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临高启明-第4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补助,这类人,在文风极盛的地区是很多的,但是在临高只有寥寥无几的十来个人。

    县里财政困难,学田收入近乎没有,连廪生都经年累月的拿不到米,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当然有不少读书人家境宽裕,并不稀罕这点钱米,但是对比较穷的人来说,日子就过得很艰难了。

    在大体掌握了情况之后,正好遇到了王赐要求天地会帮忙种学田的事情,外商委觉得这正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可以cha足临高的教育事业。

    熊卜佑站了起来,在厅堂了转了一下,又在廊下眺望了院子中的荒芜状况,摇了摇头道:“想不到这县学文庙荒废到如此的地步!”

    王赐的脸红了:“总是学生的无能……”

    “这个不能怪你,”熊卜佑大大咧咧的说道,“县里几年来一文钱、一粒米也没给过你。能支撑到这个地步,已经是大大的不容易了。为了临高的文气,王教谕真当得起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了。”

    这话从髡贼嘴里说出来,王赐的眼睛居然差点红了。

    天可怜见!他想,我到这南陲小县临高当教谕,没一天不在奔走,能想得法子都想过,四处找士绅募捐,鞋子跑坏了好几双,被土匪抢劫,几乎丢了性命,在海边遭遇飓风,差点葬身鱼腹,看够了士绅们的冷面孔,勉勉强强的维持到现在。县令也不过道一声“辛苦”而已。想不到这海外才来了一年多的澳洲人,竟能看得这样明白。忽然大起知己之感。

    “这也不敢当。”王赐平静了下心态,“即然当了这一县的教谕,总得尽一分心力。”他叹了口气,“但求问心无愧而已。”

    “好一个但求问心无愧!”熊卜佑看他的神情知道这碗米汤灌得有效。来之前,大家商议过到底用什么方法来打动这王教谕。讨论下来还是这方面更能挠到他的痒处。一试之下,果不其然。

    他接着故意叹道:“若是大明的官吏都能当得起一个问心无愧就好了!”

    这话有批评时政的味道。王赐虽然是个小小的教谕,却不是井底之蛙,赴任路上和在任上的所见所闻,与家中和好友、同窗之间的书信往来,让他感到时局在一天天走下坡路。他不愿意当着髡贼的面评论这些,干脆闭口不言,只是叹息而已。

    熊卜佑觉得火候已经到了。说:“我见县学旁的茉莉轩,已经破败不堪,再不修缮,恐怕要倒塌了,这临高文坛的一段佳话就要湮灭……”

    “学生何尝不想修整一新。”王赐也一直在为这事担心。他不是临高县人,但是这临高文坛的重要遗迹若是毁在他的任上,百年之后的县志会怎么写自己?想到这里他就觉得寝食难安。

    “我也求过县令,只是县里仓廪空空,没有额外的钱米。就算征几个民工来干活,总得给人吃饭。再者木工、瓦工,光给饭吃人也不肯来。”王赐束手无策。修缮屋子不是一笔小钱,要雇工、要买木料、砖瓦、石灰。开销很大。

    “既然县里没钱,我们倒是可以帮忙修缮茉莉轩。”熊卜佑乘机提出了要求。

    “你们修?”王赐惊讶的看了他一眼。这髡贼打得是什么算盘?平白无故的帮忙修房子做什么?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正是,不仅是茉莉轩,还有这里。”熊卜佑指了下外面,“你这,也得好好修缮一番了吧。不然实在有碍观瞻。”

    “这――”王赐的一时有些懵懂,喃喃道,“这个,当不起,当不起。”

    “诶,什么当不起的。都说过了:既然在临高安家落户了,这里就是我等的家乡,为家乡修有什么当不起的,所谓造福嗓子,哈哈哈。”

    这番强词夺理的话,王赐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反驳的话来,但是他本能的感觉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肯定包含着什么企图。

    “好了,事情就这么定了。您就耳听好消息吧。”熊卜佑不等他反应过来,起身拱了拱手,告辞走了。

    “诶――诶――请留步――”王赐觉得不妥,还想再商量商量,但是他的脚步如何比得上熊卜佑?追出屋去,熊卜佑已经出了院门了。

    无奈,只得先回屋子里,想这事情最好得先禀一声县令老爷。否则就是自己独断专行了,出了事情可了不得。

    “老爷――”门子又来了。

    “什么事?!”

    “熊老爷留下了两口箱子的礼物,要不要给你抬进来?”

    “礼物?”

    “是,这是礼单。”门子把礼单呈上。

    王赐翻开一看,上面开列了六色礼物:糙米三百大斤、果子lou酒二坛、上等白纸一千张、各种毛笔一百支、松烟墨一百锭、书籍五十册。米是用等额流通券替代的。

    礼物不算很重,但很是实惠。除了酒之外,其他都可以用来接济穷困的读书人。临高这里不论造纸、制笔制墨还是印刷,都是空白。笔墨纸砚书籍,无一不要从府城贩运而来,路途遥远,价格自然也就高昂,成了读书人很大的一笔负担。

    “还有书籍?”王赐奇怪。难道他们会以为自己也象泥腿子们一样,会要那种满篇都是俗体字,文理不通的书?

    “是,有一箱子。”

    “丢掉!”王赐毫不犹豫道,“不,拿去烧火!”

    “啊?”门子不识字,但也知道书籍在本地的宝贵,“老爷,这――”

    “叫你烧你就烧。”

    “是,老爷。”门子退了出去。

    王赐赶紧穿好衣服,去县衙求见吴县令。

    衙役很快传出话来:请他在花厅相见。

    王赐来到花厅,只见吴县令穿着一件葛袍,坐在一把新式的“澳洲式”藤椅上,身边是一个巨大的木盆子,里面水晶山一般的放着一大块的冰,袅袅的正在冒着白气。一走进屋子就觉得满室清凉。

    “下官拜见――”

    “好了好了,天气炎热。这番虚礼可以免了。”吴明晋摆摆手,“来,老王你也宽衣坐!”

    “长官面前不敢失仪。”王赐恭恭敬敬的说。

    吴明晋暗骂:“酸腐!”嘴上道:“那就请老先生坐吧。来人,给老先生送一碗冰镇酸梅汤!”

    “回老爷,”听差道,“酸梅汁没有了,差人去东门市买了,家里有熊老爷新送来的格瓦斯……”

    “就拿这个来把,告诉厨房,拿些碎冰来。”吴明晋点点头。

    “不敢叨扰。”!

正文【分卷阅读】 第二百一十五节 投其所好

    吴明晋并不理会不一会,仆人端来了二只瓷盏呈上。王赐不便推辞,接过来,只觉得触手之下冰凉,略带湿意,揭开盖子,只见茶水是微微发绿,许多珍珠般细密的气泡一串串的从杯底冒上来。

    茶盏里载沉载浮的飘动着几块碎冰。互相碰撞,声音清脆。

    “来,先喝了凉快凉快!”吴明晋说着自己先喝一口,看上去很是满意。

    王赐平日里格守养身之道,对冰冻的东西一向是敬谢不敏的。但是尊长有赐,不敢拒。小口的喝了一口。

    乍一入口,口味甜酸,回味还带着薄荷的清香味道,只是有些麻麻的感觉,似乎有许多东西在口中爆裂开来。感觉很是奇特。

    咽下去,浑身清凉舒坦,忍不住又喝了第二口。

    “这格瓦斯就是要一口气喝完,跑了气就没味了。”吴明晋俨然是临高上流社会时尚生活的代言人。

    天气也实在是热,王赐很快就喝完了。忽然觉得胃中有气正要上冒,赶紧用袖子遮住脸,打了几个嗝,身体顿时清凉舒爽多了。果然是消暑解渴的好东西!大约又是澳洲货了。王赐想。

    王赐定了定神,把熊卜佑今天来的事情汇报了一番,提到了澳洲人准备修缮县学和茉莉轩的事情。

    “下官以为,此事事关重大,还要请明府的示下。”

    吴明晋原本就对王赐自作主张的把学田交给什么“天地会”佃种有芥蒂,因为听说这教谕平时一直在外面哭穷到处劝捐,总说县里没有钱米给他之类――这虽然是事实,但是也太不顾及领导的面子了。再说县里也真得是没钱、

    吴明晋“哼”了一声;“我有什么法子?学田既然都在他们手里,他们修也是应有之意么。”说着从一个车制的木制烟盒里取出一支香烟来。身边的听差赶紧拿纸媒过来替他点着。

    王赐大窘,他的做官的悟性不高,没想到是自己过去劝捐的时候说的话得罪了领导,还以为县令是怪罪他擅作主张的把学田佃给天地会,赶紧站起来道:“总是下官一时糊涂……”

    “如今县里也没这个钱,他们既然要修,就让他们修好了。”吴明晋对髡贼的所作所为已经彻底的无视了,反正不管怎么样,他们想做的事情都会去做,自己再折腾也不过是螳臂挡车而已。

    王赐在吴明晋这里没讨到半点主意,倒是见识到了吴县令最近的种种“澳洲享受”,他想去找王师爷,听差却说师爷在午睡不见客。只好又灰溜溜的回到了县学里。

    刚进棂星门,只见门房里的门子正在屋外的黄泥行灶边忙活着,似乎是在烧煮什么。只见他手里拿着书在撕,一页页的塞到炉膛里引火。忽然一片烧焦了半边的纸片飞到了王赐的胸前。他随手抓起来正待丢出去,忽然睁大了眼睛。

    这是一页论语啊!

    自己只关照烧掉髡贼的书,可没说叫门子烧论语啊。四书五经这种儒家典籍虽然不稀罕,但是在临高本地是根本买不到的,要到府城才有!拿来当柴烧――

    王赐差点没气昏过去。正要冲过去大声呵斥。忽然又愣住了。

    这《论语》是横排的!

    书籍横排,大明除了这伙髡贼,绝没有第二家!

    原来髡贼送来的五十册书并不是那奇怪的《扫盲课本》,而是四书五经这样的“正经书”!想到这里,他竭尽全力的大吼一声:

    “住手!”

    王赐坐在厅堂上,脚下是个藤编的箱子。里面,正是劫后余生,从祝融口中抢回来的书籍。门子刚才烧水引火,已经烧掉了好几本书了。对王赐先逼着他烧书到后来又象疯了一样冲过来不许他烧的行为,门子很是迷惑,只能解释为天气太热,王老爷大约是有些痰迷心窍了。

    王赐顾不得门子想什么,赶紧一本一本的捡看。

    一箱子书,大多是“十三经”,也就是儒家的十三种经典著作,包括《尚书》、《周礼》、《论语》、《孟子》、《尔雅》等等。这是过去科举考试的基础。能通读十三经的人,古代就算是个知识分子了。

    箱子里原来有一套完整的十三经,不过已经被门子烧掉了几本、这套十三经,除了开页向右和字体横排之外,全书没有一个俗体字,而且印刷的极其精良。一般书籍里的分隔字行的线格完全没有踪影,字句之间却排列的上下左右一边整齐,这种纯白底子上黑字白纸的效果,就是王赐过去见识过的最好的宋版书上都没有。不知道澳洲人是如何办到的。

    王赐觉得唯一的不妥之处是都加了句读,自然这么一来读书就大大的省却了功夫,但是澳洲人的句读――他实在是放心不下,焉知这群海外蛮夷能不能领会圣人的语义呢?

    随手选了一本,看了看,发觉其中句读并无分毫的错误,王赐纳罕:澳洲人也不是这么粗鄙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