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绪帝载湉(7)
光绪二十年(1894年)十月二十八日清晨,光绪皇帝如同往常一样到长春宫东暖阁向慈禧皇太后下跪请安。慈禧坐在御榻上,对光绪闭目不视,也不答话。光绪跪在地上,不敢抬头,也不敢多言。皇太后同光绪帝僵持了约有一个时辰,慈禧太后才放话:“下去吧!瑾妃、珍妃的事,你不管,我可要管。不能让她们可着性子,不遵家法,干预朝政,胡作非为!”光绪莫名其妙,唯唯称是,以礼告退,回养心殿。光绪正在纳闷时,有太监跪奏:清晨,皇太后下令总管太监李莲英,对瑾妃、珍妃杖责处罚。珍妃位下太监高万枝,被慈禧太后懿旨正法。珍妃的胞兄志锐被革职,发遣乌里雅苏台。至于慈禧皇太后对珍妃的严惩,有书说是“褫衣廷杖”——这对皇妃来说,是宫史前所未闻的,也是对珍妃最大的羞辱。
慈禧皇太后杖责珍妃,正史没有记载,宫廷御医档案,留下一些资料:十月二十八日,太医张仲元请得珍妃脉息,六脉沉伏,抽搐气闭,牙关紧闭,周身筋脉颤动。十一月初一日,亥刻(21~23时),太医张仲元请得珍贵人脉息,左寸关沉伏,右寸关滑数,抽搐渐止,仍觉筋惕肉颤,神识已清,惟气血未调,痰热尚连下行,以致胸膈烦闷,两肋串痛。有时恶寒发烧,周身筋脉疼痛。同日子刻(23~1时),张仲元请得珍贵人脉息,左关沉伏,右寸沉滑,抽搐又作,牙关紧闭,人事不醒,周身筋脉颤动。同一日深夜,将御医请进内宫急诊,可见珍妃病情之急重。根据上述医案,珍妃确受重杖。
慈禧皇太后之所以重惩珍妃,其原因主要有五:
一、对光绪:甲午兵败,慈禧太后将责任推到光绪身上,觉得光绪亲政8年,胆子愈来愈大,甚至有些事情不把圣母皇太后放在眼里。慈禧太后想“杀鸡给猴看”,藉廷杖珍妃,告诫光绪:要是不听话,就给眼色看。
二、对皇后:慈禧太后觉得,皇帝结婚5年,对懿定的皇后,既不亲爱,也不敬重。皇帝一心喜欢那个珍妃,太使自己伤心。慈禧太后便借此机会,严厉惩治珍妃,给侄女出口气。
三、对珍妃:珍妃自恃长得娇俏,能说会道,深受皇帝喜爱,太后心里气不过。特别是慈禧年轻守寡,产生心理变态。见到别人甜蜜爱情,心理总是嫉妒怨恨,借个机会,惩罚诊妃。
四、对宫女:内宫应是一片“纯净乐土”,竟然有人串通外朝,卖官鬻爵。珍妃也好,太监也好,卖官之事,确被抓住。于是,慈禧皇太后惩罚珍妃,名正言顺,诫训宫女。
五、对自己:慈禧太后藉此,廷杖珍妃,舒解积愤。
慈禧皇太后“廷杖珍妃”之举,收到一石五鸟之效。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二十一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带着光绪皇帝仓惶出逃。相传她临行前命令太监崔玉贵把珍妃推到宁寿宫外的井中害死。这件事情正史没有记载,但珍妃确实是那时死的。因为从那以后清宫档案就没有出现关于珍妃的记载。后来有个太监回忆录提到珍妃被慈禧害死的情况。珍妃之死给光绪造成极大的精神刺激,形成极大的悲苦。光绪帝过着“囚帝”的生活,心情抑郁,病情益重,死于西苑。
光绪死因疑案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光绪皇帝死于西苑(今中南海)瀛台涵元殿。光绪
自被慈禧皇太后“废黜”之后,整整过了10年的幽禁生活,长期忧闷,无处发泄,“怫郁摧伤,奄致殂落”。从清宫太医院档案选编的《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一书,可以看出光绪体弱多病。该书所选有关光绪182个医方中,神经衰弱方64个,骨骼关节方22个,种子长寿方17个等。光绪虽常年多病,但医药条件极好,不会突然死亡。而光绪在慈禧死去的前一天,突然崩驾。噩耗传出,朝野震惊。于是,光绪被人谋害致死的说法,随之流传开来。
光绪帝的死因,主要有两说:一说是患病正常死亡;二说是被人下毒致死。
光绪正常病死说。有人认为:根据光绪37岁时的病案,遗精已经将近20年,前几年每月遗精十几次,近几年每月二三次,经常是无梦不举就自行遗泄,冬天较为严重,腰腿肩背经常感觉酸沉,稍遇风寒,耳鸣头疼。光绪一直身体不好,体弱多病。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光绪患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关节炎和骨结核等疾病。这是导致光绪壮年死亡的直接病因。光绪的御医六人,每日一人轮诊,各抒己见,治法不一,也耽误了医治。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初九日,脉案记载:皇上肝肾阴虚、脾阳不足、气血亏损,病势严重。在治疗上不论是寒凉药,还是温燥药都不能用,处于无药可用的地步,宫中御医们束手无策。五月初十日脉案记载:调理多时,全无寸效。七月十六日,江苏名医杜钟骏看过光绪的病症说:“我此次进京,以为能治好皇上的病,博得微名。今天看来,徒劳无益,不求有功,只求无错。”九月的脉案记载:病状更加复杂多变,脏腑功能已经失调。十月十七日,三名御医会诊脉案记载:光绪的病情已经出现肺炎症,及心肺衰竭的临床症状。一致认为光绪皇帝已是极度虚弱,元气大伤,病情危重。十月二十日,光绪的脉案记载:夜里,光绪开始进入弥留状态、肢体发冷、白眼上翻、牙关紧闭、神志昏迷。十月二十一日,脉案记载:光绪的脉搏似有似无,眼睛直视,张口倒气。傍晚时,光绪死。
光绪帝载湉(8)
有的学者根据清宫医案记载认为:光绪帝从开始病重,一直到临终,病状逐渐加剧,既没有中毒的迹象,也没有暴死的症象,属于正常死亡。
光绪被人毒死说。这里面下毒者又分解为慈禧、李莲英、袁世凯等多种说法。
其一,说慈禧临终前派人毒死光绪。《崇陵传信录》和《清稗类钞》等书里认为:慈禧太后病危期间,唯恐自己身后光绪重新执政,推翻前案,倒转局势,于是令人下毒手,将光绪害死。《我的前半生》一书载述:“有一种传说,是西太后自知病将不起,她不甘心死在光绪前面,所以下了毒手。”人们普遍认为:年仅38岁的光绪,反而死在74岁的慈禧的前面,而且只差一天,这不会是巧合,而是慈禧处心积虑的谋害。
其二,说李莲英毒死光绪。英国人濮兰德·白克好司的《慈禧外传》和德龄的《瀛台泣血记》等书,认为清宫大太监李莲英等人,平日里仗着主子慈禧的权势,经常中伤和愚弄光绪,他们怕慈禧死后光绪重新掌权,对自己不利,就先下毒手,在慈禧将死之前,先把光绪害死。
其三,说袁世凯毒死光绪。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谈到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时,辜负了光绪帝的信任,在关键时刻出卖了皇上。又说:袁世凯担心一旦慈禧太后死去,光绪决不会轻饶他,所以就借进药的机会,暗中下了毒,将光绪毒死。
其四,说不知姓名之人毒死光绪。曾做过清宫御医的屈贵庭,在民国间杂志《逸经》上著文说:在光绪临死的前三天,他最后一次进宫为皇上看病,发现皇上本已逐渐好转的病情,突然恶化,在床上乱滚,大叫肚子疼,没过几天,光绪便死了。这位御医认为,虽不能断定是谁害死了光绪,但肯定光绪是被人暗中害死的。
清代官方文献和宫廷档案表明:光绪是病死的。但是,从光绪死的那天开始,人们就怀疑他不是正常死亡。人们总觉得他死在慈禧前面,而且只比慈禧早死了一天,这件事太奇怪了!是慈禧手下的人最后几天在药里下了什么东西?但所有这些猜疑,到今天为止,也只是猜疑,因为至今没有确凿史料证明光绪是被害死的。
下面排比正史及一些其他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光绪病情变化。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
初一日,光绪诣仪鸾殿,问慈禧皇太后安。《清德宗实录》记载,自癸酉至戊辰“皆如之”,就是从初一日至十六日,每天都是如此。
初二日,奉皇太后御勤政殿,日本使臣伊集院彦吉觐见。又到仪鸾殿向皇太后问安。
初三日,到仪鸾殿,向皇太后问安。
初四日,到仪鸾殿,向皇太后问安。
初五日,到仪鸾殿,向皇太后问安。
初六日,上御紫光阁,赐达赖喇嘛宴。又到仪鸾殿,向皇太后问安。
初七日,到仪鸾殿,向皇太后问安。
初八日,到仪鸾殿,向皇太后问安。
初九日,奉慈禧皇太后“幸颐年殿,侍晚膳,至癸亥(十一日)皆如之”。
初十日,慈禧皇太后生日,光绪率百官至仪鸾殿行庆贺礼。幸颐年殿,侍太后晚膳。
十一日,到仪鸾殿问皇太后安。幸颐年殿,侍皇太后晚膳。
十二日,到仪鸾殿问皇太后安。幸颐年殿,侍皇太后晚膳。
十三日,到仪鸾殿问皇太后安。幸颐年殿,侍皇太后晚膳。
十四日,到仪鸾殿问皇太后安。幸颐年殿,侍皇太后晚膳。
十五日,到仪鸾殿问皇太后安。幸颐年殿,侍皇太后晚膳。
十六日,到仪鸾殿问皇太后安。幸颐年殿,侍皇太后晚膳。
十七日至十九日,御医屈贵庭说:他在光绪临死前三天给光绪帝看病,病情突然恶化,在御榻上乱滚,大叫肚子疼。
二十日,《清德宗实录》记载:“上不豫”,光绪帝病。懿旨:“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著在宫内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又懿旨:“醇亲王载沣,授为摄政王。”
二十一日,“上疾增剧”,光绪帝病重。“上疾大渐”,病危。酉刻,光绪帝崩于西苑瀛台之涵元殿。
二十二日,慈禧皇太后叶赫那拉氏疾大渐,未刻,崩于仪鸾殿。
看了以上资料,光绪的死因,的确是一个历史之谜。
由光绪之死,人们联想到“三个女人和一个男人”共四条人命同慈禧的关系,这就是:慈安皇太后钮祜禄氏、同治皇后阿鲁特氏、光绪珍妃他他拉氏和光绪皇帝。这些历史疑案和难题,供大家思考,望学者研究。
光绪无子,皇嗣只能在宗室中选择。慈禧太后懿旨:“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著入承大统,为嗣皇帝。”这就是宣统皇帝。
载湉个人小档案
姓名:爱新觉罗·载湉出生: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二十八日
属相:羊卒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享年:38岁谥号:景皇帝
庙号:德宗陵寝:崇陵(清西陵)
父亲:奕(醇亲王)母亲:叶赫那拉氏
初婚:18岁结婚,配偶叶赫那拉氏,配偶:3人,皇后叶赫那拉氏
为皇后
子女:无子女继位人:溥仪(宣统)
最得意:主持戊戌变法最失意:甲午战争主战失败
光绪帝载湉(9)
最不幸:戊戌政变后被囚禁最痛心:签订《马关条约》
最擅长:忍辱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1)阎崇年:《清朝皇帝列传·光绪皇帝》,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
(2)冯元魁:《光绪帝》,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
(3)徐彻:《慈禧大传》,辽沈书社,1994年
(4)余同元主编:《清朝通史·光绪宣统朝》,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
宣统帝溥仪(1)
清朝十二帝中最后一位、登极时年龄最小、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是宣统帝溥仪。
对于光绪帝载湉和同治帝载淳的继承人,慈禧皇太后先后有过两个决策:第一,立溥儁(jùn)为大阿哥,继承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