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有本事的皇帝-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公孙述半遮半掩地对李部长讲起自己不久前做的一个梦来。

他说,当时在梦中,有个人说:“八厶子系,十二为期。”

“我考虑,”公孙述说,“八厶就是公字,子系即孙字,意思就是公孙应该称帝,以十二年为期。”

那天醒来后,公孙述把梦中情景讲给老婆听,说:“这样搞一下,虽然是富贵,但就是时间太短了。”

公孙夫人也是想发达心切,急忙说:“你没听古人说,早晨闻道,晚上死都行,何况我们富贵十二年!”

好了,干吧!

于是,公孙述很快上演登基大戏。

公孙成立了“成家王朝有限公司”。

不知道是心虚,还是想进一步忽悠,抑或兼顾二者,他还对广大干部群众说,这几天蜀王府中有人看到有一条龙在出没,夜里还会闪闪发光,值得大家注意!

出于更加复杂的考虑,公孙述说,这就是一种祥瑞,是老天爷让我出来执掌天下的!

他出身西汉干部家庭,自然知道那些向往和已经当上一哥的人都会用这招,为了更有创意,他在自己的手掌心刻上了三个字:“公孙帝。”

从古至今,为了得到提拔或者自我提拔想得发疯的干部很多很多,靠弄虚作假来做官的干部也多如牛毛,但像公孙述这样,把自己处心积虑追逐的职务刻在手掌的,肯定前无古人,绝无仅有,但愿后无来者,到此为止。

很快,公孙述的王朝建立起来了,定都成都,起名“成家”,建元“龙兴”。

因为劝进有功,忽悠有术,李熊被越级提拔,任命为大司徒。

当然,自己的亲兄弟也必须进领导核心:公孙光为大司马,公孙恢为大司空。

同时,公孙述还完全按照刘汉的规制和体制,在成都大兴土木,建造宗庙、宫殿等生活办公场所;大肆封官,设立了公卿、大夫等文武百官。

接着,公孙述派几个将军北伐、东征,把包括巴郡、蜀郡在内的整个益州地区都控制了起来,有十多个郡国。

有两个情况需要注意:

一是公孙述称帝之日,刘秀还在河北艰苦转战,而两个月之后刘秀称帝,乃至于以后十来年的时间,刘秀都在忙于东征、北伐、西进,对偏居巴蜀的公孙述一时还顾不上。所以,公孙述利用刘秀太忙,以及益州一带独特的地理环境,舒舒服服地做起了割据一方的小皇帝。

二是公孙述把谱摆得很大,高调开展了一些纯属形式主义的工作,但是,他没有做好作为一个政权必须做好的核心业务,那就是确立以人为本、爱惜民生的执政理念,制定并且实施有利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政策措施。

凡是做不好这种核心业务的政权及其掌权者,要么是心术不正,根本没有真正考虑老百姓的活法,要么就是能力欠佳,根本担当不起理政安邦的重任。

有人可能还记得,公孙述称帝不久,马援奉隗嚣之命来成都考察,观察动静,公孙述摆足了架子,做足了表面文章。但老马回去对老隗说起对他的评价是:“井底之蛙。”

一个企业如果做不好核心业务,就会失去竞争力,就会亏损,就会倒闭,一个王朝也是如此。

来看公孙述的成家王朝是怎样开展业务的。

这个公孙记成家王朝公司开张于乱世,早几年较为平稳,后来老是麻烦不断。

这并不是因为它没有批准手续,这年头各地王朝类公司遍地都是,都不需要,谁也不敢给它们发批文;也不是因为竞争对手太多太强,人家刘秀的刘记东汉王朝公司就是在竞争中生存,在战斗里成长的;也不是因为它的办公条件太差或者名声不好,巴蜀是天府之国,物产之丰饶是出了名的,该公司成立之初前来入股打工的络绎不绝。

说到底,该公司开张几年后陷入困境,还是因为它核心业务没有做好,主业不突出,整个业务活动太混乱,太低效。

至于公孙述董事长是怎样摆谱的就不再多说了,那是人家的个人爱好,随便挑几笔他公司的业务点评一下吧。

公孙述不是一个合格的董事长

首先看他的用人。

公孙董事长的组织路线是彻底的任人唯亲,具体表现为他不仅只信任和任用自己的兄弟子侄,而且还毫不客气地把其他人冷藏,甚至玩死。

公司一开张,他就安排自己的两个弟弟进了核心领导班子,紧接着,他又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封了王。

至于那些在一线埋头工作的,在前方拼命打仗的,甚至于公认德才兼备、居功甚伟的,对不起,你们先一边儿凉快去吧。

这样一搞,一些干部群众就难免产生一些情绪,觉得寒心。

有不少高干自以为跟公孙述关系不错,功劳也不小,就劝他:“现在局势动荡,天下远没有安定,成败还没有定论,不少将士还在舍生忘死地为您效命,您却匆匆忙忙地先封自己的儿子为王,这样不仅表现出您没有顾全大局的胸怀和成就大业的气魄,还会让广大将士寒心呐!”

公孙述对此毫不理会,依然我行我素。

这样下来,整个公司里,全部是他公孙家的人说了算,干部们都有怨言。

从用人上就完全可以看出公孙述一点也没有帝王的气概和修养了。

当然,如果该公司是个一人店、夫妻店、父子店,或者是个小公司,老板这样搞也坏不到哪儿去。但该公司拥有巴蜀众多的人口、广袤的土地和数以十计的城池,家大业大,全搞一言堂是不会可持续发展的。

公孙董事长似乎觉察到了大家的敌意,为了确保家族利益,他事必躬亲,从小事做起,把大大小小的权力都抓在自己手里。同时,他还毫不顾及大体,常常为了一点小节或者故意找点理由,就对手下的干部大开杀戒。

史上向来都不乏任人唯亲的当权者,但在任人唯亲的同时大肆诛杀同事的,除了王莽,就是公孙述董事长最为典型。

顺便说一下,公孙董事长在组织工作上还像王莽一样,喜欢给一些郡县地方和干部职位改名字,这除了给干部群众带来一些不便,制造一些混乱,就只能卖弄一下他的空虚和无能了。

其次看他的经济工作。

公孙述董事长在发展生产、改善民生上毫无作为,但在搜刮民脂上很是积极主动。

他下令,在本公司所辖范围内废除汉朝的铜钱,设立专门机构铸造和发行铁钱。

在相同的计量范畴里,当然是铜比铁贵重。他这样做,一方面企图通过废旧铸新来引导人们忘记汉朝,一方面可以把铜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节约控制下来。还有另外一方面的考虑,就是通过松弛银根,贬值货币,变相地把老百姓手里的财富掠到“国库”里来。

但是,他在这方面甚至还没有王莽玩得高明,王莽的币改多少还给后世留下一些“金错刀”一类的钱币收藏品,他公孙一搞,很快就把货币体系和经济秩序搞瘫了。

这样一来,老百姓苦不堪言,只有先骂娘。不久,各地就开始流传一句童谣:“黄牛白腹,五铢当复。”

王莽以黄色为自己的吉祥颜色,公孙述则崇尚白色,五铢是汉朝货币的代称,这句话显然是说王莽、公孙不是正统,天下早晚还是要由刘氏宗室来掌管。

币改作为一种掌权当局的政策工具,本来是当局在宏观上调控,在微观上搞活国民经济的好帮手,放在王莽、公孙述之流的手里,却不幸成了他们祸国殃民、损公肥私、卖弄愚蠢的把戏。

第三看他的思想文化工作。

实事求是地说,公孙述董事长早年担任地县级干部时,是很能干,很有政绩,也很有口碑的,广大干部群众称赞他,史家也对他有客观评价。

他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也就是地县级干部的水平能力。如果在太平年代,他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完全可以造福一方,甚至于青史留名。

但是他野心太大,政治欲望过于强烈,非要自我提拔到远远超出自己实际能力的位置上,就很难把握自己,所有弱点也很快暴露无遗。

比如,在思想文化工作上,他也围绕着自己登基当一哥是上天授命的这个主题,开展了很多工作,组织了不少活动,但在内容上显得很苍白,在形式上表现得很拙劣,一跟刘秀交锋,立即就稀里哗啦败下阵来。

举凡秦汉时期的一哥及其候选人,为了说明自己是上天选定的,受命于天,总要大力吹捧一些谶纬、符命、祥瑞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略带思想理论色彩,包含一定的文化内容,多数是明明白白的迷信,但很有市场。对于这些东西的学术价值、理论意义,一哥及其候选人是不大介意的,他们在乎的是这些东西在干部群众中很有市场,能忽悠人。

谁想称帝,舆论先行,舆论是头一道工序。公孙述显然也没能免俗。

关于他说自己家的院子里有龙出没,以及把“公孙帝”三个字刻在手掌心里,已经成为一个幽默轶事。宣布登基之后,他又搬出很多古书,寻章索句,牵强附会地验算自己称帝的证明题。

这同样也是很搞笑的。

比如,他援引孔子的《春秋》说,这本书记载鲁国仅十二公,而汉从高祖至平帝,就是算上吕后称制也只是十二代,充分说明汉朝气数已尽,刘家不能再干了,江山应该轮流坐。

他还从《录运法》里找到了“废昌帝,立公孙”,从《括地象》里找到了“帝轩辕受命,公孙氏握”一类的句子,安排一批读书人反复解释,大力宣传,来证明他当皇帝是上天赐命的。这些东西在今天看来纯属扯淡,但在当时却很能迷惑人。

当时西汉已亡,王莽、王郎等投机分子很是折腾了一把,刘秀立足未稳,虽然不少人祭起“复兴汉室”的旗帜,但从总体上,社会意识形态是混乱的,一时还没有哪种主流思想意识占统治地位。

也就是说,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这还是一个谁都可以忽悠,可以随便忽悠的时代。

公孙董事长觉得光在巴蜀一带忽悠是不够的,就多次向中原地区发文件、散传单,把他生拉硬拽的东西兜售出去,企图打动更多的人。

刘秀发来“贺电”——到底谁才是公孙皇帝?

对此,刘秀听在耳中,看在眼里,心里十分恼火。

只是他的王朝刚刚开张,业务太繁忙,还顾不得,也暂时没有力量对公孙记成家王朝公司动手。

公孙董事长越来越不像话,再忙我也要警告他一下!

于是,刘秀给公孙董事长写了一封信,劝他别称帝。

这封重要的信件是有确凿记载的,对于刘秀信中的态度,史上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说刘秀怕把公孙逼急了,惹毛了,态度是温婉客气的,还尊称之“公孙皇帝”;二是说刘秀对公孙态度严肃,措辞严厉,明确告诫他不要对一哥大位再有想法,趁早死了这份心。

在确凿记载面前产生这样的分歧,主要是大家关于刘秀对公孙的称呼上有分歧,前者说刘秀称呼公孙为“公孙皇帝”,后者说是刘秀本人自称,并且在落款处署名“公孙皇帝”,态度鲜明,含义深远。

我是赞成后者的。

这封信的内容照录在《后汉书·公孙述传》里,刘秀在信里说:“古书上符命所说的公孙,其实是指汉宣帝,他当年是以皇孙的身份(故称公孙)继承大统的。你把自己手掌心里刻的‘公孙帝’三个字当做祥瑞,跟王莽当年的做法差不多,毫无道理,自欺欺人,是不值得效仿的。你目前还不是我的乱臣贼子,适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