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素便命乐昌公主作诗,乐昌公主遂就眼前景抒眼前情,吟道:
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
笑啼俱不敢,方验做人难。
诗句把乐昌公主当时同对新旧丈夫,哭笑不得,左右为难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乐昌公主一肚子的辛酸凄楚和思念之苦,无法对徐德言明说,一切尽在诗中,她知道,徐德言一定理解她的艰难。
在座的许多达官贵人,也无不感叹唏嘘。杨素看过之后,也甚觉凄然,慨叹不已。他问乐昌公主,愿不愿意回到徐德言的身边?乐昌公主站起身来,盈盈下拜:“愿不愿意都无妨。原是一女不嫁二夫,但宿命已定,无可奈何。妾身轻贱如蝼蚁,富贵贫贱都不重要了。但杨公待我不薄,怎忍辜负?徐相公情意未改,依约寻来,离弃何忍?真是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名女人更是难上加难。”
此时,对于杨素来说,对于乐昌公主来说,拥有和放弃都是一种艰难的抉择。众人都知道,杨素的态度,就是决定别人的命运的关键因素了。他的喜怒哀乐,就是别人的天堂和地狱。
杨素到底是成就大事的人,哈哈一笑,当场许诺,把乐昌公主还给她的丈夫。杨素并提议,为庆贺他们夫妻重圆,干杯。众人震惊,杨素这种放弃的选择,也只有隋唐人物才具备的豁达,这是一种大美,他使自己的一段历史永远光耀在人性的书册里。随后,杨素邀请他们留在长安,并且答应帮忙负责为徐德言在朝廷安排一个官职。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徐德言和乐昌公主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赶紧双双离席叩拜,向杨素行礼作辞,感谢成全之恩。
但徐德言经过这么多年流离失所的磨难,已在转瞬间感悟了,人生的幸福与否,金钱和地位都是过眼云烟,拥有一颗平常心最为重要,人就会活得更坦然。因此不愿在朝为官,情愿以一介平民的身份带着妻子返回江南。杨素不勉强他们,“厚遗之”,送给他们很多钱财。“闻者无不感叹”。
就这样,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得以团聚了,并且如愿以偿地回到江南故土,安家度日。
令人遗憾的是,世人咸知徐德言乐昌公主悱恻缠绵的爱情故事,且为舞台人物,向为历代的才子佳人所讴歌、所赞颂,而知杨素者却很寥寥。所谓君子有成人之美,杨素是其典范。如果没有杨素那落落大方的豪杰之举,也就不会有这一段流传千古的爱情佳话,更无后世“破镜重圆”的成语典故了。
在这里,不能不说一说杨素这个历史人物。
杨素在历史上因为曾经帮助过杨广篡位,被列为大奸之人,这是他作为政治人物的瑕疵。但面对多疑的隋文帝,或许为了自保,不得不尔。除此之外,杨素可说是一个文武全才,光看史书对他的丰赡记载就可见一斑。他的诗被《隋书?杨素列传》誉为“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为一时盛作”。为人“少落拓,有大志,英杰之表,不拘小节”,读书“研精不倦,多所通涉”、为政“览其奇策高文,足为一时之杰”,生活“美姬过千,皆衣绮罗。素之贵盛,近古未闻”。指挥作战“流血盈前,言笑自若”。且相貌威武,气度恢弘,渡江攻陈,坐在船上,老百姓以为是“江神”。连隋文帝杨坚也这样评价他:“识达古今,经谋长远”。
而更为人称道,为他赢得“美誉”和“口碑”的是:他三次成人之美的爱情佳话。也只有像杨素这样的隋唐人物才有这样恢弘的气度!可惜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人,他自己的婚姻却不美满,甚至可以说是十分的糟糕。杨素明媒正娶的正室妻子郑氏,是一位悍妇。杨素如此有气量的人物,也有忍无可忍的时候,可见郑氏之悍。气愤的杨素对妻子郑氏说:“我若为天子,卿岂堪为皇后?”郑氏竟然把这话上奏给隋文帝。这还了得,分明谋逆大罪,要灭九族的。好在文帝英明,只把他暂且软禁在家里思过。杨素如果碰上一位心胸狭窄的帝王,头上吃饭的家伙早就没有了。
杨素正因为自己深受悍妇荼毒,常以推己之心推人,深感佳妇难得,所以才有成人之美的豪举。除以上“破镜重圆”外,这样的好事,他还做过两件。
据唐人刘悚《隋唐嘉话》记载:李德林之子李百药,少年倜傥,看上了杨素的一个宠妾。竟夜入杨宅,与杨素的宠妾幽会私通。结果东窗事发,被杨素逮个正着。杨素恼羞成怒,欲治李百药死罪。当李百药被推上来时,他发现李百药是个“年未二十,仪神隽秀”的英俊少年郎,不禁惜才之情顿起,动了恻隐之心说:“闻汝善为文,可作诗自叙,称吾意当免汝死。”李百药生死关头,才思忽至,一气呵成,当即成文。杨素看完,表情欣然,当场把爱妾赐给李百药为妻,“并资从数十万”。后来杨素竟又奏请隋文帝,授李百药为尚书礼部员外郎。李百药财色兼收,而且还因此当了官,成为一时话题。后来李百药在唐太宗时,看到后宫佳丽有数万之众,“天子好美女,夫妻不成双”。就上书太宗:《请放宫人封事》,指责太宗为纵一己之欲,致使天下多少旷夫怨女抱恨终身。这也是有感于自己的前事,为天下男人的不平之鸣了。
还有一件大家耳熟能详的爱情故事,也是杨素的善举。据唐人杜光庭《虬髯客传》记载:杨素身边有一位年方二八的佳丽乐伎,名叫红拂。生得“肌肤仪状、言词气佳,真天人也”。红拂很有见识,识得英雄。趁李靖再次拜访杨素之机,相约私奔了。杨素非但不追究此事,反而推荐李靖出任马邑的郡丞。杨素就这样又成全造就了一段才子佳人的爱情佳话。后来李靖果然成了唐朝的股肱之臣。
有如此胸怀与气度的人才是大英雄,真男人。所以,冯梦龙在《情史类略》中对越国公杨素大加称赞:“不追红拂妓,放乐昌,俱越公(杨素)大豪杰事!”
归老林泉
杨素这一举动,果然传为佳话。也为他大奸大能的人生添加了一笔温情的亮色。
徐德言与乐昌公主日夜兼程地回到江南,他们曾是显赫的皇族,而今以平民身份返回故国,对他们而言,人生的荣华富贵,人世的盛衰荣枯,早已是过眼云烟,恍如一梦,早已看淡。他们原本只想隐名埋姓,在民间过上男耕女织、夫唱妇随的平静生活。弥补因早年离散而耽误了多年的恩爱缠绵,补上失去的爱情这一课。但因为杨素打过招呼,江南的地方官员们便认为这是很好的面子工程和谄媚的机会,唯恐别人不知。在发还他们的故宅,就是位于建康城的旧时的驸马府时,也要大张旗鼓的举行剪彩仪式。他们或许是出于好心,想让他们夫妻很好的定居下来。然而,经过半生艰辛的流离生活,他们已参透了人生,只想过不受打搅的平凡生活。但这样一闹腾,他们回来的消息,就像春天回返的雁群,早已叽叽喳喳传遍大江南北了。
本来,按照隋制,亡国的贵族是不可以回原籍的,恐其召集旧部谋反。因此,乐昌公主是唯一一个回到故国故都的陈氏王族,让人称奇。
而最令人称奇的是他们的爱情传奇,双方虽天各一方,却情定一处。女的是金枝玉叶,男的是前朝驸马,纵然生死契阔,信誓旦旦,但他们也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仅凭着唯一的感情信物,在世人眼里,并不值钱的半片铜镜,得以穿越生死,执子之手,这样优美的爱情故事不能感天动地,也会穿越古今,直击人心。
正是由于他们特殊的身份和曲折离奇的经历,所以江南旧朝的文人雅士、故旧属吏,都纷纷慕名前往拜访,北方新朝的游客侠士也以能面见他们夫妇为荣;平民百姓却也十分好奇,知道是前朝公主回来,也生了几分对前朝的复杂感慨。地方官吏更是有事没事就邀请他们赴宴。他们受到了空前规模的追捧,成为很多人的话题。这样,使他们原本要平静生活在民间的希望落空,身心无法得到安宁,生活秩序完全被打乱。他们对这种被人包围的生活方式,发自内心的厌倦了。
为了回避,他们决定离开建康。两人变更了装束,迁到姑苏城外的一个小镇隐居下来。他们事先购置了三间茅屋,一个小小的院落。门口很远才是一条官道,平日往来的人也不多,繁华离他们远去。乐昌公主变卖了首饰,用青布包了头,布衣荆裙装扮,完全是一个江南农妇的形象了。徐德言变换了姓名,下河捕鱼,进山采樵,偶尔也进城做物物交换。换些银子,贴补家用。与世无争,日子安逸而闲适,这种普通百姓的平静生活,他们感到十分惬意而幸福。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走出人们的视野。
希望是美好的,名人有名人的苦恼。好日子没过多久,他们的隐居生活就被狗崽队发现了,成为更大的新闻,有人说他们这是作秀,是自我炒作,他们受到了比先前更多的干扰。迫不得已,他们买了条船,索性以船为家,在江南水乡的河湖江流之间,过着漂泊不定的云游生活。萍踪无迹,闲云野鹤。而江南风流依旧,在茫茫红尘之上,碌碌众生之中,沉浮不由人愿,而幸福就是一种感觉,他们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彼此体味着彼此的真情。他们的故事也就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但世事如棋,瞬息万变。就在乐昌公主隐身江湖的那些年里,世道的盛衰兴亡,每时每刻都在演进,伴随着血雨腥风。
公元604年7月,杨广因为垂涎宣华夫人的美丽,趁隋文帝病重,花心大动,欲行调戏,宣华夫人向杨坚哭诉陈情。杨广废立在即,知道大事不妙,求杨素帮忙。于是弑父夺位,提前当上皇帝,也就是隋炀帝。隋炀帝以荒淫无道名标青史,更是肆意侮辱宣华夫人,宣华夫人不从,出居仙都宫,又被强行召回。同年11月,她们的哥哥陈后主悲凉地死去。乐昌公主又杳无音信,宣华夫人更加孤单。而隋炀帝的萧皇后却将弑君、乱伦的罪名都算在了她的头上,认为宣华夫人是红颜祸水。可怜的宣华夫人郁郁寡欢,公元605年,宣华夫人忧郁而死,终年29岁。当时杨素也因为功高震主,炀帝对他外示尊重,内实猜忌。公元606年,杨素也和宣华夫人一样,抑郁而死,算是得到了善终。而作为杨素后人的杨玄感,已经感到了处境的危险。当杨素病故时,杨广说:“他如果不死,我会杀他全家。”所以杨玄感始终恐惧不安。大业九年(613年),炀帝二次东征高丽,他趁机在黎阳叛变,截断杨广的退路。杨广回军迎战,杨玄感兵败而死,不久满门被斩。但也自此敲响了隋亡的丧钟。
这不能不让人生发千古浩叹:人世间的盛衰荣枯,真如梦寐,荣华富贵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得之勿喜,失之勿悲。
公元618年3月,炀帝被杀,隋朝灭亡。两个月后,李渊父子攻下长安,建立了唐王朝。公元626年,李渊之子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政变,夺取皇位,是为唐太宗,开始了贞观之治,天下百姓终于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
这一幕幕的世事变化,仿佛走马灯似的在徐德言与乐昌公主眼前晃过,这对历尽繁华又最终归于平淡的夫妇,对这一切都付以淡淡的一笑。跟历史的大事件相比,个人的幸福,真是微不足道,就看你内心的满足程度了,易于知足,幸福就会被无限的放大,否则,它就会被无限的缩小。他们经历了陈、隋、唐三代,最终步入古稀之年,在唐太宗贞观十年(公元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