精锐都损失在土木堡了,北京只剩下不满十万的老弱士卒,拿什么来抵达蒙古大军的攻击?

    面对咄咄逼人的瓦剌军队,郕王朱祁钰召集群臣商议战守大计时,朝廷中出现了对立的两种意见。以翰林侍讲徐珵为首的一些官僚,主张迁都南京。徐珵装模做样地大声说:〃从星象和历法来推算,天命已变,只有南迁才能免去这场灾难。〃以兵部侍郎于谦为首的一批官员则主张坚守北京。于谦听到徐珵鬼话连篇,非常气愤,站出来厉声喝斥:〃主张南迁的人,应该统统推出去斩首。北京乃是天下根本,如果迁都,大势去矣。你们难道没看到宋朝南迁的结局吗?〃

    平心而论,主张南迁的人并非全是因为贪生怕死,因为当时的情形确实非常危急,皇帝被人俘虏了,朝廷几十万精锐大军和几百名朝廷官员都命丧土木堡,大明帝国经此一役,元气大伤。也先挟得胜之势,一鼓作气,直冲北京,确实难以抵御。迁都可以避开也先的锋芒,以图再起,至少可以保住明帝国的半壁江山。但仓促之间南迁,风险也不小,能安全撤到南京的恐怕就只有百官和后宫等人了,黄河一带也将全部丧失,沦为蒙古人的牧场和猎场。至于黄河地区的民众,将不得不任其自生自灭。如果以赌博来打比方的话,徐珵的处理意见实际上是放弃了赌博,以主动认输来保住一小部分赌本。而于谦等人则是舍命一搏,不是输就是赢,根本没有输赢之外的第三种可能。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抵抗并不就意味着正确,迁都也不等同于错误。但是在讨论中,于谦表现得非常强势,原本正常的讨论被他上纲上线搞成了〃批斗会〃,恐吓、威胁要将持不同意见的同僚处死。虽然于谦的意见最后被证明是正确的,但是这种手段和方式是绝对错误的。不以瑕掩瑜,却也不以瑜掩瑕。北京保卫战后,于谦的这种作风表现得更加明显。这也是于谦之死的一大根源。

    很多人应该是想逃跑——即南迁的,但是看到徐珵不光被于谦训斥,还被太监金英威吓以杀头,最后被人轰了出去,谁也不敢再说话,立马见风使舵成为了主战派。坚守北京的方针就这样确定下来。

    被历史大潮推到前台的还有郕王朱祁钰。他原本只负责留守北京而已,说得不好听就是留下来给他的哥哥看门。没想到明英宗兴冲冲地出门〃打猎〃,最后自己倒成了人家的猎物。现在朱祁钰已经身不由己,国家正在生死存亡之际,他退无可退。很快,皇太后就命他监国,于谦等人随后联名上疏,请郕王即位。这种天上掉〃皇位〃的好事别人盼还盼不来呢,朱祁钰听后的反应却是〃惊谢至再〃。因为这次掉下来的不是馅饼而是石头,弄不好会被砸得头破血流,说必定命都会没了。土木之变,朝廷精锐尽丧,也先大军转眼即至,谁知道北京城到底能不能守得住?尤为重要的是,自己的哥哥——英宗朱祁镇并没死,成了也先的摇钱树,被也先带到宣城、大同等地索要钱财。如果朱祁镇死在乱军中,或者被也先杀死,那么这个帝位倒可以坐着试试,可偏偏朱祁镇没死,还四处抛头露面,喊话要钱,这个皇帝可就做得很没意思了。说不定哪天朱祁镇偷跑回来,或者被放回来,朱祁钰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第五编  夺门之变 第77节:兄弟阋墙(2)

    但是当时的情形已经由不得他做主了,文武大臣不会放过他这个最佳人选的。八月二十九日,皇太后传旨,同意郕王即皇帝位。九月六日,郕王朱祁钰即位,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以明年为景泰元年,是为景帝。

    景帝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在他由监国升至皇帝前,皇太后已经下诏立英宗世子朱见深为皇太子。这样,即使朱祁钰作了皇帝,也不过就像溪流中的石头一样,溪水拐了一个弯,仍然流了下去,最后皇位还是朱祁镇一系的。朱祁钰就算在皇位上坐得再久,最后也要传位于朱见深,不可能轮到自己的儿子。承担全部责任,付出全部精力,却仍不过是个高级打工仔,谁会甘心呢?

    这时于谦已经升任兵部尚书。于谦受命于危难之际,〃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从各地调集了大批后备军,使北京的兵力达到二十多万,并抓紧时间修造兵甲、整顿部队,做好了战斗的准备,等待也先到来。

    在景帝的支持下,于谦分遣诸将分列于京师九门之外,自己则身披甲胄亲赴石亨军中督战。石亨列阵于德胜门,都督陶瑾列阵于安定门,广宁伯刘安列阵于东直门,武进伯朱瑛列阵于朝阳门,都督刘聚列阵于西直门,副总兵顾兴祖列阵于阜成门,都指挥李端列阵于正阳门,都督刘得新列阵于崇文门,都指挥汤节列阵于宣武门。随后于谦将兵部事务托付给侍郎吴宁,下令关闭九门,以示有进无退、背水一战的决心。

    十月十一日瓦剌军攻破紫荆关,抵北京城下,列阵西直门外,把英宗放置在德胜门外空房内。也先先以议和为名,邀索大臣迎驾,景帝和于谦则虚与委蛇,只派出两个小官前来交涉。软的不行,便来硬的。十三日,也先派出骑兵万人攻击德胜门。于谦早有准备,事先在路边空舍内设下伏兵。当时明朝的火器已经是世界一流水准,待蒙古骑兵进入包围圈,明军神机营火炮、火铳齐发,同时伏兵四起,前后夹击,大败瓦剌军。瓦剌兵死伤惨重,也先的弟弟也中炮而亡。也先于是转攻西直门,又受到明军阻击。瓦剌军进而转向彰义门土城,城中居民爬上屋顶投砖石击敌,呼声动天,瓦剌军再次被击败。

    德胜门

    在各地明军相继勤王京师的形势下,也先深恐退路被截,乃挟明英宗拔营退走。十一月八日,瓦剌军退出塞外,京师解严。在于谦的领导下,北京保卫战取得了辉煌胜利。

    后人评价于谦〃有巍巍定难之功〃,实在不为过。

    战争已经结束了,英宗由大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变成了谁都不想要的废物。这个可怜的人被遗弃了。

    刚俘获英宗时,也先欣喜若狂,以为奇货可居,足以要挟明朝投降,至不济也可以勒索到一大笔财富,没想到除了刚开始从皇太后和英宗的钱皇后那里诈骗到一些钱财之外,再也没得到过什么好处。景帝即位以后,明英宗的价值骤然下降。瓦剌内部在北京保卫战还没有结束时,就已经出现了分歧,傀儡皇帝脱脱不花和三号人物阿剌知院开始计划与明朝议和,也先虽然是瓦剌的实权人物,却也不得不开始考虑放归英宗,实现与明朝关系的正常化。所以他多次派出使者,请求议和。

    没想到,景帝对也先伸出的橄榄枝根本就不感兴趣。原因很简单,景帝不想见到他的哥哥,他想让这个大明朝的太上皇继续〃北狩〃,最好永远都不要回来。

    皇帝宝座:有多少人为了坐上它而丧心病狂?

    权力如同毒品,一直没有也就罢了,一旦拥有便别无所求,要从尝到甜头的人那里剥夺掉权力,简直比要他的命还难受。这就是权力的魔力。景帝已经体会到权力的甜头,不想从皇帝宝座上下来了。群臣屡次请求派出使者到瓦剌迎接英宗,景帝总是百般推托,实在推不过去了,就派出一两个小官充当使者去瓦剌应付一下。其实群臣也猜得到景帝的心思,但有些大臣本着〃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觉悟,不断劝说景帝接回英宗。有一次,吏部尚书王直等人又向景帝建议迎接英宗,景帝终于发作了:〃我本来就不想坐这个位子,当时还不是你们这些人硬将我推上来的?!〃于谦摸透了景帝的心思,上前说道:〃帝位已定,不会再做更改了。我们还是派人去一趟吧,如果也先不同意送还英宗,那么我们正好就有了借口。〃在得到于谦等人的〃效忠〃保证后,景帝这才答应迎接英宗归来。但是暗地里,景帝还是设置了重重障碍,百般阻挠英宗归来。例如,不让使者带礼物以激怒也先,使也先扣留英宗,等等。

    到了景泰元年八月,也先觉得留着这个捞不到好处还白白浪费粮食的英宗实在太亏,再加上这次派出的使者杨善人品虽然低下,官职也不高,却是辩才无双,恐吓加上蒙骗,又给也先灌了一通迷魂汤,也先便将英宗放回来了。

第五编  夺门之变 第78节:兄弟阋墙(3)

    太上皇归来,这可是一件大事。礼部设计了一套迎接程序,先是由礼部官员到龙虎台迎接,然后是锦衣卫到居庸关迎接,而后在京城外城由六部百司拜迎,诸将在教场门迎接,最后进入内城由现任皇帝朱祁钰亲自谒见,百官朝见,最后将太上皇送往住所。过程很复杂,却也符合朱祁钰和朱祁镇的身份。景帝觉得太铺张浪费了,都是自己人,干嘛整得这么繁琐?传旨,以一轿二马在居庸关接待英宗。

    这是个下马威,也是对英宗的暗示,现在天下已经是我朱祁钰的了,你现在的实际身份也就只配这个接待规格,就不要再有什么非分之想了。给事中刘福等人觉得这个待遇太低了,希望景帝能将迎接规格调高一点,景帝恶狠狠地威胁说:〃我尊称我的哥哥为太上皇,已经无以复加。你们现在说我给太上皇的待遇低,是何居心?〃礼部尚书胡濙连忙出来打圆场:〃这些大臣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让陛下和太上皇更加亲近而已。〃景帝说道:〃昨日收到太上皇的书信,指明迎驾的礼仪一定不要太繁琐,我这个做弟弟的又怎么敢违背呢?〃谁都明白这些都是假话,可是谁又敢去挑明呢?这就是权力的魔力和阴影。

    八月十五日,英宗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北京。不过一年的时间,京城已经物是人非了,自己也由皇上变成了太上皇。虽然辈分长了一级,但是他宁可不长这个辈分。文武大臣也都是自己熟悉的,可是已经不归自己指挥了。江山仍然姓朱,却不是他朱祁镇的了。

    落架的凤凰不如鸡。朱祁钰朱祁镇兄弟两个互致问候,叙过家常,〃各述授受意,逊让良久〃,虚情假意一番之后,英宗就被直接送到南宫住了下来。紧接着十月,为了保证太上皇的〃安全〃,景帝派靖远伯王骥严密看守南宫。英宗这一住就是六年多。若不是六年以后景帝生病,英宗估计会继续在南宫当这几间屋子的皇帝,直到老死。

    英宗回到故土做起了囚徒。除了后宫中的皇太后外,英宗这个太上皇可以说是当时中国地位最高的人了。可惜,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