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近距离突击战中,印尼北加里曼丹国民军要想对付勇猛顽强、纪律严明的海军陆战队L连是极其艰难的。
事实上,穆尔上尉对这伙人并不想硬碰硬。他认为,可以采取虚张声势的办法,对处于包围之中的这伙人威吓一番,以避免采取对人质人身安全构成威胁的任何军事行动。他们把营救工作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尽管还没有人员准确地了解到他们究竟待在林梦镇的何处,但有几处地方可能是这伙人的藏身之地,如警察局、医院、镇行政办事处或英国总督代表官邸等。这些地方相隔不是太远,相互之间的距离只有300米左右。这样对于突击队来说,如果攻击目标错了,还可以有足够的时间重新开始选择目标,发动进攻。穆尔上尉以其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推断出警察局可能就是他们的据点,并且 作为这伙人的指挥部。于是,他决定首先进攻的目标就是警察局。他要求突击队员严格听从他的指挥,在敌人没有出现之前,不许随便开火。
为了能在黎明时分赶到林梦镇,运送穆尔上尉以及突击队员的两艘交通艇必须在午夜离开文莱城,以便给船只留有充足的航行时间,通过远到林梦河的几段狭窄、复杂的航道。
12月13日零点3分,在“乔顿号”扫雷艇第一副官戴维。威利斯海军上尉的引导下,两艘交通艇慢慢地、静悄悄地开始起航。此时,L连的兵力已增加到大约100人。
两艘交通艇于凌晨2点钟抵达了林梦河,比原计划提前赶到。此时,他们到林梦镇还有大约8公里的距离。他们将船停在狭窄的航道处,借着夜色加以隐蔽,一直等到凌晨4点半。当他们再一次起航时,队员们在几分钟内迅速做好了战斗准备。这时,远处的天边渐渐露出了鱼肚白,林梦镇的轮廓一下子映入了队员们的视野之中。
船只以尽可能小的声音向前航行,离林梦镇仅有300米之远。突然,传来了一阵熙攘声,镇子上的武装分子醒来发现了突击队。穆尔上尉命令船只全速前进,第一艘交通艇迅速向岸上抛锚,扩音器里也发出了让武装分子缴械投降的喊话声。片刻间,密集的枪弹向突击队的船只射来,作为向陆战队喊话的一种回敬。20多分种后,第一艘船已经驶到了离警察局大约有30米远的地方。显而易见,L连的火力已经取得了优势,特别是他们装备的中型机枪,发挥了很有效果的火力压制。
就在第一艘船上的突击队员即将跃上岸时,前甲板的2名突击队员不幸中弹身亡,还有一些队员身体受伤。但第5突击小队勇猛地冲上岸去,突破了通往警察局道路上的防线。下士比尔。莱斯特率领他的小分队越过马路,对武装分子展开火力大扫荡,为后续的突击小队扫清冲锋道路上的障碍。
与此同时,第一艘船上的舵手受伤,船被迫漂离河岸。尽管威利斯海军上尉立即上前操纵舵轮,并把正了舵的位置,但船沿着顺流漂离岸边足有150多米远。
“鲍尔,请你率后援小分队从左路穿插,引诱敌人离开警察局。”此时此刻,穆尔已经没有选择余地,只好采取这种声东击西的战术,以增援孤军奋战、处于险境之中的第五突击小队。他们将船渐渐向北驶去,调虎离山,防止敌人利用稠密的居民区进行周旋。当后援小队赶到医院时,受到一伙不明身份人的抵抗。他们开枪乱射,打死了后援小队的军士和2名突击队员。这下子激怒了其余的突击队员,他们以猛烈的火力,风卷残云般地血洗了这一地区,消灭了这伙武装分子。透过激烈的枪声,传来了英国人的叫喊声,这种变调的声音清楚地表明,传出叫喊声的地方正是扣压人质的地方。
在这一阶段的战斗中第二艘交通艇在湍急的河流中一直在实施火力支援。现在,船上的火力射击暂停,并向岸边靠去,让其余的突击小队登陆。穆尔上尉带领所有可以投入战斗的队员,集中对镇子上残余的武装分子进行彻底搜查。一部分武装分子由第5突击小队在一间棕榈房附近被击溃,而第6突击小队对警察局建筑物进行搜寻,第4突击小队向北进入贸易市场。武装分子的抵抗全部崩溃,尽管还有零星枪声,但战斗基本上告一段落。
突击队员们乘胜前进,对林梦镇来了个彻底搜查,最后找到了14名人质。包括受伤的在内,这些人质被迅速转移到船上,突击队员们也随后上船,两艘交通艇开足马力向文莱城返回。
这次袭击战成为“哥曼德”突击队营救人质取得成功的一个典型战例。在这次战斗中,“哥曼德”L突击连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以少胜多,只有5人身亡,5人受伤,人质全部得救;而印尼北加里曼丹国民军,据后来统计,有350多人参战,却抵挡不住“哥曼德”突击队勇猛顽强的进攻,最终败下阵来。
“狠咬行动”:纳粹雷达揭谜
一份来自东方间谍的情报
1941年岁末的一天,英国情报部门从潜伏在柏林的中国间谍那里获取了一张重要的照片。从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在柏林动物园的高射炮台上,安装了一个碟型装置。电子技术专家一看就知道,那是一种雷达天线。后来经过进一步查证,终于辨认出那正是德军刚开始服役的新型的伍兹伯格雷达!
皇家空军对此如获至宝是不无道理的。自从二次大战开战以来,皇家空军就绞尽脑汁地想把战争带到德国本土。尤其是在法国沦陷后,英国在欧洲更显得势单力孤,而且被迫采取守势,于是更急于将战火烧到德国本土。然而,1941年至1942年之间,英国要想集结一支规模大的部队对欧洲大陆进行大规模的反攻,简直比登天还难。此时,英国惟一能采取的进攻行动,显然只有空中轰炸了。
显而易见,要想对德军实施有效的战略轰炸,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成功,皇家空军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对付德国精密而强大的防空警戒系统。而此时德国的防空网,由于部署了一种新型雷达而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希特勒深知拥有高精度的先进防空预警系统的重要意义何在,也深知保守此项军事秘密的意义何在,因此,德军始终对其装备的新型雷达系统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尽管英军想尽千方百计想探寻德军雷达的秘密,但始终未能如愿。德军雷达始终笼罩在神秘色彩之中。
德军的雷达站沿欧洲大陆战领区的海岸线零星分布。到1941年10月,皇家空军的喷火战斗机已发现并辨别出大约27处德军雷达站的位置。以往,皇家空军的飞机在飞越德军占领区时,曾侦测到其雷达的电讯号,并且想尽办法企图确定它的频率,然而直到1941年底仍无法取得结果。
时间已经愈来愈紧迫了,如果要使预定在1942年春实施的轰炸行动取得成功,并使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最重要的事情显然就是尽快获取德军第一线的防空雷达的详细资料,以便找到对付的办法。
正当皇家空军一筹莫展、手足无措的时候,东方间谍雪中送炭,提供了他们一直可望而不可即的第一手情报——德军防空警戒系统的新型装备:伍兹伯格雷达。
绝妙的超低空侦察
早在1941年11月,英国电子技术专家查尔斯。法兰克博士在检查一张从中高度拍摄到的航空照片,那是德军设置在圣布宜诺佛附近的佛瑞亚雷达站的照片。此张照片只是皇家空军驻在牛津郡班森基地的照像侦察大队在例行的侦照飞行中所拍摄到的一系列照片中的一张。由于拍照高度太高,很难从其中明确地看出德军到底在搞什么名堂。但是这位细心的科学家突然发现,在一栋独立的房子附近有一个特别可疑的建筑物,他认为那很可能就是一座雷达天线的一部分。于是他立刻打电话报告联合作战总部,建议对当地再进行一次特别的低空拍照,以取得更多的详细资料。
皇家空军一见事情非同小可,决定派遣班森基地中经验最丰富的侦察照 像飞行员来完成这一特别任务。中尉飞行员东尼希尔受命驾驶着他的飞机悄然来到佛瑞亚。一天,他驾驶飞机低低地掠过峭壁,不偏不倚地从雷达站的正上方通过。但是,正当他调转机头,准备再度进入并开始拍照时,却突然发现那该死的照像机竟在这一紧要关头出故障了!尽管他又急又气,但也毫无办法。他只好对那个被称为“电碗”的东西匆匆看了几眼之后就悻悻然返航。“我非要把它拍下来不可!”归途中,他暗自狼狠下定了决心要进一步揭开伍兹伯格雷达之谜。
第二天一大早,东尼希尔打破不成文的惯例,单枪匹马又对当地德军的雷达站进行了一次一模一样的侦察。这一次,他成功地拍摄了二次大战中最著名、并足以使他本人及整个皇家引以为荣的绝妙的超低空侦察摄影照片。
这张斜角度照片,清楚地显示出那座伍兹伯格雷达天线、独立房屋以及附近的地形与道路。这帧照片为英国情报部门进一步了解伍兹伯格雷达提供了丰富详细的资料数据,并且为后来的空袭行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运筹帷幄
1942年1月的一天,在英军联合作战总部的办公室里,英国皇家海军大臣路易斯。蒙特贝登爵士正在召开一次非常机密的会议。会议气氛紧张而热烈,出席会议的是他的高级助手及参谋人员,会议内容是拟订夺取布宜诺佛德军雷达的方案。
在仔细查看航空照片和有关资料后,参谋们大都主张发动一次空降突袭,而不要采用当时惯用的海上登陆突击。“这是由于虽然伍兹伯格雷达站距海岸只有不到100米,但是海岸陡峭的悬崖和德军配置在那里的强大防御兵力,使得海上突击完全不可能。”一位来自特空团的有经验的参谋十分肯定他说。
“是的,我也认为是这样。”联合作战总部的首脑蒙特贝登点点头。他还提请大家注意,从东尼希尔中尉的照片来看,虽然不难推测出德军的指挥所就在那栋独立房屋中,但还驻扎着大约100名德国兵,里面包括一个海防连的一部分,他们控制着当地的海防哨;另外还包括一部分未执勤的信号手和雷达操作员。此外还有更危险的,那就是在距雷达站大约3公里的南面的圣布宜诺佛村里,驻扎有一个连的预备队,并且配备有装甲车辆。该村既有便道可通农庄,又有便道可通海岸。而在南方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预备步兵团,负责当地的防务。
面对如此强大的防御力量,这次行动势必采用‘打了就跑’的作战战术。而这种战术要想成功,就得靠事前周密的策划与异常明快的决断力。“根据海军大臣的这一意见,会议决定挑选一支技术高超。训练有素的伞兵部队来执行这次任务,并计划进行一次陆、海、空联合作战。联合作战总部将此次突击行动的代号秘密命名为”狠咬“。不言而喻,英军准备去”狠咬“纳粹的伍兹伯格雷达这块硬骨头。
由于这次行动的目的十分特殊,因此一群英国科学家在琼斯博士的率领下,就如何夺取雷达的技术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并且特别列出了一些必须弄到手的最重要的零部件来。当然,最理想的做法,莫过于把整个雷达站拆掉,完完整整地带回英国。但是从开始这种做法就被否决了,因为德国雷达又大又重。要在那么仓促的时间里用人力搬上海岸根本是不可能的。最后, 琼斯博士又建议说:“为了确保这次行动能带回足够有用的情报,还必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