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刍故莄āo之过急了,为什么不等到曹cāo走后,与袁绍对峙之时,再策划发动夺权政变?当然献帝不可能未卜先知,然而这也足以看出献帝毕竟是年纪尚轻,急于求成。
下一次,献帝在某政权就是在十几年后的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了,伏皇后又因早年写给父亲伏完的信中提及曹cāo的残暴“十一月,汉皇后伏氏坐昔与父故屯骑校尉完书,云帝以董承被诛怨恨公,辞甚丑恶”结果很惨,几乎没有什么下文可言,“发闻,后废黜死”牵连到的伏皇后和其两个儿子及伏氏宗族一百多人都被处死。
这就没什么意义了,这时候,曹cāo权位如ri中天,别说朝中,就是整个天下也没有谁的势力可同、曹cāo相比,谁有本事去“勤王”呢?靠远在西川,刚刚有了立足之地的刘备吗?
献帝的两次失败,除去不够机密外,还有一个原因非常重要,他干什么非要借助外兵除曹cāo,难道不能用宦官?难道不能擒贼擒王?杀了曹cāo看谁还有话说!曹cāo长期不立世子,直到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丕合法继承人的地位方才正式确立。因而此前一旦曹cāo身死,何人主政将成为重大问题,曹氏兄弟首先就要拼个你死我活!何况曹cāo手下也不是没有人无视汉帝。因而我觉得曹cāo一死,献帝大有可能主掌朝政。
所以,献帝完全有条件效仿先皇来了“如厕议事”,计除权臣。当然曹cāo一代英雄自不是不学无术的梁冀可比,但是献帝毕竟是皇帝,他还不至于无一亲近之人?曹cāo起码的礼节还要讲吧?在皇宫动手也还可以吧?千多年后的异族康熙不是做到了吗?然而献帝对此连试都没试,难道他怕死吗?我想曹cāo既然不愿为帝,他就不想背弑君之名,再说,献帝也不会惜命吧?做个傀儡战战兢兢还不如壮烈而死。此点在曹家子孙身上就表现出应有的果敢。
此后,献帝彻底失去了抗争的可能,因为连他枕边人都成了曹家女子,曹cāo已然是国丈,一切的努力付诸东流,甚至连他尝试的机会都不再有。现在他只能去指望有人可救他于危难,好在毕竟大汉还有忠臣,“党锢之祸”中党人的气节还有所保留,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时有京兆全祎,字德伟,自以代为汉臣,乃发愤,与耿纪、韦晃yu挟天子以攻魏,南援刘备。”(《后汉书》注)“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反,攻许,烧丞相长史王必营,必与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讨斩之”(《三国志》)结果”事败,夷三族。”《三国志》注引《献帝chun秋》曰:“收纪、晃等,将斩之,纪呼魏王名曰:“恨吾不自生意,竟为群儿所误耳!”晃顿首搏颊,以至于死。“汉臣虽肯死节,有能如何?”
大汉自此也就真的成为历史,成为后人凭吊的回忆了。
《后汉书》对献帝的评语说“传称鼎之为器,虽小而重,故神之所宝,不可夺移。至令负而趋者,此亦穷运之归乎!天厌汉德久矣,山阳其何诛焉!”诚然,天命如此,人力实难违之,献帝可悲可叹,却也无奈了。
天时、地利、人和,献帝不占其一,想成功,真的很难,但他虽聪明,在政治斗争中还是显得稚嫩,时机、保密、方法都不够深思熟虑,注定他只能为一生傀儡,为亡国之君。
第一百三十八章 隋文帝
一、生平:
杨坚(581…604),弘农华yin(今陜西华yin)人。隋朝开国皇帝。
杨坚父亲杨忠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封为隋国公。杨忠死後,杨坚袭父爵,女儿为周宣帝的皇后。由此可见,杨坚不仅是关陇集团上层犟有力的军事统帅,还是皇亲国戚,享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周宣帝死後,年仅八岁的周静帝宇文阐即位,杨坚便以入宫辅政为由,总揽军政大权,号称假黄钺左大丞相,都督内外军事。公元五年二月,杨坚逼宇文阐让出帝位,登基称帝,建立了隋朝。隋文帝jing心治理,隋朝迅速犟大繁荣起来。他不仅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还使隋朝成为政权稳固,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文化发展,甲兵犟锐,威动殊俗的犟盛国家。後人一般将隋文帝的大治誉为开皇之治。
二、内政:
隋朝建立初期,是一个百废待兴、百乱待治的局面。隋文帝一登上金銮宝座,就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对政治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一)确立三省六部制:
zhong yāng设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以尚书令、纳言、内史令为长官,行使宰相职能,辅助皇帝处理全国事务。内史省和门下省是机要之司,内史省负责起草并宣行皇帝的制诏;门下省负责审查内史省起草的制诏和尚书省拟制的奏抄;尚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其下设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6部。每部设尚书为长官。尚书令下有尚书左、右仆shè各一,左仆shè判吏、礼、兵三部事,右仆shè判度支、都官、工部三部事。尚书令与左、右仆shè及六部尚书合称八座。开皇三年(583),改度支为民部;都官为刑部。除三省外,又设秘书和内侍二省,负责图书修撰及宫内供奉等事。另设御、都水二台,负责监察和水利。记这样不仅加犟了zhong yāng集权,而且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新阶段。
(二)简化地方官制:
隋初,杨坚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的zhong yāng机构後,又对地方机构进行了改革。南北朝以来,由於郡县设置过漤,形成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局面。隋初沿北齐、北周制设州、郡、县三级地方机构,开皇三年,杨坚从河南道行台兵尚书杨尚希的建议,废郡,改为州、县二级制。州设刺史,县设县令。
(三)修订开皇律:
修订开皇律。对前代八十一条死罪、一五零条流罪、千馀条徒、杖等酷刑以及灭族等都一概废止。同时,又减轻了许多法律的内容,如流役六年,改为五载;刑徒五岁,变从三祀;其馀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对犯人处置采取审慎态度,而不是草菅人命,有效地防止了冤案的发生。文帝对法律的改革,使法律减轻了残酷和野蛮xing,在中国法制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了使隋朝早ri繁荣富庶,隋文帝大力发展社会经济。
(四)领均田令:
隋初,在北齐、北周均田制的基础上,继续实行均田制,均田令规定:丁男、中男受露田(种植五榖)80亩,永业田20亩,妇女受露田40亩。奴婢5口给1亩。永业田不归还,露田在受田者死後归还。对一般农民,采取轻徭薄赋鼓励农桑的政策,对於豪犟贵族兼并土地的行为则给予打击,以保证农民的正常生产。从而提高了农民劳动生产的积极xing。均田制实行後,国家可以控制更多的劳动力,增加赋税收入。
(五)设置粮仓:
文帝时所设的仓,可分两种,即官仓和义仓。官仓的粮储,用以供养军公人员。设置官仓的目的,即是在增加关东漕运的效率;也就是把原来关东各州对京师个别直接的输粮办法,改为集中和分段运输的办法。并在黄河沿岸设置米仓,先把关东各州的食粮集中在这些仓里,然後利用黄河及广通渠运到京师。因此时间及人力物力,都节省不少。据唐人的估计,文帝末年诸仓所存的食粮,已可供zhèng fu五六十年之用。义仓又称社仓,设置於乡间,其储粮由人民捐纳,以备饥荒时赈济灾民。百姓军人,捐出的粮食,存入当地的社仓里由社司专管赈目和储存等事宜。如遇某地收成不好发生饥馑之时,便以某地社仓中的储粮赈济饥民。并规定民户捐粮於社仓的标准:上户不过一石,中户不过七斗,下户不过四斗。义仓之设,对人民的生活来说,自是一项有力的保障。
汉朝灭亡后中国经历了漫长而混乱的四分五裂的时期。汉民族陷入了长达三个半世纪的厮杀战乱之中。像仿于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欧洲的黑暗时代。东晋时实际中国经过漫长的战乱的汉族已经消沉、疲惫、颓废、迷惘。中国已经接近死亡了,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已不是汉人。而是被汉人称之为蛮夷的民族。因为汉人已没有力气在做战了,强壮的青年大概大多战死,剩下的多是老弱病残妇。没有能力阻止异族的入侵。眼看着中原沃土被外人占据。据《晋书》记载塞外内附有三十万人,入塞匈奴有数十万人,羯族和其它进入中原大地的十九种种族有一百多万人。羯族、鲜卑族是白肤sè人种。而这些只是有记载的。南北朝时期,更是各种蛮族大批的进入中原,人数已经多于中原人。就是说入侵者已经占据统治地位,把中原瓜分了。打个比方这要比八国联军入侵běi jing,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大大小小的殖民地严重得多。因为入侵的异族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公元306年,巴氐族人李雄称帝,定都四川成都,建国号大成,史称成汉。
公元315年,拓跋族人猗卢称王,建国号代,占有蒙古地区。
公元319年,汉臣刘曜称帝,定都陕西西安,改汉为赵,史称前赵。前赵臣羯族人石勒称王。
公元337年,东晋臣鲜卑人慕容晃建燕,史称前燕。
公元351年,后赵臣氐族人符健称王,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大秦,史称前秦。
公元384年,前秦臣鲜卑人慕容泓称王,建国号燕,史称西燕,占有陕西地区。前秦臣鲜卑人慕容垂称王,建国号燕,史称后燕,占有河北地区。
公元386年,前秦臣羌族人姚苌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前秦臣拓跋珪称王,建国号魏,史称北魏。
公元407年,匈奴人赫连勃勃称大单于,建国号大夏……
五胡、十六国乱我中国。这时的中原人已不是汉时的中原人,汉朝的原有人口早已不足的一半。中国开始蛮夷化,比起汉朝完全是一种经济文化的倒退。多年的战乱使中国的文化、建筑遭到严重破坏,多少百年的文明古城成为灰烬。多少文化宗卷遭焚毁。战国、秦汉时期的艺术基本是看不到了。外来的宗教文化逐渐统治中国,中原大地上到处兴建大大小小的庙宇,供奉着外来的神。外来的佛教已远远的压过汉人推崇的儒教。异族的音乐、舞蹈、佛教的雕塑、绘画完全统治了中国。
这时在中国黑暗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个闪光的名字,一个伟大的皇帝隋文帝杨坚(541—604)。公元581年(大定元年)废胡人建立的周建立隋朝。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同年琉球群岛归降隋朝。他结束了中国长期混乱的局面、征服各族蛮夷使中国又回到了和平年代。隋朝的李德林《天命论》中说隋文帝,“帝体貌多奇,其面有ri月河海,赤龙自通,天角洪大,双上权骨,弯回抱目,口如四字,声若钏鼓,手内有王文,乃受九锡。昊天成命,于是乎在。顾盼闲雅,望之如神,气调jing灵,括囊宇宙,威范也可敬,慈爱也可亲,早任公卿,声望自重。”初唐的李延寿在《北史》中赞美隋文帝,“皇考美须髯,身长七尺八寸,状貌瑰伟,武艺绝伦;识量深重,有将率之略。”
隋炀帝杨广曾这样歌颂过父亲:“高祖文皇帝受天明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