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嗜血的皇冠--光武皇帝之刘秀的秀-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邑再道,“三,臣在外,得自作主张,作战方略,皆由臣决断,无须回报长安,陛下也不得干涉。”

王莽的脸开始拉长起来。王邑的要求,已经跨越了他的底线,帝国的军权,那可是他的命根子,放手不得。如今王邑居然要军队完全听他指挥,甚至连他这个皇帝,都得晾在一边,不许参与。好你个王邑,这样的要求你也敢提,你干脆另立门户,自称天子得了。

王莽闷闷不乐,长时间不表态。王邑也不着急,慢慢等着,水面上的浮漂,忽然沉了下去,王邑顺势提杆,一条金鲤离水而出,悬在半空,挣扎扭动。王邑大笑道,“一换新饵,果然不同。饵不对胃口,鱼儿怎会上钩?”

王邑话里有话,王莽神色一动,似有所悟。王邑道,“约法三章,饵也。臣,鱼也。陛下,渔父也。”

鱼儿一旦咬钩,便只能受制于渔父。王莽释然起来,闭目长叹道,“一切如君所愿。”

王邑拂袍扫袖,扑地跪拜,叩头道,“蒙陛下金口应允,臣敢不尽死,为陛下解忧!”

王莽扶起王邑,以商量的语气问道,“君到部之后,将何以剿贼?”

王邑正色道,“陛下刚刚和臣约法三章。军事决断于臣,非陛下所当问也。”

王莽讪讪一笑,道,“不问不问,寡人不问就是了。”王邑对他越是顶撞,他心中反而越是暗爽。

所谓病急乱投医,这话往往并不确切。假如钱不是问题,几乎可以肯定的说,你一定会选择要价高的那位大夫。便宜没好货,这是人们的惯常心理。王莽选择主帅也是如此,王邑胆敢和他约法三章,可见一定有真材实料,这才敢如此嚣张。另一方面,王邑当年曾有过力挽狂澜的先例,在战场上证明过自己,这更增强了王莽对他的信心。况且,王邑又是如此之狂傲,连王莽都敢不放在眼里,狂傲之人,必有斤两,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迷糊了王莽的眼睛,使他眼中的王邑,纯乎一副救世主的形象。既然是救世主,就应该顶撞,也必须顶撞。

谈话临近结束,王莽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你这趟出征,把王兴带上吧。”王邑本来心情正佳,听完这个要求之后,面色却立刻大变,差点就要投湖。

我们前面讲过,王莽四个嫡子全部死于非命,他的血脉只剩下了王匡和王兴这两个私生子。王莽将两人接到长安,王匡福薄命薄,到了长安没过多久,水土不服,转眼呜呼,如此一来,王兴就成了王莽的独种,理所当然应该被立为太子,继承王莽的帝国。然而,天下皆知王兴乃是私生子,要立一个私生子为太子,于礼制不合,群臣们也不干,即使王莽贵为皇帝,也不敢贸然行之。如今,王莽叫王邑带王兴一起出征,用意很明显:那就是让王兴在军队中镀镀金,积累些资历,最好再立些显赫的军功,从而塞天下之口,这时候再来立王兴为太子,就可以美其名曰为“立贤不立嫡”,朝野上下也就不会再有阻力。

王邑何尝不知道王莽的良苦用心,但王邑也是深受礼法熏陶之人,本能地就有些歧视私生子,加上他早就听说王兴飞扬跋扈,无赖纨绔,因此心中更加抵触。带这样一个人在军中,无异于带了一枚定时炸弹,万一王兴有个三长两短,他立再大的功劳,也赎不了这罪,如果王兴没出事,而这一战又胜了,那功劳也轮不到他,肯定都要强行算到王兴的头上,总之,这笔买卖不合算。王邑当即答道,王兴尚且年幼,不宜从军。

王莽道,当年你任虎牙将军,年仅二十三岁。如今王兴二十五岁,如何不能从军?说完又道,我知道你是担心王兴捣乱,这你可以放心,王兴倘若在军中不服管教,你身为叔父,可以骂得,也可以打得。

王邑根本不听王莽解释,干脆道,必欲带王兴出征,那便请陛下另择良将。

眼看王邑又要撂担子,王莽大恐,几乎是哀求道,我老矣,你就不能体谅?你约法三章,我全部照准,我只有一个要求,你却忍心拒绝?

王邑这才仔细端详王莽,王莽早已不是他记忆中的模样,此时的王莽,两鬓斑白,皱纹密布,毕竟是六十九岁的老翁了,衰残之势不可阻挡。面对这样一位老人发出的哀求,王邑实在无法继续强硬,只能叹道,臣谨遵圣命。

①见《史记·高祖本纪》(汉十二年)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四日不发丧。吕后与审食其谋曰:“诸将与帝为编户民,今北面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人或闻之,语郦将军。郦将军往见审食其,曰:“吾闻帝已崩,四日不发丧,欲诛诸将。诚如此,天下危矣。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樊哙、周勃将二十万定燕、代,此闻帝崩,诸将皆诛,必连兵还乡,以攻关中。大臣内叛,诸侯外反,亡可翘足而待也。”审食其入言之,乃以丁未发丧,大赦天下。

日期:2010…03…1701:07:29

【第十一章,镇国之宝】NO。5:天下一局棋(有增补)

王莽信守了他对王邑的承诺,作为王邑同意王兴随军的回报,他甚至给了王邑更多。全国兵力,号称百万,尽数交到王邑手中,又征调六十三家兵法的在世传人,充作王邑智囊。国库的珍宝物资,任由王邑调配。州郡各选精兵,由州牧太守率领,向王邑所设的指挥中心洛阳聚集。又封巨无霸为垒尉,随军同行。巨无霸者,人如其名,身长一丈(约合今两米三十二),腰大十围(约合今三米左右),车装不下,马拉不动,号称新朝第一勇士,力大无穷。随军又多携猛兽,如虎、豹、犀、象之类,以助威武。

王莽如此慷慨,王邑受宠若惊,婉拒道,“倾举国之兵以付臣,臣实不敢当。”王莽笑道,“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寡人授君以举国之兵,是寡人不负君;想来,君也当不负寡人也。”

 第137节

在离开长安前往东方之前,王邑特地召见了两个人,一个是长安教父原涉,一个是当年旧部朱萌。原涉平生杀人如麻,见了王邑,却不自觉的矮了三分。王邑冷眼看着原涉,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以君所为,死有余辜,然而,我不来杀你。今命你为天水太守,镇守长安之西。君本良家子弟,当好生为国效力,勿辱先人于地下。”原涉乃是堂堂的长安教父,被王邑当孩子一样教训,大气也不敢出,点头不迭。

王邑拜原涉为天水太守,正是要借助原涉在游侠界的声望,弹压长安附近那些不安定的野心家和恶少年。王邑再召见旧部朱萌,道,中原反贼要想攻入长安,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武关,一是函谷关。函谷关这边,我自有应对,今命你守武关。你要以命担保,人可以死,关不能丢!

朱萌当年追随王邑南征北战,而随着王邑的隐退,他也跟着马放南山。如今老首长一出山,立即提拔他担当重任,朱萌自然感激涕零,断指立誓,死守武关。

有原涉守长安之西,朱萌守长安之南,王邑这才稍感心安,至于长安之东,自然有他亲自摆平。四月初五,王邑正式启程,东赴洛阳。王莽亲自送行至城外渭桥,执王邑之手,如执情人之手,久而又久,动情言道,“国家存亡,在君一身,努力。”

短短十字,胜过千言万语。根本不需要王莽多加叮嘱,王邑完全明白自己肩上的重量。王莽动员了整个帝国,只为他一个人服务,在他身上,王莽押下了所有的赌注,如果赢了,王莽将赢回全部,如果输了,王莽将一无所有。

再多的话语,此刻似乎都已多余。王邑反握王莽之手,同样动情言道,“陛下安心,不出半年,海必复晏,河必复清。”

王莽举酒相敬王邑,王邑跪受,却不即饮,昂首道,“且留此酒,待臣凯旋,以反贼人头,下此酒,为陛下寿。”

王莽大喜,道,“待君东归,寡人虽不嗜酒,也当与君同醉。”

君臣洒泪而别。王邑大军开拔数里,忽有使者追上王邑,奏道,功修公(王兴)晚起,现正梳妆,请大司空驻军稍候。王邑闻言大怒,斥道,“混帐!数万将士,深荷国命,理当亟亟前行,岂可坐等一人!命王兴自去洛阳,与我会合。”使者仗着王兴的势,嬉笑道,“最多只需等一个时辰,功修公乃陛下独子,大司空何不稍作通融!”王邑更怒,扬鞭将使者一顿好抽,道,“再敢多言,割汝人头祭旗。滚!”使者灰溜溜爬起,仓皇而去。

王邑一路急行,十天后抵达洛阳。此时的洛阳,正是一片吵闹繁忙的景象,士兵、旌旗、辎重、军马,源源不断从帝国各地汇集而来,充斥着洛阳的大街小巷。王邑一到洛阳,风尘未洗,立即升帐议事,看着云集一堂的帝国将领和州牧太守,王邑脸上渗出兴奋的潮红,这才是他该来的地方,鹰属于天空,鱼属于海洋,身为军人,就应该属于战场。

众人望着王邑,眼神中既期待又畏惧。所以期待,是因为王邑曾经创造过挽救新朝的奇迹,他们希望王邑能够重复这一奇迹。所以畏惧,是因为他们知道王邑已经掌握了王莽的所有权力,可以对他们生杀予夺,王莽容易糊弄,而王邑却不好糊弄。

王邑俯视众人,沉声道,“昔日与诸君共事天子,同殿为臣。如今我奉天子明诏,东征剿贼,军中以我为尊,一切惟我号令。愿与诸君上下同心,早日荡平反贼,还我太平。”

众人齐声道,“谨遵大司空之命。”

王邑点点头,扬声道,“大将军阳浚听令!”阳浚出列而拜。王邑道,“命你领兵五千,屯守敖仓。敖仓乃漕运命脉,集天下之粮谷,敖仓在,则粮草无忧,切切不可玩忽。”阳浚领命。王邑再道,“车骑将军王巡听令。”王巡出列而拜。王邑道,“命你领兵一万,镇守荥阳。荥阳乃洛阳东方之门户,荥阳在,则洛阳无忧,切切不可懈惰。”王巡领命。

王邑又道,“河北流民滋盛,城头子路、刁子都众十余万人,流窜黄济之间;铜马贼有众数十万,流窜于清阳;尤来、五幡流窜于山阳、射犬。然而,贼党虽众,却不敢越黄河半步,我知其无远志异心也,当留待最后收拾。司命孔仁、卒正王闳、兗州牧寿良听令!”孔仁、王闳、寿良出列而拜。王邑道,“命尔等各领万人,扼守要津,沿黄河布防,司命孔仁守白马津,卒正王闳守濮阳,兗州牧寿良守乐昌,不使河北贼党过河即可。倘有一贼过河,必斩尔等。”孔仁、王闳、寿良接令。

王邑再道,“太师王匡、国将哀章听令。”王匡和哀章官爵皆与王邑平级,此时却如鼠见猫,威风全无,乖乖跪拜。王邑道,“你二人镇守山东,一年有余,却坐视赤眉猖獗壮大,如何交待!”王匡和哀章面色如土,瑟瑟发抖。王邑道,“本该斩你二人,暂且寄下性命,为我戴罪立功。你二人既不能战,今命你二人撤出青徐二州,至于赤眉横行青徐,任他们去,不必理会。你二人只需收缩退守,集重兵于定陶,扼守赤眉西进之路。以济水为界,赤眉过济水,斩你二人!”王匡和哀章悚然接令。

王邑再道,“扬州牧李圣听令。”李圣出列而拜。王邑道,“命你扼守彭城,阻赤眉南下之路。以获水为界,赤眉过获水,斩你人头!”李圣接令。

王邑再道,“赤眉不能西进,则无法威胁洛阳。赤眉不能南下,则无法与汉军会合。至此,赤眉不足为忧,自可留待日后击破。眼下,汉军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