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诸葛亮到潘金莲-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如故。士人愈骇;起而奔;尸随之奔;追逐数里;士人逾墙仆地;尸则垂首墙外;口中涎沫涔涔滴到士人面上。天明;路人饮以姜汁;士人始苏;而僵立之尸亦舁归尸主家成殓。
故事里的〃识者〃说:〃人之魂散而魄恶;人之魂灵而魄愚。其(故事中的死者)始来也;一灵不泯;魂附魄以行;其既去也;心事既毕;魂一散而魄滞。魂在;则其人也;魂去;则其非人也。世之移尸走影;皆魄为之。〃此一见解更进一步反映了中国的民间信仰。中国人认为;灵魂有两大类;精神性的灵魂称为〃魂〃;物质性的灵魂称为〃魄〃。活人是魂、魄、体〃三位一体〃;而死人则是魂飞魄散的尸体;介于活人与死人之间有另两种〃存在〃状态;一是〃僵尸〃;一是〃鬼〃。本节先谈〃僵尸〃。所谓〃僵尸〃;大抵是无魂有魄的体(尸体);《南昌士人》一文;很难得的又为我们提供了介于〃活人〃与〃僵尸〃之间的另一种过渡性的〃存在〃状态。
《子不语》中有不少僵尸的故事;就像前述观念所透露的;只有〃魄〃的僵尸是〃恶〃而〃愚〃的;它的六亲不认与如蛆附骨;甚至比鬼还可怕;我们从时下流行的僵尸电影即可知其梗概。但袁枚也为我们提供了几个别饶趣味的僵尸故事;《飞僵》一文中说某村中出一僵尸;能飞行空中;食人小儿;村人探得其穴;深不可及;求道士捉之。道士请一村人于夜间伺僵尸飞出后;入穴大摇铃(尸闻铃声则不敢入);道士与村民则在外与僵尸格斗;天明;僵尸仆地而倒;众人举火焚之。《两僵尸野合》一文则说;某壮士于荒寺见僵尸自树林古墓出;至一大宅门外;有一红衣妇掷出白练牵引之;尸即攀援而上。壮士先回窃其棺盖藏之(据闻僵尸失棺盖;即不能作祟);俄而僵尸归;见棺失盖;窘甚;仍从原路踉跄奔去;至楼下且鸣且呜;楼上妇人则拒之上。鸡忽鸣;尸倒于地;壮士同人往楼观之;楼停一柩;有女僵尸亦卧于棺外。众人知为男女僵尸野合;乃合于一处而焚之。
这两个僵尸故事;比时下的僵尸电影更恐怖也更有趣;它们不仅有异于流俗的克制僵尸方法;而且指出僵尸在成为一种〃长期存在〃状态后;只剩下食、色与攻击等基本欲望。从精神分析来看这种安排;饶有趣味:中国人认为是〃魄〃驱使僵尸作祟的;而〃魄〃是〃物质性的灵魂〃;它跟弗洛伊德所说的〃原我〃(id)有几分类似;因为德文里的id正有英文里it的意思;是指心灵中〃物质〃的成分;〃魄〃与〃原我〃同样蕴涵了人的本能欲望:食、色与攻击。而〃原我〃平日被压在潜意识的底层;就好像〃魄体〃(僵尸)白天躲在棺材里或藏在深穴中;克制僵尸的方法是〃入其穴摇铃〃或〃掀走它的棺盖〃;精神分析治疗法则是要〃让自我进抵原我的巢穴〃或〃一无遮拦的表白〃。这种类似性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僵尸〃可能是我们心中〃恶魔〃的化身之—。
灵魂的兴奋剂——鬼
如果说人死后;〃无魂有魄〃的是僵尸;那么〃有魂无魄〃的大概就是鬼了。这个分类当然是粗枝大叶;笔记小说里的〃鬼〃;其实相当多样;它们的特质也因叙述者的不同而异;甚至互相矛盾。《子不语》中的鬼故事相当多;但也有这种毛病。让笔者感兴趣的并非鬼的现象与本质;而是它除了作为灵魂信仰的一种必然产物外;是否还具有其他的功能?冤鬼求人代为伸冤;厉鬼作祟而让人吓破胆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以下笔者挑选另一类鬼故事;来阐述它隐而不显的功能。
《煞神受枷》一文说;李某病亡;已殓;妻不忍钉棺;朝夕哭。迎煞之日;妻不肯回避;坐亡帐中待之。二更见一红发鬼卒持叉绳牵夫魂从窗外入。红发鬼卒放叉解绳;坐而大啖酒馔;夫魂走至床前揭帐;妻哭抱之;如一团冷云;遂裹以被。红发鬼卒竞前牵夺;妻大呼;子女尽至;鬼卒踉跄走。妻以所裹魂放置棺中;尸渐奄然有气;天明而苏;后为夫妇二十年。
《鬼逐鬼》一文则说;左某妻病卒。左某不忍相离;终日伴棺而读。七月十五日;忽有缢死鬼披发流血;拖绳而至;直犯左某。左某慌急拍棺求救;其妻勃然掀棺起;挥臂打鬼;鬼踉跄逃出。妻魂谓左某曰:〃汝痴矣!夫妇钟情;一至于是耶?盍同我归去;投人身;再作偕老计?〃左某唯唯;不逾年;亦卒。
这两个棺材边的爱情故事;因为棺材、尸体、红发鬼卒、缢死鬼的布局;而使夫妇间的情爱增加了一层魅惑的色彩。李某妻是抱着如〃一团冷云〃的夫魂;而左某则拍棺急呼〃妹妹救我!〃最后;一个是死者还阳;重续旧情;另一个是生者归阴;再作夫妻。因为鬼的介入;而使我们对〃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有了更深刻的体认。棺材与鬼让我们的情绪骚动;而这种骚动是有助于我们体验爱情的深度的。
《子不语》中的灵魂物语(3)
《赠纸灰》一文说;某捕快偕子缉贼;其子夜常不归;父疑而遣徒伺之;见其子在荒草中谈笑;少顷;走至攒屋内;解下衣;抱一朽棺作交媾状。徒大呼;其子始惊起;归告母曰:〃儿某夜乞火小屋;见美妇人挑我;与我终生之订;以故成婚月余;且赠我白银五十两。〃取出怀中银;则纸灰耳。访诸邻人;云〃攒屋中乃一新死孀妇〃。
这个棺材里的性爱故事;也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诡异的激情;〃抱一朽棺作交媾状〃跟〃抱一棉被作交媾状〃;所激发的情感反应是很不一样的;前者将〃性〃与〃亡〃、〃恐怖〃做了诡秘的结合;似乎更能触及我们最黑暗、最深远的灵魂。
这就是我所说鬼的其他功能。鬼虽是灵魂信仰的产物;但它也会反过来触动我们的灵魂(心灵)。在恐怖的气氛中;我们的灵魂因鬼而战栗;这种灵魂的战栗抖落我们习以为常的钝感;而对与此情境相关的事件产生更敏锐的异样感受。在爱情与性方面如此;其他方面也是如此;鬼是〃灵魂的兴奋剂〃。
灵魂之剽窃!——附身
死后脱离肉体的〃魂〃;有时候会附在其他肉体上;此即〃附身〃。《子不语》里也有不少附身的故事;譬如《蒋金娥》一文;农民顾某娶妻钱氏;钱氏病卒;忽苏;呼曰:〃此何地?我缘何到此?我乃常熟蒋抚台小姐;小字金娥。〃拒其夫曰:〃尔何人;敢近我?〃取镜自照;恸曰:〃此人非我;我非此人。〃钱家遣人密访;常熟果有蒋金娥者方卒;遂买舟送至常熟;蒋府不信;遣家人到舟看视;妇乍见;即能呼某姓名。蒋府恐事涉怪诞;赠路费;促令回。妇素不识字;病后忽识字;能吟诗;举止娴雅;非复时村妇模样。
〃附身〃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现象;在精神医学教科书里;有很多类似这种附身的案例;不过它们均属于〃解离型歇斯底里精神官能症〃(hystericalneurosis;dissociativetype);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多重人格〃(multiplepersonality)。譬如美国的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士(WilliamJames)就报告过这样一个病例:1887年3月14日;在宾州的诺利斯坦;一个叫布朗的杂货商;突然惊慌失措地问人说:〃此何地?我缘何到此?我乃罗德岛牧师伯恩也!〃邻居趋前探问;他也惶惑地问:〃尔何人?〃邻居打电话到罗德岛的普罗文斯查问;果然有一位名叫伯恩的牧师;不过不是去世;而是失踪。事情的真相是;伯恩牧师在同年1月17日到普罗文斯领款后;即迷迷糊糊地来到诺利斯坦;自称名叫布朗;租了一间小店做起杂货生意来;完全忘记自己过去的身世和经历。两个月后才如大梦乍醒;又完全忘记在诺利斯坦的一切;而只记得自己过去的身世和经历。
〃多重人格〃的案例里;也有像钱氏与蒋金娥在言行、举止、智商方面差异甚大的;譬如利普登(Lipton)报告的一个女病人;她有两个人格;分别名叫莎莉与玛乌德;莎莉文静忧郁;喜穿灰色平底鞋、不化妆、不抽烟、智商为128;而玛乌德则活泼放浪、喜穿露趾高跟鞋、涂脂擦粉、抽烟;智商为43。
笔者当然无法说《蒋金娥》一文讲的就是一个经过加油添醋的〃多重人格〃病例;但从目前精神医学对多重人格的解释上;我们却能获得有关灵魂的新启示。用浅显的话来说;〃多重人格〃乃是一个人的肉身内同时具有数种不同的灵魂;而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具有这种多重人格的倾向;只是量与程度的问题而已。1984年;第一届国际多重人格研究会于芝加哥召开;与会学者认为多重人格是解开心灵如何影响肉体之秘门的一把钥匙。这与传统灵魂信仰里的附身现象;在意涵上是多么类似啊!
灵魂之考古——前生
在〃正常〃情况下;脱离死亡肉身的〃魂〃;是要到地狱报到;然后投胎转世的;因为喝了〃忘魂汤〃之类的东西;再世为人时;对前世的经历就不复记忆。不过灵魂既然是一再轮回;自然就会有人记得前生乃至三生的经历。《曹能始记前生》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话说进士曹能始过仙霞岭;觉山光水色恍如前世所游;暮宿旅店;闻邻家有妇为亡夫做三十周年忌;哭声其哀;询其死年月日;正是己所生年月日;曹遂入其家;宾至如归;历举某屋某径;毫发不爽。前妻已白发盈头;不可复认。曹命人开启关锁之书屋;尘凝数寸;未终篇之文稿;宛然俱在。
这种〃走向过去〃的故事在古代相当多;譬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在被贬到杭州后;就觉得自己前世曾住在这里。林语堂在其所著《苏东坡传》里说:〃有一天他(苏东坡)拜访寿星院;一进大门就觉得景物很熟悉。他告诉同伴;他知道有九十二级石阶通向忏堂;结果完全正确。他还向同伴描述后殿的建筑、庭院和木石。〃林语堂还提到苏东坡好友黄庭坚的故事:〃诗人黄庭坚告诉别人;他前生是女孩子;他的腋窝有狐臭。他在四川省重庆下游的涪州任职期间;有一天一位少女来托梦说:'我是你的前身;我葬在某地。棺材坏了;左边有一个大蚁窝。请替我迁葬。'黄庭坚照办;左腋窝的狐臭就此消失了。〃林语堂说:〃苏东坡时代大家都相信前生;这种故事不足为奇。〃
林语堂显然认为;前世回忆乃是灵魂信仰的产物;但就像〃鬼〃一样;〃前世〃亦另具其他心理功能——它尝试对个人今生的遭遇提出解释。譬如黄庭坚的狐臭乃是他前世尸身的蚁窝在作怪;苏东坡被贬;觉得〃自己前世就住在杭州〃;旧地重游、人生如梦的情怀多少可以化解他的心中的抑郁。
《子不语》中的灵魂物语(4)
《子不语》中也有这类的前世故事;《羞疾》一文说;沈秀才年三十余时忽得羞疾;每食必举手搔面、如厕必举手搔肾曰:〃羞!〃家人以为癫;医治无效。沈秀才自言疾发时;有黑衣女子捉其手如此;不得不然。家人以为妖;请张真人捉妖。张真人请城隍查报;得知沈秀才前世为某镇叶生妻;黑衣女子乃其小姑;小姑私慕情郎;叶妻在人前以手戏小姑面曰:〃羞羞!〃小姑忿而自缢!此段前世恩怨遂使沈秀才在今生得了羞疾。
灵魂的轮回转世加上佛家的因果报应;构成了一个〃老妪能解〃的〃诠释学〃;它不仅可以解释一个人为什么会得狐臭、会有羞疾;还可以解释一个人的际遇穷达乃至群体的兴衰。儒家学者说〃格物致知〃;但民间百姓喜欢的还是〃格灵致知〃;在事未易察、理未易明的时代;它满足了人们对〃为什么〃的好奇心。
对灵魂信仰的反讽
就《子不语》丰富的素材而言;以上所引;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嫌;但我们多少已可看出;袁枚所笔记的故事;虽然杂乱无章;实际上相当完备地反映了民间信仰中灵魂的理论架构。不过在沧海之中;我们也看到几则对灵魂信仰提出嘲讽的故事。《鬼弄人》一文说;冯秀才梦神告知今岁江南乡试题目;次日即预作熟诵之;入闱;果验;以为必出;结果榜发无名。夜间独步;闻二鬼咿唔声;聆之;则其闱中所作文;一鬼诵之;一鬼拊掌曰:〃佳哉解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