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农尝本草,一日遭七十毒”。是说神农亲自去尝试各种各样的植物,一天被毒了七十回,因为他不知道这些植物有毒。这也就是说,传统医生的职业是有高度的危险性的,有些药物是必须拿自己的身体去做实验,去尝试。李时珍不只一次这么做过。
神医李时珍遍尝百草,以自己的身体做赌注,一次次地试验各种草药的功用。在他所撰写的《本草纲目》中,共发现新药374种,记录药方11000多则。那么,这么多的药方,大多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第一个,何首乌的来历和特性。一般人都知道何首乌,在鲁迅的小说里就有何首乌。何首乌有什么特性?它是怎么来的?就是李时珍通过对古代史籍的考察而搞明白的。
唐代有个僧人叫能嗣,这个僧人本名叫何田儿,姓何,58岁了,没有儿子,实在是痛苦不堪,就出家了。晚上睡在山野里,看见夜色里面有两株藤,相距三尺,这两株藤并不在一起,但是在晚上就相交相缠相绕,能嗣一看,觉得很奇怪,估计能嗣那个时候也饿了,就过去恶狠狠地把这两株藤的根给它挖出来,吃了。谁知这一吃,头发变黑,连生数子,而且父子的寿命都超过160岁,他的孙子就叫何首乌。那何田儿的孙子,名字就叫何首乌,就把这个秘方给透露出来了,我爷爷就是吃的这个东西,才有了俺,对吧?透露出来,我爷爷160岁,俺现在也一百多岁。原来这个藤的名字叫夜交藤,就是夜里交缠在一起的藤,而到了这个何首乌出来呢,用一个人名,替换掉了这个植物名,从今往后叫何首乌。何首乌这个人恐怕不是子虚乌有的,唐朝着名的思想家,和韩愈几乎齐名的李翱,曾经写过《何首乌传》,看样子是有这个人的。李时珍就利用这个美妙的故事,加上自己在医学上的实验,判明何首乌“益血气,黑须发,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本草纲目》)
李时珍断定何首乌是滋补良药,是黑发的良药。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好多染发剂都说是从何首乌里提炼出来的。但是说这个话的人,有多少知道这何首乌原来是个人啊?看看《本草纲目》就知道了。
作为一个独具慧眼的人物,李时珍把“经史百家,俚谚民谣,稗官野史”中的零碎资料,有心地收集起来,加以综合分类判别,用自己的方法沙里掏金,从而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成果。还有一个例子,一种糖叫做麦芽糖,不是咱们今天吃的蔗糖,我们小时候还有麦芽糖,现在估计不多了,这是李时珍在阅读一部古籍,叫《集异记》的时候悟出来的。古代的时候有一位将军,被箭射中了眼球,箭杆他给剪断了,箭头扎在眼球上,拔都拔不出来,箭头一直扎在眼球上,这个当然痛苦,这个将军并没有死掉,箭头就在眼睛上,很痛苦。有一天做梦,梦到一个胡僧,外国来的僧人,基本上就是西域那边来的僧人,告诉他用米汁,大米熬的粥熬的米汁,注入到眼球里,就可以解决问题,这个将军醒过来了,满世界地问,这样行不行。谁也不知道怎么注啊,你把米汁怎么注到眼睛里?注完了以后怎么办?不得要领,眼球上还插着一支箭,到处跑。终于有一天,有一个和梦里梦见过的胡僧相貌非常像的一个僧人来化缘,这个将军就告诉他这个梦,问他怎么办?这个僧人讲,很简单,你就拿那个麦芽糖这样东西,点一下,点一下眼球,然后呢,你把这个箭给拔出来。一试,果然拔出来了,而且不久伤口就好了,但没有说眼睛还有没有视力。李时珍就从此得到了启发,治疗箭伤,用这种麦芽糖。
李时珍广泛地收集古药方,博采众家之长,《本草纲目》所记录的中草药种类之全、数量之广,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么,面对这么多浩瀚的古籍、以及民间秘方,李时珍又是如何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呢?
研究李时珍的一位非常着名的学者唐明邦教授,他将李时珍的科学研究方法总结为五个方面,“观察和实验,分类和比较,分析与综合,批判继承,历史考证。”
他总结为五个方面。我想我还是有所重点的向大家做一些介绍。我举一个例子,染布的蓝靛水可以杀虫,还可以治疗噎疾,这也是李时珍从两则古代故事里领悟出来的。有一个故事讲,唐代有个僧人,老是噎,吃不下东西,几年吃不下饭,临去世前就对徒弟讲,我死了以后,你们把我的身体解剖一下,把我这胸腔打开看一看,看看里面是个什么东西,搞得我苦不堪言。这个僧人圆寂以后,他的徒弟就按照师傅的遗言,就对遗体进行了解剖,发现里面有条虫,取出来以后活蹦乱跳,神气活现,拿什么药去对付它,它都不死,还像吃了补药一样,精神更好了。拿水去浇它,它也不怕,把水喝干了,还待在那儿。有一个僧人正好在染布,一看拿它没办法,也气坏了,就顺手舀了一勺染布的那个蓝靛水往那儿一泼,这虫就死了。李时珍就从中悟出,原来染布的蓝靛水可以杀虫。
此外,李时珍还引用了另外一个故事,说明这一点。有一个人极其倒霉,怎么倒霉呢?他喝醉了酒,一头扎到稻田里,喝醉了酒的人,一般口都比较渴,他就顺便喝了稻田里的水,这一喝把蚂蟥喝到肚子里了。这下就不得了了,喝下蚂蟥以后就腹胀,胸胀腹痛,面黄肌瘦,怎么也医不好。蚂蟥一直在肚子里,这个人也没辙。有一天,这个倒霉的人又外出,外出以后口渴,又找不到水,跑到人家看见有一碗脏水,咕咚咕咚喝了,谁知道,这次喝的是染布水,把肚子里的蚂蟥给杀了,从今往后肚子也不疼了。通过这两则故事,李时珍认定染布的蓝靛水,是有杀虫功效的。
再经过长久的观察,李时珍就总结出来,靛乃蓝与石灰作成,其气味与蓝稍有不同而其止血,拔毒,杀虫之功,似胜于蓝。(《本草纲目》)。他发现,因为有染料和石灰的原因,所以靛有杀虫的功效。而李时珍由此还揭露了一般的道士、方士的一种把戏,比如民间经常有人噎着或者打嗝儿,吃不下东西,道士或者那些方术之士,经常会叫人去喝染缸里的水。往往喝了有奇效。但谁都不明白这个道理,认为这道士施了法术,实际上就是因为里面有蓝,有石灰。
李时珍生活在明朝嘉靖时期,那时,皇帝笃信巫术,在深宫高墙之内,建起了缈缈的青炉,希望通过炼丹而羽化成仙,长生不老。在皇帝的影响下,百姓也都信奉巫术而远离了医术。然而,就在这样一个蒙昧的时代,李时珍却坚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耗费了毕生的心血着就了传世经典《本草纲目》。那么,这本书对巫术都有哪些批判呢?
我们提到过,李时珍一辈子都在和迷信、方术做斗争,反对所谓的长生不老和炼丹成仙,在这一方面,李时珍也给我们留下了无比宝贵的遗产。我也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第一,批判服菌桂可以长生的说法。道教的典籍讲,你只要吃这种菌桂,只要连吃七年,你就可以铁掌水上漂,可以步行水上,长生不死,有个人叫赵陀子,说他吃了二十年以后,这个人居然从脚底板底下长出好多毛来,每天可以走五百里,力举千斤。李时珍就根据他的医学经验,他承认菌桂可以“主治百病,善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本草纲目》)
李时珍承认菌桂对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可以改善精神,一般人如果要服药,都可以不妨以这个打打底。但是,他对服菌桂可以长生不老的说法嗤之以鼻,认为夸大了。
第二,李时珍还批判服用水银可以长生的说法。我们知道,在炼丹术里面,对道家、神仙家来讲最重要的药物,就是水银。在我们的传说当中,秦始皇陵是注满了水银的,因为秦始皇要追求长生不老,因为神仙家认为经常服用水银可以成仙。李时珍对此当然是不认同的,“水银乃至阴之精,阴毒之物,无似之者,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人矣”。(《本草纲目》)水银,是阴中之阴,最阴、最毒的东西。汉魏六朝以下,魏晋的时候,好多人希望成仙,就大量地服用水银。李时珍指出,这些服用水银的人,要么就是中毒残废了,要不就是死了,这是很有害的,这是李时珍用医学知识去批驳。
第三,批判饮茶可以轻身换骨。茶叶当然是好东西,我们很多人都喜欢喝茶,但是,按照好多神仙家的说法,饮茶的功效很大,可以轻身换骨,也就是说喝着喝着,你就可以飞起来。如果你坚持喝茶,你全身的骨头可以换一遍,叫轻身换骨,你就快成仙了。李时珍认为,“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本草纲目》)茶是一种阴的东西,当然它能降火,它在这一方面是好的,但是对于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但是茶叶并不一定适用于一切人,尤其对于那些虚寒的、血气比较弱的人,如果长期地饮用茶叶,是会损伤脾胃的,会伤元气的,这些李时珍都不相信。这样的批评性的意见,在《本草纲目》里非常之多,都有一种振聋发聩的作用。
李时珍虽然批判道教中的迷信成分,但是对于道教中,传承了数千年的精华,却采取了吸收的态度。甚至他还从道教的传说中,感悟出了医学的道理。
总之,李时珍的视野和心胸都极其开阔,又有丰富的医疗经验、坚强的意志、科学的方法,所以,他一般总是能够纠正前人遗留下来的错误,发现新的知识,
《抱朴子》里边有个故事,说过去有个相国,叫张文蔚,他的花园里有个黄鼠狼洞,里边住了一窝黄鼠狼。有一天老黄鼠狼出去找东西吃,就把四只小黄鼠狼留在窝里,这个时候一条蛇爬进去,就把四只黄鼠狼给吃了,吃到肚子里,老黄鼠狼回来一看,发现洞里有蛇。那老黄鼠狼,阅历很丰富,不急,趴在洞口等着,等那蛇吃饱了,美滋滋地游出来的时候,老黄鼠狼一口就把蛇咬成两截,当然从蛇的肚子里,把四只小黄鼠狼给救出来了。救出来以后,马上就嚼了好多大豆叶,把大豆叶子给嚼烂了,敷在小黄鼠狼身上。不久,四只小黄鼠狼,活蹦乱跳,非常健康。李时珍就从这个历史故事当中,悟出大豆叶子可能是能够治疗蛇伤的。根据这个例子加以实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留下一个断言,“后人以豆叶治蛇咬,盖本于此”。(《本草纲目》)我们后来人,用大豆叶子去治蛇伤,大概根据就在这里。捣傅蛇咬,频易其差。捣烂了以后敷在伤口上,非常容易快速愈合,快速治愈。
柏叶,吃这个叶子可以健身,长寿。李时珍也是从《抱朴子》里边悟出来的。《抱朴子》里面记载一个故事,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秦宫里面有个宫女名字叫什么呢?叫毛女,大概身上毛特别多,趁乱逃出了秦朝的宫殿,她吓坏了,跑到山里面去,没有东西吃。《抱朴子》的记载,有一个老公公就教她,说你没东西吃,我也没东西吃,于是就教她吃松树柏树叶,刚开始吃的时候,柏叶的味道非常苦涩。可是后来越吃就越吃出味道来了,慢慢也吃惯了,而吃了这个以后,不仅能充饥,而且冬天感觉不到冷,夏天感觉不到热。到了汉成帝的时候,有一个打猎的人,在终南山看见一个人,没穿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