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裕评传-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恩,字灵秀,按《晋书》的说法,他是孙秀的族人。这又是一条让人头痛的记录,因为在晋朝的历史上,出现过两位叫孙秀的大人物:

 孙秀一号,系著名的小霸王孙策幼弟孙匡之孙,三国时吴国孙氏皇族,曾任吴国的前将军兼夏口督,后来吴主孙皓对他猜忌,他为了避祸而投奔西晋,得到了司马氏的厚待,被任命为为骠骑将军、仪同三司,封会稽公(在这点上稍稍有点象慕容垂)。在吴国灭亡时,已身为晋臣的他悲从中来,面向南方大哭说:“昔讨逆(孙策)壮年,以一校尉创立基业;今孙皓举江南而弃之!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后于晋惠帝永宁年间(公元301302年)病逝;

 孙秀二号,八王之乱中,赵王司马伦的狗头军师,曾给司马伦出主意,借皇后贾南风之手杀太子司马遹,再借给太子报仇之名,除掉贾南风,成功地让大草包司马伦执掌了西晋大权。因为司马伦无能,基本上是孙秀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孙秀趁机玩弄权术,巧取豪夺,排斥异已,诛杀名臣,弄得天怒人怨。齐王司马冏等人起兵反司马伦,孙秀被杀于中书省。

 那么孙恩究竟是这两位孙秀中哪一位的亲戚呢?在维基百科中认为他是孙秀一号的亲戚,但没有给出论证,很可能有误。因为《晋书•;孙恩传》还提到,孙恩祖籍琅琊(今山东胶南县南),虽然两位孙秀在《晋书》中均无传,但我们知道孙秀一号的曾祖父孙坚,是吴郡富春县(今浙江杭州富阳)人,而《晋书•;司马伦传》中提到孙秀二号原为琅琊小吏,由此看来,孙恩更可能是第二位孙秀的亲戚。

 孙恩家祖上世奉五斗米道,到叔父孙泰时,成为吴郡(今江苏苏州)一带五斗米道的首领,宗教界的巨头。五斗米道又称正一道、天师道,始创于东汉顺帝年间的张道陵,是道教最早的流派,论资格,比张角的太平道还要古老,因入道者须出五斗米的会费,故而得名。太平道后来因为发动黄巾起义,之后迅速消亡,五斗米道却乘机发扬光大。在东汉末年,还由教主张鲁建立了汉中政权。到东晋时,五斗米道继续走宏运,信徒遍及东南,上至王、谢豪门,下到贩夫走卒,其宗教首领也自然成为具有极大潜在实力的人物。孙泰被杀后,他的很多信徒都不相信他真的死了,认为他是蝉蜕登仙,所以继续给孙恩支持(难道是等下一波成仙名额?),偷偷给他送粮送水,输送消息。

 如今,在海岛上卧薪尝胆了快一年的孙恩发现,报仇的机会来了,于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十月,率领他那支小小的队伍从舟山岛出发,一场波及东晋大部份州郡,持续十二年之久的大规模战乱爆发,历史上一般称为孙恩、卢循起义。不过这种定义尚存争议,因主要首领孙恩、卢循等人都属于中、下级士族,视为士族间的内斗似乎更合理些。也有说因孙恩之乱的参加者多是贫苦的下层百姓,所以它是农民起义,可政府军的士兵难道出身多数也不会是贵族啊。

 让我们先撇开复杂的定义问题,接着叙事。孙恩军出发后,在上虞县(今属浙江)登陆,出其不意,一举攻克了上虞县城,处死县令。三吴一带郡县那些眼看要“被自愿”充当军户的百姓和在新政策中受到损失的下层士族们如遇救星,纷纷加入他的队伍,孙恩的军队迅速扩大。接着,孙恩进军下一个目标,重镇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会稽城内此时的最高军政长官,是会稽内史王凝之,一位比孙恩还要虔诚的五斗米道信徒。

 注:自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度,郡的长官为太守,亲王的封国则设置内史管理民政,后来亲王的封国大多变成遥领,内史也就成为封国的最高长官了。所以太守、内史都可以翻译为市长。

 王凝之,出身名门,是“书圣”王羲之的次子,王献之的哥哥,他的妻子是著名的才女,谢玄之妹谢道韫。按说王凝之和这么多人精一起扎堆,多少也该沾点儿灵气才对,可他仍旧是傻得可爱。谢道韫一次回家省亲时,叔父谢安问她王凝之如何,谢道韫叹气说:“过去在家中,叔父辈有阿大(谢安)、中郎(谢万),兄弟辈中有封(谢韶)、胡(谢朗)、羯(谢玄)、末(谢川),还以为世间男子多是俊材,没想到天地之大,也能产生王郎这号人!”

 王凝之不愧是一位好丈夫,为了不让爱妻对自己的鉴定结果落空,他就很努力地向那个鉴定标准看齐。等孙恩的军队逼近会稽时,他不做任何常规防备,只是在道观里磕拜念咒,学着林正英的样子大作法事。忐忑不安的属下向他请示方略,王内史很镇静地说:“你们不用担心,我已经请了神仙,借来鬼兵把守各处要道,每处都有数万,何惧盗贼!”所以说王大内史的虔诚不是盖的,连孙恩都只敢给自己的属下注册一个“长生人”的商标,想像力还没丰富到可以驱使“鬼兵”作战的境界。

 不多时,孙恩的军队攻到会稽城下,王凝之这才惊奇的发现:原来孙恩的道术比自己还要“精湛”,如此强大的鬼兵都没把他挡住!没奈何,王凝之只好落荒而逃,但为时已晚,很快被孙恩的人抓住。而孙恩也不念他是同门道友,立即就把他给杀掉了。王凝之终于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信仰和妻子的见识。谢道韫得知消息后,镇定自若,带领家仆婢女,提刀在手,试图突围而出,亲手砍杀数名孙恩军士后,终于寡不敌众,被抓住。孙恩因为久仰谢道韫的才华和佩服她的胆识,也对她以礼相待,将其送回故乡。

 攻下会稽后,孙恩军如同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股牌,接下来的发展,可以用势如破竹来形容了。很短的时间内,三吴地区的民众群起响应,孙恩的部众仿佛吹泡泡一样,“长生人”迅速膨胀到几十万(很可能是把男女老幼都算上了),如果名符其实的话,这真是人类医学史上的空前进步啊!因为三吴一带太平已久,官军兵力微弱,又士不习战,几乎是望风崩溃,吴国内史桓谦、临海太守王崇、义兴太守魏隐等都弃城逃走,吴兴太守谢邈、永嘉太守司马逸等则被杀死。十几天后,会稽、吴郡(今江苏苏州)、吴兴(今浙江湖州)、义兴(今江苏宜兴)、临海(今浙江临海)、永嘉(今浙江温州)、东阳(今浙江金华)、新安(今浙江淳安)八个郡都被孙恩的军队所控制。

 出乎意料的巨大成功,让孙恩意气风发,得意洋洋地向部属们说:“天下大势已定,不用再打战了,你们就等着和我一起穿起朝服到建康当大官吧!”想到这样的美好前景,孙恩决定让自己先习惯一下,他自称东晋的征东将军,并上疏给白痴皇帝,指控司马道子与司马元显的罪行,请示将他们处死。这样做当然不会有什么用处,但由此可以看出,孙恩压根就没把自个当外人,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是很高的!

 从他对待谢道韫的那件事来看,孙恩其实也不能算什么穷凶极恶之人,但一来,他突然间有了几十万部众,却不可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建立起相应的根据地和后勤供应系统,不可能靠收税发饷来维持庞大集团的正常运转;二来,久受压迫的下层民众,一朝爆发,翻身斗地主,一般也不会有多崇高的理想追求,例如那位末庄的阿Q同志,他要去“革命”的动力不过是“元宝,洋钱,洋纱衫”外加“秀才娘子的宁式床”,而东晋时代下层平民的思想觉悟,多数也高不过阿Q,所以,孙恩的军队军纪要不败坏,那才让人奇怪。史载,孙恩军沿路抢劫财物,焚毁房屋,“所过掠财物,烧邑屋,焚仓廪”。尤其是那些替司马元显征召“乐属”的基层官员们更是倒足了血霉,往往被愤怒的孙恩军队(原先他们很多是即将被逼上路的“乐属”)做成了肉制食品,强迫他们的妻子儿女去吃丈夫或父亲的肉,而且不管你牙好不好,有没有胃口,用没用蓝天六必治,胆敢不吃的也被杀死,大卸八块!三吴地界,一片腥风血雨。
一鸣惊人

 东晋中央政府就剩下这一亩三分自留地了,还让孙恩给搅了个底朝天,焉能不急?建康方面经过一番紧急磋商,出台了对策:首先给司马道子加黄钺,司马元显加授中军将军,强化对中央的控制。然后,任命现在中央最拿得出手的名将谢琰都督吴兴、义兴军事,讨伐孙恩。差不多与此同时,已经接替王恭,升任都督兖、冀、幽、并、徐、扬六州加晋陵之军事的刘牢之,也主动上疏,请求出兵讨伐孙恩,而且积极性特高,也不等司马元显批准,立即整兵出发。这样,已有两路晋军大举出动镇压孙恩部众,这回不再是不堪一击的地方守备,而是有丰富作战经验的野战军,尤其是刘牢之和他麾下的北府军,更非孙恩的“长生人”所能敌。

 孙恩再也等不到入京指标了。

 不过他到也拿得起放得下,对左右说:“我割有浙东,也还可以做个越王句践。”

 十二月,先到前线的谢琰部进攻义兴,击斩孙恩军的守将许允之,义兴收复。接着,谢琰又打败了孙恩军的吴兴守将丘尫(wāng,读音:“汪”),收复吴兴。随后,刘牢之军到达,谢琰可能既不屑也不敢与刘牢之争功,便停下来驻守乌程(今浙江湖州市南),只派司马高素(老相识,劝刘牢之背叛王恭的那位说客)协助刘牢之继续进兵,刘牢之军进抵吴郡。

 吴郡的守将,是孙恩任命的吴郡太守陆瓌(guī,读音:“规”)。陆太守得悉刘牢之即将到达,也不知出于何种目的,是迎战、打探?或是外出劫粮?总之是派了几千人马出动。这几千人出动后不久,迎头撞上了一个天上掉下的馅饼:一支几十人的北府军侦察小队。哈哈,什么叫地狱无门自来投,平常这些京口佬很难对付,可现在,差不多一百比一的绝对优势,要不把你们全部灭了,挫挫北府的锐气,怎显得出我道爷的手段?给我杀啊!

 孙恩军扑了上来,这支小小的北府军竟也英勇地迎了上去,双方杀作一团。在这小队北府军中,有一名身高1米86的大汉,好象是小队的队长,他挥舞长刀,英勇无比,连连砍杀孙恩军士。但双方的人数对比实在是太悬殊了,战不多时,除了那名队长以外,其余的几十名北府军士全部战死。三吴一带,河道纵横,这名队长背靠河岸,且战且退,结果一不留神,从一人多高的堤岸上摔了下去。孙恩的部众一乐,纷纷探出头向下看:死了没有?当他们正准备下去割取首级时,谁知道那名队长突然又站了起来,浑身是血,宛如丧尸!说时迟,那时快,他仰头几刀,前排几个好奇心重的孙恩军士立马“升仙”!接着,他发出一声分贝不亚于张益德在当阳桥的巨吼,竟然一跃又跳上了河岸!

 孙恩的部众都惊呆了!殴买疙瘩!这家伙是人么?难道是鬼上身了!不用奇怪,鬼上身、神灵附体这类的事,直到今天都还有不少人信,更不用说是在那科技还远不昌明的古代,这些本来就是靠神鬼之道为精神纽带组织起来的孙恩部众。因为对这名大汉的生物属性产生了疑问,孙恩的兵士对此人心生惧意,再没人敢踊跃上前,正在此时,突然有人看见大队的北府军出现在不远处,已成惊弓之鸟的孙恩部众误以为中伏,士气终于崩溃了。于是,一个奇迹般的画面出现了:一名大汉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