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清十大佬的生存智慧-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补偿由仕途失意而带来的价值失落的方式。   
然而创办实业,何其艰难!张謇实业救国的探索与实践是从创办大生纱厂开始的。   
大生纱厂的办公大厅内,悬挂着四幅画,名字很古怪,却大有深意。分别名为《鹤芝变相》、《桂杏空心》、《水草藏毒》、《幼小垂涎》,由张謇的好友顾锡爵题诗作注。   
《鹤芝变相》中的“鹤”指潘华,潘华字鹤琴。“芝”指郭勋,郭勋字茂芝。他们都是大生纱厂的大股东,曾承诺出四十万两,但迟迟不兑现。后来工厂改制,潘、郭又承诺出二十万两,没几天,就改了主意,只答应给八万两。拖到最后仍一分不掏,还带头拆台,公然退出董事会,使大生纱厂创业伊始就遭遇了一次危机。   
《桂杏空心》中的“桂”指江宁布政使桂嵩庆,“杏”指大名鼎鼎的商父盛宣怀(字杏荪)。盛曾许诺筹资25万两,桂曾许诺助筹五六万两,但二人后来食言自肥,见死不救,使张謇“中夜旁皇”“忧心如捣”。   
《水草藏毒》讽刺的是通州知州汪树堂及其幕僚黄阶平。他们一方面故意以资助张謇的名义动用“宾兴公款”,即秀才举人参加乡试、会试的路贴;另一方面又暗中煽动士人递呈抗议,聚众滋事。给张謇加上了办厂扰民的罪名,再次给大生纱厂设置障碍。   
《幼小垂涎》影射上海商界巨子朱幼鸿、严小舫。当时大生纱厂纺机一开,每日需耗工本四千两,不到三个月,三十六万流动资金即已耗尽。朱、严之辈却想乘此危难之际巧取豪夺。   
总之,这些人全是久经沙场的老狐狸,并且很坏。   
张謇怎么办?他阴差阳错中状元,又一介书生下商海,路在哪里?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这个书本知识天下第一的状元,能够与狼共舞吗?能够在商界长袖善舞吗?   
第54节:一代儒商高速成长的神话     
(四)一代儒商高速成长的神话   
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人才,而其领导人,甚至要具备天才的素质,张謇恰恰就是这样的天才。做点生意并不难,也没什么了不起。但张謇把生意做得很大,了不起;他又搞起了股份制以及一系列开拓性的制度,第二个了不起!张謇的经营管理思想绝对是值得研究的,也越来越为商界所关注。当人们对照清末状元张謇主张的“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取利”时,发现张謇其实就是一个大儒商。近几年,涌现出不少所谓的“儒商”,大多是自封或媒体的关系报道。这明显是牵强了,不少企业家可以说是商,但是不是儒呢?儒商是有道德、有文化、有国家社稷理想的商人。张謇就是这样的儒商。与一般商人不同的是,张謇称自己是“言商仍向儒”,在他身上,凝聚着儒家传统文化和商品意识相融合的“儒商伦理”精神。他是以孔子倡导的儒家道德来规范自己的商业行为,具有综合创新能力的商人。   
他做了许多开创性的现代化事业。在经济建设活动中,张謇成功地创办了大生纱厂,从而刷新和推进了中国近代企业的股份制,他还创办了近代中国最早的大型农垦公司,创建了近代中国最早的企业集团,从而形成了“大生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官与商的关系。股份制对今天的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但在一百年前,可是个新生事物。而张謇就是通过股份制改造,把一个原来仅有二十五万两官股的大生纱厂发展成为一个实力雄厚的大生资本集团。   
他真正开始股份制的实践要上溯到1895年。当时正值筹办大生纱厂。张謇以“介官商之间,兼官商之任”的“绅”的身份,奔波于沪、通、宁之间,寻找合作伙伴。最后,他找到了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刘坤一,经过反复议定,以南洋商务局闲置机器2。04万锭折合二十五万两官股入股。官股处于绝对控股地位,指挥一切,领导一切。但到了1903年,形势发生了变化,官股增至五十万两,商股也扩到六十三万两。总资产翻了番,商股处于绝对控股地位。   
但是,无论股份比例如何变化,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开。股东们并没有决策、管理权,举董招股以及年终账目,均由张謇掌握。关于股东选举权和议决权,大会决议:“自一股至一百股每股一权,一百股以上至无限股,每二十股加一权”;“官股不得分析,多占股权”。对于普通股东,张謇更是要求他们不要干预企业经营,即“不得干预办事之权”。   
是张謇独裁吗?你可以这么说,但这样做是有道理的,有效益的。对于企业来说,效益是第一位的,而不是形式上的民主。张謇和股东们就像一帮围棋手,张是九段,剩下的全是四五段,要是处处多头领导,非输不可。在当时,许多股东都是一些官僚、地主,他们脑筋迂腐,目光短浅,在时代潮流的影响下,把手中的钱投资到新式商业中去,其目的是为了多赚银子到乡下买地。他们从企业的胸口割下一磅磅肉,但他们对商业的生死祸福却从不操心,对产业发展缺少责任感。   
如果利润的资本化积累影响到他们的股息分配时,他们就会跳出来反对。这样一来,利润的资本化就十分艰难了。但张謇坚持,在分配利润时,一定要首先留足折旧、保险、公积等方面的资金,然后再按股分红。   
为了能够实行合理的利润积累,张謇坚决反对那种在利润上吃光吃尽,只顾眼前,不顾商业生存发展的态度。他强调说:“分利过当,生犹不及”,“彼此计息,不可无限制”。大生纱厂赚了钱,一些人得意忘形,张謇的头脑却仍然很冷静,他说:“大凡失败必在轰轰烈烈之时,今吾通实业,在其时机,惟望吾实业诸君,居安思危,持盈保泰,更须坚定守分。”他具有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竞争意识,为了事业的成功,敢于坚持自己的信念,始终如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儒家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体现。张謇对自己要求也很严,平时极为节俭。办厂之初,数年不领工资,出门办事不住旅馆,尽量在朋友家里解决。厂里的杂絮寸纱都不许浪费,连丢在地上的一块小红纸也要拾起,并嘱咐身边的人说:“寸纸尺线都不要丢掉,要好生节约。”他常常与管理人员至各车间查巡,防漏堵洞,一有问题随时到现场解决。他注重自身素质的修养,以人格魅力影响部下,以儒家“仁者爱人”的人性观增强全体员工的凝聚力。   
张謇还是中国第一个认识到专利权重要性的商人,在创办企业的同时,力图为自己的企业谋求设厂专利权。在创办大生纱厂时,他就呈请给予“二十年内,百里之间,不得有第二厂”的特权。故当1904年皖商朱畴在江苏海门购地,张謇立即援引专利进行反对,这也是该厂在当时没有被挤并能盈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张謇也非常重视人才,他认为“世界今日之竞争,农工商业之竞争,学问之竞争,实践、责任、合群、阅历、能力之竞争也”,“无人才不可为国”。所以,在创办企业的过程中,他特别注意选用有真才实学的人,并打破了地方观念和国家界限,聘用外国人担任重要职务。由此可见,张謇的经营能力是非常综合的,这还是得益于状元文凭。正因为他具有高层次的文化程度,广博的知识结构,熟悉政治、经济、法律和现代科技,才有了较高的驾驭市场的能力,善于审时度势作出正确的决策,把孟子学说的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运用得得心应手。   
张謇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便以满腔热情将视线转向教育,先后创办各类学校数百所。在张謇的思想中,教育是“救国”的根本,是“万事之母”。他力主改旧学倡西学,发展中小学普及教育,在全国率先开办师范院校和各类专科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可以说,至张謇晚年,他的教育体系已初具规模。张謇初步实现了自己的教育梦想。他在南通一城三镇之间修筑了公路,并从美国购置十辆公共汽车,往来于城镇之间。据称,南通城区公路是中国最早修筑和运营的公路。张謇还广建娱乐休闲场所,在南通创设两座公园,并建了多座公共体育场,内有各类体育休闲设施,娱乐场所都不收门票。张謇还热心公益慈善事业。他在南通先后建立养老院、残疾院、盲哑学校、贫民工厂、栖流所、恶童感化院、改良监狱等。张謇关切的目光越过壁垒森严的阶级划分投向妓女、流浪儿等社会最底层。   
有人讲:“商人不赚钱,就是不道德。”这话没错,张謇要赚钱,并且赚了很多钱。但他与一般商人的区别在于:赚了钱不单纯是为了求利,而是为了富国致强的大义;他也不止于创办实业,同时还毕生致力于兴办教育和地方自治以及慈善和社会公益事业等,并且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我想,这个人的总体形象可以作为儒商的典型了。   
第55节:生产人才——老总们跑步的终端     
(五)生产人才——老总们跑步的终端   
然而,政治的日渐败坏还是毁掉了张謇毕生的成果。“东南互保”可以保一时的平安却保不了一世的平安。弱小的民族资本主义产业注定要和它积重难返的祖国一起坠入深渊,直到下一个轮回的开始。   
1921年淮河流域由于连续两月大雨,洪水泛滥,江苏受灾惨重,造成棉花价格上涨;袁世凯死后,军阀统治由表面统一转入公开混战;1922年爆发的直奉战争,造成大生主要产品关庄布失去了东北市场;同时由于大生历年盈余分配过巨,影响了扩大再生产资金的提留,而且欧战过后汇率变动,造成买入机器的成本大增,机器长期得不到更新;加上大生的投资面过广,大股东挪用巨额资金和无度的开支,造成了大生纱厂负债累累,资金枯竭,原料缺乏,生产几陷于停顿;特别是欧战结束后,日、美、英等国加紧向中国倾销商品和输入资本,再次使民族工商业陷于凋敝,尤其是以日资纱厂为代表的外强卷土重来,使得大生资本集团很快由盛而衰。   
1922年起,大生各纺织厂开始连年亏蚀,债务不断增加,一厂结亏为三十九万多两,负债总额达到一千二百四十二万余两,二厂结亏为三十一万多两,负债总额也达三百五十二万两。从此大生资本集团迅速走上衰败破产的道路。特别是1924年大规模的江浙之战和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战火一直燃烧到张謇赖以生存的长江口,对已处困境的大生资本集团无疑是致命打击。   
到1925年,大生资本集团的情况愈益恶化,当年7月,由上海方面的中国、交通、金城、上海四家银行和永丰、永聚钱庄组成债权人团全面接管大生企业,张謇被迫把将近三十年苦心经营的全部企业交给债权人江浙财团接办。但是江浙财团也无法使这个老迈衰疲的大生纱厂起死回生,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和日本纱厂的排挤下,大生纱厂依然产销两困,通海地区的大生资本集团在军阀混战、哀鸿遍野的情况下走向最后崩溃。   
以上仅仅是商势演变的自然结果,商场如战场,胜败乃常事。但张謇的优势往往就是他的劣势,我们在观察历史大人物的时候,常常会发现一些优点与缺点都极为突出的人,往往,在一种情形下的优点,在另一种情形下,却阻碍了他自己的发展。张謇就是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