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史阅世(全本) 作 者: 张元济-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答道他一定不是平白地来叫我的,倘能用我,我便好将周道于东方实行起来。但后来并没有去,不知道是被季氏叫警察监视着他的呢,还是戒严司令禁压住他的呢,还是有人告诉他你真的要去就是政治犯,便要逮捕,移送法庭下在牢监里关起来把他吓止的呢?这是孔子五十岁的事。 

第二件,隔了八九年,佛肸召,子欲往。当时孔子又回到卫国去了,佛肸是晋赵简子的家臣,简子有受封的中牟一邑,委任了佛肸去做人邑宰。那知道佛肸意扰地叛变,反抗简子,专心来请孔子去帮他的忙。谁知孔子前事无成,雄心未已,又想去了。他的学生子路依旧起来阻挡他。孔子对他说道,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这是说我不会受到什么损害,并且说道我极想找些事情做。那里能够永远呆等着的呢,按说晋国是鲁国的友邦,孔子怎么可以去帮他的乱臣,说来也是很不应该。


阅世随笔(22)


前一件是危害国家附和匪党,有很重大罪名。后一件,情节比较轻些,但思想也是很不纯正。那是君主的时代,比起民主国家来是很受束缚的,但孔子都不理会。这种自由独立的精神,也是值得可以崇敬的。 

这样看来,孔子确是还有可以师法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寻常评论他人尚且不当一笔抹杀,况且是古来最大的人物。我不敢说他是万世师表,但在今朝想要找一个替人,恐怕还是不可能。 *T*X*T*小*说*共*享*论*坛*

新治家格言 

——仿朱柏庐体兼补其所未备 

(1948年) 

为人之道,修身为本;一日之计在于寅,诸宜乘早。七有不堪总由懒,切莫贪闲,体肤毋任染污,汤沐必具;精神务期活泼,运动宜勤,冠服不尚奢华,而容仪不可不伤;饮食不求丰羹,而营养不可不良;卫生具有常识,可以防病于未病;迷信必当破除,不作无益害有益;求知识莫离书报,谋生存好自经营;常川服劳,朝聚暮散,均当确守时光;每逢休假,玩水游山,随处可求学问。人贵自立,须知有志竟成,民生在勤,漫冀不求而获。修身之要既尽,齐家之事宜详。兄弟不必同居,而父母在上。自宜竭诚孝养,婚嫁各由自愿,而男女双方,要当共保贞操;逮居亲丧,毋徇俗尚,麻衣草屦,何必墨守古风;礼忏诵经,亟宜革除陋习,厚殓非礼,还防盗贼生心;入土为安,休信堪舆谬说,火葬最为解脱;公墓亦可安宁。顾彼童蒙,首在教育;选科目宜顺其天性,择学校尤贵有良师,毋信无才是德之谣。女子宜习专业,毋蹈数典忘祖之弊,游学遂变于夷。家有雇佣,并宜善视;曾侍先代,当以伯叔相尊;若在少年,视如子弟之列,昔为主仆,今同主宾。至若亲旧往还,重在礼意,宴会毋及博戏,庆吊勿侈多仪;此为改造旧家庭,更求适应新社会。四民无分阶级,先除贵贱之见。两性无妨交际,宜宽内外之防;谋互助,故尚合群,急公益,故重服务。勿谓小人斯劳力,唯工业始足兴邦,勿谓好汉不当兵,唯公勇真能卫国。国家有我一分子,民主无任再落伍。在选举场中,勿为威胁利诱所动。至会议席上,却以心平气和自持。不尚党争,尊重对方意见,取决公论,服从多数主张。行动固可自由,必须遵奉国法;信仰各有主义,仍当顺应舆情。事在人为,莫言天命。四海皆兄弟,愿世界进于大同,五福攸好德,即禽兽亦当恩及。庸言庸行,窃思勉焉。 

我国现在和将来教育的职责 

(1937年9月10日) 

我读了燕京人的流亡记和许多留日学生的归国谈,心头有无限的感触。许多学生来到上海,多半是无家可归,就有家在内地的,也是欲归不得。困苦颠连,衣食不继,大好青年这般糟蹋,真是一件最可痛心的事情。 

这班学生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尤其难得的;是经过一番的磨折,及身的饥寒劳苦。眼前的炮弹飞机,这种训练并合在一起,于锻炼身心上,很有非常影响的。我对于他们不免有些特别的期望。 

现在的问题,是怎样叫他们不要失学?这问题解决了,还要有进一步的布置。我知道教育部预备在西安长沙开办临时大学,已经派了许多有名人物在那里筹办。看来似乎十分郑重,我觉得还有简便办法。姑且写出来,做个土壤细流的贡献。 

第一点是借用中学小学。有人说过,每个课堂分为三组,轮流利用;上午一组、下午一组、晚上一组。一个学校可以变为三个,大学校建筑的宽大,设备的完全,我以为更应该照这样的办法。首都和杭州广州有许多大学,现在还是完善的,我想贤明的师生决没有隔岸观火的观念,应该公同宣布。将自己所在的学校公之大众,一面呈请教育部,将流亡的学生平均分配到各校去,这样一来毫不费力大家就可以立刻得到求学的处所。跟着来的有几件事,一是宿舍。我以为礼堂膳厅都可以住,就是学生卧室,向来住一个人的,再加两个也应该;二是饭食,我以为膳费照收,但是应该一律酌减,大家只要吃饱,不必要肥鱼大肉。这两件有了办法,其余更容易解决了,办起来固然有许多不便。只要认明国难二字,想一想无数同胞在战壕的生活,前线上拼命,无论怎样困难没有什么不可以克服的。 

第二便是迁移。平津的危险大家都已知道,倘然早些着手,南开固然不会遭劫;就在北平的也不至同时断送。现在上海的大学没有被毁的还不少,这个所在本是不适于教育的,现在更加上许多危险。法界公董局已经宣布界内一律停止开学,公共租界也有表示,就是不来干涉。将这几千的学生拥挤在公共租界之内,确也不宜。我以为上海现在存在的大学应该赶紧设法迁移,不单是上海,就是沿海各省,将来也免不了危险。我以为一个地方有两个以上大学的,只留一个,其余尽量搬往内地。同济校长翁君发表谈话,说是重要的机械仪器图书已经陆续运到安全地区。我很佩服他有先见之明,这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基础。


阅世随笔(23)


这两件办到,不过在目前叫流亡的学生不至失学、将现成的大学保全一部分罢了,还不能算尽了教育的责任。 

近几十年来,设学堂、讲究新学。如今国内的大学有了几十处,造就许多新人才,做成了许多新事业,国家受了不少的益处;但是在社会上迷漫着一种骄奢、淫佚、贪污、诈伪、鄙贱、颓惰、寡廉鲜耻的风气,使我国家糟到这样的田地,不能不说也是它的结果。回想四十年前,我们在那里提倡新教育的主张;到今朝,良心上也受着很严重的谴责。 

怎样的主张?就是只注重新知识,将人格的扶植,德性的涵养,都放在脑后,结果是如此了。张伯苓先生说:“我国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太不适宜中国实际环境。今既被敌人炮火所毁,大可借此机会,将以往教育上之错误,从新彻底改革。”这真是金玉名言。 

谈到改革,最要的是师资。我以为非有坚苦卓绝的精神,高尚廉洁的节操,断断负不起这个重任;其次是教科,这要请教专家的,我不敢妄谈。有了这许多大学搬到内地,时局稍好必定要想到建筑设备。我要说千万不可以再抄老文章。我们是个穷国,物力有限,装点门面拿钱来乱花,损了国家,又害了青年。我记得民国八年到北京,有一天逛了颐和园,出来到清华学校,我请人带我看厨房;只见无数的厨子,一切都是饭庄子的排场;后来看浴室,又看见一座座挂衣服的钢柜正在那里扛进来,说是刚从美国带来的。我拿颐和园来比较,觉得西太后还没有这般奢侈。今年到南京看中央大学,那种宫殿式房屋,住惯了恐怕不能再回内地去。人们物质的享用太过,久而久之,目的只有金钱,其他什么都可以不管。唉!这种纨挎的教育,傀儡的教育,真是亡国的教育。现在一两个月的炮声可以把我们震醒了。 

临时教育的紧要不消说得,我奉劝教育的当轴还要放开眼光。看到后来,将一般的教育在这时候立定根基。根基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教育不要贵族化,要贫(平字还不够)民化;不要都市化,要乡村化;不要外洋化,要内地化。 

末了我还有几句话,奉劝诸位流亡学生。将来国家的大任,不久都要降在你们的身上,到那时节,千万不要忘记了在国外被他们警察监视搜查的情形;不要忘记了由天津到烟台济南坐敞车、睡铁闷子车、喝泥沙井水、吃大饼咸菜馒头的滋味。 

在纽约中国留学生会馆演说 

(1910年8月) 

本日承贵会宠邀,并承朱鼎馨先生介绍,得与盛会,与诸君子相见,至为欣幸。鄙人从中国来,自应以中国事奉告,但千端万绪,实难尽述。贵会今夕借福音堂开会,副会长关君亦系耶教中人,虽关君声明今夕开会与耶教无涉,鄙人亦非耶教中人;然念耶教与本国现势及前途均大有关系,在座诸君亦必有遵奉耶教者,拟即就此问题略抒管见,借求教益。今耶教在中国境内,经各国教士竭力传布而推行不甚广远,且本国人民感情甚恶,时时有仇教之举动,而政府与社会两方面均不能就根本上解决,此事甚为可虑。然民仇教之举不过盛于近今数十年中,而当耶教初入中国之时,则不如是,且颇得中国人之信仰,请申言之。明季士大夫多喜与罗马教士相往还,且多有信奉耶教者,其中如徐文定公光启,为有明有名人物。其人即皈依耶教,今上海之徐家汇天主教堂,即徐公捐宅所建也。不独士大夫为然,即明代宫禁中,亦有敬奉耶教者。鄙人此次游历欧洲,道经罗马,在教皇宫中见有明代皇太后致教皇国书一通,上书大明宁圣慈肃皇太后烈纳,末书永历四年十月十一日,盖有宁圣慈肃皇太后宝玺。文书中大旨谓己巳受圣洗,并皇太后玛利亚、皇后亚纳、皇太子当定均已入教,求圣父在天主前代求赦罪,并保佑国家中兴太平,又请多派教士到华传教等语。此外尚有司礼监太监庞亚基楼上教皇书一通,亦同时寄罗马者,自称入教已二十余年,词意亦与宁圣慈肃皇太后书相同,是可知耶教在明时极为兴盛矣亦。不独明代为然,本朝圣祖仁皇帝颇信用罗马教士,被简为钦天监官者,实繁有徒,且闻有入宫禁充顾问者。鄙人前闻诸张樵野侍郎荫桓,谓当时有人奏疏中有天主字样,未经抬头,奉旨申伤;又京师宣武门内天主教堂落成之时尝遣官前往行礼。侍郎言:曾于某书见此记载。是可知耶教在本朝之初亦甚有推行顺利之象也。顾何以在当日则利顺如彼,而今日则挫折若此?今日中国人一闻耶教之名,且有避之若浼者,是非无因而然也。原因所在?纳有两端:


阅世随笔(24)


一、由于传教之事载入条约,吾国前数十年与各国订立条约大抵出于战败之后,城下之盟人皆耻之。无识之人意谓外国传教一事,本非我国人所愿,不过迫于外国人之兵力,无可如何;而心中遂隐隐有一种敌忾同仇之意,此为民教不和最初之根。 

二、由于在华传教者多系外国教士,此层与吾国人民最易发生恶感情,可以分为三节说明之: 

(甲)外国人不能确知中国人之性情及其习俗,因此而教中仪节及其言论不能按中国人之心理,因势利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