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见深这一次当皇储,与上次大不一样,当时的皇帝是他的叔父,而如今换成了他的父亲。可以想象,有多少马屁精拼命地往上凑,他身边多了多少各方面都很出挑的新进宫女。然而五年废太子生涯,已经使他和万贞儿分不开了。其它侍女永远无法达到万贞儿在他心中的份量,他的贴身宫人仍然是万贞儿。不过,这时万贞儿与自己所侍奉的小主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开始变味了。
朱见深在渐渐长大。按照一般的惯例,宫廷不但不反对青春期的皇子皇孙们在正式婚姻前与女人发生关系,而且还会在这方面给他们提供多种便利。那些精心挑选的各种类型的宫娥就承担着这种义务。一般来说,日久生情,皇子们的第一个女人一般都在这些小宫娥里面。但由于出身太低,她们除非生下儿女,否则是得不到任何名份和认可的。
万贞儿这时已经三十出头了,不过她毕竟身在宫廷,保养得宜,比起天真稚气的小宫娥来说,还多了一些成熟的风韵,而她也非常明白,只有朱见深才能改变她的人生。于是,这个惯例在朱见深这里打了个转:他日久生情的对象不是小姑娘,而是一手将他养大、对他了如指掌、是他从小的依靠的万贞儿。他甚至打心里希望能够让万贞儿做自己的妻子。
然而除了朱见深的偏爱之外,万贞儿本人实在不具备做未来皇后的资格。她的年纪足以做太子的母亲,而且相貌平平、身材宽阔、性格泼辣,非但没有什么淑女气质,反倒是胆大声洪,喜欢出头露面,很象一个管家婆,对朱见深的所有事情都要管(也算是习惯成自然)。
在旁人眼里,她能够得到小太子的宠爱,已经就够不可思议的了,怎么能让她做未来母仪天下的大明皇后呢!不过,由于万贞儿曾是孙太后的贴身侍女、孙太后又一直活到了天顺六年,所以尽管人们私下里非议不断,她与朱见深的关系仍然得以继续。
天顺七年(公元1463),朱见深十五岁,已经到了成婚的年龄。明英宗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为太子选择匹配的太子妃。成千上万的淑女娇娥经过严苛的层层筛选,只有十二人能够进入英宗的面试阶段,而进入最后选拔的则只有三人:顺天(北京)吴氏、上元(江宁)王氏、以及一位柏氏。她们可谓是当时大明王朝适龄少女中最优秀的人物,无论容颜才品都是上上之选,按照正常规律,她们将是朱见深第一次正式婚姻中的一后二妃。
那么,花国状元是谁?谁当未来的皇后?英宗却犹豫了。他既看重吴氏出众的才华品德能够母仪天下,又不愿舍得让花容月貌招人喜欢的王氏为妾。时间不等人,就在犹豫中,天顺八年的正月初二,英宗病倒了,半个月后就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临终时,他废除了宫妃殉葬制度,也就选太子妃的事宜向贴身太监牛玉做了交代。
天顺八年正月十七,明英宗朱祁镇逝于乾清宫。十六岁的朱见深成为大明皇帝。他册封自己的嫡母钱氏为慈懿皇太后,生母周贵妃为皇太后。为皇帝儿子选择妻子,成了这两位太后的头等大事。
经过选择,又听了牛玉复述的英宗遗言,钱太后决定让吴氏成为皇后。周太后一向对钱太后心怀妒嫉,凡事都不愿听钱太后的安排,然而牛玉所述的也是英宗的意见,何况吴氏确实出色,于是她也表示了同意。
作者:招福 日期:2006…10…16 20:21
天顺八年七月二十一,紫禁城举行了隆重的大婚典礼,十六岁的吴氏戴上了凤冠,成为宪宗的第一任皇后。
吴氏成为皇后,使三十六岁的万贞儿怒不可遏。她最大的梦想就是要象自己所熟悉的孙太后那样成为天下第一贵妇人,如今却被一个黄毛丫头占了自己的先,她恨得牙齿发痒。
万贞儿虽然一心要以孙太后为榜样,她却学不了孙太后在包办的嫡配面前认低伏小近十年的忍耐。她没那么好的性子,更不敢想象时间拖长了,很快就要年老色衰的自己还能不能抓得住宪宗的心。她要快刀斩乱麻。
于是,万贞儿不遗余力地在小皇帝面前挑拨他和新皇后之间的关系。宪宗本来就对包办婚姻深有成见,又从小就把万贞儿说的话当成伦音佛旨,更何况吴氏再怎样年青漂亮聪明,也只是尚在新婚中,对宪宗毫不了解,说话做事都不可能象万贞儿那样恰到好处。很快,宪宗就对吴氏失去了兴趣。
万贞儿离间成功,得意非凡,时常在小皇后面前耀武扬威,不但蔑视她的皇后身份,甚至还有意地激怒她,逼使她在冲动中做出一些不合皇后身份的事情来。
吴皇后眼见万贞儿这样一个年长粗俗的宫女在宫里为所欲为,甚至欺压皇后,虽然知道她得皇帝的宠爱,也终于忍不住对她加以斥责。万贞儿心中暗喜,立即对皇后反唇相讥、百般嘲讽谩骂,就如同骂猪骂狗一般。吴皇后累积的愤怒再也按捺不住,下令对万贞儿施以杖刑。
照理来说,万贞儿违犯宫规,皇后身为后宫之主对她惩罚是完全没有过错的。然而这件事从万贞儿那里经过一番加工再传到宪宗耳中之时,却已经完全变了样。宪宗对于毫无感情的小妻子竟敢责打心爱的女人,表现得无比愤怒,他立即下令也对吴皇后处以杖刑,为万贞儿出气。
万贞儿心中暗喜,决计打铁趁热,哭喊着说自己身居皇后之下,日后一定会被报复,迟早性命不保,若是宪宗不废掉吴皇后,自己也就活不长了。宪宗听后当然连连点头,决定照办。然而皇后处治一个宫女,乃是职权所在,凭这个是绝对不可能废掉刚刚举行大典所册立的皇后的。于是,万贞儿又给宪宗出了一个主意,宪宗拍案叫好。
很快,英宗的亲信太监牛玉就被打进了大狱,宪宗派人对他严刑拷打,牛玉熬刑不过,只得信口雌黄说:当初英宗中意的太子妃人选其实是王氏,由于吴氏的父亲吴俊打通了太监吴熹的关节,送了大笔银两给自己,所以自己就在两宫太后复选之时,假造英宗遗言,使得吴氏成为皇后。
宪宗得到牛玉的口供,顿时如获至宝,立刻送给两宫太后去看,要求废掉吴皇后。钱太后对此感到非常意外,觉得其中另有玄机,不同意废后之举。然而周太后却不愿凡事都听钱太后的,虽然她也觉得有鬼,但是偏要与钱太后唱反调,借废立皇后的大事表现一下自己的权威。终于,在宪宗和周太后母子的唱和之下,钱太后不得不让步,同意废吴皇后了。
八月末的一天,心花怒放的宪宗颁下了诏书:“先帝为朕简求贤淑,已定王氏,育于别宫待期。太监牛玉辄以选退吴氏于太后前复选。册立礼成之后,朕见举动轻佻,礼度率略,德不称位,因察其实,始知非预立者。用是不得已,请命太后,废吴氏别宫。”
可怜的吴氏,就这样中了万贞儿的圈套,才做了一个月的皇后,就被废掉,退居西宫,十六岁的她不得不在冷清的宫宇里打发自己漫长的人生。
吴皇后被废后,她的父亲都督同知吴俊度过一段牢狱生涯后又被发配登州;倒霉的牛玉由堂堂首领太监沦落到去南京孝陵种菜,他的侄儿太常少卿牛纶、外甥吏部员外郎杨琮被撤职,姻亲怀宁侯孙镗也闲住。更倒霉的则是一帮好管闲事又想投机的官员(南京给事中王徽、王渊、硃宽、李翱、李钧),他们不知宫闱隐事,大喇喇地联名上书,要求对牛玉严加惩处,并将此事一查到底,追究大学士李贤的责任。宪宗哪肯让人深查此事,找个理由“大怒”了一场,将这几个上书的全部降职并贬到边远之地。这几位官员恐怕到死,也想不明白自己的马屁到底拍到了小皇帝的哪条腿上。
吴皇后被废,最高兴的人莫过于万贞儿。初婚由父母,再嫁再娶凭自己。宪宗立刻向两宫太后提出要立万贞儿为皇后。然而这一次两位母亲都异口同声地强烈反对。万贞儿出身卑贱、相貌学识都不足,年纪又与太后差不多,让这样一个女人做皇后实在太说不过去了。更何况,当初废吴皇后的重要理由,就是英宗中意于王氏。——于是,令宪宗大失所望、让万贞儿咬牙切齿的结果出来了:天顺八年十月十二日,王氏被册立为宪宗的第二任皇后。
万贞儿没有想到,自己挖空心思忙活许久,竟是为王氏争了一顶凤冠。刚开始,她还想给这个十几岁的小女孩设圈套,让她也犯吴皇后那样的错误,只要触怒了宪宗,自己就可以再想办法废掉她。
然而万贞儿没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引起了王皇后及其家族的警觉。王皇后的父亲王镇由于女儿晋封,升为中军都督同知,对自己的前任吴俊的遭遇更是感同身受。他时时提醒女儿一定不要和万贞儿发生冲突,任其所为即可。王皇后听从了父亲的话,对万贞儿始终百般退让,使得万贞儿找不出下口的地方。她也非常明白万贞儿的心思,知道万贞儿想要专宠、想要为皇帝生下庶长子、以后当太后。因此,王皇后不但不主动找宪宗,就算宪宗偶尔出现,她也用各种借口推脱,不让万贞儿觉得自己夺了皇宠或想生嫡子。
渐渐地,万贞儿觉得自己已经在事实上制服了皇后,小皇后对自己千依百顺,自己不必再冒险废后了。她不再公然找王皇后的麻烦,只是背地里不让宪宗亲近王皇后以及其它的宫妃,想让所有的生育机会都留给自己一人。
一年后的成化二年(公元1466)正月,三十七岁的万贞儿终于如愿以偿,为十八岁的宪宗生下了儿子。这个孩子是皇长子,在皇后没有嫡子的情形下,他就是未来的大明皇帝。宪宗兴奋不已,立即派使者遍祀国内诸名山大川,为皇子祈福。随即又为万贞儿上尊号。
在之前明王朝只有贵妃之位,到万贞儿这里却多出了一个字,成了“皇贵妃”。万贞儿终于达成了自己的第一个目的,不但因子而贵,而且还超过了自己的旧主人孙氏——当年孙氏不过是“贵妃”,万贞儿所要到的称号比旧主人还多了一格。
除了万贞儿本人封皇贵妃,她的家人也得以晋升,万贵官至锦衣卫都指挥使,哥哥万通封指挥使、万喜官至都指挥同知,就连大学士万安都跑来跟她套近乎,认她做姑妈。万家真可谓不可一世
然而万贞儿得意得太早了。尽管官员们四处祈福,老天仍然没有站在她这一边。皇长子连名字都还没来得及取,就夭折了。
万贵妃这时年将四十,生育的机会已经微乎其微。对生儿子已经近乎疯狂的万贵妃,一面动用旁门左道告祈,一面到处搜集淫药春方以图捆住宪宗。
作者:招福 日期:2006…10…16 20:24
宪宗刚即帝位之时,倒还颇有些振兴的举措,还为于谦平反雪冤,但这只是昙花一现,此时的他已经被万贵妃搅得有些发了昏。在万贵妃的唆使下,一个叫王臣的人,因进献房中术而得封千户;一个叫李孜省的则因献春药而官至太常寺丞。大学士万安更是善于体贴“姑妈”,公然把房中术写进奏章里去。“圣明天子”和首辅重臣开了这么个好头,下面效仿之人更是不胜枚举。一时间,大明王朝的重臣们俨然都成了淫棍龟公。他们对百姓疾苦毫不在意,一门心思地钻研“秘术”,学了几十年的圣贤书和程朱理学也拿来蘸春药吃了。不堪忍受的百姓们遂讥讽他们为“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
然而万贵妃再搞多少乌烟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