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华丽宋朝的落寞:这才是宋史(壹+贰)-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匡胤笑了笑说:“南唐主帅李景达是南唐皇帝的亲弟弟,他受命担任兵马大元帅,既然已经到了这里,是不可能不战而退的。如果真是这样,他如何向他的哥哥交代?要不了几天,他们肯定前来挑战。”

    众将将信将疑,只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四天之后,李景达果然决定不再等了,他决定试探性地对周军进行攻击,看看周军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命令全军将士拔寨起兵,杀奔六合。

    赵匡胤接到唐兵来攻的军报,特地用鲜红的缨带装饰坐骑,使坐骑在千军万马之中也格外耀眼,他自己也换上一身锃锃发亮的铠甲,一人一骑,显得格外醒目。众将不解,认为这样装扮太过耀眼,会引来敌箭的点射。

第一篇 铁血英雄路 第17节:蛇也能吞象(1)

    赵匡胤哈哈大笑道:“我就是要他们认识我赵匡胤。”说罢,率领全部精锐,摆好阵势,静候唐兵。

    不一会儿,大队唐兵蜂拥而至。

    赵匡胤一马当先,指挥众将士上前迎战。唐兵看到周兵阵中一员大将,艳缨鲜铠,格外引人注目,有认识的,便说这是周大将赵匡胤,士兵们见赵匡胤如此神武,畏惧其勇,未战已先胆怯。周兵未战,已是先声夺人。

    两军阵中,金鼓齐鸣。这一边,是奉了君命,欲荡平淮南;那一边,是保家卫国,欲争雄江北。双方军队,都在拼命,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自辰时杀到未时,还是个不胜不败之势。双方将士,都已精疲力竭。

    赵匡胤见一时难分胜负,命令鸣金收兵。李景达也不相逼,收兵退回原寨去了。

    赵匡胤回到城中,清点人马,伤亡不过数十余人。当即下令,叫众将士将各自的皮笠呈上来。众将士不知何意,都手举皮笠,让赵匡胤亲自检阅。赵匡胤边走边看,不时将队中的兵士叫出一两个,站到一边。检查完了,叫出来的人一共是二十八个。

    赵匡胤来到这二十八人面前,怒喝道:“你们这些人,打仗的时候,贪生怕死,畏缩不前。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难道敌人会自己败走吗?”说完,命令将这二十八个人捆了,推出去斩首示众。

    被捆的人大喊冤枉,众将也一脸茫然。平时都是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怎么说砍就砍呢?谁也下不了这个手。于是纷纷代为求情,恳请赵匡胤刀下留人。

    赵匡胤对众将说:“你们是不是说,我冤枉了这些人,是在滥杀无辜?”

    众将不敢回答,但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就这样将这二十多人全都杀了,确实是叫人看不懂。说是滥杀无辜,也不过分。

    赵匡胤指着这二十八个人手中的皮笠说:“所有上阵之人,都戴着皮笠,其他人的皮笠都是干干净净,秋毫无损,你们看这些人的皮笠,上面都有一道剑痕。”

    众人伸头观看,果然如此,虽然如此,但仍然一脸茫然,不得其解,有人问,这与杀头有什么关系吗?

    赵匡胤大声解释说:“今天出战,敌众我寡,凭的是一口真气。如大家齐心协力,奋勇当先,绝不会是这么个不胜不败之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在督战的时候,发现有的人投机取巧,退缩不前。特地在这些人的皮笠上砍了一剑,作为标记。打仗贪生怕死,畏缩不前,如果大家都是这样,这个仗怎么打?”

    众人听了赵匡胤的解释,个个吓得张口结舌,再也没有人敢说半句求情的话。转眼间,二十八颗血淋淋的人头,端了上来。

    赵匡胤命令将首级传示各营,然后与尸首合在一起埋葬了。

    4。蛇也能吞象

    第二天黎明,赵匡胤升帐点兵,他告诫众将士,今日之战,是生死之战,成败在此一举。大家不得畏首畏尾。如果人人奋勇当先,我军就可以一当十,十当百,哪怕敌人兵多将广,定将杀他个有来无回。

    众将士群情激昂,纷纷表示,一定要奋不顾身,英勇杀敌。

    赵匡胤叫过牙将张琼、温颜说:“你们二人,前次寿春一战,同我一起杀过城濠,城上敌人的强弓硬弩,箭如飞蝗。你们都能够冒死不退,甚至箭透入骨也毫无惧色。确实是忠勇过人。今天,我分兵五百,由你们二人统领,先从敌人侧面绕道赶到江口埋伏,截断唐兵的退路。待敌人败退,准备渡江南逃之时,你们乘机杀出来。我率大队人马,随后就到。我料那李景达,不被杀死,也要被江水淹死。若是命不该绝,也要叫他脱一层皮。”

    张琼、温颜二人领命而去。

    赵匡胤命众将士饱餐一顿,天刚放亮即传令出兵。

    周军将士个个摩拳擦掌,一齐踊跃出战。走了里许路程,恰逢唐军杀了过来。赵匡胤命旗牌官将大旗一挥,周军迅即变阵,人人如下山猛虎,个个如出海蛟龙,一齐扑向唐军。哪里的敌人多,刀枪就向哪里招呼。唐军被这种不怕死的打法吓得心惊肉跳,抵挡不住,只得后退。

    李景达自恃兵多,将部队分成两路,从两翼包抄过来,企图将周军围住,包周军的饺子。不料围住了这边,那边被冲开一个口子,等到封住那个被扯开的口子,这边又被周兵冲开。正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一队人马,人人手持长矛,直奔唐军军帐。李景达命人前去抵挡,哪里抵挡得住。顷刻间,这队人马便冲破重围,杀到李景达的马前,一哄而上,竟将李景达的帅字大旗砍倒。

    李景达大惊失色,连忙勒马后退,周兵欲取李景达的性命,跟在屁股后面穷追,亏得李景达手下的将士及时增援,拼命拦住周兵,才使李景达保得性命。

    两军正在激战之时,韩令坤率领五千生力军从斜刺里杀出,拦住了唐军的去路。

    原来,韩令坤接到赵匡胤的求援信后,知道军情紧急,带令五千精兵连夜急行军赶往六合,为了杀唐兵一个出其不意,赶到六合之后,并没马上投入战斗,而是将部队埋伏在山沟里,暗地里派人通知赵匡胤。赵匡胤正是有了这支强援,心中有了底,才从容出战。

    唐兵见帅旗倒了,主帅跑了,顿时成了没头的苍蝇,东逃西窜,各自逃命,军械辎重丢得遍地都是。

    赵匡胤下令,即使地上有一块金子,谁也不准捡,谁捡了,砍他的手,割他的头。想到前面那二十八颗血淋淋的人头,士兵们知道赵匡胤是个说一不二的人,谁也不敢以身试法。于是,全军齐心协力,追杀逃敌。

第一篇 铁血英雄路 第18节:蛇也能吞象(2)

    南唐元帅李景达率领残部,拼命地向江口溃退。眼看到了江口,满指望乘船过江,就能逃离虎口,保得一命。谁知道刚逃到江口,猛然听到一声炮响,一支周军从斜刺里杀出来拦住去路。李景达这一惊非同小可,险些跌下马来。幸亏唐将岑楼景有些胆量,挥舞着一柄大刀,冲出阵抵挡周兵。

    周军队中的领军人物,正是张琼,只见张琼左手执盾,右手提刀,拍马上前,大声叫道:“来将别走,有我张琼在此,快快留下头来。”

    岑楼景大怒,也不答话,抡刀跃马,直取张琼,张琼举刀相迎,两马相交,一来二往,大战数十回合,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杀得难解难分。

    正在这时,赵匡胤率领大队人马杀到,战将米信、李怀忠见张琼正同一名唐将厮杀,拍马上前助阵,任你岑楼景如何了得,也是双拳难敌四手。

    岑楼景并不傻,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只见他虚晃一枪,勒转马头败下阵去。

    李景达此时已跑到江边,顾不得手下的残兵败将,觅得一艘小船,乘乱渡过江去。上万名唐兵挤在江边,只能望江兴叹,哪里还能找到渡船?

    周兵赶到江边,毫不留情,杀起人来,犹如砍瓜切菜一般,直杀得尸横遍野,血流遍地,连那滚滚江水,也染红半边。有那会水的,解甲投江,拼命地游向对岸,而那不会水的,逼急了,也只好往江里跳,怎奈身入水中,手足不能自主,乱拍几下,一个个沉入水中龙王爷去了。

    岑楼景乘马跑到江边,也是别无选择,加上一鞭,跃马入江,原来那马,也会泅渡,带上岑楼景,半沉半浮,游向对岸。众唐军纷纷仿效,有那想活命的,几个人抱住一匹马,有的拉住马尾巴,有的抓住马鞍,马也没有这么大的本事,结果谁也过不了江,一起淹死在江中。那无马可借力的,不会游泳的,会游泳又来不及跳江的,就成了周军的刀下鬼。

    这一仗,赵匡胤大获全胜,斩获南唐兵将约一万五千人。那南唐余众还有二万以上,逃到江口,争舟先渡,又溺死了大半。至此,南唐的精卒就被周军斩杀殆尽。

    六合之战,赵匡胤以二千兵力,击败了南唐四万精锐之师,创造了五代时期征战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

    蛇,是不能吞掉大象的,这是常识,但如果用上一些手段,用一点阴谋,有时候也可以创造奇迹。六合之战,二千人击败四万之敌,就是一个蛇吞象的奇迹。只是,要使这样的奇迹出现,就必须要搞那么一点计谋。

    六合之战,打掉了南唐李璟最后一点信心,也是赵匡胤第三次立下大功。

    六合之战以后,江淮一带进入梅雨季节,经常是阴云密布,淫雨霏霏,道路泥泞,难以跋涉,这给周兵行军作战带来了很大困难。加之兵士长时间征战,疲态已现,因阴雨连绵,道路难以行走,粮草供应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柴荣攻打寿州数月不下,召宰相范质商议,欲改从扬州进兵,同赵匡胤合兵一处,兵发江南。

    范质谏阻道:“陛下自初春出师,如今已是盛夏,兵力已疲,粮草供应也跟不上,如果再出疲惫之师南征,恐非万全之策,不如班师回朝,休兵几个月,等到兵力复原,粮草筹备充足之后,再行出征,才是上策。”

    柴荣认为,他御驾亲征,率兵攻打寿州数月之久,耗费了无数的兵饷,就这样空手而归,实在是心有不甘。

    范质准备再谏,招讨使李重进出来说话了,他叫柴荣班师回朝,他留下来继续战斗。

    柴荣同意了李重进的建议,留下万余兵马,命李重进继续围攻寿州,他自己则率领范质、张永德等人还都。考虑到赵匡胤久战在外,也命令他还朝。另派别将接替赵匡胤,驻守滁、扬二州。

    赵匡胤接到圣旨,交代一切,从六合转滁州。

    赵匡胤回到滁州的时候,父亲赵弘殷在赵普的精心照料下,病体完全好了。赵匡胤重新拜谢赵普。自此以后,赵匡胤出于感激之情,完全将赵普待以“宗分”,看成自家人。

    赵匡胤回滁州不几天,接替他镇守滁州的人就到了,交接完毕,立即回到汴梁。赵弘殷、赵普等人也一同返京。

    汴梁

    赵匡胤回到京城后,立即就去拜见周世宗。

    柴荣对赵匡胤说,这次出征,赵匡胤的功劳最大,还有他的父亲赵弘殷,也是功不可没,说要奖赏他们父子。

    赵匡胤是个知恩必报的人,赵普在滁州替他照料病重的父亲,他回朝后便向皇上举荐赵普。赵匡胤奏说:“判官赵普,为臣出了不少的好主意,是个人才,可堪大用,请陛下提拔重用这个人!”

    柴荣点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