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古中医故事-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候也是这么治,是第一步。当然,如果说扎丹田不管事就是这第二步。这五苓散出自哪儿啊?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这五苓散主要有五味,其中有两味药,一味叫猪苓,一味叫茯苓,另外搭上三味泽泻、白术、桂枝,这五味药加在一块儿,叫五苓散。那么这五苓散治的是什么?利水渗湿,温阳解表,然后如果再加上点川楝子、橘核、小茴香、青皮,就可以治癃闭了。话说这大徒弟,给人家熬完药,说喝了吧,去厕所吧。病人又转了两个时辰,说大夫,您让我喝那么多药,我这肚子又盛多点了,你看刚才没喝的时候,我的肚子才这么圆,喝完了药,肚子更圆了,还是不行。这大徒弟一想,那你住这儿,明儿早上我师傅就回来,你找他。一宿无话,第二天早上,孙思邈回来了。这病号肚子越来越圆,就问大夫,您看我这肚子,什么病啊?您那徒弟说叫癃闭。哦,没事,你躺那儿,徒弟你先去做饭。这徒弟做饭先得剥葱啊,拿葱这么剥。哎,那葱你给我。孙思邈把这葱拿过来,拿剪子一剪,剪一小尖,把葱顺着尿道就捅进去了,然后拿嘴扑扑一吹。没事儿了吧,病人的肚子转眼瘪了,这叫葱叶导尿的故事。孙思邈在记载这个故事的时候,记述得特别简单,就是寥寥几句。在《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里面有这样几句话,“津液不通,以葱叶除尖头,纳阴茎孔中深三寸,微用口吹之,胞胀,津液大通便愈。”好了,这故事就讲完了。像这种故事非常多。民间除了这故事之外,比这故事神的有的是。请看下一讲。
【三 药王着书之谜】
652年前后,已经七十多岁的孙思邈在古稀之年,写下了《备急千金要方》这样一部中国古代并不多见的传奇医书。而三十年之后,已逾百岁的孙思邈,竟然又写下一部《千金翼方》,这两部书被后世的人们合称为《千金方》。那么,这样一位在古代极为少见的百岁老人,究竟在他的书中写了些什么?这样一部医书为什么要用“千金”这样似乎不太相关的字眼来命名?而在这一部千古流传的《千金方》中,我们是否可以在它的字里行间发现有关孙思邈长寿养生的独门秘诀所在?
上一讲,我们讲了很多孙思邈为别人治病的故事,不过,这些故事其实都是一些用智慧治病的故事。像这种故事还很多。比如说,在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就记载着下面的三个故事。
有一天,一个大汉急急忙忙跑来说,孙先生,我老婆生了一孩子,生下来孩子好像就死了,您能不能给瞧瞧,看能不能救活?孙思邈说那我就去看看吧。到那儿一看,这孩子脸膛全紫,身上也都是紫的,再一看,嘴里头有很多污血。孙思邈一想,这孩子生下来要是死的,他嘴里怎么能有血呢?肯定带着气,肯定没死,只是气息微弱。一想,怎么办呢?干脆,你们赶紧给我找两棵大葱,找来两棵葱,剥完了,拿葱白抽这孩子。抽着抽着,这孩子哇的一声就吐出来了,紧接着就哭了。孙思邈说赶紧烧水,烧温水给这孩子洗一洗,最后也没吃药,也没打针,这孩子就活了。孙思邈把孩子治活了,他跟人家说,其实这孩子没死,你看他嘴里有血,那是生下来以后吐的血,能吐血,而且这血没定,就意味着还活着,只不过气被痰给憋住了,你一抽他就通畅了,所以自然就活了。这故事不神奇。
神奇的是下面这个故事,也是出自这《千金要方》的一个方。说一个大汉跟人家打架,让人打得眼睛肿得比桃还大,都充血了,眼睛都看不见了。这可怎么弄啊?开刀?一拉,把那血放出来?一不小心,把眼睛弄伤了怎么办?这太危险了。孙思邈一看,这怎么办?哎,徒弟,你下稻田,给我逮两条水蛭,水蛭就是蚂蟥,稻田里都有。它吸在人身上,越扎越深,使劲拍死了才能把它拽下来,要不把它拍晕了,拽不出来,越拽它往里越扎。他说,你去给我逮俩水蛭来,徒弟去弄了俩水蛭。他这边忙着呢,忙着给人擦脸,敷药,把病人的脸擦得白白的,然后把肿的地方敷上一层药,再把这两个蚂蟥左眼一个,右眼一个,往那儿一搁,这不两个大桃吗?病人的家里人害怕啊,这蚂蟥有毒啊,你到时候再把我们家人的眼睛给吃了,这行吗?一会儿再看,他那眼睛的肿慢慢下去了,再看那俩水蛭,肿得跟桃似的,他一看水蛭估计没劲儿了,啪一拍,水蛭晕了,于是就把两个水蛭扔了。扔完了这个人的脸就消肿了,然后敷点药,吃点药,过两天好了。
前面这两个故事都不神奇,没劲儿,都体现不出孙思邈的高超水平。下面一个故事,才能体现出孙思邈的与众不同。有一次孙思邈给人看病,来了一个病号,这病号上吐下泻。一般人认为,得痢疾啦,肠胃炎啦,或者吃了什么有毒的东西啦。孙思邈那儿一看病,孙思邈说,哟,您这是得的是脚气病啦。这病号说,你是孙大夫吗?我是孙大夫啊。你可真够损的啊,有你这么看病的吗?我上吐下泻跟脚没关系。孙思邈说,我告诉你这脚气病有好多呢,你这就是脚气病。那人家医生怎么都说我是吃坏了肚子?是啊,所以他没给你治好,你上我这儿来了。我看你也是蒙事的,算了,我还是找别的医生吧。这病号就走了。没过十天,他死了。其实啊,这是由于病号少见多怪,有一种脚气病叫冲心型脚气病,它就是没有脚气,手脚都没事,它的病症就是上吐下泻。但是由于病人少见多怪,延误了治疗,结果丢了性命。
孙思邈在他漫长的郎中生涯中,解除了无数病人的痛苦,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严峻考验,时间过得很快,孙思邈在每天治病救人的忙碌中,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古稀之年。按说他早该老态龙钟了,但是这个奇特的孙思邈却偏偏在这样的高龄,开始动笔写那本着名的《千金方》。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奋笔着书?而他的这部医书为什么用奇怪的“千金”二字来命名呢?
话说650年,那一年,孙思邈的岁数已经很大了,行医也好多年了。孙思邈就想了,人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我也是个好几十岁的人了,我怎么着也得给百姓留下点东西。可是我行医这么多年,说起心得那可是太多了。我给百姓留下东西,从哪儿下手呢?正在想的时候,孙思邈就想出了下面的一段话,“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人的命啊,比千金还要重,如果有一个偏方,就治了这个大病,那它就比千金还值钱。对,干脆我就把我行医这几十年所掌握的药方编成一本书,起名叫做《备急千金要方》。对,说干就干!他提起笔来从这一年就开始写,到652年这一年,就写成了这本书。这本书共三十卷,其中的第一卷,应该说就跟我们现在讲的序差不多,它是一个总论,在这个总论中,孙思邈就论述了作为一个医生,最起码要做到的几点。
孙思邈认为,作为一个医生,首先要做到的一点,就是应该态度认真,一丝不苟。他说,作为一个医生,病人和病人的家属,把生命都交给你,你怎么能够不认认真真,怎么能够敷衍了事呢?所以,作为一个医生,必须做到的就是“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首先得给人家认认真真地看病,看出来结果要非常准确,开的药也要非常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是一个好的医生。这是第一点,你得认真仔细。
第二点,孙思邈认为作为一个医生,就应该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病人里什么样的人都有,有男的,有女的,有穷的,有富的,有汉族,有少数民族的,有得的病干净的,有得的病脏的。然而,面对不同的人,都应该一视同仁,得把所有的病人都当成自己的亲人,不管他的性别、年龄、出身、智力,什么都不要管,医生需要思考的就是怎么样把病人的病治好,不要耽搁人家的病。不能因为人家有钱,就敲人家竹杠;也不能因为人家没钱,就拒病人于千里之外。他说,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是“苍天大医”,否则就是“含灵巨贼”,你有本事,但我不认为你是好人,你是贼。这是第二点。
第三,作为一个医生,还应该做到,不避脏臭,不贪钱财。你看这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但是,遇到这种病人,应该怎么办?应该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认真诊治,否则的话,人神共诛之,做不到这一点,就别当医生。
刚才这一段,只是他论述的主要部分,其实,在后面他还论述了医生应该谦虚谨慎,博学好问,不骄傲自满等等各个方面。在古今中外的医药学专着中,专门辟出一个章节来讲如何做一个好的医生,孙思邈在世界上是头一号,专门讲了医生的医德。
从这本书的第二卷到第三十卷,依次讲的是妇科、儿科、五官科,还有伤风、脚气、伤寒,内科的五脏六腑,还有其他杂病,备急诸术,养性,等等。一共包含233个门类,有5300首合、方、论等,这就是《备急千金要方》,有述有作,图文并茂。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本书是继《黄帝内经》和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之后,中国又一部中医药学着作,这本书被誉为临床医学的百科全书,于652年出版。
七十多岁的孙思邈写下了这样一部着名的《备急千金要方》,但让我们诧异的却是,高寿的孙思邈竟然在他一百多岁的时候,又开始动笔写另外一部书《千金翼方》。这一次,孙思邈会在其中写些什么?又是什么特殊的原因让他在如此高龄还继续笔耕不辍?
又过了三十年,这就到了680年了,孙思邈这回真的一百多岁了,他一想,我三十年前写过一本书,那时写书就想为百姓留下点什么,然后就想指不定哪天自己生老病死,就完了。谁想又活了三十岁,又治了这么多病号,又有了这么多心得,干脆正好卢照邻还在这儿,我赶紧让他帮我,把我这三十年的心得再写一本书吧。两人合作又写了一本书,这本书叫做《千金翼方》。翼,在这里是补充的意思,我原来写了一个《备急千金要方》,现在我又写一本书。到了682年,孙思邈临死之前,这本书终于正式写完出版了。这本书也分成三十卷,共计是189门,合、方、论等等一共是2900余首。
除了这两本书之外,其实孙先生还写了一些书,比如说《丹经》、《摄生真录》、《福禄论》、《五兆算经》等很多书。他在这些书里也有一些心得,除了他自己写书之外,还配合政府写书。658年,唐高宗继位九年之后,就想找一批医生写一本书,这本书叫《新修本草》①,为什么叫《新修本草》呢?因为前人写过一本书叫《本草》,所以唐朝要写一本书叫《新修本草》,这本书在我们的中学课本中叫《唐本草》。这写书的任务,就落到了孙思邈的身上,孙思邈和当时宫里的医生一道,就写成了这部《唐本草》。这本书大大丰富了我们中国原有的药学着作《本草》,其中有一百多种药物都是孙思邈自己亲自尝验过,而在《本草》中没有记载的。《唐本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孙思邈一千多年前所写就的《千金方》,以及他参与编写的《唐本草》,在为我们留下宝贵医学财富的同时,也用相当的篇幅记述了他自己的许多养生心得。那么,这个活了一百多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